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创作与欣赏)6章幼儿文学欣赏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抱抱你”的/姿势。 • • 幼儿文学的创作规律在具体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上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表现出很强的个体性。要
提高幼儿文学的欣赏能力,就得系统地研究文学和幼儿文学的创作规律,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 • 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察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我让你看最好
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会过高,而 是恰如其分。”
义,而文学欣赏活动的主体——读者,是关键因素。
•
在具体的文学欣赏活动中,通常是成人将幼儿文学作品解读后再传播给幼儿,成人
一方面是幼儿文学欣赏的中介,一方面又是真正的二度创作者。因为最终被幼儿接
受的作品不仅是作者的作品,更是讲解者的作品,原作的传导效果如何,很大程度
取决于成人的欣赏水平和品评水平。因此,幼儿文学欣赏主体由两个部分组成,一
理解力的培养。
• • 审美感知是客体的审美属性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人脑对客体各个部
分的整体心理性反应。 • 审美感知力是人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获得的,它有先天的因素,
但需要后天培养、教育,需要在亲身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的过程中,使自己 的感觉器官逐渐适应对象世界的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最 后形成对这样一些模式的敏锐选择能力和同情心理。 • 敏锐的感知力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最基本构成因素,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应该 从培养审美感知力开始。 • 文学审美感知主要体现为在一定审美目标制导下对文学作品形式(形象)及 其所蕴含意蕴的有选择的感知。 • 文学的感知是对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的双重感知。文学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应 从语言和形象入手。 • 对于生活阅历和文学素养较低的幼儿,要从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美和生活美开 始,储蓄足够的表象,构成“内在图式”贮藏在记忆库中。丰富的“内在图 式”会增强人发现和选择美的能力,也是提高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 要途径。 • 审美感知虽然源于一般感知,但又不同于一般感知。 • 一般感知属于对日常生活和事物属性的直接反映,如物体的大小、粗细、软 硬、冷热、粗糙与光滑等;审美感知是对形式美特征和内在意蕴的直接反映。 • 一般感知所获得的是符合客观标准的同类物体或个别现象的映象,以达到认 知或实用的目的而感到满足,情感满足不能在映象中得到表现;审美感知是 人脑对客体生命运动模式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所获得的映象不是纯粹的客观 存在物,而是经过体验、想象、理解与知觉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与客体的结构 相联系的,具有情谊象征性的映象,情感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世间万物因为审美情感的作用而变得充满了审美性。
第二节 幼儿文学欣赏的系统
•
完成文学欣赏活动,必须具备三要素:
•
首先是要具有内在的艺术价值和可感的艺术形式的欣赏客体——文学作品;
•
其次是具有必要的文学知识修养、审美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意识的欣赏主体——
读者。
•
第三要素:欣赏主客体的互动,尤其是主体在欣赏活动中能动性的发挥。
•
文学欣赏活动的发生取决于主客体的相互契合,尤其取决于主体的实际条件。
施教主体
幼儿教师
欣赏主体
↓
↓
↓
施教媒介Biblioteka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对象
↑
↑
↑
施教对象
幼儿
欣赏主体
幼儿文学的欣赏主体由成人和幼儿构成,二者之间的文学欣赏水平不在
同一个层次,表现出来的主体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幼儿文学欣赏能
力的培养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节 幼儿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表现出来的欣赏水平的高低和欣赏能力的大小,是由人 的思想水平、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它是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 本素质,是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复合物。
二、培养幼儿的文学欣赏能力
欣赏能力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 况下,抓住真实与良好的东西,并且迅速而强烈地为它所感动。” ——法国·狄德罗 欣赏能力是充分调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对审美对象 进行体验和认识的能力,它是在一种特殊体验下表现出来的审美创造性、 认知能力和敏感性。 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一般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和审美
• • 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情感,是客体的审美艺术特征满足主体审
•
一、幼儿文学欣赏客体
•
一个幼儿文学作品要想成为欣赏客体,应该不仅仅满足于给儿童宣泄的快感,还要
尝试着表现某种有深刻意味的现实关系、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所追求的情感倾向或
者某种深沉的美学意蕴。
•
二、幼儿文学欣赏主体
•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不是单方面的艺术力量,而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一种审美效
应关系。文学欣赏活动对于作品成为有真正价值的、现实的艺术品具有决定性的意
• 一、培养成人的幼儿文学欣赏能力 • • 1 、 美学向度上的价值认识。 • 雅诺什的《噢,美丽的巴拿马》 • 2 、 功能向度上的价值认识。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知识启蒙;第二,道
德启蒙;第三,能力培养;第四,丰富情感。 • • 林良:《沙发》: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
部分是幼儿,一部分是成人。
幼儿在幼儿文学欣赏活动中具有双重身份: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他们是
接受教育的对象,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他们又是欣赏的主体。幼儿以双
重身份参与文学欣赏活动,使得幼儿文学欣赏具有独特的幼儿特色。而
成人作为文学欣赏活动的中介来传导和实现文学的各种价值,也是一个
重要的欣赏主体。这样幼儿文学欣赏就构成特殊的主客体关系:
• 1 、 感知生命的运动模式。
• 敏锐的感知力可以从大自然的运动形式(山峰、江河、 四季)中熏陶,也可以从万事万物以及人的生命与情感 活动中体验,还可以从大量的艺术作品中获得。
• • 2 、 进行有距离的感知。 • 对文学作品进行有距离的感知,是指文学欣赏者一旦开
始阅读,形成审美注意,很快就可以进入作品所描绘的 假定性世界,进入角色。但是,文学欣赏不仅是“进入” 的假定性活动,同时还是一种“跳出”、“超越”的假 定性活动,即从单纯的情感体验、领悟中跳出来,进行 适度的理智观照,把已有的感受上升到理解认识的高度。
提高幼儿文学的欣赏能力,就得系统地研究文学和幼儿文学的创作规律,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 • 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察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我让你看最好
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会过高,而 是恰如其分。”
义,而文学欣赏活动的主体——读者,是关键因素。
•
在具体的文学欣赏活动中,通常是成人将幼儿文学作品解读后再传播给幼儿,成人
一方面是幼儿文学欣赏的中介,一方面又是真正的二度创作者。因为最终被幼儿接
受的作品不仅是作者的作品,更是讲解者的作品,原作的传导效果如何,很大程度
取决于成人的欣赏水平和品评水平。因此,幼儿文学欣赏主体由两个部分组成,一
理解力的培养。
• • 审美感知是客体的审美属性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人脑对客体各个部
分的整体心理性反应。 • 审美感知力是人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获得的,它有先天的因素,
但需要后天培养、教育,需要在亲身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的过程中,使自己 的感觉器官逐渐适应对象世界的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最 后形成对这样一些模式的敏锐选择能力和同情心理。 • 敏锐的感知力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最基本构成因素,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应该 从培养审美感知力开始。 • 文学审美感知主要体现为在一定审美目标制导下对文学作品形式(形象)及 其所蕴含意蕴的有选择的感知。 • 文学的感知是对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的双重感知。文学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应 从语言和形象入手。 • 对于生活阅历和文学素养较低的幼儿,要从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美和生活美开 始,储蓄足够的表象,构成“内在图式”贮藏在记忆库中。丰富的“内在图 式”会增强人发现和选择美的能力,也是提高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 要途径。 • 审美感知虽然源于一般感知,但又不同于一般感知。 • 一般感知属于对日常生活和事物属性的直接反映,如物体的大小、粗细、软 硬、冷热、粗糙与光滑等;审美感知是对形式美特征和内在意蕴的直接反映。 • 一般感知所获得的是符合客观标准的同类物体或个别现象的映象,以达到认 知或实用的目的而感到满足,情感满足不能在映象中得到表现;审美感知是 人脑对客体生命运动模式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所获得的映象不是纯粹的客观 存在物,而是经过体验、想象、理解与知觉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与客体的结构 相联系的,具有情谊象征性的映象,情感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世间万物因为审美情感的作用而变得充满了审美性。
第二节 幼儿文学欣赏的系统
•
完成文学欣赏活动,必须具备三要素:
•
首先是要具有内在的艺术价值和可感的艺术形式的欣赏客体——文学作品;
•
其次是具有必要的文学知识修养、审美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意识的欣赏主体——
读者。
•
第三要素:欣赏主客体的互动,尤其是主体在欣赏活动中能动性的发挥。
•
文学欣赏活动的发生取决于主客体的相互契合,尤其取决于主体的实际条件。
施教主体
幼儿教师
欣赏主体
↓
↓
↓
施教媒介Biblioteka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对象
↑
↑
↑
施教对象
幼儿
欣赏主体
幼儿文学的欣赏主体由成人和幼儿构成,二者之间的文学欣赏水平不在
同一个层次,表现出来的主体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幼儿文学欣赏能
力的培养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节 幼儿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表现出来的欣赏水平的高低和欣赏能力的大小,是由人 的思想水平、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它是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 本素质,是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复合物。
二、培养幼儿的文学欣赏能力
欣赏能力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 况下,抓住真实与良好的东西,并且迅速而强烈地为它所感动。” ——法国·狄德罗 欣赏能力是充分调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对审美对象 进行体验和认识的能力,它是在一种特殊体验下表现出来的审美创造性、 认知能力和敏感性。 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一般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和审美
• • 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情感,是客体的审美艺术特征满足主体审
•
一、幼儿文学欣赏客体
•
一个幼儿文学作品要想成为欣赏客体,应该不仅仅满足于给儿童宣泄的快感,还要
尝试着表现某种有深刻意味的现实关系、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所追求的情感倾向或
者某种深沉的美学意蕴。
•
二、幼儿文学欣赏主体
•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不是单方面的艺术力量,而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一种审美效
应关系。文学欣赏活动对于作品成为有真正价值的、现实的艺术品具有决定性的意
• 一、培养成人的幼儿文学欣赏能力 • • 1 、 美学向度上的价值认识。 • 雅诺什的《噢,美丽的巴拿马》 • 2 、 功能向度上的价值认识。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知识启蒙;第二,道
德启蒙;第三,能力培养;第四,丰富情感。 • • 林良:《沙发》: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
部分是幼儿,一部分是成人。
幼儿在幼儿文学欣赏活动中具有双重身份: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他们是
接受教育的对象,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他们又是欣赏的主体。幼儿以双
重身份参与文学欣赏活动,使得幼儿文学欣赏具有独特的幼儿特色。而
成人作为文学欣赏活动的中介来传导和实现文学的各种价值,也是一个
重要的欣赏主体。这样幼儿文学欣赏就构成特殊的主客体关系:
• 1 、 感知生命的运动模式。
• 敏锐的感知力可以从大自然的运动形式(山峰、江河、 四季)中熏陶,也可以从万事万物以及人的生命与情感 活动中体验,还可以从大量的艺术作品中获得。
• • 2 、 进行有距离的感知。 • 对文学作品进行有距离的感知,是指文学欣赏者一旦开
始阅读,形成审美注意,很快就可以进入作品所描绘的 假定性世界,进入角色。但是,文学欣赏不仅是“进入” 的假定性活动,同时还是一种“跳出”、“超越”的假 定性活动,即从单纯的情感体验、领悟中跳出来,进行 适度的理智观照,把已有的感受上升到理解认识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