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_体教结合_的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1期

2011年2月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ingde Teachers College (Natural Science)Vol.23No.1Feb.2011

收稿日期:2010-12-26

作者简介:郑通华(1965-),男,中级教练,福建屏南人,现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

E-mail :782069620@

摘要:概括总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体教结合”的研究与发展

动态和“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以及对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思考,把“体教结合”作为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种培养模式.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结合;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 807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004-2911(2011)01-0033-03

探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

郑通华

(屏南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福建屏南352300)

1“体教结合”的研究与发展动态

1.1“体教结合”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联合培养体育人才的一种形式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界就已相继提出“体教结合”的思路,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实施.80年代中期“体教结合”开始被体育界关注,如有关省市相继设立体育传统学校、体育中学等,代表着当代体育和教育相结合的雏形.

1.1.1“体教结合”现状分析研究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惜牺牲文化素质的代价,给不少青少年运动员的出路带来后顾之忧.有些学生的家长,下决心不送孩子进专业队,使优秀人才浪费与流失.同时,训练理论、方法、选材、设备和保障滞后,教练知识更新缓慢,也使训练质量不高,影响人才成长.于振峰等在《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中指出:目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源主要通过3种途径解决:免试录取专业队退役动运员;降分招收体校或体育中学学生;小、中学一条龙训练的业余动运员.并且认为录取退役动运员,不是办队的生源方向;体校和体育中学的学生由于受现行竞赛制度的制约,短期功利行为及“早衰”现象突出,不利于动运水平的持续提高;小、中学一条龙体系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最佳生源.我国的业余训练制度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正在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无论是在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要求.导致学校业余训练发展后劲不足,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匮乏.只要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有限的社会资源间的矛盾继续存在,升学和就业制度就很难有根本的改变,学校业余训练的吸引力就难以提高.

1.1.2“体教结合”发展动态有关资料介绍,澳大利亚推行的“澳式运动”计划被认为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的典型.“澳式体育”计划的宗旨是:通过竞技运动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丰富青少年的生活,激发青少年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由于这一计划是建立在学校体育基础上的,吸引了200万左右的青少年的参与.在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方面,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走到了我国的前面.单纯地强调竞技体育而忽视体育和教育的结合,只会给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很多家长不支持子女参加业余训练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些单位和部门仍然把青少年动运员当作比输赢的工具,为了取得所谓的比赛成绩,而影响了后备人才正常学习的完成,挫伤了很多后备人才及家长的积极性,以致于不得不放弃子女的业余训练.

2“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要标准的提高,“体教结合”已超越了早期的体育系统与教育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月·34·

系统联合培养人才的简单形式,逐步向“全方位”的结合形式发展.

(1)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是从低级文明阶段逐步走向高级文明阶段的过程,也是从片面发展的社会向全面发展的社会的推进过程.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国家国民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振兴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来说,如果片面地追求竞技水平的提高,而忽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就会背离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国家利益和家庭(个人)利益的统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国家的根利益.家庭(个人)的主要利益是保持健康和适应社会发展.任何一项社会活动如果影响到过多的家庭(个人)利益,就会导致家庭(个人)的消极行为或抵触情绪.如果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远离了3亿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子女教育,给家庭(个人)留下了太多的后顾之忧,那么,为国争光,为省市添辉又有多少吸引力而言呢?国家利益和小家利益难以协调一致,而最终是国家利益得不到保证.《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体育和美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必须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体系.广大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政策法规与市场规律的统一.《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给予优待.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门联合下发《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体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以及具有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骨干.任何一项政策法规的出台必须和市场规律相适应.体育和教育结合的政策导向,顺应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社会竞争力和体校的生存力.近年来,“体教结合”已引起了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很多体校也切实感到谁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法办学,谁就无法在业余训练市场上生存.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体校的办学质量和后备人才培养的效应,各级体校也加大了“体教结合”工作的力度.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已有55.4%的体校实现了体教结合,共同办学.“体教结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对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思考

我国的业余训练是从1955年开始的,至今已走了40多年的历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普通业余体校——

—体育运动学校”三级衔接的训练体系,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发挥—重点业余体校——

了重要的作用.而“体教结合”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体教结合”不是简单的体校和学校的合并.“体教结合”是深受广大家长欢迎的形式,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然而,是不是体育系统的体校和教育系统的学校合二为一,问题就解决了呢?以体校方面来说,希望有更多的训练时间,而普通学校则要保证青少年运动员足够的文化学习时间.在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体校在运动场馆和教练员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中小学有丰富的教育人才资源.近年来,各地体校的办学实践证明,“体教结合”工作开展好好的体校,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生源也有了保证,发展前景乐观.反之,就会影响体教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不能以简单的合并来对待“体教结合”的问题,“体教结合”的实质性问题应是彼此之间的诚挚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2)新时期“体教结合”的扩展与衔接.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体教结合”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体教结合”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业余体校层次上,对于专业体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优秀运动队的“体教结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体教结合”只停留在业余体校层次上,不进一步向上扩展,“体教结合”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影响其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衔接作用.因此,体育与教育的结合不仅限于青少年业余训练,应拓展到优秀运动队,高校运动队,专业体校,以及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