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摘要:21世纪,是一个教育与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研者的面前,这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58-01
21世纪,是一个教育与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研者的面前,这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同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如何将素质教育深入贯彻到每堂课里呢?
一、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导向”作用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
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向”是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和要求,培养的是一种能力,给学生一种未来生存的工具。同时,处在初中阶段学生容易受到教师的言行感染,这时候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所以,对初中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材料,教师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作出表率,注意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导”者。
二、教学中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
海德格尔指出,人和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不是现存
的东西,人只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在自己的存在中,人不断领会着属于本身规定性的东西,人只是根据他内在的可能性在筹划,在自我设计,并不断获得自己的本质。一个人的意识逐渐变得不同于他人,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个性化。而不同于他人的意识,便成了个性。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尊重他的个性,鼓励发展个人意识,强调个人的选择自由以及对自己选择的责任,帮助养成一种学会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态度。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杰出的才能,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可见,尊重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古到今,人类社会都是靠不断地创新才得以进步的。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有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创新教育
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做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样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四、注重人文精神教育
新课程提出语文的四大特点就是人文性、整体性、综合性和母语性。当然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在“课改”以前一直被忽略;人文性在“课改”后又被无限放大,以致把语文课异化为思品课、自然课、环保课等。但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说语文教育是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综合,它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精神保证。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语文教师来说素
质教育教研工作必须要求自己苦练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提供舞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内在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陈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
[2] 周耀山.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渗透.新世纪论坛.2001.
[3] 杜时忠.人文教育的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