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2. 2 RSP分解炉 • RSP分解炉由日本小野田水泥公司和川崎重工共同开发,1974年8月
应用于工业生产。早期RSP分解炉以油为燃料,在1979年第二次石 油危机后,改为烧煤。RSP分解炉工艺流程如图2. 8所示,结构如图 2. 9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RSP分解炉由涡旋燃烧室(SB),涡旋分解室(SC)和混合窒(MC)3个 • 部分组成。涡旋燃烧室内的三次风沿切线方向进入,主要是使燃料分
针对烧煤的需要,并为了延长燃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石川岛公司对 SF炉进行了改进,形成N一SF炉,如图2. 5所示,其工艺流程如图2. 6所示。 • N-SF炉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炉气侧向排出,且出口高度大,易产生 偏流、短路和稀薄生料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为了使煤粉乃至工业废燃料能完全燃烧,秩父水泥公司又开发了C一 SF炉,如图2. 7所示。其主要改进是分解炉顶部增设了涡室,使炉气 呈螺旋形出炉,克服了SF, N一SF炉气流偏流和短路现象,延长了分 解炉与最低一级旋风筒之间的连接管道,进一步延长物料的停留时间。
备制造安装容易,单位产品设备投资、基建费用低。 • 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稳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预分解窑具有突出的优点,但也存在以下缺点。 • ①预分解窑虽然对原料和燃料适应性较强,但当原料中碱、氯、硫等
有害成分含量高而未采取相应措施,或当窑尾烟气及炉气温度控制不 当时,也易产生结皮,严重时可能出现堵塞现象。如果采用旁路放风, 则将使热耗增加,并需增加排风、收尘等设备,同时收下的高碱粉尘 较难处理。 • ②由于自动化程度高,整个系统的控制参数较多,各参数间要求紧密 准确地配合,因此对技术管理水平及操作水平要求较高。 • ③与其他窑型相比,分解炉、预热器系统的流体阻力较大,电耗较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预分解窑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①单机生产能力大,窑的单位容积产量高。 • ②窑衬寿命长,运转率高。 • ③单位熟料热耗较低。 • ④有利于低质燃料的利用。 • ⑤对含碱、氯、硫等有害成分的原料和燃料适应性强。 • ⑥NO2生成量少,对环境污染小。 • ⑦生产规模大,在相同生产能力下,窑的规格减小,因而占地少,设
• 2. 2. 6 MFC炉 • MFC炉由日本三菱重工和三菱水泥矿业公司研制,是较早研制开发
的分解炉之一,第一台MFC窑于1971年12月投产。早期的MFC炉为 高径比较小(约为1)的密相流化床;第二代MFC炉高径比增大到2. 8左 右,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利用各种低热值劣质燃料和颗粒状燃料;第 三代MFC炉的结构改进较大,高径比增大到4. 5左右,流化床底部断 面减小,改变了三次风入炉的流型,形成N一MFC炉。N一MFC炉的 结构和工艺流程如图2. 14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1.4按分解炉与窑、预热器及主排风机匹配方式分类 • 按分解炉与窑、预热器及主排风机的匹配方式,预分解窑可分为同线
型、离线型及半离线型3种。 • 同线型:分解炉设在窑尾烟室上,窑尾烟气进入分解炉后与炉气汇合
进入最下级旋风筒,窑尾烟气与炉气共用一台主排风机,如图2.2 (b) 所示,如N一SF炉、DD炉。 • 离线型:分解炉设在窑尾上升烟道一侧,窑尾烟气与炉气各进入一个 预热器系列,并各用一台排风机,如图 2.3 (b)所示,如SLC炉。 • 半离线型:分解炉设在窑尾上升烟道一侧,窑尾烟气与炉气在上升烟 道汇合后进入最下一级旋风筒,两者共用一个预热器系列和一台主排 风机,如图2. 3(a)所示,如SLC一S型。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1. 3预分解技术的特点 • 与其他类型水泥窑相比,预分解窑有以下特点。 • ①在结构方面,预分解窑是在悬浮预热器窑的基础上,在悬浮预热器
与回转窑之间,增设了一个分解炉,承担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 酸盐分解任务。 • ②在热工方面,分解炉是预分解窑系统的“第二热源”,将传统的回 转窑从窑头加入全部燃料的做法,改变为少部分从窑头加入,大部分 从分解炉内加入,从而改善了窑系统内的热工布局。 • ③在工艺方面,将熟料锻烧工艺过程中耗热最多的碳酸盐分解过程移 至分解炉内进行,由于燃料与生料粉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 与生料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悬浮状态或流化状态下极其迅速地进 行,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都得到优化,更加适应熟料锻烧 的工艺特点。
散和预燃。经C3旋风筒预热的生料喂入涡旋分解室的三次风的入口, 悬浮于三次风,并从涡旋分解室上部以切线方向进入SC室。在SC室 内,燃料与新鲜三次风混合,迅速燃烧并与生料换热,至离开SC室 时,分解率约为45 %。生料和未燃烧的煤粉随气流旋转向下进入混 合室,与呈喷腾状态进入的高温窑烟气相混合,使燃料继续燃烧,生 料进一步分解,完成大部分分解后,被气流带入C4级旋风筒,与气流 分离后入窑。
项目二 分解炉
• 【项目概述】 • 【相关知识】 • 【运行操作】 • 【设备维护与巡检】 • 【项目实训】 • 【项目小结】
返回
【项目概述】
• 本项目的任务是了解预分解技术的发展概况,熟悉各种主要类型的分 解炉的结构及特性,熟悉分解炉内燃料的燃烧、传热、气体运操作方法, 掌握分解炉异常情况与故障的处理方法,掌握分解炉日常维护与保养 的方法,掌握分解炉的巡检工作内容及常见故障分析和排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1.3按全窑系统气体流动方式分类 • 按全窑系统气体流动方式的不同组合,预分解窑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 • 第一种类型:分解炉所需助燃空气全部由窑内通过,不设三次风管道,
有时也不设专门的分解炉,而是利用窑尾上升烟道经过适当改进或加 长作为分解室,如图2.2 (a)所示。其特点是系统简单、投资少,但窑 内过剩空气系数大,降低烧成带火焰温度。 • 第二种类型:设有单独的三次风管,由冷却机引入热风,并在炉前或 炉内与窑尾烟气混合,如图2.2 (b)所示。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 • 第三种类型:设有单独的三次风管,分解炉所需助燃空气全部由三次 风管提供,窑尾烟气不入炉,如图2.2 (c)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2.7 Prepol与Pyroclon分解炉 • Prepol系列分解炉由德国伯力坞斯公司与多德豪森的罗尔巴赫公司合
作研制,Pvroclon系列分解炉由德国洪堡公司研制。多德豪森水泥 厂早在1964年就利用含可燃成分的油页岩作为水泥原料的组分,在 悬浮预热器内锻烧,开始了预分解技术的实际应用,并进行了一系列 试验。但使用高级燃料进行这两种窑型的研究,则是从1974年开始 的。这两类分解炉具有以下特点: • (1)不设专门的分解炉,利用窑尾与最低一级旋风筒之间的上升烟道 作为预分解装置,将上升烟道加高、延长,形成弯曲管道与最低一级 旋风筒连接。 • (2)燃料及预热后的生料在上升烟道的下部喂入,力求在气流中迅速 悬浮分解。
返回
【相关知识】
• 任务1预分解窑概述
• 1. 1窑外分解技术原理 • 由于生料预热和分解阶段需要大量吸热,借鉴悬浮预热器利用稀相气、
固悬浮换热的成功经验,启发了将生料分解过程移至窑外以流态化方 式来完成的技术新构思。但由热平衡可知,仅利用窑尾烟气中的热烩, 尚不足以满足碳酸盐分解需要的全部热量。因此必须在窑外另辟第二 热源,提出了在预热器与回转窑之间增加一个专门的分解炉,并且要 求燃料燃烧供热和分解反应吸热在炉内同步进行的设计意图。 • 1.2预分解窑生产工艺流程 • 预分解窑系统由悬浮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和冷却机系统组成,其 基本流程如图2.1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3)上升烟道内燃料所需的燃烧空气可从窑内通过,也可由单独的三 次风管提供。
• (4)上升烟道内的气流形成旋流运动和喷腾运动,以延长燃料和生料 的停留时间,上升烟道的高度可根据燃料燃烧及物料停留时间的需要 确定。
• Pvroclon一R型炉是Pvroclon炉系列中的基本炉型,其他许多炉型 都是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成。Pvroclon一R型炉结构和工艺流程如图2. 16所示,将原来预热器窑的上升烟道延长,形成鹅颈,燃料及预热生 料由炉下部入炉,炉用三次风由三次风管提供。Pvroclon一R型炉推 荐应用于大型窑,可以将块状燃料作为辅助燃料燃烧,允许最大粒度 在50 mm以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 2. 3 KSV炉与N一KSV炉 • KSV炉由日本川崎重工开发,第一台KSV窑于1973年投入生产。我
国于1979由建材科学研究院与本溪水泥厂合作研制建成的烧煤分解 炉与KSV炉相类似。KSV窑工艺流程及分解炉结构如图2. 10所示。 • 为了进一步提高KSV炉的性能,川崎公司随后对KSV炉做了改进,发 展成为N一KSV炉。N一KSV炉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如图2. 11所示。 • 预热生料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三次风入口上部喂入,另一部分由 涡旋室上部喂入,产生两次喷腾和旋流效应,延长了燃料和生料在炉 内的停留时间,使气体与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热交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1.2按分解炉内气体运动的主要流型分类 • 按分解炉内气体运动的主要流型分类,分解炉可分为旋流(风)式、喷
腾式、旋流一喷腾式、悬浮式及沸腾式(或称流化床式)5种类型。 • 近年来,按分解炉内的流场分类,也可将分解炉分为以下5类。 • ①旋流一喷腾叠加流场类,如SF型、N-SF型、KSV型等。 • ②旁置预燃室类,如RSP型、GG型等。 • ③流化床一悬浮层叠加流场类,如MFC型、N-MFC型等。 • ④喷腾或复合喷腾流场为主类,如SLC型、DD型等。 • ⑤悬浮层流场为主管道炉类,如Prepol-AT型、Pyroclon-R型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FLS原型炉为带有上、下锥体的圆筒形。此后为降低阻力和连接管高 度,将炉顶锥体改为平顶及切线出口,但炉内会产生偏流、短路和特 稀浓度区。因此部分炉型又改为原来的顶部倒锥体,同时将出口连接 管改成鹅颈管,以延长物料的停留时间。现仅介绍应用较广的离线型 SLC分解炉。SLC分解炉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如图2. 13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 2. 4 DD炉 • DD炉由日本水泥公司与神户制钢所合作开发,于1976年7月用于半
工业生产。它通过在炉的下部增设还原区段,使窑废气中的NO有效 脱除;又通过在炉内主燃烧区后设立后燃烧区,使燃料进行双重燃烧, 从而获得良好的生产效果。DD即为双重燃烧和脱硝过程的英文缩写。 DD炉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如图2. 12所示。 • 2. 2. 5 FLS分解炉 • FLS分解炉由丹麦F. L.史密斯公司研制。第一台FLS窑于1974年初在 丹麦丹尼亚水泥厂投产,此后不断改进和发展,定型为窑气与炉气各 经过一个系列预热器的SLC型(离线型)、SLC一S型(半离线型)、SLC 一D型(离线下引式)、三次风切向入分解炉锥体与底部喷腾而入的窑 气相混合的ILC型(同线型)以及使用窑内过剩空气的IIC一E型(同线型) 五大系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 2几种主要的预分解窑 • 2. 2. 1 SF, N - SF, C - SF炉系列 • SF分解炉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分解炉,由日本石川岛公司与秩父水
泥公司研制,于1971年11月问世,结构如图2. 4所示。 • 由于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SF炉改为烧煤,但其结构不适宜烧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任务2分解炉的类型、结构及特性
• 2. 1分解炉的分类 • 分解炉的类型很多,目前已有so余种,分类方法不一,主要有按设
备制造厂商命名分类、按分解炉内气体运动的主要流型分类、按全窑 系统气体流动方式分类以及按分解炉与窑、预热器及主排风机匹配方 式分类等多种分类方法。 • 2. 1. 1按设备制造厂商命名分类 • 按设备制造厂商命名分类是最常用的命名分类方法,不易混淆。但形 式较多,不便记忆,也不便于归纳分析。按设备制造厂商命名分类的 主要类别如表2.1所示。
应用于工业生产。早期RSP分解炉以油为燃料,在1979年第二次石 油危机后,改为烧煤。RSP分解炉工艺流程如图2. 8所示,结构如图 2. 9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RSP分解炉由涡旋燃烧室(SB),涡旋分解室(SC)和混合窒(MC)3个 • 部分组成。涡旋燃烧室内的三次风沿切线方向进入,主要是使燃料分
针对烧煤的需要,并为了延长燃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石川岛公司对 SF炉进行了改进,形成N一SF炉,如图2. 5所示,其工艺流程如图2. 6所示。 • N-SF炉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炉气侧向排出,且出口高度大,易产生 偏流、短路和稀薄生料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为了使煤粉乃至工业废燃料能完全燃烧,秩父水泥公司又开发了C一 SF炉,如图2. 7所示。其主要改进是分解炉顶部增设了涡室,使炉气 呈螺旋形出炉,克服了SF, N一SF炉气流偏流和短路现象,延长了分 解炉与最低一级旋风筒之间的连接管道,进一步延长物料的停留时间。
备制造安装容易,单位产品设备投资、基建费用低。 • 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稳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预分解窑具有突出的优点,但也存在以下缺点。 • ①预分解窑虽然对原料和燃料适应性较强,但当原料中碱、氯、硫等
有害成分含量高而未采取相应措施,或当窑尾烟气及炉气温度控制不 当时,也易产生结皮,严重时可能出现堵塞现象。如果采用旁路放风, 则将使热耗增加,并需增加排风、收尘等设备,同时收下的高碱粉尘 较难处理。 • ②由于自动化程度高,整个系统的控制参数较多,各参数间要求紧密 准确地配合,因此对技术管理水平及操作水平要求较高。 • ③与其他窑型相比,分解炉、预热器系统的流体阻力较大,电耗较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预分解窑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①单机生产能力大,窑的单位容积产量高。 • ②窑衬寿命长,运转率高。 • ③单位熟料热耗较低。 • ④有利于低质燃料的利用。 • ⑤对含碱、氯、硫等有害成分的原料和燃料适应性强。 • ⑥NO2生成量少,对环境污染小。 • ⑦生产规模大,在相同生产能力下,窑的规格减小,因而占地少,设
• 2. 2. 6 MFC炉 • MFC炉由日本三菱重工和三菱水泥矿业公司研制,是较早研制开发
的分解炉之一,第一台MFC窑于1971年12月投产。早期的MFC炉为 高径比较小(约为1)的密相流化床;第二代MFC炉高径比增大到2. 8左 右,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利用各种低热值劣质燃料和颗粒状燃料;第 三代MFC炉的结构改进较大,高径比增大到4. 5左右,流化床底部断 面减小,改变了三次风入炉的流型,形成N一MFC炉。N一MFC炉的 结构和工艺流程如图2. 14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1.4按分解炉与窑、预热器及主排风机匹配方式分类 • 按分解炉与窑、预热器及主排风机的匹配方式,预分解窑可分为同线
型、离线型及半离线型3种。 • 同线型:分解炉设在窑尾烟室上,窑尾烟气进入分解炉后与炉气汇合
进入最下级旋风筒,窑尾烟气与炉气共用一台主排风机,如图2.2 (b) 所示,如N一SF炉、DD炉。 • 离线型:分解炉设在窑尾上升烟道一侧,窑尾烟气与炉气各进入一个 预热器系列,并各用一台排风机,如图 2.3 (b)所示,如SLC炉。 • 半离线型:分解炉设在窑尾上升烟道一侧,窑尾烟气与炉气在上升烟 道汇合后进入最下一级旋风筒,两者共用一个预热器系列和一台主排 风机,如图2. 3(a)所示,如SLC一S型。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1. 3预分解技术的特点 • 与其他类型水泥窑相比,预分解窑有以下特点。 • ①在结构方面,预分解窑是在悬浮预热器窑的基础上,在悬浮预热器
与回转窑之间,增设了一个分解炉,承担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 酸盐分解任务。 • ②在热工方面,分解炉是预分解窑系统的“第二热源”,将传统的回 转窑从窑头加入全部燃料的做法,改变为少部分从窑头加入,大部分 从分解炉内加入,从而改善了窑系统内的热工布局。 • ③在工艺方面,将熟料锻烧工艺过程中耗热最多的碳酸盐分解过程移 至分解炉内进行,由于燃料与生料粉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 与生料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悬浮状态或流化状态下极其迅速地进 行,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都得到优化,更加适应熟料锻烧 的工艺特点。
散和预燃。经C3旋风筒预热的生料喂入涡旋分解室的三次风的入口, 悬浮于三次风,并从涡旋分解室上部以切线方向进入SC室。在SC室 内,燃料与新鲜三次风混合,迅速燃烧并与生料换热,至离开SC室 时,分解率约为45 %。生料和未燃烧的煤粉随气流旋转向下进入混 合室,与呈喷腾状态进入的高温窑烟气相混合,使燃料继续燃烧,生 料进一步分解,完成大部分分解后,被气流带入C4级旋风筒,与气流 分离后入窑。
项目二 分解炉
• 【项目概述】 • 【相关知识】 • 【运行操作】 • 【设备维护与巡检】 • 【项目实训】 • 【项目小结】
返回
【项目概述】
• 本项目的任务是了解预分解技术的发展概况,熟悉各种主要类型的分 解炉的结构及特性,熟悉分解炉内燃料的燃烧、传热、气体运操作方法, 掌握分解炉异常情况与故障的处理方法,掌握分解炉日常维护与保养 的方法,掌握分解炉的巡检工作内容及常见故障分析和排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1.3按全窑系统气体流动方式分类 • 按全窑系统气体流动方式的不同组合,预分解窑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 • 第一种类型:分解炉所需助燃空气全部由窑内通过,不设三次风管道,
有时也不设专门的分解炉,而是利用窑尾上升烟道经过适当改进或加 长作为分解室,如图2.2 (a)所示。其特点是系统简单、投资少,但窑 内过剩空气系数大,降低烧成带火焰温度。 • 第二种类型:设有单独的三次风管,由冷却机引入热风,并在炉前或 炉内与窑尾烟气混合,如图2.2 (b)所示。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 • 第三种类型:设有单独的三次风管,分解炉所需助燃空气全部由三次 风管提供,窑尾烟气不入炉,如图2.2 (c)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2.7 Prepol与Pyroclon分解炉 • Prepol系列分解炉由德国伯力坞斯公司与多德豪森的罗尔巴赫公司合
作研制,Pvroclon系列分解炉由德国洪堡公司研制。多德豪森水泥 厂早在1964年就利用含可燃成分的油页岩作为水泥原料的组分,在 悬浮预热器内锻烧,开始了预分解技术的实际应用,并进行了一系列 试验。但使用高级燃料进行这两种窑型的研究,则是从1974年开始 的。这两类分解炉具有以下特点: • (1)不设专门的分解炉,利用窑尾与最低一级旋风筒之间的上升烟道 作为预分解装置,将上升烟道加高、延长,形成弯曲管道与最低一级 旋风筒连接。 • (2)燃料及预热后的生料在上升烟道的下部喂入,力求在气流中迅速 悬浮分解。
返回
【相关知识】
• 任务1预分解窑概述
• 1. 1窑外分解技术原理 • 由于生料预热和分解阶段需要大量吸热,借鉴悬浮预热器利用稀相气、
固悬浮换热的成功经验,启发了将生料分解过程移至窑外以流态化方 式来完成的技术新构思。但由热平衡可知,仅利用窑尾烟气中的热烩, 尚不足以满足碳酸盐分解需要的全部热量。因此必须在窑外另辟第二 热源,提出了在预热器与回转窑之间增加一个专门的分解炉,并且要 求燃料燃烧供热和分解反应吸热在炉内同步进行的设计意图。 • 1.2预分解窑生产工艺流程 • 预分解窑系统由悬浮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和冷却机系统组成,其 基本流程如图2.1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3)上升烟道内燃料所需的燃烧空气可从窑内通过,也可由单独的三 次风管提供。
• (4)上升烟道内的气流形成旋流运动和喷腾运动,以延长燃料和生料 的停留时间,上升烟道的高度可根据燃料燃烧及物料停留时间的需要 确定。
• Pvroclon一R型炉是Pvroclon炉系列中的基本炉型,其他许多炉型 都是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成。Pvroclon一R型炉结构和工艺流程如图2. 16所示,将原来预热器窑的上升烟道延长,形成鹅颈,燃料及预热生 料由炉下部入炉,炉用三次风由三次风管提供。Pvroclon一R型炉推 荐应用于大型窑,可以将块状燃料作为辅助燃料燃烧,允许最大粒度 在50 mm以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 2. 3 KSV炉与N一KSV炉 • KSV炉由日本川崎重工开发,第一台KSV窑于1973年投入生产。我
国于1979由建材科学研究院与本溪水泥厂合作研制建成的烧煤分解 炉与KSV炉相类似。KSV窑工艺流程及分解炉结构如图2. 10所示。 • 为了进一步提高KSV炉的性能,川崎公司随后对KSV炉做了改进,发 展成为N一KSV炉。N一KSV炉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如图2. 11所示。 • 预热生料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三次风入口上部喂入,另一部分由 涡旋室上部喂入,产生两次喷腾和旋流效应,延长了燃料和生料在炉 内的停留时间,使气体与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热交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1.2按分解炉内气体运动的主要流型分类 • 按分解炉内气体运动的主要流型分类,分解炉可分为旋流(风)式、喷
腾式、旋流一喷腾式、悬浮式及沸腾式(或称流化床式)5种类型。 • 近年来,按分解炉内的流场分类,也可将分解炉分为以下5类。 • ①旋流一喷腾叠加流场类,如SF型、N-SF型、KSV型等。 • ②旁置预燃室类,如RSP型、GG型等。 • ③流化床一悬浮层叠加流场类,如MFC型、N-MFC型等。 • ④喷腾或复合喷腾流场为主类,如SLC型、DD型等。 • ⑤悬浮层流场为主管道炉类,如Prepol-AT型、Pyroclon-R型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FLS原型炉为带有上、下锥体的圆筒形。此后为降低阻力和连接管高 度,将炉顶锥体改为平顶及切线出口,但炉内会产生偏流、短路和特 稀浓度区。因此部分炉型又改为原来的顶部倒锥体,同时将出口连接 管改成鹅颈管,以延长物料的停留时间。现仅介绍应用较广的离线型 SLC分解炉。SLC分解炉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如图2. 13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 2. 4 DD炉 • DD炉由日本水泥公司与神户制钢所合作开发,于1976年7月用于半
工业生产。它通过在炉的下部增设还原区段,使窑废气中的NO有效 脱除;又通过在炉内主燃烧区后设立后燃烧区,使燃料进行双重燃烧, 从而获得良好的生产效果。DD即为双重燃烧和脱硝过程的英文缩写。 DD炉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如图2. 12所示。 • 2. 2. 5 FLS分解炉 • FLS分解炉由丹麦F. L.史密斯公司研制。第一台FLS窑于1974年初在 丹麦丹尼亚水泥厂投产,此后不断改进和发展,定型为窑气与炉气各 经过一个系列预热器的SLC型(离线型)、SLC一S型(半离线型)、SLC 一D型(离线下引式)、三次风切向入分解炉锥体与底部喷腾而入的窑 气相混合的ILC型(同线型)以及使用窑内过剩空气的IIC一E型(同线型) 五大系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2. 2几种主要的预分解窑 • 2. 2. 1 SF, N - SF, C - SF炉系列 • SF分解炉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分解炉,由日本石川岛公司与秩父水
泥公司研制,于1971年11月问世,结构如图2. 4所示。 • 由于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SF炉改为烧煤,但其结构不适宜烧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知识】
• 任务2分解炉的类型、结构及特性
• 2. 1分解炉的分类 • 分解炉的类型很多,目前已有so余种,分类方法不一,主要有按设
备制造厂商命名分类、按分解炉内气体运动的主要流型分类、按全窑 系统气体流动方式分类以及按分解炉与窑、预热器及主排风机匹配方 式分类等多种分类方法。 • 2. 1. 1按设备制造厂商命名分类 • 按设备制造厂商命名分类是最常用的命名分类方法,不易混淆。但形 式较多,不便记忆,也不便于归纳分析。按设备制造厂商命名分类的 主要类别如表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