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下面我从课标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特色六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关于本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在教材体系中,本节课是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之后进一步定量研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情况。本课题的学习为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下面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基础。所以,本课时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探究课。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能简单地判断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掌握两种溶液间的转化;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达到对知识的迁移,逐步培养观察、思维和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接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树立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的科学观。

在上述教学目标中,我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饱和溶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忽略概念的两个条件,所以我将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及相互转化定为本节课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

就学情而言,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学过了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定义,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缺乏知识基础。在实验探究层面,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生活经验,且具有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自主分析。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及对学情的分析,我准备采用“情境创设,启发再现,引导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及相互转化”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从而解决教学重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课的开始我将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小花熊喝糖水的故事”学生在听故事的欢笑之余,感觉似曾相识,我将顺势提出大家有过与“小花熊”相似的经历吗?在学生齐声回答之后,我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甜呢?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某种溶质呢?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提出立刻将学生的思维调整到对溶液的饱和性的思考中。在此环节中我通过播放视频,引起学生的

认知兴趣,利用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自然的进入本节的学习,在无形之中学生已经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也顺利的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环节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针对以上的两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做出猜想我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其猜想。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及方案进行探究,向20ml水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溶解后在加5g硝酸钾,发现硝酸钾不再溶解,此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此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思考不难得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溶解物质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归纳、解释疑惑,明确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学生刚刚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后,我又提出问题(1).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2)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分析出第一个问题:判断溶液的饱和性可以通过向溶液中再添加溶质,看溶质能否继续溶解来判断。而强调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是因为改变温度和溶剂的量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能发生转化。在此认知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再次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学生把刚才含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的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发现剩余的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接着我让学生再加入5g硝酸钾,发现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发现烧杯底部出现了固体。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以得出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情况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性”和“不饱和性”才有确定意义。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当条件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接着我将进一步追问,通过刚才的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升高温度或者添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得以转化,那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它们相互转化呢?通过此问题的提出自然而且就过渡到下一环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学习中。

环节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和相对性

学生通过对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以后,烧杯底部出现固体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出降低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上我将给学生补充温度降低,导致硝酸钾晶体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并且指出结晶有降温和蒸发两种方法,自然而然学生就想到蒸发溶剂也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转换的方法。最后我带领学生归纳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逐步分析,归纳总结,同时补充扩展让学生明确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式。在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我又引出新的问题,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是否也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呢?学生通过思考做出猜想,猜想的结果各不相同,为了得出准确的结论,我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取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再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接着再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学生可以发现溶液由原来的无色变成紫色,通过对此现象的分析,学生不难得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从而认识到饱和溶液是对某一种溶质而言,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