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棉混纺针织物前处理一浴法工艺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涤棉混纺针织物前处理一浴法工艺设计

[摘要] 本文对涤棉混纺针织物前处里退煮漂一浴法最佳工艺研究,采用试验法对工艺配方和因素进行优选,

主要工艺配方和因素有氢氧化钠浓度、双氧水浓度、汽蒸时间和轧余率。在相同的条件下筛选出最佳工艺,前

处理后的涤棉针织物强力损失最低,毛效最好,白度最好。新工艺缩短了加工流程,减少了化学品用量,降低

成本。

[关键词]前处理;退煮漂;一浴法;涤棉混纺;针织物

前言

涤棉混纺织物的印染加工比纯织物困难,关键在于两种纤维之间的化学和物理性能的差距太大,棉煮炼用碱对涤有损伤,棉对氧化剂敏感。涤对氧化剂稳定。在印染加工中,只能在一个条件下进行反应,虽然有时这种反应对另一种纤维并不需要,但要尽量注意减少损伤。

制定涤棉织物每一道工序时,必须注意兼顾涤纶和棉的作用和影响,不能顾此失彼。传统的纯棉织物的印染生产工艺已不适用于涤棉混纺织物,因此必须另制定适合涤纶和棉两种纤维在同一条件下生产的工艺。

涤棉混纺织物加工遵循的原则:两种纤维都需要而又能使用同一条件的就合并进行。如烧毛、退浆;两种纤维都需要但不能使用同一条件者,只能采用对一方有用,而对另一方无害或少害的条件。如碱丝光后不用高温去碱;两种纤维都需要但不能使用同一条件者,只能先进行对一方有用,另一方影响较小的工艺,然后再进行对另一方有用,对这一方影响较小的工艺。如增白、染色。

1.材料和测试方法

1.1织物、试剂与设备

织物涤棉(65/35)针织物

试剂氢氧化钠,双氧水,渗透剂,精练剂,硅酸钠

设备烘箱、摇摆机、均匀小轧车;ZBD型白度仪,织物强度测试仪,毛效架、电子天平

1.2测试方法

1.2.1毛细管效应测定

水滴滴下法:将待试布样在绷紧架上绷紧,根据要求在滴定管中装好蒸馏水,然后将绷紧架放在滴定管口lcm的下方,液滴刚好落在布面上时开启秒表,三分钟后测定布样表面水印的最小半径,在不同位置测定5—10次后取平均值,水印半径最大则毛细管效应好。

1.2.2织物断裂强力

国家标准GB 3923-83《针织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测试

1.2.3织物的白度测定

仪器的校准:按照操作规程,校准白度仪的零点和相配套的标准白瓷板的白度,反复进行几次至恒定为止。若使用分光测色计,用配套的白瓷板校准分光测色计的标准。白度仪和测色计校准后即可进行白度的测定。

白度的测定:将织物叠成8-12 层(不使光线透过织物为宜),且能完全覆盖测试孔,放在测试孔上进行测定,读取白度值(或反射率),每块试样需要在不同部位保持经纬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测定三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该试样的白度。

2.实验内容

2.1工艺流程:

配制浸轧液→浸轧(二浸二轧X轧余率)→汽蒸(100℃×60min)→热水洗(90~95℃×3min)→温水洗(50~60℃×)→冷水洗→烘干

2.2最佳氢氧化钠浓度研究

实验中以氢氧化钠浓度为变量,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研究氢氧化钠最佳浓度。

2.2.1实验处方及工艺条件

2.3

实验中以氢氧化钠浓度为变量,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研究双氧水最佳浓度

2.3.1实验处方及工艺条件

以双氧水浓度为变量,研究双氧水浓最佳浓度。如下表:2.3.1

2.4

实验中以轧余率浓度为变量,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研究轧余率最佳浓度

2.4.1实验处方及工艺条件

实验中以轧余率浓度为变量,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研究汽蒸时间最佳浓度

2.5.1实验处方及工艺条件

以汽蒸时间为变量,研究汽蒸时间的最佳值。如下表: 2.5.1

3.结果与讨论

3.1最佳氢氧化钠浓度选择

3.1.1

3.1.2结果与讨论

从表3.1.1中可以看出,随着烧碱的增加,前处理的效果变好,而实验中操作也很关键,否则会使处理结果不匀结论性不强。

不同的烧碱浓度下处理效果不同,随着烧碱浓度的增加,织物毛细管效应、织物白度、经向强度都越好,当烧碱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后,效果有下降趋向。当烧碱浓度增加到40(g/L)后,织物毛细管效应和经向强度有下降趋向,织物白度有继续提高,但提高幅度相当小,所以得出氢氧化钠最佳浓度为40(g/L)

3.2最佳双氧水浓度研究

3.2.1

3.2.2结果与讨论

不同的双氧水浓度下处理效果不同,随着双氧水浓度的增加,处理效果有相对的增加。毛细管效应由因素次序1<2<4<3,次序3是最好的。织物白度效果由次序1<3<2<4,次序4的白度是最好。经向强度效果由次序1<3<4<2,次序2效果最好的。由于次序3和2的织物白度、经向强度相对低,次序4三个效果总体来看都比次序2,3好,故次序4是双氧水最佳浓度

3.3.1

3.3.2结果与讨论

不同的轧余率下处理效果不同,随着轧余率的提高,处理效果有相对的提高。毛细管效应由因素次序2<1<3<4,次序4是最好的。织物白度效果由次序1<4<2<3,次序3的白度是最好。经向强度效果由次序1<2<4<3,次序3效果最好的。由于次序4的织物白度、经向强度相对低,次序3三个效果总体来看都比次序4好,故次序3是轧余率最佳选择

3.4最佳汽蒸时间研究

3.4.1

3.4.2

不同的汽蒸时间下处理效果不同,随着汽蒸时间的提高,处理效果有相对的提高。汽蒸时间的毛效应效果因素次序1<4<2<3,次序3是最好的。织物白度效果由次序1<2<4<3,次序3的白度是最好。经向强度效果由次序1<4<2<3,次序3效果最好的。由于毛效应、织物白度、经向强度效果都是次序3最好,故次序3是最佳汽蒸时间选择

4.结论

4.1根据试验实验分析法筛选得到涤棉混纺针织物前处理一浴法最佳工艺:

氢氧化钠浓度(g/L) 40

双氧水浓度(g/L) 12

硅酸钠(g/L) 10

精练剂(g/L) 3

渗透剂(g/L) 5

轧余率(%) 100

汽蒸时间(min) 60

参考文献

[1] 林细姣、陈晓玉.染整技术[M].第一册.中国纺织品出版社.2009.7

[2] 蔡苏英. 染整技术实验[M].中国纺织品出版社. 2009.7

[3] 徐蕴燕、仲岑然.织物性能与检测[M].中国纺织品出版社2007.3

[4] 李晓春、王宏.针织物染整工艺学[M].中国纺织品出版社2005.10

[5] 徐谷仓. 染整织物短流程前处理[M]. 中国纺织品出版社1999.9

[6] 管恩臻. 提高织物白度工艺探讨[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2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