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子发光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1) Stokes位移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发射 光谱的波长比激发光谱的长,振动弛豫消耗 了能量。 (2)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 能级,吸收不同波长的能量(如能级图2, 1) ,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 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产 生波长一定的荧光(如‘2)。 (3) 镜像规则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与激发 光谱形状一样)成镜像对称关系。
4. 溶液pH值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带有酸性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一 般都与溶液的 pH有关。因此在荧光分析中要严格控制溶 液的pH值。
OH 有荧光pH~1
OH
OH H
+
O
-
无荧光 pH~1.3
O-
无荧光
有荧光

Chunxue Yuan, Shohei Saito,Cristopher Camacho, Stephan Irle, Ichiro Hisaki, and Shigehiro Yamaguchi.
激发态→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
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 射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荧光
延迟荧光
磷光
系间跨越 内转移
外转移
振动弛豫
激发态停留时间短、返回速度快的途径,发生的几率大,发光强度相对大; 荧光:10 -7~10 -9 s,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磷光:10 -4~10 s; 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1. 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发射的荧光光强 If 正比于该系统 吸收的激发光的光强,即 根据比尔定律:
If = φI a
I a = I0 –It= I0 (1-10-εlc)
式中I0 是入射光强度,It 是透过光强度。 将此式代入上式得
If =φ I0 (1-10-εlc) =φ I0 (1-e-2.3εlc)
量的非辐射跃迁;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
‛。 系间跨越:不同多重态 ,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射跃迁。改变
电子自旋,禁阻跃迁,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进行。
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荧光发射
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多为 S1 → S0 跃迁),发射波长为 ’2 的荧光; 10-7~10-9 s 。 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波长长; ’ 2 > 2 > 1 ;
式中ε是摩尔吸光系数,l是样品池的光程,c是样品浓度。而式中
e -2.3lc
(2.3 lc)2 (-2.3 lc)3 1 - 2.3lc ... 2! 3!

当 εlc≦0.05 时,可省略第二项后 的各项,则
e
-2.3lc
1 - 2.3lc
If = 2.3ΦI0εlc
A π-Conjugated System with Flexibility and Rigidity That Shows EnvironmentDependent RGB Luminesc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 135, 8842−8845
2.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溶剂的影响可分为一般溶剂效应:指的是溶剂的折 射率和介电常数的影响。有的情况下,增大溶剂的 极性,荧光增强,荧光峰红移。8-巯基喹啉在四氯化 碳、氯仿、丙酮和乙腈四种不同的极性溶剂中的情 况就是一例(见下表)。
续 8-巯基喹啉的荧光峰的位置和荧光效率与溶剂 介电常数的关系
发射的光量子数 吸收的光量子数
分子结构影响荧光强度
(a) 跃迁类型 (b) 共轭效应 (c) 刚性平面结构 (d) 取代基效应

(a) 跃迁类型 实验表明,大多数荧光化合物都是由 π→π* 或n→π*
跃迁激发,然后经过振动弛豫或其他无辐射跃迁, 再发生π*→π或π*→n跃迁而产生荧光,其中π*→π跃 迁的量子效率较高。
简称荧(磷)光光谱。如果将激发光波长固定在最大激发波长处,然 后扫描发射波长,测定不同发射波长处的荧(磷)光强度,即得到荧 (磷)光发射光谱。下图为萘的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磷光发射 光谱。 stokes 位移。在溶液中,分子荧光 的发射相对于吸收位移到较长的波 长,称为 Stokes 位移。这是由于受 激分子通过振动弛豫而失去振动能, 也由于溶液中溶剂分子与受激分子 的碰撞,也会有能量的损失。因此 在激发和发射之间产生了能量损失。
续 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用M=2S+1 表示, S 为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 其数值为 0或1。根据Pauli不相容原理,分子中同一轨道所占据的两个电子 必须具有相反的自旋方向,即自旋配对。假如分子中全部轨道里的电子都 是自旋配对的。即 S=0,分子的多重度 M=1,该分子体系便处于单重态, 用符号S表示。大多数有机物分子的基态是处于单重态的。分子吸收能量后, 若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不发生自旋方向的变化,这时分于处于激发的单重态, 如上图中的 Sl 和 S2。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这 时分子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即 S=1,分子的多重度M=3,分子处 于激发的三重态 , 用符号T表示。处于分立轨道上的非成对电子,平行自旋 要比成对自旋更稳定些(洪特规则),因此三重态能级总是比相应的单重态能 级略低,如上图中的T1和T2。 处在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它可能通过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等 去活化过程返回基态,其中以速度最快,激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优势。 有以下几种基本的去活化过程。
续 (c) 刚性平面结构 实验发现多数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的分子具有强烈
的荧光.因为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分子的振动,使 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小,也 就减少了碰撞去活的可能性。
比较荧光素和酚酞的结构。
荧光素在溶液中有很强的荧光, 而酚酞却没有。这主要是荧光 素分子中的氧桥使其具有刚性 平面结构。又如芴和联苯在同 样条件下其量子效率分别为 ≈ 1 利0.18,芴中的亚甲基使分子的 刚性增加,导致两者在荧光性 质上显著的差别。
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 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10-12s。 内转换: 同多重度电子能级中,等能级间的无辐射能级交换。通过 内转换和振动弛豫,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跃回第一激 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外转换: 激发分子与溶剂或其他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转移能
1. 激发光谱
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波长,
这可从它们的激发光谱曲线来确定。绘制激发光谱曲线时,选 择荧光(磷光)的最大发射波长为测量波长。改变激发光的波长, 测量荧光强度的变化。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 坐标作图,即得到荧光(磷光)化合物的激发光谱。
2. 发射光谱
(b) 共轭效应 含有π*→π跃迁能级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最强。这
种体系中的π电子共轭度越大,π电子非定域性越大,
越易被激发,荧光也就越易发生,而且荧光光谱将
向长波移动。所以绝大多数能发生荧光的物质含有 芳香环或杂环;除少数高共轭体系外,能发生荧光
的脂肪族和脂环族化合物极少。任何有利于提高 π
电子共轭度的结构改变,都将提高荧光效率,并使 荧光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d) 取代基效应
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的不同取代基对该化合的的荧光 强度和荧光光谱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给电子基团, 如 -OH 、 -OR 、 -NH2 、 -CN 、 -NR2 等,使荧光增强。因为
产生了p - π共扼作用, 增强了π电子共轭程度,使最低激发 单重态与基态之间的跃迁几率增大。而吸电子基团,如 COOH 、 -C=O 、 -NO2 、 -NO 、卤素离子等,会减弱甚至 会淬灭荧光。如硝基苯为非荧光物质, 而苯酚、苯胺的荧光 较苯强。
(Received: April 27, 2013. Published: May 30, 2013)

Anthraceneimide蒽酰亚胺+cyclooctatetraene环辛四烯
Conformational change of with flexible and rigid π scaffolds, which perturbs the π-conjugation.
镜像规则的解释
基态上的各振 动能级分布与第 一激发态上的各 振动能级分布类 似. 基态上的零振 动能级与第一激 发态的二振动能 级之间的跃迁几 率最大,相反跃 迁也然。
室温下菲的乙醇溶液荧(磷)光光谱
磷光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荧光激发光谱
200
260
320
380
440
500
560
620
三、溶液的荧光(或磷光)强度
当入射光强与I0与l一定,上式可简写为
If = Kc
即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但这种线性关系只有 在极稀的溶液的溶液中,当εlc≦0.05 时才成立。对于较浓 的溶液,由于淬灭现象和自吸收等原因,使荧光强度与浓度 不呈线性关系。
四、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分子必须具有与所照射的辐射频率相适应的结构,才 能吸收激发光; (2)吸收了与其本身特征频率相同的能量之后,必须具有 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荧光量子产率 (φ) 也称荧光效 率或量子效率, 它表示物质发射荧光的能力,通常用下 式表示.

荧光:10-7~10 -9 s;磷光:10-4 ~100 s
内转换 Sபைடு நூலகம்2 振动弛豫 内转换 系间跨 越
S1
能 量
发 射 荧 光
T1 T2
外转换 发 射 磷 振动弛豫 光
吸 收 S0
l1 l2
l 2
l3
每个分子具有一 系列严格分立的 能级、称为电子 能级,而每个电 子能级中又包含 一系列的振动能 层和转动能层。 示意于右图。图 中 基 态 用 S0 表 示 ,第一电子激发 单重态和第二电 子激发单重态分 别 用 S1 、 S2 表 示 ,第一电子激发 三重态和第二电 子激发三重态分 别 用 T1 , T2 表 示 。υ=0、1、2、 3…表示基态和激 发态的振动能层 。
第三章 分子发光分析
分子发光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生物 发光和散射光谱等。
本章主要讨论荧光分析。
3.1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
一、原理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室温下,大多数分子处在基态的最低振动能层。处于 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 (电能、热能、化学能或光能等)后被
激发为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若返 回到基态时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发光‛。 下面从分子结构理论来讨论荧光和磷光的产生机理。
但也有相反的情况。例如苯氨萘磺酸类化合物在戊醇、丁醇、 丙醇、乙醇和甲醇五种醇中,随着醇的极性增大,荧光强度减 小,荧光峰蓝移。因此,荧光光谱的位置和强度与溶剂极性之 间的关系,要看各种物质与溶剂的不同而异。
例:芘的荧光发射光谱
激发波长334nm。芘的荧光发射光谱依次在373 nm、379 nm、384 nm、 390 nm 和410 nm 附近出现五重发射峰。其中, 第一发射峰与第三发射 峰强度比(I1/I3 )会随着溶液极性的减小而下降。因此, I1/I3常用来表征其 所处环境极性的大小, 其值越大表明芘探针所处微环境的极性越大 ; 反 之, 若I1/I3越小则表明芘探针所处微环境的极性越小。
(a) 芘在水溶液中的荧光谱 (b)在甜菜碱溶液中的荧光谱
3. 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敏感,因此荧光分析时一 定要控制好温度。温度上升使荧光强度下降。
主要的原因是分子的内部能量转化作用。当激发分子
接受额外热能时,有可能使激发能转换为 基态的振动能量,随后迅速振动弛豫而丧 失振动能量。 另一个原因是溶液温度下降时,介质的粘度增大,荧 光物质与溶剂分子碰撞也随之减少。相反, 随着温度上升,碰撞频率增加,使外转换 的去活几率增加。
磷光发射
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基态(T1 → S0跃迁)
;电子由S0进入T1的可能过程:( S0 →T1禁阻跃迁)。
S0 →激发→振动弛豫→内转移→系间跨越→振动弛豫→ T1。发 光速度很慢: 10-4~100 s 。光照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
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任何荧光(磷光)化合物都具有两个特征光谱:激发光 谱和发射光谱。他们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参数和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