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警报课堂实录1 语文版新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跑警报》课堂实录

锦州铁中高一语文张荣鑫

教师出示幻灯片

导入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年出版的《重读大师·中国卷》的封面,“重读大师”顾名思义,就是重新解读大师。在这本书里收录的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大师级人物的评传,在这本书中有一篇评价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李陀用“道不自弃,舆之圆方”来评价汪老。在李陀的眼中汪曾祺的文章“在结构和叙述框架上的‘随便’,使他的小说有一点像‘聊大天’,而且聊到哪儿算哪儿,毫无顾忌。这种‘随便’有时候到了一种惊人的程度。”可见汪曾祺的文章意在雕琢而又不着一丝痕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汪老的散文《跑警报》,来一起体会一下他老人家的“随便”与“惊人”。

教学过程

师: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有关汪曾祺的文学常识。

教师出示幻灯片

请同学介绍有关汪曾祺的文学常识(书中的文学常识)

汪曾祺()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受沈从文影响极深。代表作《陈小手》《大淖记事》《受戒》等。

作品补充: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散文集《塔上随笔》《蒲桥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师:了解了文学常识之后,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教师出示幻灯片

滇西(ā)坟茔(í)起讫(ì)

楔子(ē) 间隔(à) 骨碌(ū )

松脂(ī) 伺候(ì) 伺机(ì)

殷红(ā) 殷勤(ī) 殷岩泉(ǐ)

嵌缀(à)驿道(ì) 挨淋(á)

真髓(ǐ) 猝然(ù) 淘汰(à)

仓皇失措(ā á) 络绎不绝(ì)

判断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我除了会唱歌跳舞外,就身无长物了。(×)

身无长物:原指生活简朴。后用“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仓皇失措:形容匆忙慌张地到处转徙

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

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请同学齐读生字词

进入课文

师: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请大家课前预习了课文,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快速的浏览课文,浏览之后请同学谈谈你对这篇有什么感受?

(学生浏览课文,教师出示幻灯片)

师:请同学谈谈你对这篇有什么感受?

生一:挺好玩。虽然文章写的是跑警报,但并没有给人紧张的感觉,反而很有趣。

生二:很幽默。读起文章来像是在听郭德刚说相声。

师:看来同学们很喜欢这篇文章,觉得它很有趣,很幽默,甚至有人觉得读汪老的文章像是在听郭德刚说相声。不错,大家说他比喻的贴切吗?

学生齐声回答:贴切。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但大家的感受都是局限在文章的内容上,对于这篇散文的结构你的感受如何?

生一:很杂,好像什么都写,连不相关的也写了,没什么章法。

生二:感觉文章写得很杂乱,但内容却很有意思。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吗?

学生齐声回答:同意。

师:既然这样,那就让我们一起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看看是否如这几位同学所说。

师:在我们分析课文之前,有关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下。

散文是文苑中的大家庭,它包括的面很广,我们经常见到的访问记、游记、传记、杂文等都可以称为散文。但一般我们把散文分为三大类:叙事散文、咏物散文和写景散文。我们都知道散文这一文体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学生齐声回答:形散而神聚。

师:不错,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散文散乱的“形”来把握作者苦心营造的“神”呢?这就需要大家透过看似散乱的“形”来把握作者行文的脉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章的线索,进而领会散文的神韵所在。

师:那么根据我们对于散文的分类,请同学回答一下这几类散文以什么为线索?

生:叙事散文应该以所叙述的事件为线索。

咏物散文应该以所咏之物为线索。

写景散文应该以所写景物为线索。

师:很好,回答的很准确,那么本篇文章应该属于哪一类散文呢?

学生齐声回答:叙事散文。

师:那么大家说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呢?

学生齐声回答:跑警报。

师:非常好,我们已经找到了这篇文章的线索就是跑警报,那么作者围绕跑警报这一线索都写了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师:文章开头写了什么?

生:文章开头写了雷海宗教授讲课的故事。

师:你们觉得作者一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生动有趣,虽然不是看门见山的写法,但却通过这一有趣的故事很自然的过渡到了跑警报上,很自然。

师:很好,分析的很到位,抓住了这一部分在结构的作用,那么这一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生:在内容上是对于那个女学生的讽刺,记笔记很盲目什么都记。

师:回答的很好,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同学,学习也很盲目,总想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分不清主次,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成为像这位女同学一样的人。

师:在内容上还写出了什么?

生:写出了昆明的警报多。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正是因为昆明的空袭警报多,老师和同学在听到警报之后才没有慌乱的逃跑,那位女同学才会记下了雷先生的最后一句话。

师:看来我们同学也受到汪老的影响回答问题越来越幽默了,回答的很好。综合以上几位同学的回答,这道题回答的就比较完整了。

师:那么文章接着又写了什么呢?

生:昆明的空袭警报多。

师:还有吗?

生: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叫做“跑警报”。

师:怎样解释的?

生:说“跑”相对“躲”、“逃”来说,“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师: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汉字的丰富表现力,用不同的字表现的含义却大不相同,“‘躲’,太消极;‘逃’太狼狈。惟有“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可见汪老炼字的精妙,“随便”中有着“惊人”的力量。

师:那接下来写什么了?

生一:先写一个善于跑警报的马姓同学,后面的就写跑警报的类型。

生二:后面就感觉没有叙述的章法。一会儿说警报的类型,一会儿插了一大堆的故事进去,感觉作者说着说着就离题了。

学生表示赞同。

师:那好,我们就一部分一部分地看。

师:警报有三种,先看第一种。

生:是预行警报。

师:作者围绕预行警报写了哪些事?

生:先讲了侯姓同学的故事,还写了关于马帮的故事,还写了人们逃跑的路线。

师:这几个故事你们感觉怎样?

生:有趣,不过与跑警报好像没有多大联系。

师:感觉写得随意是吗?

生:对。

师:好我们先来看一下侯同学的故事,请同学读一下这一段。

一名学生读课文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事?

生:侯同学对于空袭警报的敏感。

师:很好,这是从文章表面分析得出的结论,这一段有没有什么隐含的信息呢?

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再次启发

师:在昆明怎样才能发现有空袭警报?

生:在五华山上挂红球。

师:没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汪老是通过侯同学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要如何识别预行警报。而且后面还写道了预行警报逃跑的路线,这些都是和预行警报有着很深的联系。

生:那写走马帮也与跑警报有关?

师:虽马帮的故事与跑警报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作者并不是单纯的写走马帮的故事,却是通过这则故事交待了那条在“山沟”中用于逃跑的“古驿道”的来历。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民间淳朴乐观的精神,与文中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师:接着文章写了什么?

生:人们躲避“预行警报”。

师:怎么躲的?人们的态度怎样?惊慌吗?他们都跑到哪些地方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