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三个关键能力的培养--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备课I本版编辑/张倩

寓言教学三个关键能力的培养

—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挟罐》教学为例

◎陆信

(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400)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特殊的文学体裁,它多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往往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简洁,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或物,故事情节具有虚构性。本文以《陶罐和铁罐》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寓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一、搭建脚手架,锻炼学生的故事讲述力

寓言的主体是故事,选入教材的寓言故事,课后大都设计了复述故事的练习。培养孩子对故事内容的表述力,正是寓言教学的应有之义。表达的形式有很多,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复述一篇较长的寓言故事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选择概括的方式,并给孩子搭建了一个支架,采用填空的形式,孩子们“拄着拐杖走”就容易多了。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伊始,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请把这段话填写完整。

铁罐自认为身体非常(),感到非常(),总•是瞧不起陶罐,常常()它。而陶罐非常(),每次都让着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完好无损,成了价值连城的(),而铁罐()。

生:铁罐自认为身体非常(坚硬),感到非常(骄傲),总是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非常(谦虚),每次都让着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完好无损,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而铁罐(连影子也见不到了)。

所填词语大多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有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只要表达清楚意思即可。以填空的形式完成对寓言故事的概括,不仅唤醒了学生对故事的记忆,也对主要人物有了感性的认知,为接下来学习对话、感知性格、揭示寓意作了铺垫。

二、巧用提示语,增强学生的内容理解力

这篇寓言的文本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陶罐和铁罐共有四次对话,在教学中笔者紧扣提示语来组织教学。前两次对话,侧重于理解提示语的含义,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后两次对话有两处没有提示语,通过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添加恰当的提示语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性格,从而达到对故事理解的目的。

1.第一次对话:第2、3自然段。

师:找出表情。你找到他们对话时的表情了吗?(傲慢、谦逊)

师:理解傲慢。傲慢是什么意思?(骄傲、看不起)师:读好句子。你能读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吗?

2. 第二次对话:第4、5自然段。

师:理解轻蔑。这是铁罐和陶罐的第二次对话,此时铁罐说话的表情是什么?什么是轻蔑?(轻视、看不起)想想看,铁罐说这句话时,会有哪些轻蔑的表情或动作?(斜着眼、撇着嘴、用手指着对方或两只手叉着腰)

师:读好轻蔑。谁能用轻蔑的语气读好铁罐的话?

3.第三次对话:第6、7自然段。

师:理解愤怒。没等陶罐把话说完,铁罐大喝一声:住嘴!此时铁罐的表情是什么?(恼怒)恼怒是什么意思?(非常生气)

师:读好愤怒。谁来恼怒地读一读?

师:加提示语。陶罐的回答少了一个提示语,想想看,加上什么提示语比较合适?(温和地、笑了笑、伸出手)

师:读好陶罐的话。把这几个词语带到句子里去读,体会陶罐的友好和善。

4.第四次对话:第8、9自然段。

师:加提示语。可是铁罐还是不依不饶。铁罐的

|28|语文秋学追讯•小学|2019.3

本版编辑/张倩I备课I

从教学内容的定位类型角度

谈绘本教学

----以绘本《中秋节》为例

◎李新会

(北京市平谷区教育研修中心,北京101200)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是一套介绍中国12个传统节日的绘本,主要以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形式展开,《中秋节》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主要写了小月儿在中秋节这一天,由思念爸爸妈妈到最后梦到与爸爸妈妈团圆。整本书将孩子思念父母的故事,中秋节的节日因素和各种传说融为一体,把“每逢佳节倍思亲”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整本书。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把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所谓“定篇”,是指世界和民族文化、文学的经典作品;“例文”是足以例证知识的主题;“样本”是学习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的事物。教学内容的定位类型不同,组织教学的方式和过程也会不同。《中秋节》作为教学内容,可以用“样本”和“用件”两种类型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的定位如果是“样本”,教学重点就应该放在引导学生读懂这本书的同时学习绘本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可以设计如下:

1.读图中人物,体会人物心理。

2.读图中景物,学习表达方法。

3. 读书中细节,展开合理想象。

4.读书中实践,运用方法自读。

5. 读图书色调,体会色彩语言。

这样的执教,在第一环节,以图书开篇图为例,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还会想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对图中的人物进行描

话里也少了一个提示语,看谁加得最好。提示一下:铁罐刚才已经恼怒了,现在会怎样呢?(跳起来、嘴都气歪了、火冒三丈)

师:读好铁罐的话。把这几个词语带到句子里去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

提示语的理解和使用,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人物的性格有了感性的认识,对理解寓言故事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联系自身,提升学生的寓意应用力

关于寓言故事的寓意,教师往往重在得出寓意,轻于联系实际、深化认识。这篇寓言的价值并不在于肯定哪个否定哪个,赞扬哪个贬低哪个,而在于认识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为此,在这一环节,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师:找到结局。同学们,陶罐真的被铁罐碰成碎片了吗?铁罐真的永远留在那里了吗?默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写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句子。

师:揭示寓意。看来,陶罐并非一无是处,铁罐并非完美无缺。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

师:认识自我。你的身上有什么短处?班里哪位同学值得你去学习?

这一环节,特别设计了“你的身上有什么短处?班里哪位同学值得你去学习?”这一问题,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既大胆剖析自身的不足,又勇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让学生对寓意的理解落到深处,对寓意的运用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寓言讽喻和劝诫的作用。

©

2019.3|H文秋学it讯•小学|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