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争鸣”看高中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家争鸣”看高中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

发表时间:2017-09-13T11:01:50.0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2期作者:侯中华[导读] 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吸引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使学生身心投入的关键环节。这其中,设计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侯中华陕西省太白县太白中学721600

摘要:“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句格言清楚地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身心投入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吸引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使学生身心投入的关键环节。这其中,设计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百家争鸣提问艺术兼爱尚贤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诸侯割据称霸,民不聊生。当时的思想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比如:儒家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法家主张以“法、术、势”三者结合改革创新,墨家主张“兼受”、“非攻”、尚贤等等,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这些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对后来的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文化教育的影响颇为深远。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百家学说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 “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句格言清楚地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身心投入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吸引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使学生身心投入的关键环节。这其中,设计恰当的课堂提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恰当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设计得好,课堂教学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设计得不好,则散漫无章,大而不当。

一、从法家思想——改革创新的角度来看。

商鞅变法的时候,“立木取信”引起了百姓的兴趣,为变法奠定了基础,最终使变法获得成功,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鼓舞学生去获得认知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动因。因此问题的设置应具有新颖性,新颖的和未知的东西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才会激起思维的波澜。就像商鞅变法之前百姓都不相信国家,可商鞅设置了一个新颖的方式立木在城门,百姓不知道国家在城门口立一根木头做什么,随之围观,这样调动和激发了百姓的好奇心和兴趣。

我在讲必修二专题一第二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你知道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来历吗?说明了什么?”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说明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同学们都兴致高昂地讨论起来。接下来的内容就能顺理成章地展开,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从儒家思想——有教无类的角度来看。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显身手”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明代学者王阳明早就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为此,提问设计的着眼点,也应当能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例如在讲到必修二第六单元《新航路开辟》一课时,我模仿中央台《正大综艺》栏目也搞了个“是真是假”的小节目。设问:在哥伦布出世以前,法国巴黎的一家饭馆里,厨师开了如下一张菜单,你认为是真的还是假的?请说明理由。菜单是:蕃茄汤、煎泽芋(泽芋指土豆)、四季豆子、什锦面包(小麦、玉米、裸麦)、凉拌菠萝蜜、可可、牛奶加糖。通过对课本和以往知识的回顾,学生了解到在哥伦布出世以前,欧洲没有人知道这些东西。糖在当时欧洲也没有,甜食用的是蜂蜜。这样学生也加深了对新航路开辟作用的认识,从而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三、从墨家思想——兼爱、尚贤的角度来看。

问题的设置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因此老师应该注意问题的设置要有适当的难度,跨度大小适宜,如果问题设置的跨度太大,由于普通学生不可能立即想起许多有关知识而难以回答,而抑制普通学生的思维活动;反之如果跨度太小,则不能调动尖子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在这里,提问的时候应该贯穿墨家思想中的兼爱、尚贤思想,提出的问题要针对所有的同学,让普通学生觉得能多少知道点,让尖子学生觉得有些难度,这样的话对整个课堂讨论过程来说,尖子生还能带动普通学生一起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从道家思想——“无为”的角度来看。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千万注意不能“满堂问”。“满堂问”实际上是“满堂灌”的一种变相形式。好的提问的形成,决不是信手拈来,而必然是教师纵横捭阖、殚精竭虑的智慧结晶。因此,没有价值的问题、不需要学生作答的问题、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都不应该问,否则提问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果和魅力。什么时候教师觉得这节课,学生通过探讨得出来的结论已经解决了所有相关问题,不需要自己再补充的时候这就做到了真正道家的“无为”而教了,教师也就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了。因此教师应当多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敢想、敢问、敢答、敢做,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学习探讨氛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完美艺术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