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

(2004年3月3日)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克服非典疫情、洪涝旱灾等困难,以及三峡断航的影响,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改善,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创直辖以来新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225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幅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是直辖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8075元(972美元),比上年增加1041元(125美元)。

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3.07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75.95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1.09亿元,增长9.4%。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6.3:42.0:41.7调整为15.2:43.4:41.4,新型工业化促进了第二产业高速增长。

三大经济区竞相发展。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生产总值88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渝西经济走廊完成688.40亿元,增长11.4%;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678.24亿元,增长10.9%。

市场物价稳步回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6,比上年价格总水平提高了0.6%。分类别看,食品、居住价格上涨较快,分别比上年提高了4.3%和2.2%。其余各类价格均有下降,衣着价格下降5.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4.5%,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1.8%,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4%。

就业人数增加,结构有所变化。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726.36万人,比上年增加15.86万人,增长0.9%。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889.55万人,比上年减少2.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99.22万人,增长4.0%,第三产业就业人员537.59万人,增长4.6%。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7.10万个,17.80万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年内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

企业景气指数持续走高,企业家信心明显增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平均水平达到118.4点,比上年提高8.1点;企业景气指数平均水平达到116.2点,比上年提高6.8点。

改革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

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年内完成股份制改造23户,破产终结10户,市属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面达73.0%;大企业集团整体实力有所增强,资产和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集团有95户,年末资产总额为1372.97亿元,全年实现利润35.5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3.8%和81.3%。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全市八大建设性投资公司完成投资180亿元,资信能力和投融资能力显著增强。金融改革深入进行,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资本金由3亿元扩大到15亿元。外资银行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农村信用社完成县级联社统一法人和股份制改革。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发展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年内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33项,减少收费项目9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尚待加强。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6.90万公倾,比上年减少5.3%;油料播种面积23.67万公顷,增长0.17%;蔬菜播种面积38.70万公顷,增长3.8%。粮经结构由2002年的75:25调整到73:27。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087.20万吨,比上年增长0.5%;油料总产量38.27万吨,增长9.2%。无公害蔬菜、优势蔬菜和特色蔬菜发展迅速,全年蔬菜产量840.17万吨,比上年增长3.9%。水果生产快速增长,全年总产量128.59万吨,比上年增长13.4%。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59.51万吨,比上年增长4.7%;水产品总产量22.49万吨,增长6.3%。

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进展较好。全年筹集建设资金12亿元,新发展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45家,新确定重点依托龙头企业50家。柑橘、草食牲畜、出口创汇瘦肉型猪、天然香料等产业化工程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

“百个经济强镇工程”启动实施,整合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持资金2亿元,集中用于县城和45个中心镇建设,组织启动项目910个,其中,45个中心镇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个,扶持重点骨干企业123个。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4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实现利润59.98亿元,增长31.6%,实交税金49.35亿元,增长31.7%。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78.99万人,比上年增加16.72万人,增长1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6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工业增加值47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69.20亿元,增长17.8%,重工业增加值308.65亿元,增长23.5%。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8%。

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以汽车、摩托车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6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0.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50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