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分析解析

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分析解析
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分析解析

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分析

3

周菲

(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风险决策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与研究, 作者综合了国内外有关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作者本人的实证研究结果, 着重对风险决策中决策者的认知模型、认知要素、认知策略以及认知差异进行了分析。决策者了解风险决策中的认知心理因素, 有利于提高风险决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风险决策; 认知模型; 认知策略; 认知差异

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 ( 04--近年来, , , 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风险决策的研究, 更多地集中在人们对风险的主观性评估即对风险的认知方面。不同的人对同一风险任务的决策会有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其中决策者的认知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 了解风险决策中的认知心理要素, 掌握正确的风险认知策略, 是提高风险决策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一、风险决策的认知模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决策者进行风险决策时, 通过认知对风险决策任务作出内部表征, 即在决策者的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模型。决策者首先认知决策任务的基本结构, 找出决策任务的各项参数, 再找出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成关于决策

任务的心理映像, 即内部表征。内部表征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概率判断, 即决策者对决策任务及其结果运用概率进行描述, 当决策者对决策后果无法作出确定性的预测时, 就只能采取概率性估计。第二类是归因排列, 即决策者对决策任务的风险性按其重要性程度加以排列, 在头脑中形成把每种决策方案的风险性排列起来的模型, 这种归因排列,

重分析。第三类是确定性构想, 即决策者在面对风险决策任务时, 会在心理构想这项任务应如何完成。这并不是由任何随机变量构成的, 每种备择方案的结果都可以是由一些只要我们想建立就可以建立起来的规则严格规定好了的, 即把本来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确定性问题, 把风险问题转化为具有理性的、可以找出确定性规则的问题。在确定性构想的过程中, 决策者有时会更多地采用直觉的认知

方式进行〔

1〕(P245 。由于个体认知上的差异, 不同的决策者会对同一决策任务形成完全不同的认知模型。每个决策者都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或偏好对风险决策任务进行分析与判断和归因排列, 从而形成决策者之间完全不同的内部表征。风险决策的有效性如何, 取决于决策者所建立的认知模型与决策任务是否适应。因为只有适应于决策任务的认知模型, 才能有利于决策任务的实现, 而决策任务越是复杂, 越是需要抽象性与创造性俱佳的认知模型, 也就越不容易形成适宜的内部表征, 这常常是决策者在进行风险决策中发生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认知心理学提醒决策者, 风险决策过程不是单一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决策者的知觉、记忆(特别是长时记忆在不

2006年7月第34卷第4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L iaoning Universit y (Philosop hy and S ocial Sciences

J ul. 2006

Vol. 34No. 4

3收稿日期:2006-03-15

作者简介:周菲(1954— , 女, 辽宁大连人, 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

行为决策。

同程度上都参与决策过程。例如, 认知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求解模式提出, 人类解决问题要靠在问题空间进行搜索, 由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和各因素可能的取值是相当多的, 因此, 树形图有可能呈现出组合爆炸的趋势, 这就给问题的解决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 H ?西蒙提出了模型策略, 即要求决策者只要记住与能够运用适合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模型就可以了。这些模型是决策者分析判断的原型或模板, 即决策者在长时记忆中将过去经验以原型或模板的方式贮存起来。它要求决策者从某一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模型, 也即从决策路径中概括出有规律性的东西, 这对于解决与这一问题相类似的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这就是确定性构想。因素转化为确定性因素, 加工, , 由低向高发展, 型的提取与运用的灵活性。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 就是专家与弱手的重要区别。当决策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时, 专家的内部原型多, 可以很快地实现转换, 使之匹配; 而弱手的内部原型较少, 匹配难以成功。所以在风险决策中, 一些弱手只能解决与原型形式同样的问题, 如果问题有所变化则无所适从, 而专家则相反。

二、风险倾向中的认知要素在决策中, 每个决策者都会表现出一种风险倾向, 这是个体的一种心理品质。决策者的风险倾向一部分是遗传的, 如决策者的神经类型或气质特点等, 而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后天的认知习得的, 如决策者的决策经验、决策者的知识结构以及认知能力等。作为承担风险与回避风险的倾向会随着决策者的认知变化而发生一致性变化。

以往对风险决策行为的研究集中在几种主要的风险变量上, 但这却不能反映出风险决策的复杂性。因为风险决策的复杂性并不只是从任务的复杂性、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以及认知水平的高低程度等角度确定的。其中的一些变量受到决策者对风险认知的间接影响而发生改变, 特别是风险倾向中的认知要素常常被决策者们所忽视。风险倾向中的认知要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价值观。传统经济学是为理性人设计

的, 在理性人的框架内是不必讨论价值观问题的, 这是因为理性人的价值观已经被严格地规定在理性人的决策原则之中, 即按照最大期望值效用理论作为决策原则的理性人的价值观是:哪个方案具有最大期望效用值, 哪个方案就是最佳方案。卡尼曼(Kahneman. D 和特沃斯基(Tversky. D 提出, 个人的行为除了受到利益的驱使, 同样也受到自己的

“灵活偏好”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2〕。行为经济

学研究的决策主体是有情感、有认知偏好、有价值取向的真实的人, 除了最大期望效用值以外, 决策者还有其他的价值追求。

, , , 价值。心理学的实验证明, , 人对信息的接收是有选择的。这就必然导致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决策者会重视某些信息, 忽略某些信息, 而赋予权重最高的往往是那些决策者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进行判断的主要根据来源于决策者的价值观, 这就是决策中易获得性(Availability 法则的认知心理基础。二是价值观决定决策者对决策目标的追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就有什么样的风险目标, 就会使决策者确定什么结果对他来说是更重要的。由于目标具有主观价值或主观效用, 因此, 同一风险决策任务对于不同决策者来说, 其目标却具有不同的价值或意义。在价值观的作用下, 决策者对决策目标的主观效用与环境中的信息加以评估或比较, 进而决定其备择方案。现实中价值观导致决策者形成多元、复杂的目标系统。

第二, 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影响着决策者对风险的追求。即决策者先前成功的经验多, 会导致他今后追求风险的倾向性增加。因此, 无论是成功

的还是失败的经验都会对决策者的风险倾向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其决策行为。风险决策失误中的很多原因来自于决策者的过分自信, 而过分自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决策者习惯于寻求证据证明自己的正确, 而不习惯于从对立的角度挑战自己的看法; 决策者对自己的成功缺乏冷静、客观的分析, 过于重视自己个人的努力, 而对随机因素产生的影响重视不够。在问题解决与决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会提高决策者风险选择的抱负

7

9第4期周菲: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分析

水平; 而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风险选择的抱负水平, 使决策向保守性方向转变。

第三, 归因。决策者的归因类型会影响风险决策过程, 尤其是多阶段、多层次的复杂决策过程。内部归因的决策者比外部归因的决策者更多地选择中等风险的备择方案, 较少选择过高风险的项目。这是因为内部归因者往往更倾向于思考型的风险决策任务, 因为那会更多地让他们感觉到决策结果的自我决定价值, 而对那些只凭运气的风险却并不以为然。内部归因的决策者也因为自信而更倾向于冒险, 他们喜欢那种有一定风险、但自己又有一定把握战胜的风险。考茨莱基的研究表明, 内部归因者与外部归因者在信息搜索中的坚持性不同, 信息, 。策者而言, , 息都不会轻易放过。一般情况下, 在决策面临困难或逆境时, 内部归因决策者会比外部归因决策者有更积极的心情与态度而采取主动的应对措施以克服面对的困难与风险(Butterfield ,1964 。内部归因的决策者较外部归因决策者更为注重对其行为的反馈, 因此他们以往的成败对他们有更强烈的影

响〔

3〕(P354 。第四, 对风险可接受程度的认知判断。根据库姆斯(Coombs ,1972 关于个人风险偏好空间的理论,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最适风险的刺激强度, 有些人只要较低的风险水平就能达到风险偏好需求, 而另外一些人则需要较高的风险水平才能感知达到了最适风险。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强烈的风险倾向性。

如果在风险认知中, 决策者认为情景中固有的风险性突出, 则会导致回避性风险性决策, 因为决策者往往会将这些固有的风险因素与消极的决策后果相联系。反之, 如果决策者认为, 情景中具有的潜在因素可以减少损失, 从而降低了对风险因素的认知, 导致对风险的追求。因此, 对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的认知影响着决策者对风险因素的权重。职业经验影响着决策者对风险可接受程度的认知判断。根据调查表明:在职业经理人、行政干部、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中, 职业经理人对风险追求的平均

数最低, 而大学生最高。这一结果说明, 面对风险

决策最多的职业经理人, 由于职业经验决定了他们在风险追求的问题上比较慎重, 并制约其风险倾向

性〔

4〕(P155 。第五, 对问题构架的认知。特沃斯基提出, 决策者对问题构架的认知, 影响着他们对问题结局的估计及选择的偏好。问题的构架是指当同一种决策问题被用不同方式进行描述时, 会导致决策者不同的选择, 它是由于参考点的不同决定的。例如, 一些公司感到让顾客用信用卡购物会给公司增加额外成本, , 对这一部分增价有, 但让信用。另一种主张, 即在原来的价值上再加上增价, 但让现金付款购物者享受“现金购物优惠卡”。这两种作法对于顾客来说付费总额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参考点不同, 因此顾客宁可接受“现金购物优惠卡”, 而不愿接受“信用卡增收费”。可见, 对问题构架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决策者过去的知觉经验, 并以此为参考点进行方案的选择。

三、风险决策中的认知策略

微观经济学认为, 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风险决策的选择过程。根据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结果, 微观经济学是“理性人”的决策学, 而不是真实人的决策学。它为了能建立逻辑上严格的数学模型, 对“人”规定了过多的限制。如“理性人”必须对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具有始终如一的偏好(Preferences 体系; “理性人”必须

在决策中不受方案的展示方式变化的影响; “理性人”必须严格地按照最大期望效用值原则来进行自己的选择等等。因此, 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诠释出在风险决策中, 只要对主观期望概率和效用值进行整合, 就可以选择出主观期望效用值最大的备择方案。但是人类在真实的决策中并非如此, 这一理论在决策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H ?西蒙曾经提出, 对风险决策不应以最大目标函数值确定最优方案, 因为决策者既然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有多少种备择方案, 那么最优方案也就无从谈起了, 西蒙因此提出了在风险决策方案的评价与选择中的启发式策略。因为在开放性风险决策中, 根本就没有任何现成的、合适的算

8

9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法策略可以采用。

国外一些学者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决策者在进行风险决策的方案评估时所运用的启发式策略分为两种, 一种叫做内部策略, 一种叫做外部策略。内部策略是决策者将每种备择方案的特征当作是离散的变量, 在这些离散的变量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并作出分析。分析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决策者对这些特征进行比较并确定出收益与损失、风险与所得之间的关系并按其排列顺序作出评价; 另一种是决策者将各种备择方案与某一特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然后进行选择、最后确定最佳方案。外部策略是决策者对各种备择方案的同质特征进行比较(如方案A 的收益对方案B 的收益;

方案A 的成本对方案B 的成本后再进行选择(son 在研究中发现, 策略, 性。沿着这一方向, 贝特曼和杰克比(Bett man &J acoby 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他们得到的结论是, 决策者在进行选择时, 使用的是一种反馈信息控制的复杂的选择性策略, 这种策略使决策者交替地使用短序列的内部策略和外部策略。有学者提出, 决策情景的不确定性与决策策略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决策者不是用一种固定的认知策略去进行方案的选择。在比较确定的决策情景中, 决策者也不是全部依靠最优策略进行概率判断的, 有的决策者采用的是发现法策略。研究表明, 在不确定性情景中, 有些决策者采用的是渐进策略, 有些决策者采用的是控制策略, 还有些决策者采用的是混合策略。在混合策略中, 有发现———渐进策略、最优———控制策略、渐进———控制策略。因此, 不仅决策情景与决策策略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而且在一种决策情景中, 决策者也会采用多种策略进行方案的选择。这主要是由于决策者对决策情景的认知结果不同, 对各种决策策略的认知偏好不同所造成的。

为了提高风险决策的有效性, 有学者提出了“专家同时工作”策略, 即让专家们对同一风险决策任务同时进行认知并提出各自的备择方案, 然后可以用群体决策的数学集合或行为集合策略加以排列, 最终确定最佳方案。这些认知策略的研究结

果, 弥补了主观期望效用(SEU 模式的不足, 使决策者在更大的空间上实现了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的结合。

四、风险决策中的认知差异

决策者对风险的认知水平的高低是风险决策成功或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认知水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认知水平的提高, 可以提高决策者对风险的判断能力, 这是高明的决策者总能以高概率获得决策成功的直接原因。因此, 风险判断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是决策者认知水平的函数。, 是因为决策, , 。

。主观风不确定性所进行的评估。客观风险是指风险决策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 它并不依决策者认知水平的高低而转移。显然, 决策者的认知水平越高, 主观风险与客观风险的一致性就越高。有学者提出, 决策者对决策方案的风险认知呈这样的认知过程:当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知之甚少或认知水平较低时其主观风险以较大的

可能性偏离这一方案的客观风险表现为或高或低。但随着决策者认知水平的提高且认知方向是正确的, 其主观风险必然经历一个单调的或波动的收敛过程, 其收敛目标必然是这一方案的客观风险。(见图1

图1决策者的风险认知水平差异图

图1可以说明风险与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 其中b 2代表卓越决策者的风险认知曲线; b 1代表平

庸决策者的风险认知曲线; a 2代表卓越决策者的无差异曲线; a 1代表平庸决策者的无差异曲线。

9

9第4期周菲: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分析

显然,b 1比b 2更接近于客观风险, 由于a 2的认知水平高, 因而在同样风险下一般会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时, 我们必须考虑三个问题:一是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决策者不可能对风险的认知达到完全理性。因此, 主观风险与客观风险必然会出现不一致现象, 即主观风险或高于或低于客观风险。二是认知水平不同的决策者, 其决策的临界点可能不同, 即高明的决策者, 由于其认知水平高, 在等量可得信息的条件下, 能作出更多、更正确的判断。他的无差异曲线分别为b 2和a 2, 他的决策临界点为x 2; 后者由于认知水平低, 他的无差异曲线、风险认知曲线与决策临界点分别为b 1、a 1、x 1, 两者的临界点不同, 高明的决策者表现为利润率高而风险却较低响, 、认知能力的提高、决策经验或职业经验的积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另外, 决策者的认知方式的差异也影响风险决策行为。认知心理学中将人的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在一般情况下, 场独立型的决策者更多地倾向于依靠自己对各种因素的分析以及自己的价值观作出判断, 而场依存型的决策者则更多地依靠外部信息进行决策, 他们对风险的认知更容易受周围事物、权威人物的影响。独立型的决策

者会更加全面地根据决策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方

案, 并更具主动性和灵活性, 也更有可能想到他人不容易发现的问题、备择方案与问题解决策略。因此, 有些决策者在风险决策任务中无法提出较多的备择方案, 并不完全是因为其智力所限, 而是由于其认知方式的局限性造成的。比如, 一些人容易形成心理定势或思维定势, 过于依赖某些已有的经验或信息而无法突破老框框来看待新问题, 这就是与场独立型相反的一种认知方式, 即场依存型认知方式。而许多风险决策任务恰恰在这一点上要求决策者创新求异、。参考文献:

〔1〕K ozielecki J. Psychological Decision Theory 〔M 〕. D. Re 2

del Publishing Company , 1977.

〔2〕Tversky A , Kahneman D. J udgement under uncertain 2

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J 〕. Science ,1974,185, (3 .

〔3〕刘霞. 风险决策:过程、心理与文化〔M 〕. 北京:经济

科学出版社,1998.

〔4〕周菲. 管理决策的行为模式〔M 〕. 沈阳:辽宁大学出

版社,1998.

An Analysis of Cognition Psychology in V enture Decision

ZHOU Fei

(B usiness A dminist ration College , L iaoning Universit y , S heny ang 110036,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 horoughly t he analysis and t he research f rom t he cognition p sychology angle to t he vent ure decision. The aut hor synt hesized some t he newest research result s which relate cognition p sychology , behavior economic aspect of vent ure decision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as well as aut hor t he real diagno sis findings. The aut hor emp hatically to t he vent ure decision in maker πs cognition model , t he cognition factor , t he cognition st rategy as well as t he cognition difference has car 2ried on t he analysis. The decision makers understand so me cognition p sychological factors in t he vent ure decision , sho uld enhances validity of vent ure decision.

K ey w ords :vent ure decision ;cognition model ;cognition strategy ;cognition difference

【责任编辑:文新责任校对:代言】

01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如何认知风险与危机的关系2

如何认知风险与危机的关系 摘要:风险是危机的先照,危机是风险的延续。树立风险预控意识是实现危机管理的前提,提高风险预控能力是实现危机管理的保障。 关键词:风险危机风险预控危机管理案例 从一个企业诞生之日起,在它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就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政策变化、产品质量问题、财务问题、罢工等等。如果企业对各种风险熟视无睹,或者对已经认识到的风险不采取有效地措施,风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转变为危机,所以,风险是危机的先照,危机是风险的延续。危机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会对企业及其产品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甚至从此一撅不振,走向衰亡。因此,有效风险预控和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成长的必需技能。 所谓风险,无非是特定条件下各种可能与预期后果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在实现其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风险。若企业抵御风险的能较弱,很可能会陷入危机。可见,危机是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危机则两种意思,一是指潜伏的祸根,二是指严重困难或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危机是潜在的或者已经发生的,会对企业的效益、市场和声誉造成破坏的事件。显然,陷入危机的企业必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而具有风险的企业不一定陷入了危机。若企业面对危机束手无策,或措施不力,就会进一步加剧危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寻求解决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风险控制,就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控制首先要识别风险,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其次,要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危机管理是企业在探寻危机发生规律、总结危机处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范畴,指的是企业为预防危机发生、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计划决策、解决处理、应急公关及员工训练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预防、减少或消除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风险与好的决策

风险与好的决策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讨论风险认知沟通与决策关系的教科书,是继《黑天鹅》《反脆弱》之后,又一本风险课程的经典力作,由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广受读者喜爱。 关于作者:格尔德?吉仁泽,社会心理学家,德国柏林马普所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风险管理研究,教人们正确地认知风险和进行风险沟通,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和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核心内容: 一、如何正确认知风险? 二、如何进行风险沟通? 三、怎样正确应对风险?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风险与好的决策》,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1万字,我会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如何了解风险及风险沟通方式,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每天其实都在和风险打交道。比如我们看病,医生告诉我们这个手术的成功率是多少,这个得病的概率是多少;比如我们投资股票,专家会告诉我们未来会有多大的几率上涨或下跌;就连天气预报员也会告诉我们,明天有30%的几率下雨。 在面对这些带有一定风险的事情时,我们只能靠专家的指导才知道如何应对风险吗?格尔德?吉仁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像掌握读写能力一样,掌握一种叫“认知风险”的基本能力。如此,我们才有勇气面对风险,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风险与好的决策》的作者是吉仁泽,他在决策领域的研究非常出色,著作多以风险与直觉为主题,而这本书恰恰也是他的经典著作之一。在书中,作者通过分析金融、医疗、管理等方面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面对风险做出明智决策。 好,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吧。我将从三部分为大家讲解,第一部分如何正确认知风险;第二部分如何进行风险沟通:第三部分怎样正确应对风险。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如何正确认知风险? 要认识风险,首先认识一下两个概念: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 已知风险是指有固定概率的风险,比如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可以根据之前的事故数量、核电站物理设计等计算得出,而核电站发生事故的概率就是已知风险。 未知风险,就是那些不存在固定概率的风险,比如投哪只股票?地震何时发生?这些是无法通过精密计算风险来找到答案的。

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的比较分析

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的比较分析 叶伟 内容摘要:决策按照状态空间分类,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三类。 本文就这三种决策的基本概念、使用原则、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比较 分析。 关键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e space, the decision-making may be divided into decision making under certainty ,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and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basic concept, their use principle, their applicable scope and their good and bad points and so on. Keywords:Decision-making under certainty 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Decision-making under risk 1.引言 决策是理性人普遍从事的一种活动,也是极为重要的制胜手段。它的核心是,对未来活 动的多个目标及用途做出合理的选择,以寻求最满意的行动方案。决策具有以下特点:①面 对新问题和新任务做出科学决定,属于创造性的管理活动;②必须对实际行为有直接的指导 作用;③具有多因素、多目标、不要确定性与方案的多样性,以及决策影响的时效性和一次 性。 现代决策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以概率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以统计判定理论和高等数 学为工具,广泛地收集和处理信号,考虑人的心理和外在环境、市场等应变因素,知道人们 把各类工程技术因素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做定量分析,并以电子计算机为辅助手段,研究决 策的性质和规律、模型与方法,以寻求整体的最优解或满意解。因此,决策具有目的性、信 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四大基本水泥感。而应变性是最高层次的属性。 关于决策系统的目标、准则和属性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大量的论述,又不尽相同。 下表给出了三者的对比。 目标、准则和属性概念 非程序化决策;从所涉及和影响的范围看,它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决策;从问题描述的性 质看,它分为定量决策和定性决策;从目标数量和属性的多少看,它分为单目标、多目标决 策和单属性、多属性决策;从决策问题的考虑方式看,它分为动态决策和静态决策;从参与 决策人数多少看,它分为群决策和单一决策;本问研究的是从状态空间分类的确定型、不确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6, 6(9), 933-93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6 in Hans. /journal/ap /10.12677/ap.2016.69119 文章引用: 王于宛簌, 罗维维, 王荭, 袁方舟(2016).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 心理学进展, 6(9), 933-938.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Risk Decision Yuwansu Wang 1, Weiwei Luo 2, Hong Wang 2, Fangzhou Yuan 2* 1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Zhuhai Guangdong 2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Aug. 19th , 2016; accepted: Sep. 6th , 2016; published: Sep. 13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Abstract Risk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a complex mental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sy-chologists show the highly appreciated on risk decision, and conducted a series of valuable re-search.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eory of risk decision-making model, carries on the summary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Keywords Decision, Risk Decision, Reference Point Effect, Framing Effect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 王于宛簌1,罗维维2,王 荭2,袁方舟2 1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2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16年8月19日;录用日期:2016年9月6日;发布日期:2016年9月13日 摘 要 风险决策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近年来,风险决策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进Open Access *通讯作者。

阅读一、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

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北岩银行 [课程目标] 完成本课程后,你将能够: ●详细说明北岩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风险 ●描述这场危机、公共干预措施和北岩银行的国有化 ●充分了解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吸取的教训 [预备知识] 为了从本课程中获得最大收益,你应该熟悉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下列课程涉及这些议题: ●流动性风险—介绍 ●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 第一节 学完本节后,你将能够详细说明北岩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风险。 特别是,你会了解: ●北岩银行的历史; ●北岩银行的迅猛增长战略,该战略改变了该行的融资结构,并使 该行越来越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 ●北岩银行的流动性假设和风险管理怎样使它无法应对流动性危 机。 北岩银行的历史和发展战略 北岩银行在1965年因合并而成立。它在1997年前是一家建房互

助协会,1997年进行股份化改制,成为一家银行。2006年底,它成为英国第五大按揭贷款银行,在过去十年中,年均增长20%。在此期间,其资产负债表增长了六倍多,达1010亿英镑。 该行的核心业务是在英国提供住房按揭贷款。这些资产起初占资产负债表的四分之三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行还开展了风险更高的业务,以便使利润最大化。2006年,该行风险最高的住房按揭贷款占新贷款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1997-2006年期间,违约和损失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相对良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该行利润增长,年资本回报率一直在20%左右。 为了继续取得成功,该战略要求在充裕而廉价的资金支持下,对贷款进行激进的定价并增加贷款数量。这种高增长战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它意味着该行不得不改变融资模式以促进迅速的增长。 北岩银行的融资模式是如何改变的 1997年,北岩银行的融资结构是传统的吸收存款机构的融资结构。零售存款账户构成该行的大部分负债,但其增长率无法满足该行的融资需要。北岩银行随后开始更多地依赖批发融资,从其他银行大量借款,但这仍不能为该行的增长提供足够融资。 1999年,该行开始通过设在泽西的一家名为Granite的特殊目的实体对按揭贷款进行证券化。 2004年,北岩银行开始发行资产担保债券,这是一种有抵押担保的借款,北岩银行用一些最好的按揭贷款作为抵押品来筹集中长期

北岩银行挤兑案例分析

北岩银行挤兑案例分析 一、案例内容 北岩银行是英国主要的住房按揭银行之一,其业务模式是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贷款,这些贷款可以有抵押,也可以没有抵押。同时,银行通过吸引存款、同业拆借、抵押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融资,并投资于欧洲之外的债券市场,美国次级债也是其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以住房按揭为主打业务的北岩银行,其按揭类型相当细化,住房抵押比例之高也可谓激进,利率优惠。以组合按揭为例,假设贷款人的房产价值为10万英镑,那么他可以得到最高9.5万英镑的按揭贷款,另外还可能得到最高3万英镑的不保障贷款,这3万英镑贷款视客户自身需求情况而定,相当于现金储备,利率统一。 北岩银行2006年末向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占比为85.498%,加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全部非流动性资产占比高达85.867%,而流动性资产仅占总资产的 14.137%,特别是其中安全性最高的现金及中央银行存款仅占0.946%。在负债方,北岩银行最主要的两个融资渠道为消费者账户以及发行债务工具,特别是债务工具的发行占比高达63.651%,而北岩银行的资金来源只有5%是存款。 北岩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于其他贷款机构的重要原因是北岩银行采取了完全依靠全球的金融批发市场以及流动性的战略,这在三四年前被普遍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但是美国次级债事件发生后,没有银行愿意向北岩银行提供资金,北岩银行头寸不足,只能向英格兰银行求助,消息传出导致北岩银行的投资者与储户丧失信心,股价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下跌近80%,同时出现了英国140年来首次挤提。 二、案例分析——北岩银行发生挤兑的原因 1.资产流动性差:北岩银行非流动性资产比重过大,这种资产配置方式在市场环境稳定时可以为股东带来更高的盈利,但是一旦银行融资渠道发生问题,无法以

政府采购风险认知与防范

政府采购风险认知与防范 摘要:采购风险广泛存在于我国政府采购的实践活动中,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将是未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重点。本文试图从风险的定义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剖析政府采购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政府采购风险;风险认知;风险防范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伴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由2002年的100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332亿元,占GDP的比重也由0.99%提高到2.18%。而政府采购制度相对完善的西方国家,政府采购规模一般占到GDP 的10%-15%,由此可见我国政府采购将在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府采购风险的认知和防范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风险通常伴随着不确定性,有不确定性就会有风险。政府采购活动中同样由于在各个执行环节存在着不确定性,蕴藏着巨大的风险。黄明锦(2011)和魏德娥认为政府采购风险是指政府采购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离法定轨道和违法违规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刘尚希(2011)则将政府采购的负面作用可能带来的对经济、社会、对政府自身造成的损害归结为一种风险。章辉(2010)认为政府采购风险不仅仅是采购过程中设租与寻租行为所导致的采购资金流失风险,而是一个风险体系。潘玉欧(2006)把实践中的政府采购风险归结为运行管理风险、人员道德素质风险、信息风险、决策风险、监管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几种。 从以上相关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对政府采购风险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参与人的违法违规和其他不规范行为造成的风险,从而忽视了现行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由于市场固有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如果仅仅从政府采购的负面作用或者造成的损害来认知风险,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们系统地采取措施来规避和降低风险,因为有些风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触发。所以本文将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来剖析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常见风险和那些不易被发现的或有风险,以及它们背后的原因。 二、政府采购的定义及其常见风险 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定义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将集中采购的最低标准规定为:货物50万人民币,工程100万人民币。从政府采购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采购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机关及其附属单位,采购资金则是财政性资金,包括了预算内、预算外和自筹资金,采购的标准则是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限额标准以上,采购的范围则涵盖了货物、工程和服务。

商业银行流动性案例 英国北岩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案例6英国北岩银行案例 【事件背景】 因受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而倒闭的金融机构中,远离风暴中心的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北岩银行尤为引人注目,其直接持有与美国次级债相关的金融产品尚不到总资产的1%,但当美国次贷危机波及欧洲短期资金市场时,北岩银行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融资出现困难,只能向英格兰银行求助,该举导致北岩银行的投资者与储户丧失信心,股价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下跌近80%,引发了英国近140年来首次“挤兑现象”。在陷入流动性危机泥潭长达6个月之久后,英国议会2008年2月21日通过了将其国有化的议案,这也成为了20世纪70 年代以来英国的首起企业国有化案例。 导致北岩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发源于美国的次级抵押房贷问题,而是自身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资产负债出现期限错配,流动性管理不善最终引发流动性危机所致。因此,北岩银行经营失败的教训,向人们证明了流动性风险这一“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极强的不确定性和极大的冲击破坏力。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既是商业银行适应金融监管要求,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树立市场良好形象,巩固营销基础,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资料来源:张亮. 北岩银行的倒闭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06). 【原因分析】 1.资产流动性差:北岩银行非流动性资产比重过大,这种资产配置方式在市场环境稳定时可以为股东带来更高的盈利,但是一旦银行融资渠道发生问题,无法以合理价格获取资金,并且现有的流动性储备无法满足流动性需求时,银行很难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流动性,在资产方银行流动性不足。 2.过于依赖负债流动性管理:与资产流动性管理相比,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潜藏着更大的风险性。一方面,由于货币市场的利率波动无常,信贷资金的未来变化多端,采取这种方式的银行往往面临借入资金成本不稳定,增加了影响银行净收益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陷入财务困境的银行常常最需要借入流动性,但此时其他金融机构由于考虑到贷款风险,大多不愿向困境中的银行贷放流动资金。资产管理的失误往往只造成银行潜在收入的损失;负债管理策略使用不当,则会使它陷入破产的境地。正是由于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本身对银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受外界影响更大,因此一旦管理不当,银行就有陷入破产危机的可能。 3.融资渠道过于单一:货币市场是北岩银行最主要的融资渠道。由于市场批

第三章 认知行为理论

第三章认知行为理论 第一节理论背景 一.行为主义理论与行为治疗技术 1.行为主义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反应 (2)操作条件作用原理(桑代克斯金纳)反应→刺激 (3)可得性无助 (4)模仿学习原理(班杜拉) (5)归因理论(海德维纳) *可得性无助:不可控制的事情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人们在受挫后感到绝望和无助;当条件变化为在自己控制之下,他们并不努力控制,二十人觉得希望渺茫而无所作为,不在努力采取措施争取成功。 2.行为治疗中常用的技术 ①放松训练②系统脱敏法③冲击治疗 二.认知学派 基本观点:人的思想、感觉和行为时相互联系的。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行为在于对环境的错误的解释。所以要改变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人的认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行为和认知是相伴而生的,可以相互改变。 三.认知行为理论 1.基本观点: ①在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者中介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 这种解读直接影响个人是否最终采取行动。 ②认知行为的形成受“自动化思考”机制的影响。 *自动化思考: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为发出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二十按照既定的模式发出,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思考与行动自动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不假思索的行动。

③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注重在认 知与外在环境间的互动 2.代表性的理论 (1)艾利斯情绪治疗理论 A、引发的事件; B、新年系统; C、认知情绪和行为(身心反应); D、治疗措施; E、效果(期望的结果); F、feeling ①人不是被事件本身所扰,而是被他对事情的看法所扰 ②C不是由A本身引发,二十由这一事件个体的B引起,应通过D取得E从而 产生F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核心观点: 人不是被事件本身所扰,而是被他对事情的看法所扰,非利性化信 念特征: ①绝对化要求②过分概括化③糟糕之极 (2)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①基本观点: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强调观察学习或模式学习 ②交互决定论 ③自我调节理论 ④自我效能理论 (3) 格拉瑟现实治疗理论 (4) 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理论 早期经验→功能失调性假设→重大生活事件→假设被激活→页面自动性思 维→抑郁症各种症状 (5 ) 谢尔登/贝克 贝克:认知疗法理论谢尔登:认知行为评测 谢尔登: ①评测—是认知行为理论的关键部分,他依赖于对行为顺序的详细 理解 ②制定进行强化的时间表:持续强化、塑造消退、间接性强化的定 数性间隔、时间定数性间隔 贝克: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内心体验和反应 表现: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主义、强制性、寻求赞美、依赖性、自主性、认知抉择 *抑郁症:自我消极归因 对个人经历和周遭世界的消极观,解释自己的缺陷 对未来干活前途的悲观 *制定进行强化的时间表

决策与认知

1,博弈论: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赛局理论等,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2,理性: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本质就是否定与怀疑 3,边际递减效应:边际递减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 4,囚徒困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5,决策效用:效用理论是领导者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决策往往受决策领导者主观意识的影响,领导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作出反应,在决策问题中,把领导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效用实际上反映了领导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6,主观期望效用理论:主观期望效用理论模式是建立在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所设计的公理体系基础上的。包含效用关系的完备性(Completeness)、传递性(transitivity)与替换性(Substitution)、决策者偏好的一致性(preference)等,但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理论的优势原则和无差异原则与现实决策不符。主观期望效用理论仍坚持,每个结果都是期望概率与其价值概率的乘积。但是,这个价值成分是主观的,依赖于个体差异。 7,前景理论:前景理论,由丹尼尔·卡内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教授提出,将心理学研究应用在经济学中,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针对长期以来沿用的理性人假设,展望理论从实证研究出发,从人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揭示了影响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 简答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认知发展与教育 3.1 心理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个体发展 个体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连续的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物、认知、社会情感的变化。儿童青少年发展包括生理成长与心理发展。 生理成长包括大脑的发育、身高和体重的增强、生理机能的改变等。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社会性发展等。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学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包括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连续性和阶段性:量变与质变 方向性和顺序性:遗传确定的先后顺序 不平衡性:不同机能系统发展起始时间等方面不同 普遍性和差异性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生理成熟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发展生物学前提和基础。遗传基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序列图谱。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儿童的心理发展才有了可能,遗传确定了发展上的基本时间进程。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人类大脑有1000 至2000 亿个神经元(神经细胞),它们之间构成了复杂的联系——突触联系。在个体发展的历程中,大脑的发育成熟是制约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前提。 (二)环境与教育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与成熟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环境与教育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遗传具有稳定性,发展的可塑性和发展的空间是由环境与教育提供的,发展的水平与内容完全是环境与教育作用的结果。 布朗分布伦纳(1979)提出了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环境与教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环境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发展,注重在一系列环境系统及其关系中考察个体的发展

环境问题中的风险认知与风险沟通-环境健康与发展论坛

环境问题中的风险认知与风险沟通 郑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内容大纲: 1.什么是风险 2.公众的理性 3.风险认知 4.环境研究中的心理学问题 1.什么是风险? 心理学领域研究风险的著名学者Slovic认为,虽然危险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存在“真实的”,或者“客观的”风险感受。那么什么是风险呢?最广为人知的对风险的界定是“风险程度=事件发生的概率×事件发生的后果”。这个界定非常经典,也为众多学科所采纳。但事实上这个界定更适合于工程学等专注于客观环境研究的学科。因为按照这一界定,学者完全可以通过降低风险的概率或者减轻风险事件发生的后果来进行风险管理。 但从主观心理的视角来看,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很多风险,是既无法降低概率,也无法降低后果的。因此学者从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另一种对风险的界定,就是Rosa在 2003年将风险定义为“一种危及个体所拥有的有价值的事物,且结果不确定的情景或事件”。这个界定指出,首先风险一定与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物相关联,第二,是“不确定”,这一点非常重要。1999年《Nature》期刊上曾专门刊文提到要embrace uncertainty(拥抱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今天也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但我今天所说的不确定性,并不等同于客观的不确定性,而是人们心理感受上的不确定性。有可能某种风险在自然科学方面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研究,对其风险概率和风险结果都有客观的、确定的研究结果。但是这种风险投射到人们心理上却并没有确定的感受,那么这种心理感受都称为不确定感。 首先来看一下老百姓和专家对于风险界定的差异。对于公众来讲,安全就等于零风险;而对于专家来讲——我们暂时将专家定义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在某一领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一、案例分析: 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成因 自身管理经营的特性和市场定位是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盈利能力,资产的数量,资产的结构等;此外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宏观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动均会造成中小商业银行资金流量进而影响到稳定性。经济、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 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最终破产倒闭的规律性特征? 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时,银行就会出现挤兑现象,挤指的是提款,兑则是兑现,指的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被大批的存款客户要求提领回自有的储金,通常发生在银行的营运上有重大负面传闻之时,银行遭遇集中且密集的提领,很可能支应不及而宣告营运困难,倘若未得到其他援助或让挤兑情事减缓,则该银行极有可能因此宣告倒闭以及信用破产。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率来分析其资产的流动性高低,流动性比例也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时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较高的流动性比例意味着较强的短期融资偿债能力。而存贷比则指的是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值,从盈利的角度考察,一家银行如果存款多而贷款少,则该银行盈利能力较低,因为存款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但存贷比过高也不可行,因为商业银行需要一定流动性来保证正常的存取款业务及日常结算业务,存款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日常业务不能正常运行,严重的会引起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且各项贷款与存款比不得超过75%,拆入资金比率小于等于4%,拆除资金比率小于等于8%。 浦发银行动性分析(时点均为每年12月31曰) 资料来源: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

SARS的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调查报告

SARS的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调查报告 1

SARS的風險認知及應對行為調查報告(II) ——香港和內地大學生的比較分析 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系賈建民 人們對SARS(也稱”非典型肺炎”或”非典”)為什么如此恐懼?她們的恐懼心理和高風險意識是如何构成的?我們最近就有關SARS的風險認知(Risk Perception)及評價問題在香港及內地四個代表性城市北京、廣州、上海和成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問卷調查和實証研究。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各城市之間大學生對SARS 風險認知和行為反應的比較差異,探討人們對SARS高風險意識的构成因素和各種誤區,從而對危機管理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摘要 SARS帶著神秘的面紗,死亡的陰影,衝擊著人們的心理和生活。對於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人們陷入了極度的恐慌和無助。在內地,SARS使大學生們首先聯想到的是死亡,然後是隔離、傳染和口罩,她們擔心災難會降臨到自己身上。香港、廣州甚至成都的大學 2

生中有40%的受訪者曾經懷疑過自己感染了SARS。各地受訪者都把SARS看成是未來一年威脅本地人民生命安全的頭號大敵。 調查顯示,人們對SARS的高風險意識和恐懼感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1)對SARS感染率和死亡率的過高估計;2)SARS病毒的強傳染性和致命性所帶來的威脅;3)對SARS病因及康復後是否有後遺症等方面感受的不確定性;4)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有效程度。另外,個體特徵(如性別)和各種環境因素(如媒體等)對人們風險知覺的形成也會產生影響。 調查結果也顯示出各種地區的差異。例如,北京的大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心理質素;上海的大學生對政府的舉措高度評價;廣州的大學生對本地疫情公佈的信任度最低;成都的大學生有53%的人在提到非典時會聯想到死亡,70%以上的人喝中藥抗炎;香港的大學生對未來最悲觀,信心受到的打擊最嚴重。 調查結果同時也顯示出男女在對SARS風險感知、影響及應對措施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差異。總體來講,女性比男性感知的風險和威脅要大,因此女性會受到更大的心理沖擊,使她們做出更多的過度反應,例如洗手更頻繁、使用更多藥物等。另外,其它的個体心理特征也對風險認知產生影響,悲觀的人比樂觀的人感知的風險和威脅要大,采取的應對行為更多。總的來說,這次痛苦的經歷鍛煉了大學生們處理危机事件的應對能力。 SARS風險認知和應對行為的調查有助於政府和相關機構準確 3

(完整版)风险型决策3种方法和例题

一、乐观法 乐观法,又叫最大最大准则法,其决策原则是“大中取大”。 乐观法的特点是,决策者持最乐观的态度,决策时不放弃任何一个获得最好结果的机会,愿意以承担一定风险的代价去获得最大的利益。 假定某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有m 个方案B 1,B 2,…,B m ;有n 个状态θ1,θ2,…,θn 。如果方案B i (i =1,2,…,m )在状态θj (j =1,2,…,n )下的效益值为V (B i ,θj ),则乐观法的决策步骤如下: ①计算每一个方案在各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 {V (B i ,θj )}; ②计算各方案在各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的最大值 {V (B i ,θj )}; ③选择最佳决策方案。如果 V (B i *,θj *)={V (B i ,θj )} 则B i *为最佳决策方案。 j max i max j max i max j max 例1:对于第9章第1节例1所描述的风险型决策问题,假设各天气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且无法预先估计,则这一问题就变成了表9.3.1所描述的非确定型决策问题。试用乐观法对该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求解。 表9.3.1非确定型决策问题 极旱年旱年平年湿润年极湿年(θ1)(θ2)(θ3)(θ4)(θ5)水稻(B 1)1012.6182022小麦(B 2)252117128大豆(B 3)1217231711燕麦(B 4) 11.8 13 17 19 21 天气类型(状态) 各方案的收益值/千 元 解:(1)计算每一个方案在各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 =22(千元/hm 2) =25(千元/hm 2) =23(千元/hm 2) =21(千元/hm 2) ),(22,20,18,12.6,10max ),(max 511θθB V B V j j =}{=),(2,825,21,17,1max ),(max 12j 2j θθB V B V =}{=),(7,1112,17,23,1max ),(max 33j 3j θθB V B V =}{=),(9,2111,13,17,1max ),(max 544θθB V B V j j =}{= (2)计算各方案在各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的最大值 (3)选择最佳决策方案。因为 所以种小麦(B 2)为最佳决策方案。 =25(千元/hm 2) ) ,(122,25,23,2max ),(max max 2j j i j i B V B V θθ=}{=) ,(max max ),(12j i j i B V B V θθ= 二、悲观法 悲观法,又叫最大最小准则法或瓦尔德(Wold Becisia )准则法,其决策原则是“小中取大”。 特点是决策者持最悲观的态度,他总是把事情估计得很不利。

管理学决策树习题及答案

注意答卷要求: 1.统一代号:P 为利润,C 为成本,Q 为收入,EP 为期望利润 2.画决策树时一定按照标准的决策树图形画,不要自创图形 3.决策点和状态点做好数字编号 4.决策树上要标出损益值 某企业似开发新产品,现在有两个可行性方案需要决策。 I 开发新产品A ,需要追加投资180万元,经营期限为5年。此间,产品销路好可获利170万元;销路一般可获利90万元;销路差可获利-6万元。三种情况的概率分别为30%,50%,20%。 II.开发新产品B ,需要追加投资60万元,经营期限为4年。此间,产品销路好可获利100万元;销路一般可获利50万元;销路差可获利20万元。三种情况的概率分别为60%,30%,10%。 (1)画出决策树 销路好 0.3 170 90 -6 100 50 20

(2)计算各点的期望值,并做出最优决策 求出各方案的期望值: 方案A=170×0.3×5+90×0.5×5+(-6)×0.2×5=770(万元) 方案B=100×0.6×4+50×0.3×4+20×0.1×4=308(万元) 求出各方案的净收益值: 方案A=770-180=590(万元) 方案B=308-60=248(万元) 因为590大于248大于0 所以方案A最优。 某企业为提高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现拟定三种改革方案:(1)公司组织技术人员逐渐改进技术,使用期是10年;(2)购买先进技术,这样前期投入相对较大,使用期是10年;(3)前四年先组织技术人员逐渐改进,四年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购买先进技术,四年后买入技术相对第一年便宜一些,收益与前四年一样。预计该种产品前四年畅销的概率为0.7,滞销的概率为0.3。如果前四年畅销,后六年畅销的概率为0.9;若前四年滞销,后六年滞销的概率为0.1。相关的收益数据如表所示。 (1)画出决策树 (2)计算各点的期望值,并做出最优决策 投资收益 表单位:万元 解(1)画出决策树,R为总决策,R1为二级决策。

企业风险的认识和分析

风险的认识和分析 一、企业风险的认识和分析 企业的风险关键重大,关系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风险包括:财务风险、产品质量风险、职工安全风险、违法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用人风险、合同风险、发展战略风险等。企业发展中还会遇到同行业的竞争、市场价格的缩水、原料价格的提高、销售欠款、因自身的质量隐患带来的损失,另外客户的违约风险也会转移到企业身上. 企业面临的风险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或相互促成,或相互消减,或不相关。风险的变动性、流动性和高度互相依存的特性,使得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不仅要评估风险本身,还应对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评价。在此基础上,从资产组合的角度去管理风险,既可以利用风险之间相互抵消的关系,节约企业管理资源,又可以防范风险的相互促成,从而酿成更大的风险。风险分析应包括风险之间的关系分析,以便发现各风险之间的自然对冲、风险事件发生的正负相关性等组合效应,从风险策略上对风险进行集中管理。 从管理学角度看,企业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能否获得“第一桶金”,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延续。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迅速膨胀,能否及时获得后续资金支持,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的扩张与成长。 人力资源风险: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管理的主体。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诸多的用人风险,人力资源决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灾难性的后果。通信企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也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拥有大量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是公司的财富,但同时又可能对公司造成潜在的威胁和危险,高端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快速流动,造成了通信企业管理的困难,人才争夺愈演愈烈,人才风险也日益加剧。 市场风险:企业市场运作中常常遇到的风险有产品风险、价格风险和信誉风险、市场竞争力风险。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型经济,竞争是提高市场活动效率的关键所在。手机、IT业、生物医药行业的激烈比拼告诉我们,高新技术产品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经受住市场的洗礼,对于刚刚起步,尚未建立起强大销售网络的南京升平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能否短时间内快速占领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品牌效应非常重要。

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北岩银行资料讲解

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 北岩银行

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北岩银行 [课程目标] 完成本课程后,你将能够: ●详细说明北岩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风险 ●描述这场危机、公共干预措施和北岩银行的国有化 ●充分了解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吸取的教训 [预备知识] 为了从本课程中获得最大收益,你应该熟悉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下列课程涉及这些议题: ●流动性风险—介绍 ●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 第一节 学完本节后,你将能够详细说明北岩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风险。 特别是,你会了解: ●北岩银行的历史; ●北岩银行的迅猛增长战略,该战略改变了该行的融资结构,并使 该行越来越容易受到市场崩溃的冲击; ●北岩银行的流动性假设和风险管理怎样使它无法应对流动性危 机。 北岩银行的历史和发展战略

北岩银行在1965年因合并而成立。它在1997年前是一家建房互助协会,1997年进行股份化改制,成为一家银行。2006年底,它成为英国第五大按揭贷款银行,在过去十年中,年均增长20%。在此期间,其资产负债表增长了六倍多,达1010亿英镑。 该行的核心业务是在英国提供住房按揭贷款。这些资产起初占资产负债表的四分之三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行还开展了风险更高的业务,以便使利润最大化。2006年,该行风险最高的住房按揭贷款占新贷款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1997-2006年期间,违约和损失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相对良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该行利润增长,年资本回报率一直在20%左右。 为了继续取得成功,该战略要求在充裕而廉价的资金支持下,对贷款进行激进的定价并增加贷款数量。这种高增长战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它意味着该行不得不改变融资模式以促进迅速的增长。 北岩银行的融资模式是如何改变的 1997年,北岩银行的融资结构是传统的吸收存款机构的融资结构。零售存款账户构成该行的大部分负债,但其增长率无法满足该行的融资需要。北岩银行随后开始更多地依赖批发融资,从其他银行大量借款,但这仍不能为该行的增长提供足够融资。 1999年,该行开始通过设在泽西的一家名为Granite的特殊目的实体对按揭贷款进行证券化。

辐射风险的认知与沟通

辐射风险的认知与沟通 作者:郑琨琮 台电核二厂保健物理组经理 壹、前言 处此全球化之挑战与冲击下,核能的发展除有其必要性与正当性外,其附产品「辐射」,一般民众或核能专业人员宜了解其特性,建立正确的知见,才能谨慎控制辐射源,并避免对核能应用的不当限制(剥夺核能科技对社会的利益,尤其是能源界与医疗界的利益),进而致力于核能和平应用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繁荣进步。 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能更公开、透明化面对风险(Risk)难题,则透过建立制度性的机制,可逐渐降低风险的门坎,因为在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的論述过程,无論透过媒体的大众传播、跨领域的不同专家、门外汉的日常讯息传递等,社会皆可藉此进行学习和沟通,而逐渐掌握风险知識的輪廓,进而发展出民主參与的风险沟通能力。反之,当一个社会的风险批判、沟通未能公开化、制度化,而由社会中某些标的团体(Target group)或政策利害关系人(Policy stakeholder)宰制风险的論述,则风险将「隐匿」的成为人们恐惧的「怪物」(monster),在社会流传与扩散。同样地;「辐射风险的认知与沟通」正需要我们社会中标的团体的热情参与,将「全球化思考并入本土化行动中,亦即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实践」。 贰、影响辐射风险的认知与决策之因子 影响辐射风险的认知与决策之因子有下列五大项,包括: I. 人格(Personality)类型 II. 头脑解剖学(Anatomy)与生理学(Physiology) III. 文化相同 IV.个人经验 V. 世代类型(Generational type) 依据美国学者麦尔兹?布瑞格兹(Myers-Briggs)母女之分类,人们喜欢之生活处理方法依人格特质可被归类为四大面向:●内向的(Invert, I)对外向的(Extrovert, E)、●敏感的(Sensing, S)对直觉的(Intutive, N)、●思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