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新时代优秀教师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名新时代优秀教师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经过县委县政府的精心组织、层层选拔,你们通过了笔试、面试、体检,被招聘为我县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并提出几点要求。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

而人才的成长又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有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一、为什么需要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呢?
首先,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我们把那种只管上好课、认真批作业的称为好教师,而现在我们清楚的发现: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更要具备健全的人格。

所以,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讲课、授业、解惑,更要注重“传道”----传人生观、价值观之道,传真正的成才成人之道,要注重人格教育,因为,成人才能成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其次,当代复杂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竞争中立稳脚,努力学习、工作,而紧张、竞争同样也使当代学生负担重重,面对复杂的社会、繁忙的家长、单纯的学生,也需要有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二、如何做一名新时代优秀教师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对教师的职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一是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二是教师的工作方式不像其他职业那样使用什么工具,而是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能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

那么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具备哪些品格呢?
第一,必须具备“德”。

“德”就是师德,即要有健全的人格。

作为教师,高尚的品格是你走向优秀,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首要条件。

因为教师只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才能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才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我认为,可以将教师的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高尚型人格;第二层次是基本型人格;第三层次是低级型人格。

低级型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厌恶”的对象。

基本型人格的教师虽然一般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但决不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佩和爱戴。

优秀教师的人格应该是高尚型的,在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怎能不“亲其师、信其道”?而人格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人格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不懂得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

他们不讲究自身素质的提高,仅凭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天然优势地位驱使学生、压制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与人格。

这样的事曾在我们的一中、二中、示范教师中就发生过,我这里就不
一一列举了。

老鼠怕猫,难道我们能认为猫在“鼠民”中也有威信吗?利用人格效应树立威信是更为有效的途径。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仅仅建立在教师的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上,那么,它是极不稳固的。

这种影响力会随着学生对教师的逐步了解而发生变化、减弱以至丧失。

教师要获得真正可靠的影响力,就要用自己的人格去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2、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模范。

教育学生不能依靠灌输、说教,而应当靠教师身教、潜移默化。

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健康个性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

”可见,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

3、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自古以来就有“师道尊严”的说法,教师似乎就是应该高高在上,其实未必。

新课程理念中提倡教师的角色应由“领导者”转变为“参与者”。

这里注重了“平等”,也就是说我们要勇于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学生平等的位臵上与学生谈心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第二,必须具备“才”和“学”。

“才”就是“才能”。

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才”可以由五个“一”来概括:“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
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方法”。

而“学”指的是学问,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要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为教师往往是孩子们的崇拜模仿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更会给孩子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以至左右他们的思想行为。

为教师者,总是以个人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记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如果教师没有把学生领进自己的私人藏书房,如果没有使他在你的精神财富的源泉面前惊异地停住脚步的话,那么用任何手段都是培养不出这种爱好的。

”这一方面告诉我们:为教师者必须通过读书学习,由“一桶水”成为“长流水”,以此造就自我的可持续发展之势;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教师思考的大脑才能教会学生大脑的思考,只有爱好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喜欢学习的学生。

教师私人藏书房对学生所产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应如此,教师其它言行举止又何以不是如此呢?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学生成长的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要掌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断的钻研。

一个优秀的教师,我想也一定是一个对自我选择的职业无怨无悔者。

想一想吧,一个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的教师,怎能在教育教
学中有所建树?在优秀教师的心目中,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执教者是美丽的,而干着美丽的事业又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呢?于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够承受家庭的各种困难而依然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什么优秀教师能够做到“缺处知足”,那是因为他们把教育学生成才当作了自己坚实的心理支点、无限的希望所在----“最高的奖赏就在事业中”。

三、做高素质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我在这里着重谈的一个问题。

老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会很自然地影响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正确的师生关系一定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觉得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能够理解学生。

作为教师十分有必要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正确
理解、看待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谈到,“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

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

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不难发现,我们看待学生,恐怕更多的时候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根据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甚至是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评价学生,采取静态的做法去评判学生的。

而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学生出发来看学生;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

毕竟,学生还很年轻,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
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必须研究学生现有的认识、思想、情感。

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

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

它也涉及到我们该有什么样的评价观问题。

即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得"与"失"?有的时候,在我们教师眼中的"得",未必就是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得";而成人眼中的"失"也未必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失"。

我想,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

每个学生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

能否使学生扬长避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长处才是这一问题的关键。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永远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保持平常人的视野,除了在认知发展上给予学生支持、鼓励与指导外,还应该在情感上给予学生关怀,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是理解他们,相信他们的人。

也许这样对待一个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再扩大到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孩子,才不会出现偏激。

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教育的真谛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其次,要学会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一个人可以没有鲜花与掌声,但绝不能没有自
尊心。

所以,老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尊重,千万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否则,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发展,甚至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新型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系,营造一种自由流畅,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育人环境氛围,要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中学生正处于热情奔放、生气勃勃,善于憧憬未来的时期,要提高教育效果,就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要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是什么造成他们学习无兴趣,成绩下降?是什么引起他们迟到早退、违反校规?是什么致使他们调皮捣蛋、逆反心理?朔州二中学生杀老师的事件,是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血的教训我们要时刻牢记。

要知道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评价标准,尽管他们还不成熟,但情感世界是丰富的。

如果这些都不了解,一味地高调要求或讽刺挖苦刁难,肯定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事实上,教育过程最大失败是师生感情的破裂。

隐私是一种不愿被人知道,不愿被人公开的弱点或缺点。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大家都是人,自然也就存在着一些弱点和不足,况且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青年学生,肯定会发生一些令人不理解、不愉快的事,如有的学生家庭不和睦,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境贫困
等一些不愿让人知道的事,都应得到我们老师的关心、理解、支持,并尊重他们的隐私,维护他们应该得到的生活权利。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师生互动,学习的自由氛围。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如果我们仍然坚持那些建立在师道尊严等级观念基础上的清规戒律,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连话也不敢说,或以分数、标准答案的无形绳索、捆绑学生,学生的智慧发展就完全成为纸上谈兵了。

因此,要全面落实新的课程标准,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因而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实现3个转变:(1)教师由道德的传播者向道德发展的向导的角色转变。

(2)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3)教师由学生问题的解决者向学生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转变。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一个真正意义的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格局才会形成。

教师们会给孩子更多的爱,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温暖、医治孩子心里的创伤,用自己精神甘霖去洗涤孩子思想污渍。

第三,要懂的关爱学生
处理好师生关系,善待学生、关爱学生显的非常重要。

离开了爱心,教育的种种理论和方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鱼儿离不开水,同样,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没有师爱,学生也会成为一把散沙。

可想而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更重
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待学生、关爱学生之心,要用爱的雨露去滋润学生那一颗颗稚嫩的心灵。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融洽师生关系,参与班级管理的前提保证,只有心中装着学生,一言一行才会为了学生。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愿每一位教师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如何真正关爱学生,每个人也许有着不同的阐释。

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

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不是为了分数而生存,而应该是学习为他们更好的生存服务。

关爱学生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民主,就要求教师做到与学生平等。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讲究民主必须一改过去的“师道尊严”,和学生以友相处,以心相交。

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的形成,取决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具有民主意识的教师,也是值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教师。

一个总是扳着脸,动不动就训斥的教师,学生只能敬而远之,也不会与他很好地配合。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作业拖拉的,成绩最差的,品德不好的……我们也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心,不讨厌他,不怨恨他,不鄙弃他,爱学生并不难,难是爱“笨学生”、“糟学生”、“坏学生”,要从心里去爱,真心诚意地去爱,并且告诉每个学生只要做到“自信”和“尽力”都会成功。

教师眼里有学生,师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教师只有多关心学生的感受,能够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才能被学生接纳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心中装有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凭着一颗良心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以偏见或成见对待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今天就和大家探讨到这里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