论语-PPT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
孔子
一、《论语》和孔子简介
1、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 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过1:责备 过2:错误。 兕:独角犀牛 柙:关猛兽的木笼子。 龟玉:用来占卜以及祭祀的工具。 椟:木匣子。
3、本段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 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恐怕该责备你 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当作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 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 :“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 :“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 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站立不稳却不去护持 ,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 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 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 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 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 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 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 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 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 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 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 与人为善的理念孔 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 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 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 是他的做人准则。
2、关于孔子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 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 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 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 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 孔林所在地。
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
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
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
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2)孔子的性格
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 可求, 从吾所好。”
2、本段重点词语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吧?”恐怕应该责备 你吧?
何以……为?特指疑问句,略带反问语气,所以有人认为是反问句, 可译为“为什么要……呢?
陈力就列:陈,陈列,施展;力,力量,能力;就,走向,担任;列 ,位置,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 ?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
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
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
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
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 《史记·孔子世家》。
小卡片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陬邑昌平乡( 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 551年9月28日
3、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政治思想:德治主张
4、文章第二段
孔子再次驳斥冉有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请从课文中找出原句作 答并加以理解。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 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教材解释为“(瞎子)遇到了危险却不去搀扶,将 要跌倒却不去扶住,那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 。教材的解释略有问题。
危:高→不稳,这里指站不稳。持:护持。 颠:跌倒。扶:搀扶。 相(xiàng):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相——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佐者(N →N )
——动词,搀扶盲人→辅佐(V →V)
孔子认为作为季氏的家臣,冉有和季路义不容辞地 应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
对此,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
孔子引用周任的话和以虎兕、龟玉等为比喻进行反 驳,认为冉有、季路对季氏的行为应负有责任。引 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对冉有的自 我辩解给予反驳,认为他不是称职之臣。孔子运用 比喻论证法,“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
搜集资料,整理关于孔子的有关知识。
作业一:
二、季氏将伐颛臾(yu2)
1、分析课文第一段 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持什么态度?其理由是什么?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为什么孔子认为季氏的行为是冉有的过错?对此, 冉有是如何辩解的?孔子是怎样反驳的?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 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 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百度文库
(3)孔子的教育和治学思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
一、《论语》和孔子简介
1、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 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过1:责备 过2:错误。 兕:独角犀牛 柙:关猛兽的木笼子。 龟玉:用来占卜以及祭祀的工具。 椟:木匣子。
3、本段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 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恐怕该责备你 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当作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 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 :“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 :“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 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站立不稳却不去护持 ,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 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 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 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 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 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 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 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 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 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 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 与人为善的理念孔 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 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 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 是他的做人准则。
2、关于孔子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 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 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 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 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 孔林所在地。
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
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
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
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2)孔子的性格
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 可求, 从吾所好。”
2、本段重点词语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吧?”恐怕应该责备 你吧?
何以……为?特指疑问句,略带反问语气,所以有人认为是反问句, 可译为“为什么要……呢?
陈力就列:陈,陈列,施展;力,力量,能力;就,走向,担任;列 ,位置,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 ?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
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
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
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
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 《史记·孔子世家》。
小卡片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陬邑昌平乡( 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 551年9月28日
3、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政治思想:德治主张
4、文章第二段
孔子再次驳斥冉有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请从课文中找出原句作 答并加以理解。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 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教材解释为“(瞎子)遇到了危险却不去搀扶,将 要跌倒却不去扶住,那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 。教材的解释略有问题。
危:高→不稳,这里指站不稳。持:护持。 颠:跌倒。扶:搀扶。 相(xiàng):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相——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佐者(N →N )
——动词,搀扶盲人→辅佐(V →V)
孔子认为作为季氏的家臣,冉有和季路义不容辞地 应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
对此,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
孔子引用周任的话和以虎兕、龟玉等为比喻进行反 驳,认为冉有、季路对季氏的行为应负有责任。引 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对冉有的自 我辩解给予反驳,认为他不是称职之臣。孔子运用 比喻论证法,“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
搜集资料,整理关于孔子的有关知识。
作业一:
二、季氏将伐颛臾(yu2)
1、分析课文第一段 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持什么态度?其理由是什么?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为什么孔子认为季氏的行为是冉有的过错?对此, 冉有是如何辩解的?孔子是怎样反驳的?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 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 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百度文库
(3)孔子的教育和治学思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