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堂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今天我们学习诗圣杜甫的压轴之作《登高》。首先我们明确一下这首诗的学习目标(平台打出)

1知识目标: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背诵全诗3人文目标: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师:明确了目标也就明确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即情景交融的写法,诵读和背诵,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现在听老师朗读一遍,然后请男生朗读,女生思考主旨句;再请女生朗读,男生思考主旨句,最后全班齐读,请一同学回答主旨句师:(动情的)朗读全诗(同学们注目聆听)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师: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老师在朗读中把“回”读成huai,把“艰”读成gan,把“杯”读成bai,为什么这样读,此存疑,到课时结束的时候,同学们用普通话读这几个字,也就明白了。全体男生读,有顿挫感,但回,艰,杯三字读音不统一师纠正后,女生读(效果比男生好,动了情)全班朗读。师:现在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主旨句。(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生:我认为这首诗的主旨句是最后两句,即7,8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师:到底是第七句还是第八句?生:第七句艰难苦恨繁霜鬓师:请坐下,你说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下,用一个短语概括一下主旨。生:“繁霜鬓”。众生:不对,应该是“艰难苦恨”。(板书)师:对,“艰难苦恨”,繁是增多的意思,“繁霜鬓”是“使白发增多”你请坐。那么,“艰难苦恨”是什么意思呢?生:注解上告诉我们,“艰难”既指自己又指国家,诗人从自己的艰难中看到了国家的艰难,国家的的艰危,于是万分的痛苦和怨恨。师:说得真好。那么诗人杜甫这种艰难痛苦,怨恨之情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艰难苦恨”四字的意思,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平台打出杜甫生平)杜甫生平(712—770) 1.少有诗才,唐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2.20岁作《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名句,成为千万有志青年的座右铭。 3.32岁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到洛阳赶考,小人作梗,功名不就。 4.33-43岁困守长安,寻找机会,以求功名.直到43岁才弄到一个小小参军,倍尝艰辛. 5.44-48岁安史之乱前期,随难民一起颠沛流离,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疾苦以及时局的艰危. 6.48-58岁由长安漂泊到成都到夔州(55岁)作<登高>,最后病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小船上. 师:了解了杜甫的生平,我想同学们对”艰难苦恨”的意思一定由了更深的体会.现在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艰难苦恨”的体会.注意一定要结合杜甫的生平谈. 生:杜甫从小就诗才横溢,是唐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但一直不得志,一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致君尧舜上”所以内心痛苦不已. 生: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与难民一起颠沛流离,既倍感国运艰难,更感百姓疾苦,这种深沉的痛苦一直郁积于心,而且愈积愈厚……师:(看到生-思维已经活跃起来,再作引导向前推进)这种愈积愈厚的痛苦怨恨,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生(齐声):白发增多,百病缠身。师:说的真好。那么白发增多这个意思诗中有没有呢?生:有,繁霜鬓(板书)就是这个意思繁,增多的意思,是动词,使动用法,就是使白发增多的意思。艰难苦恨使白发增多,繁霜鬓正是艰难苦恨的结果。师:同学们刚才还说“艰难苦恨“郁积得深,导致百病缠身,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百年多病独登台“,“多病“师:对,为了与繁霜鬓对称,我们在这边板书什么?生:“病缠身“师:好,就写“病缠身“。那么写这首诗时,杜甫的病情究竟怎么样呢?”多病”多到什么程度呢? 生:此时杜甫已是55岁的老人,由于长期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忧国忧民,他不仅患有肺病,风痹,而且已经是”右臂偏枯耳半聋”了.在当时,这些病都是不治之症,并且杜甫当时也不可能有钱医治.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呢? 生:从参考书上看到的.老师说过,要学好语文必须有一本参考书,课前课后都要翻翻,与老师的讲授比照一下,哪些是相同的,哪些不同的,还有参考书看了后能开启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思维有方向,而且可以增加深度…….师:好!这就叫主动学习,课后翻参考书还能激发自己的见解,应该说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法. 现在我们再回到学习中来,杜甫郁积于内心的痛苦如此之深,那么他想不想推排出来,发泄出来呢?如果说想的话,那么用什么方法发泄,排解呢? 生(七嘴八舌):喝酒,游历,和朋友倾诉,跑步……..师:好,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那么哪一种方法最有可能性呢? 生:我认为刚才大家说的对眼下的杜甫来说都不可能,只可能是“登高”排忧,第一,诗题是“登高”,而非“饮酒”,“游历”.第二,他百病缠身,

已经戒了酒,贫困至极无钱沽酒,因此在无奈中停了杯,诗中说”潦倒新停浊酒杯”.师:”停了杯”好,这应该是“艰难苦恨”导致的又一结果. 说得好,你继续说,为什么游历也不行? 生:杜甫不像李白,李白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浪迹江湖,”独善其身,所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偏舟”,”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他不会使自己的心受痛苦,郁闷的煎熬.杜甫不同,他无论穷达都兼济天下,积极用世.他也”游历”,但他的游历不叫游历叫漂泊,是被迫漂泊,漂泊中体会到国运的艰危,感受人民的疾苦,漂泊的时间越长,空间越广,这痛苦愁绪就越深,越厚. 师:你阐述得真好,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在与李白的对比中,突出了杜甫的特点和胸怀.的确,杜甫是被迫漂泊,从安史之乱起,就一直在外漂泊,从长安到凤翔,从凤翔再到长安,再从长安到成都,从成都到夔州,从755年到767年在外漂泊十二年之久,历行万余里,漂泊中倍感人民的疾苦,国运的艰危,社会的黑暗,漂泊中心里想着,口里念着”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是,就是没有机会致君尧舜,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再使风俗淳,相反,漂泊中,内心的愁苦越积越厚,心中的郁闷越积越深. 喝酒排忧,无酒可喝,游历排忧,忧愁更增,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于是只有登高来舒展心情,排遣郁闷了.杜甫老人就是带着这种郁积于心的艰难苦恨“登台”了,“独登台”了.”(板书) 此时艰难苦恨到底有多深,让我们来形象的感受一下吧. 齐声朗读 5.6句,反复三遍,由轻到重. 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轻)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稍重)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重) (沉重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扣击着同学们的心扉,有同学已带哽咽之声了) 师:”作客”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客居他乡的意思师:短时间的吗? 生:”常作客”是长时间的客居他乡. 师:”登台”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登高,古人一到九月九日便有亲朋好友一起登高的习惯. 师:此时杜甫与谁一起”登台”呢? 生:他一个人”独登台”师:如果我们把”作客”,”登台”看作是两层愁的话,那么”常作客”,”独登台”就是几多愁了? 生(齐):四层师:再这样叠加上去”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就是几层了?(重读”悲秋”,”多病”)生:六层师:再加上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重读”万里”,”百年”)又是几层了? 生:八层.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想想杜甫老人登高时的步履形象. 生: 我想杜甫老人此时已贫病交加,而且到了老年,他的步履一定是艰难的,他拄着拐杖,跌跌撞撞,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老眼浑浊,朝山上蹒跚的走去…….

师:好!想象合理,经过这一想象描述,仿佛一个坚强不屈的老人活现在我们的面前.也许中途他还跌倒了几次,但他硬是用拐杖支撑起来,坚强地往前走,……走……终于到了山顶了,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朗读.

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读得不错,尤其是“滚滚”二字读得很有气势.现在我们看诗人笔下的景致特点吧.首联十四个字写了几种景,哪些是视觉形象,哪些是听觉形象?(学生已在座位上默默地数了)

生:六种景,即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师:如果把这六种景致分别用四字短语表示,用四个什么字好呢?先老师示范第一个,北风凄厉(板书)

生:天空高旷高猿长啸水清沙白孤鸟乱飞(分别板书)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只是老师还不明白,为什么同学们把这鸟看着是孤鸟,看作是乱飞的鸟,而不是群鸟,不是有规律翱翔于天地之间的鸟?

生:因为这鸟正是杜甫老人的化身,此时他孤独一人、年老多病、痛苦不堪、愁绪万千,就象这离群的鸟,饥饿的鸟,无家可归的鸟一样挣扎在急风之中。它翱翔不起来,只能是在痛苦中寻觅伴侣,寻找食物,毫无目的的乱飞。

师:理解得真到位。现在我们根据刚才的分析,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首联(手臂林立,同学们情绪很高)

师:(看到这情景)好,同学们积极性这样高,那我们就齐声朗读。

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师:同学们真进入境界了,每一字都读出了情感,真有沉郁顿挫之感。听着好似急风在耳边呼啸,又感哀猿空谷传响,远处孤鸟低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