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博弈论: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赛局理论等,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2,理性: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本质就是否定与怀疑

3,边际递减效应:边际递减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

4,囚徒困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5,决策效用:效用理论是领导者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决策往往受决策领导者主观意识的影响,领导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作出反应,在决策问题中,把领导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效用实际上反映了领导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6,主观期望效用理论:主观期望效用理论模式是建立在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所设计的公理体系基础上的。包含效用关系的完备性(Completeness)、传递性(transitivity)与替换性(Substitution)、决策者偏好的一致性(preference)等,但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理论的优势原则和无差异原则与现实决策不符。主观期望效用理论仍坚持,每个结果都是期望概率与其价值概率的乘积。但是,这个价值成分是主观的,依赖于个体差异。

7,前景理论:前景理论,由丹尼尔·卡内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教授提出,将心理学研究应用在经济学中,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针对长期以来沿用的理性人假设,展望理论从实证研究出发,从人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揭示了影响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

简答

1,简述墨菲理论: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

原文为: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2,为什么人们会夸大自己在事件中的作用:是因为归因偏差,归因偏差是大多数人具有的无意或非完全有意地将个人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不准确归因的现象最常见的有基本归因偏差和自我服务归因偏差。归因偏差的出现是一种在某些条件下必然出现的心理反应。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表明,成功时人们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败时则都力图把责任推诿给外界和他人。这样归因对于人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防卫是有利的

3,根据权重函数解释我们买彩票的理由:接近0点的曲线是陡峭的,说明人们对不可能和可能之间的差异特别敏感。

客观概率维度大约.20的位置有一个拐点,在很多赌博情境中,人们在这个位置对“客观”概率感觉精准。在曲线中间的大部分位置,人们是“回归”的,曲线有点“太过平坦”,客观概率的较大变化所引起的决策权重变化较小。

在客观概率高端,曲线陡峭,即确定性效应。

A,0.1%的机会赢得5000元B,100%赢得5元C,0.1%的机会输掉5000元D,100%损失5元

4,举例说明框架效应: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是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框架效应的概念由Tversky和Kahneman于1981年首次提出。禽流感爆发了,预计有600人感染。目前有两种治疗方案。A,可以救活200人。B,有1/3的可能全部救活600人,但有2/3的可能600人全部死亡。C,有400人死亡。D,有1/3的可能使600人无一人死亡,但有2/3的可能600人全部死亡。

5,思维的双系统理论:理性:主动,慢速,有意识,需要意志努力。直觉:自动,快速、无意识,不需要意志努力

论述

1,决策领域的研究方法有几种:决策是对行为的选择,选择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是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之一。研究方法有过程追踪;出声思维的方法,最后形成言语报,访谈法有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开放式问题、闭合式问题,直接问题和间接问题。还有档案数据分析法,分析历史性数据,分析决策的发生过程。此外还有实验法。

2,如何避免心理账户对我们的消极影响:心理账户的特点有:非替代性,即收益和损失不能相互替代。按照经济规则,金钱不会被贴上标签,它具有替代性。然而在心理账户中,金钱却常常被归于不同的账户类别,不同类型的账户不能互相替代。(1)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财富来源为常规收入或意外之财)可影响消费决策,个体倾向于将常规收入用于实用消费,将意外之财用于享乐消费;(2)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与

情绪标签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即,情绪标签可影响意外之财的消费决策:积极情绪时个体倾向于将其用于享乐消费,消极情绪时个体倾向于将其用于享乐规避,出现心理账户与消费决策的情绪匹配效应;但情绪标签对于常规收入的消费决策无显著影响,个体均倾向于将其用于享乐规避;(3)内疚预期和内疚体验使个体更倾向于将消极情绪的意外之财用于享乐规避。上述结果表明,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对消费决策具有“认知匹配效应”,情绪标签对消费决策具有“情绪匹配效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内疚感是导致消极情绪标签的意外之财更倾向享乐规避的心理机制之一。避免心理账户的消极影响策略有:避免人为的设置账户,把不同用途和不同来源的钱割裂开,应该让财富在每个账户之间流通。不应该因为是意外之财而大手大脚,也不必花自己辛苦钱时小里小气。只使用一个银行账户。

3,卡尼曼(Kahneman)因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卡尼曼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获得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自1993年起,卡尼曼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美国科学院和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他的主要贡献:看到经济理性假设的缺憾;看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行为;将心理学的内在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学,将心理学研究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把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一起,特别是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从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