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3年:、创办靶向制剂专业期刊 “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 ---促进了靶向制剂的深入研究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药剂学项目中, 靶向制剂占25项,占总数的48.1%,可见我国对靶向制剂研究的 重视。
一、靶向药物的发展史
靶向药物近30年历程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4 )、按药物到达部位分类
药物的靶向从到达的部位讲可分三级,即: 到达特定的靶组织或靶 器官
到达特定的细胞 ( 如肿瘤细胞
而不是正常细胞,肝细胞而不是 Kupffer 细胞)
到达细胞内特定的 部位(如溶酶体)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5)、从靶向传递机理分类,大体可分为三类:
37
展望:
靶向制剂的研究是药剂学的前沿领域,近年来在 靶向给药的研究中如前体药物靶向、载体靶向给药 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 靶向制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制剂工艺手段及新 型辅料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靶向制剂产品走向临 床。
靶向制剂
目 录
1 2 3 4
靶向药物的发展史 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靶向给药系统分类介绍 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靶向药物的发展史
发展史:
第五代
脉冲式给药系统(时
第四代 第三代 第二代 第一代
缓释、控释剂型 (缓控释剂型) 片剂、注射剂、胶囊剂与气 雾剂等(常规剂型) 汤剂、膏剂、丹剂、丸剂、 散剂等(传统剂型)
system,简称TODDS ) :即靶向制剂,借助载体、配体 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血液循环而选择 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 剂。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2.靶向制剂特点
靶向制剂特点
降低给药剂量
降低了毒性(LD50) 、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靶向制剂设计复 杂,难于大规模 生长。 机体的复杂性 使设计的难度 较高。 提高患者临床顺应性
4.制备方法 薄膜分散法 逆向蒸发法 冷冻干燥法 注入法
放线菌素D 脂质体
取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胆固醇(9:1:10)溶
于氯仿,减压蒸去氯仿使在器壁上形成膜,
将含有放线菌素D的磷酸盐缓冲液加入上述容 器内,在振荡器上混合均匀,超声处理1h形
成0.3-1um的单室脂质体,放置30min后,将
被动靶向:静注的基本特征。 主动靶向:常见的配体如抗体、糖、蛋白质等。 物理化学靶向性:较成功的粒子为温度敏感脂质
2. 缓释性
如阿霉素制成脂质体后,其消除半衰期由17.3h延长至69.3h。
3. 降低药物毒性
富集于肝、脾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细胞,降低对心、肾的毒性。
4. 保护药物提高稳定性 5. 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
制剂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未来TDDS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①靶向水平将由器官水平向细胞和分子水平发展;
②由微粒给药制剂向靶向前体药物发展;
③由构建研究向功能研究、机制研究和体内过程研 究发展;
④由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向应用开发研究发展。
如肝靶向纳米粒、单克隆抗体介导前体药物、脑靶向前体药物、肾靶向前 体药物、肝靶向前体药物和肺靶向前体药物的功能、靶向机理和体内分布 代谢的研究正日益增多。 在不久的将来,靶向药物转运系统一定会在世界 上大部分国家内广泛应用并占主导地位。
与某些细胞组 织有特殊亲和 性
微球
(microspheres)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 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球形或类球形,一般制 备成混悬剂供注射或口服用。
微囊
微囊,系指利用高分子材料(囊材)将固体或液 体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的直径1~5000μm的 微小胶囊。
微囊特点
可缓释或控释 药物
栓塞靶向制剂
栓塞微球
动脉栓塞:通过插入动脉的导管将栓塞物输到靶器官 或靶组织的医疗技术
目的:
① 阻断对靶区的血供和营养,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 ② 栓塞制剂含有抗肿瘤药物,使靶区长时间维持较高药 物浓度。则具有栓塞和靶向性化疗的双重作用。
例:动脉栓塞米托蒽醌乙基纤维素微球,体内平均滞留
时间为注射剂的2.45倍;
热敏靶向制剂
热敏脂质体:
由不同比例类脂质制得不同相变温度的脂质体, 在相变温度时由胶态→液晶态,膜通透性↑,药物 释放速率↑
pH敏感的靶向制剂
pH敏感脂质体:
利用肿瘤间质液pH<周围正常组织
四、靶向制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TODDS是本世纪后期医药学领域的一个热门领域。
1、将药物通过与单克隆抗体交联对药物进行不影响疗效的化学结
主动靶向制剂与靶细胞受体的结合 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磁、温度、pH),将药物传输到特定部位而达 到靶向。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4.靶向制剂的质量评价 靶向给药系统的靶向性可由以下三个参数评价: 1. 相对摄取率(re ) 2. 靶向效率 (te ) 3. 峰浓度比 (Ce )
三、靶向给药系统分类介绍
此混悬液通过Sephadex G-50层析柱,收集脂 质体,除去未包入脂质体内的放线菌素D,即 得含放线菌素D脂质体
超声波分散法
实例1 环孢素脂质体
处方 大豆磷脂 100mg 胆固醇 25mg 环孢素 5mg 0.9%氯化钠 5mL 环孢素5mg置茄形瓶中,加入大豆磷脂100mg和胆固 醇25mg,用氯仿10mL使溶解。 利用水浴旋转蒸发仪在不断旋转振摇下,减压蒸发除去溶 剂(水浴温度35℃±1℃), 使脂质混合物以薄膜状均匀地 沉积于瓶的内壁形成。 然后加入0.9%氯化钠水溶液5ml,充分振摇5min,在 水浴旋转蒸发仪上旋转水合1h,然后用探式超声仪在冰 水浴中超声1min, 即得脂质体混悬液。 将环孢素脂质体混悬液置冰箱中密封冷藏保存。
掩盖药物不 良嗅味 提高药物稳 定性 降低在胃肠道 中的刺激性 可使液体药物 制成固体制剂
可制成缓释或 者控释药物 减少复方配伍 禁忌
操作方法不连续,不利于联动 化生产。包封率不稳定,废品 不易及时回收。
TDDS 分类介绍 (二)主动靶向制剂
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
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的制剂。
分类: 小单室脂质体(SUV):粒径约<200nm 大单室脂质体(LUV):粒径在0.2~lµm 多室脂质体 (MLV):粒径在1~5µ m
脂质体透射电镜图
2.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磷脂+添加剂 ⑴磷脂 结构: 亲水基团:一个磷酸基和一个季铵盐基 疏水基团:两条较长的烃基疏水链
3.脂质体的特点 1. 靶向性
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1.被动靶向
即自然靶向,药物以微粒给药系统为载体,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运 送至肝、脾、肺等器官;
2.主动靶向
表面经修饰后的药物微 粒给药系统,不被单核 吞噬系统识别。
Cell
Cell
Microparticles
Microparticles
3.物理化学靶向
修饰脂质体 修饰纳米乳 修饰的药物载体制剂 修饰微球 修饰纳米球 前体药物制剂 抗癌前体药物 脑部靶向前体药物 结肠靶向前体药物 药物大分子复合物
包括:
修饰的药物载体制剂
(一)修饰的脂质体
(二)修饰的纳米乳
(三)修饰的微球 (四)修饰的纳米球
修饰的药物载体制剂
(一)修饰的脂质体
构修饰,制成具有靶向作用的前体药物是目前TODDS的重要研究 思路。 2、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补充人体 缺失基因或关闭异常基因的新疗法,对于恶性肿瘤、先天性遗
传病、艾滋病、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具有重大价值。
研究携带治疗基因片段或杂合体重组DNA质粒,保持其不被核酸 酶降解,顺利地转导入人体靶位的载体将是21世纪初靶向给药
32
TDDS 分类介绍 (三)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采用某些物理和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 药效的制剂。 a.磁性靶向制剂(Fe2O3 )
包括
磁性微球 磁性纳米囊
wk.baidu.com
b.栓塞靶向制剂(阻断靶区的供 血和营养) c.pH靶向制剂
pH敏感脂质体 pH敏感口服结肠定位系统
d.热敏感靶向制剂
热敏脂质体 热敏免疫脂质体
表1
药 物 阿霉素
临床试验的部分抗癌药被动靶向给药制剂及其载体
载 体 脂质体
淀粉微球 聚甲基丙烯酸酯纳米球 W/O乳剂 脂质体 白蛋白微球 EC微囊 淀粉微球 淀粉微球 白蛋白微球 EC微囊
平阳霉素 顺 铂 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
靶 部 位 肺癌及胰腺癌、乳腺癌、 直肠癌或多发性骨髓 直肠和肝癌 肝细胞瘤 乳腺癌、颈部水囊瘤 大脑神经蚀质瘤 肝肉瘤 上颚骨窦癌、鳞状癌肝癌 肝癌 直肠癌、肝癌 肝癌 乳腺癌,宫颈癌,胃癌、肝癌
纳米乳(nanoemulsion)
纳米乳(nanoemulsion,亦称胶束乳)是粒径为 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 体分散体系,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透 明或半透明,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 属于为热力学稳定系统。 纳米乳可自动形成或轻度振荡即可形成。
实例
[环孢素自乳化纳米乳处方]
(一)被动靶向制剂 采用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材料等作为载体
材料,将药物包裹或嵌入其中制成各种类型的、可
被不同器官(组织、细胞)阻留或摄取的胶体或混悬
微粒制剂。
TDDS 分类介绍 研究最多的
被动靶向给药制剂
脂质体 乳剂
微球、微囊
纳米粒、纳米球
脂质体(liposome)
1. 定义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得的 超微型球状载体。
眼部释药: 二叔戊酰肾上腺素 肾脏释药:7-谷氨酰-L-多巴
药物大分子复合物
将药物与聚合物、抗体、配体以共价键形成分子 复合物,借助EPR效应聚集于肿瘤细胞中,在局 部低pH环境或酶作用下,聚合物降解,药物释放 发挥作用 主要用于肿瘤靶向治疗
由于肿瘤血管生长迅速,外膜细胞缺乏,基底 膜变形,淋巴管道回流系统缺损等 ---导致对大分子物质渗透性增加并滞留蓄积 于肿瘤部位


环孢素
无水乙醇
100mg
100mg 320mg
主药
溶剂 助乳化剂 乳化剂 油相
1,2-丙二醇
聚氧乙烯(40)蓖麻油 380mg 精制植物油
320mg
微球(microspheres)
调节和控制药 物的释放速度, 保护药物不受 体内酶的影响
掩盖药物 的不良口味 减少给药次 数和药物刺激, 降低毒性和不 良反应,提高 疗效
1 、长循环脂质体(long-circulating liposomes)
脂质体表面经适当修饰后,可以避免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吞噬,延长在体内循环系统的时间。 如PEG修饰的脂质体
2 、免疫脂质体
在脂质体表面接上某种抗体,使其具有对靶细 胞分子水平上的识别能力,提高脂质体的专一靶 向性
前体药物(Prodrugs)
提高疗效
提高药物的有效性 (ED50)。
定位浓集
靶向作 用
理 想 的 TODDS
载体无毒 生物降解
缓释效 果
控制释药
安全可 靠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3.分类: ( 1 )、按载体的不同,靶向制剂可分为脂质体、 毫微粒、毫微球、复合型乳剂等;
(2)、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直 肠给药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 肤给药系统及眼用给药系统等; (3)、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 向制剂、脑靶向制剂等。
1997
1 FDA批准的第一个 靶向肿瘤药物 Rituxan(利妥昔单 抗)开启了肿瘤治 疗的新时代
2019
100多种靶向抗肿瘤 药物
一、靶向药物的和发展史
我国已上市的肿瘤靶向药仿制药
二、靶向给药系统概述
1.基本概念:
靶 向 给 药 系 统 ( 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间定时释药剂型) 靶向给药系统(靶向 剂型)
靶向制剂的发展史:
首先由Ehrlich P在1906年提出;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科学的发展 ---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了解药物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比较全面研究TDDS ---制备、性质、体内分布、靶向性评价以及药效与毒理
原理:
活性药物衍生化而成药理惰性物质,在体内经化学反 应或酶反应,使活性母体药物再生而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是靶部位具有相应的酶且足量
抗癌前体药物:磷酸酯酶或酰胺酶 脑部靶向前体药物:如L-多巴 结肠靶向前体药物:结肠部位特殊酶,如主要存在于结肠的
微菌群产生的偶氮降解酶,具降解水溶性化合物偶氮芳香键的能 力,偶氮前体药物则可选择性地释放母体药物到结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