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政策执行与评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政治支持,迫使政策制定者采取他们的目 标,执行者控制了政治过程。
失败原因:除以上原因外,还有政策僭越
1.4 政策失效规律与执行模型
5.4.1 政策失效规律 目的:
其一,将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其二,检验和修正有关政策; 其三,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发挥政策的预定
功能。
政策失效的三个阶段
能达到预期目标
政策执行是指政策制定后由有关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 资源和手段,以最有效地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
1.2 政策执行者
行政机构(Administrative Agency)
粗略地讲,公共政策是由行政机构来执行的 行政机构并非机械地执行政策,它们在自己
的管辖权限内对政策的具体执行有相当多地 自由裁量权。 谨慎的原因:(1)政策内容往往是比较宽泛 的;(2)政策内容也不可能足够详细:问题 的复杂性、成本(时间成本或者金钱成本)、 兴趣和愿望
执行者对政策目标阳奉阴违
目标转移
裁量性执行者
制定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
影响,只能陈述一般的抽象目标,而不能明确 具体规范的目标,因此授予执行者足够的裁量 权取发展本身的目标与手段。 失败原因:专业知识不足、政策指令不清、阳 奉阴违、责任分散
官僚企业家:
执行者不但规划本身的目标,而且充分动员已
影响政策效果评价的因素
(1)价值因素 (2)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3)政策效果的多样性 (4)政策评价资源的有限性 (5)很多政策效果是认识、态度和心理等主观层 面的问题,不容易量化和设定评估标准。
3.4
政策评估的类型
根据评估的主体不同,将政策评估的类型 划分为三大类:
行政性评估
司法性评估
它具体包括以下5种评估: 投入努力评估:个人的、官方的、通讯的、 运输的等等,均以金钱花费来计量。 产出表现评估:如医院病床数、学校数量、病 人就诊数和受教育学生数等 执行适当性评估:主要与政策的目标相对照, 看看政策是不是需要维持、调整或终止。 效率或效能评估:同样的产出量是否能以更小 的成本和投入来实现。 过程评估:评估组织运作的规则和程序是否适 当。
这种理论一般强调因果关系的说明
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政策的实施
确定明确的执行程序以便执行机构遵照执行
将政策执行交给适当的行政机构
二、“上有政策与下有对策”分 析
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原则性是指执行政策必须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
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政策规定 的要求去做,全面地、不折不扣地实现政策目标。 灵活性是指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保持政策方向的 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因时因地制宜,使政策目标得到真正实现。灵活性的 核心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优点:为执行研究提供了清晰的路线 缺陷:
该方法要求政策目标是明确的——但是实际上,
许多时候政策目标是模糊的;
该方法过于关注政策制定者和处于上层的执行者,
但是对于政策的执行来说,政策制定者所发挥的
作用或许没有下层的政策执行者大。
改进政策执行的努力方向
对领导的执行建议:
政策性质不应该模棱两可; 执行结果的连接网络应维持在最低数量; 避免外在的干涉; 严密控制执行单位和人员
据此,政策执行过程被看作是一种指挥链条, 政治领导人形成政策偏好,这种偏好随行政层 次的降低而不断被具体化,为下层所执行。
特点
从中央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问题。 价值观上秉承政治——行政二分理念。 知识基础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 解决政策执行问题的出路在于组织的管 理、控制与政府组织间的协调与合作。
第6讲 政策执行与评估
课程资料 请勿外传
1、政策执行分析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分析 3、政策的评估 4、政策终结
1 政策执行
1.1 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分析公共政策的执行?
早期:只要提出问题、拟定和优选方案,政策分析就可以完成 但是,人们发现,很多已经制定的政策不能被很好地执行,即不
的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正在形成中央与地方之间 就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讨价还价的极不正常状态。
政策本身的缺陷 :
有些政策缺乏科学性、不完整、不配套;政策多变,
朝令夕改,法无常规;政出多门,莫衷一是。
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驱使:
是干部阶层利益诱发;地方部门利益驱使;干部中存
在的错误思想观念的导向.
三、 政策评估与终结
政策评估的含义 政策评估的意义 政策评价标准 公共政策调整
3.1 政策评估的含义
政策评估的种类: 政策评估是针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评估(预评 估)。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 政策评估是针对政策效果进行的评估(后评 估)。 政策评估: 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 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 取得有关 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策变化、 政策 改造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政策变通的形式
“求神似,去形似”; “不求神似,只求形似”;
“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表现
从实施的上级要求看,“政策实施一刀切”。 从实施的下级策略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替换性执行:形似而神不似——翻牌公司。 选择性执行:曲解政策、为我所用,如住房商品化——
3.2 政策评估的意义
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率和公平 性的基本途径; 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政策评估是合理政策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政策评估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 由之路。
3.3 政策效果评价标准
政策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
效果、效率、充足性、公平性、回应性、适当性
司法机构
政策制定:参与法律的制定
政策制定和执行:对法律的司法解释 政策执行:当法律的执行需要进入司法程序
时„„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参与政策执行的机会主要来自于行
政机构的自由裁量权力。由于行政机构在一 定范围内具有自由处置的权力,而利益集团 又有许多机会对行政机构施加影响,所以利 益集团就有机会影响政策的实施。 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利益集团非常了解其自 身利益之所在,但是,政策制定者却未必了 解政策所要面对的具体情况
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
政策环境的变化
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
政治环境 文化环境
1.4.3 促进政策有效执行的措施
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 合格的执行人员 顺从的目标群体 适宜的执行环境 正确的沟通协调 有效的监督控制
针对前面所分析的各种因素,为了保证达到政策 目标,政策制定者可以在“事前”而不是“事后” 采取相应的措施
指导性授权:
制定者虽然制定详细政策目标,但留给执行者
部分的裁量权,以决定达成目标的手段。 失败原因
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 不同执行者之间的分歧
政策指令不明确,曲解政策原意
讨价还价:
制定者虽然努力地规范目标,但是这些目标有
时并非为执行者所同意,因此二者会就目标或 手段的运用进行协商。 失败原因:
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
关注发文件、做规定,而较少关心这些政策的执行情
况和步完善;检查形式主义严重;令不行、禁不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治理
制度上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
在决策问题上,应明确宏观决策中央独统,微
观决策地方自主。
完善政策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 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树立“全国一盘 棋”思想。 加强监督,从严治政。
尽量清晰的说明政策目标和政策的优先次序
• 指令明确:应当给执行者发出尽量清晰的指令 • 目标清晰:政策目标为行动指定方向。当需要进
行自由裁量时,政策目标的明确指导更加重要。 • 优先次序明确:
政策措施应当有有力的理论支持
理论支持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隐含的。无
论如何,必须有一种理论支持,避免让目标群 体感到政策措施是无来由的
政治性评估 其他评估(如研究性评估)
行政性评估
由政府内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员承担的,如 金融、法制、有关部门的政治观察家,偶 尔是由仅做评估的专家机构来进行。 私人顾问也会被雇来从事政府内部的评估。 评估主要涉及政府的有关政策是不是有效 的,是不是值得的,是不是合乎民主和自 由的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际情况是:
政策目标多元且冲突,难以界定清楚; 执行单位多元又分歧,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非常困难 执行人员的认知、利益差别过大,难以管制
1.3.2 自下而上(bottom-up)的途径
与“自上而下”途径相反。 执行方式是授权给下级单位或下级充分的 参与,而上级仅仅处于辅导的立场。 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的 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 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 它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参与 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
政策的执行不在上级,而在下级的行政官 僚,应给予他们较多的自由裁量权,能够 应对事情的发展,而非僵化的被动;
与自上而下研究取向的不同
• 不再严格地划分政策制定与政策的执行 • 承认下层官员和社会其它群体在政策制
定和政策执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尤 其下层行政机构的自由裁量权利
特点
强调组织的过程与产出,而非政策的初衷; 共同行动的复杂性,而非单一机构的行动 结果; 基层的裁量权,而非层级式的命令指挥; 联盟与讨价还价的活动,而非“一条鞭法” 式的功能监管。
低价售公房 象征性执行:软拖硬抗、拒不执行,对假冒伪劣产品的 地方保护主义 附加性执行:土政策。
从实施的横向关系看,“各自为政,相互拆台” 从实施者的主观态度看,还有一些问题:僵化型、滞 后型、中梗阻型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成因
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间的矛盾:
各地向中央争优惠政策、争投资,争项目等五花八门
立法者
传统上,二分法——政策制定(立法者)、政
策执行(行政机构), 但是——行政机构也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政策的 制定:如为了执行政策,它们可以制定一些规 章制度。此时,它们实际上是在制定政策; 立法者也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政策执行:比如, 将政策条文制定得越来越详细,从而部分地剥 夺行政机构的自由裁量权
其它组织
与利益集团一样对行政机构施加影响 帮助行政机构执行政策
1.3 政策执行的分析途径
1.3.1 自上而下(top-down)的途径
该途径假定政策是由上层领导规划或制定,然 后被具体化为各种指示,由下层官员执行。
上级对下级具有政策执行指挥监督的责任
领导对下属采取监管的态度,以达成目标
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的问题,以时间和条件为转移。 政策具有层次性。 任何政策都需要逐步完善。
政策变通
执行政策过程中,执行者要坚持稳定性与可变性、原
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对 象、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需要而变通政策,使 执行的政策能适应实际情况,取得预期效果。 也被称为“行政自由裁量”,是一种不变之中求变的 艺术,被称为“行政权的核心”。
1.3.3 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权力网络
依据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权力的互动,可 以有五种类型: 传统管制:
制定者不但详细规划政策目标,而且树立层级
节制的命令指挥系统,确保目标的履行; 执行者如同被指派的技术人员,非但支持政策 目标,而且具备完成目标的技术能力。 失败原因: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
1.4.2执行模型与影响因素
政策问题自身的性质
政策执行所涉及的技术问题。 造成问题的原因的多样性。
目标群体的性质。
政策变革程度。
政策本身
政策的权威性。 政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政策的正确性、明确性与具体性。
政策的可行性。
执行机构
组织机构的层级与幅度。 组织机构的命令与服从体系。
(1)早期失效:其原因是传统习惯的阻力,
使人们对政策不了解以及政策本身还可能存在 不少缺陷。 (2)偶然失效:通过执行的磨合阵痛后, 随着人们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 的自我完善,执行过程逐步进入正常状态。 (3)耗损失效: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 政策开始老化,失效率又逐步上升,需要调整、 修改已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