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单病种(副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规范

天津市南开医院肾脏内科

凡符合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均可以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慢性肾脏病定义(2001年美国基金会K/DOQI指南)

(一)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GFR下降,可以表现为下面任何一条:

1. 病理学检查异常

2. 肾损伤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GFR<60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1.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

第1期肾小球滤过率(GFR)≥90-120 ml/min/1.73m2。

第2期GFR 60~89ml/min/1.73m2。

第3期GFR 30~59ml/min/1.73m2。

第4期GFR 15~29ml/min/1.73m2。

第5期GFR<15ml/min/1.73m2,或透析。

2. 主要症状本病多隐匿起病,可出现腰部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或嗜睡、少尿或无尿,并可伴有出血倾向。

3. 主要体征面色晦暗或黧黑、高血压、水肿或胸腹水、贫血。

4. 实验室检查

(1) 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60ml/min/1.73m2。

(2) 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或低比重尿。

(3) 血常规:不同程度的贫血。

(4) 电解质:高钾、低钙、高磷。

(5) B超:多数可见双肾明显缩小、肾脏皮质变薄。

5. 常见并发症

(1) 肾性贫血:多种原因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综合治疗。

(2) 肾性骨营养不良:可表现为尿毒症性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纤维素性骨炎和

骨硬化症。

(3) 心血管系统:尿毒症性心包炎、心力衰竭及动脉粥样硬化。

(4)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

(5) 皮肤瘙痒、易发生感染、周围神经病变等。

二、西医治疗

(一)原发病及诱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使肾衰加重的可逆因素,引起肾衰加重的常见诱因包括感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蛋白摄入过量、使用肾毒性药物、严重高血压等。(二)饮食治疗

低盐、高热量[35kal/(kg·d)]、必需氨基酸;尿量<1000ml时控制水和钾的摄入。CKD3-4期患者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d;CKD5期已开始透析患者蛋白摄入量控制在1.2g/kg/d,饮食中的蛋白质至少有50%应是高生物价蛋白。(三)控制全身性和(或)肾小球内高压力,改善肾脏微循环,排除高钾血症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首选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四)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叶酸、维生素B12、静脉或口服铁剂纠正贫血;补充钙剂及阿法迪三或罗钙全治疗肾性骨病;调节血脂;吸附剂治疗。

(五)对症治疗

皮肤瘙痒者可涂抹炉甘石洗剂;心衰者限制水钠摄入、强心利尿等。

(六)慢性肾脏病1-2期可酌情应用中成药黄葵胶囊、金水宝、肾炎康复片等,慢性肾脏病3-4期可酌情应用尿毒清、析清等促进毒素的排出。

(七)透析治疗及肾移植

三、中医辨证分型、治则及方药

(一)正虚证

1. 脾肾气虚

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则:补气健脾益肾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2g,生黄芪15g,生白术12g,茯苓15g,陈皮6g,

生薏仁15g,川断15g,菟丝子15g。

加减:若属脾虚湿困者,可加苍术、藿香、佩兰、厚朴化湿健脾;脾虚便溏加炒扁豆、炒芡实健脾助运;便干者加制大黄通腑泄浊;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泽泻利水消肿。

2. 脾肾阳虚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则:温补脾肾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附子6g,肉桂6g,干地黄12g,山药15g,泽泻15g,丹皮15g,茯苓15g,车前子30g(包煎),怀牛膝15g。

加减:若中阳不振,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或便溏者,加干姜、补骨脂温运中阳;若阳虚水泛,水肿较甚者,加猪苓、黑白丑利水消肿。

3. 气阴两虚

主症: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则: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太子参15g,生地黄12g,生黄芪15g,山芋肉9g,山药15g,茯苓15g,枸杞子15g,制首乌12g,泽泻15g。

加减:若心气阴不足,心慌气短者,可加麦门冬、五味子、丹参、炙甘草以益气养心;大便干结者,可加麻仁或大黄以通腑泄浊。

4. 肝肾阴虚

主症: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则:滋肾平肝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熟地12g,山芋肉9g,山药15g,枸杞子15g,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菊花6g,潼蒺藜15g,怀牛膝15g。

加减:若头晕头痛明显,耳鸣眩晕,血压升高者,可加钩藤、夏枯草、石决明以清泻肝火。

5. 阴阳两虚

主症:畏寒肢冷,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次症: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则:温扶元阳,补益真阴

方药:全鹿丸加减:鹿角片12g,巴戟天12g,菟丝子12g,肉苁蓉12g,炒熟地12g,当归9g,人参6g,茯苓15g,白术12g,黄芪15g,怀牛膝15g。

加减:若虚不受补,恶心呕吐,纳少腹胀者则先予调补脾胃,健脾助运,可选炒山药、云茯苓、生薏仁、谷、麦牙、法半夏、陈皮、焦六曲。

(二)邪实证

1. 湿浊困阻

主症: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

次症: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

治则:和中降逆,化湿泄浊

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姜半夏9g,茯苓15g,生姜3g,陈皮6g,苏叶9g,姜竹茹12g,制大黄8g。

加减:湿浊较重,舌苔白腻加制苍术、白术、生薏仁以运脾燥湿,厚朴以行气化湿;小便量少者加泽泻、车前子、玉米须以利水泄浊。

2. 水湿内停

主证:水肿,胸水,腹水。

治则:利水消肿。

方药:五苓散加减:白术10g,茯苓30g,猪苓15g,泽泻15g,生薏仁15g,桂枝10g,车前子30g (包煎)。

加减:若水湿内停日久或伴血瘀者,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利水之品,如益母草、泽兰等。

3. 湿热内蕴

主症:恶心呕吐,身重困倦,食少纳呆,口干口苦。

次症: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

治则: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方药:三仁汤加减:杏仁10g,滑石20g,白蔻仁10g,通草10g,竹叶10g,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