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杨辉三角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辉三角应用》教案

小明生活的城市规划得非常规则,街区都是矩形,他的家和学校相隔了好几个街道。

有一天,小明在回家的路上正在为走哪条路发愁。忽然,他想起这段时间数学课正在学“排列组合”这一章,“我何不用刚学到的知识来计算一下我回家可有多少条路供选择?”于是,他边走边思考这个问题,他发现这个问题还真不简单,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会算吗?

小明这样想:“我肯定不会走回头路的,所以我只能向右和向上走,一共应该向右走5条街道,向上走5条街道。”

小明想起老师经常告诉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将问题转化!”。于是,小明用a表示横向的一条街道,用b表示纵向的一条街道,那么“abbaaabba”就表示如图的一条路线。这样,小明就可以用a,b的字符串来表示每一条路线了,而路线的条数就等于a,b的字符串个数。

问题就转化成为求“5个a和5个b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字符串?”。这一问题的解答就很简单了:将10个位置种选出5个位置用来放置a,有C 10 5 种方法;余下的位置自然就用来放置。所以,一共有C 10 5=252个不同的字符串。

小明终于明白了,从家到学校竟然有252条路可以供选择,怪不得平时很少走重复的路线。

小明对自己的解法很是得意!他一到学校,就把这个题目告诉了好朋友小刚,却不告诉

小刚答案,他想考考小刚。

小刚也是一个爱思考的同学,但是一时还真没做上来。不过,小刚没有气馁,他觉得这个问题中由于街道太多,导致问题比较复杂,所以他决定将问题简化,先做几个数学实验,然后从中找规律,最后才解决这个问题。

小刚先假设小明家和学校只相隔一个街区,图中顶点处的数字“1”表示从这个顶点到达小明家只有一条路线。

小刚再假设小明家和学校只相隔四个街区,图中顶点处的数字表示从这个顶点到达学校的路线条数。

这时小刚发现了规律:若顶点位于最上面或最左面,则它到H的路线只有1条;若顶点位于其他位置,则它到H的路线条数等于它上面和左面的顶点到H的路线条数之和!小刚根据这个规律一口气将所有顶点的路线条数都写了出来,发现从学校S到家H的路线正好是252条。

小明对小刚的解法不得不佩服,同时对小刚得到的这个图形很是感兴趣,不由得多研究了一下,突然他叫了起来:“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是由二项展开式的系数所排成的三角形,又称贾宪三角形。

杨辉三角形是中国北宋数学家贾宪(约1050年)首先发现的。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一书中对此曾有记载。法国数学家B.帕斯卡在1654年也发现这个三角,故西方称之为帕斯卡三角形。按最早发现的时间,实应称贾宪三角形。

原来小明沿如图所示的对角线将各顶点的数字写出来,就变成了一个杨辉三角!当然,由于街道是有限的,所以写出的杨辉三角也仅仅是一部分。

这两个好朋友的话题自然就转到了杨辉三角上。

小明首先说:它的第一列斜向的数是1、1、1、1、…,这是一个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它的第二列斜向的数是1、2、3、4、…,这是正整数组成的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它的第三列斜向的数是1、3、6、10、15、…,这是…不是等差数列了?

小明感到有点不对,照直觉,每一列斜向的数组成的数列应该有共同的特征才对,那为什么前两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而第三个是数列就不是了呢?

小明忽然发现,第三个数列中每相邻两项之间的差为2、3、4、5、…,原来它每两项的差是等差数列!小明听老师说过,这样的数列叫做二阶等差数列,那么第二个数列就是一阶等差数列,也就是通常的等差数列了。

第三个数列: 1 3 6 10 15 …

每两项之间的差:2 3 4 5 …

有了这个经验,小明就猜想:第四个数列一定是三阶等差数列!经过验证,果然是这样。第四个数列: 1 4 10 20 35 …

每两项之间的差:3 6 10 15 …

每两个差之间的差:3 4 5 …

原来杨辉三角中第列斜向的数组成的数列是第阶等差数列。小明不禁对自己的发明有点沾沾自喜了。

小刚这时也有新的发现:如图改变倾斜程度,将每条斜线上的数加起来就的得到1、1、2、3、5、8、13、…,对了,这就是有名的斐波那契数列!

他们俩急忙将伟大的发现告诉了数学陈老师,陈老师很高兴地表扬了他们,并且告诉他们杨辉三角的奥秘还不仅这些,比如下面的弹子游戏中也有她的身影。

如图,在一块倾斜的木板上,钉上一些正六角形小木块,在它们中间留下一些通道,从上部的漏斗直通到下部的长方形框子。把小弹子倒在漏斗里,它首先会通过中间的一个通道落到第二层六角板上面(有几个通道就算第几层),以后,再落到六角板的左边或右边的两个竖直通道里去。以此类推,算一算:落在每个长方形的框子中的弹子的数目会是多少?

弹子从每一通道通过时可能情况是:它选择左右两通道可能性是相等的,而其他任一个通道的可能情形,应等于它左右肩上两个通道的可能情形的和。

可以设想,第1层只有1条通道,通过的概率是1;

第2层有2条通道,每条通过的概率依次是1/2和1/2;

第3层有3个通道,每条通过的概率从左到右依次是1/4、2/4、1/4;

第4层各通道通过的概率从左到右依次是1/ 2的3次方、3/2的3次方、3/2的3次方、1/2;依次类推。

照这样计算第n+1层有n+1个通道,弹子通过各通道的概率为

Cn0/2的n次方、Cn1/2的n次方、Cn2/2的n次方、…、Cnn/2的n次方

分子正好是杨辉三角的第n+1行,而分母都是2的n次方。

“堆垛术”也与杨辉三角有关系。

将许多球堆成三角垛:底层是每边个球的三角形,向上逐层每边少一个球,顶层是一个球,求总数。

底边球的个数 1 2 3 4 5 …

三角垛中球的总数 1 4 10 20 35 …

这时自然发现了三角垛中球的总数正好是杨辉三角中第4个斜向数组!

杨辉三角就像一座数学宝库,其间应有尽有,等待同学们去挖掘、去发现!

同学们能否进一步去挖掘杨辉三角这座数学宝库,看看能否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规律、数学现象。

比如,以上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垛的问题,那么四方垛呢?甚至更多边数的“堆垛”问题呢?请同学们自己去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