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W 400 WL 31
WW 156 WL 34
排除肝脏疾病,增强扫描是必需的 动脉期
平扫
平衡期
肝左叶病灶仅动脉期显示, 平扫及增强平衡期未显示。
正常肝脏CT表现
正常肝实质密度 均匀,CT值4060HU,平扫时肝 内胆管,肝动、静 脉和门静脉CT值 均低于肝实质,近 肝门部呈明显低密 度树枝状影。
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典型CT表现
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强化,与同层 主动脉强化一致,延迟强化呈等密度或高密度。
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典型MRI表现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癌是亚洲人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 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病理分三型:巨块型,≥5cm;结节型,每个癌结 节<5cm;弥漫型,弥漫小结节分布全肝 。 小肝癌:小于 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 和不超过3cm的肝细胞癌。 原发性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 90 %的病例都 为血供丰富的肿瘤。
供血动脉
星状纤维疤痕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同前病例MRI
星状纤维疤痕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肝脓肿
化脓病菌作用下发生的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临床表现:肝大,肝区疼痛、触痛、发热、白细 胞升高等急性感染表现。 肝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组织坏死液化 形成脓腔---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 CT:平扫肝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 或不均,可见小气泡,脓肿壁呈环形低于肝高于 脓腔的密度影,外周因水肿带边缘模糊,增强后 环征为特征性表现。
动脉期:主动脉强化最明显,门静脉可不均匀强 化,肝静脉无强化,花脾,肾脏皮髓分界清晰。
门脉期
平扫 门脉期
动脉期 平衡期
动脉早期:主动脉强化最明 显,门静脉无明显强化,
动脉晚期:门静脉可强 化,肝静脉无强化。
肝动脉
胆总管
门静脉
正常肝动脉、门 静脉及胆总管三 者关系
胆总管
多囊肝 征象: 肝脏增大并变形。 肝内弥漫分布、大小不一、界清水样密度灶。
正常肝脏CT表现
增强后血管明显 强化呈高密度影, 而胆管无强化呈低 密度,多期扫描可 清晰分辨动脉与静 脉。正常肝其轮廓 整齐光滑,各叶比 例协调。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平衡期
正常肝脏MRI表现
SE序列T1WI上肝实质呈均匀中等信号,与胰腺信号相似,比脾脏信号稍高.
T2WI信号强度明显低于脾脏信号. 肝门区及肝裂呈脂肪信号. 肝内外胆管呈长T1长T2水样信号. 肝内血管呈黑色流空信号. 同样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的检查序列可表现为不同的信号。
T1WI-正相位
T1WI-反相位
T2WI
第二肝门层面
第一肝门层面 T2WI
胆囊层面
第二肝门层面
第一肝门层面 TIWI
胆囊层面
反相位
正相位
FIESTA-COR
正常肝脏MRI表现
增强扫描:
肝实质均匀性强化. 肝内血管结构也出现强化. 肝内胆管不显示增强. MRA可清晰显示肝脏及腹部血管结构. 动态多期增强扫描可区分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
肝海绵状血管瘤
CT:平扫检查表现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 圆形低密度肿块。对比增强扫描是CT检查海绵状 血管瘤的关键--“两快一慢”的CT扫描技术 。 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标准: ①平扫表现低密度区;②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 始增强,增强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随时 间延续增强范围向中心扩展且增强密度逐渐下降; ③最后增强密度下降变成等密度。 海绵状血管瘤常需与多血供的肝细胞癌或转移性 肝癌鉴别。
肝Biblioteka Baidu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肝脏一般检查程序
平扫仅能作为初筛,可能漏诊. 若平扫发现病变,原则上应增强扫描,以利准确定性 诊断. 平扫与增强可同时进行,尽量不做直接增强扫描,否 则易误判. 腹部增强扫描均行多期相扫描,可增加病变定性诊 断准确性. CT上肝脏应低窗宽观察。 CT与MRI是互补影像检查方法.
原发性肝癌
CT :肝癌的 CT 分型与病理分型相同,也分巨块 型、结节型和弥漫型。肝癌表现单发或多发、圆 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有完整包膜者肿块 边缘清晰光滑。弥漫型结节分布广泛,境界不清。 肿块多数为低密度,少数表现等密度或高密度。 巨块型肝癌可发生中央坏死而出现更低密度区, 合并出血或发生钙化则肿块内表现高密度灶。有 时肿块周围出现小的结节灶,称为子灶。
脂肪肝背景下肝血 管瘤的CT表现
正相位
反相位
MRI MRI正反相位像可以清晰显示局灶性脂肪肝 门脉期 动脉期
CT 局灶性脂肪肝:MRI上反相位信号低于正相位即可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为肝内少见良性病变,病因不明。 由正常肝细胞、血管、胆管和Kupffer细胞组成, 但无正常肝小叶结构,病灶中央为星状纤维疤痕, 向四周放射状分隔。肿块无包膜,但与周围实质 分界清楚。 CT:平扫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动脉期肿块明显 均匀强化,静脉期增强密度逐渐下降,最终呈较 低密度。中央的疤痕组织和向周围放射状分布的 分隔纤维无强化为FNH的CT特征。
肝右叶脓肿
肝脓肿治疗前、后
T2WI
DWI,b=50
DWI,b=800
ADC
T1WI
T1WI-C+
肝硬化
病因致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进一步发生纤 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最终肝小叶结 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致使肝变形、变硬, 肝叶萎缩或增大,同时引起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 不同程度损害。 病理分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和混合型。 CT:肝大小改变,肝形态轮廓改变,密度改变, 肝裂增宽,继发改变---脾大,门静脉扩张及侧支 开放,腹水。
多囊肝
肝内圆形水样密度或信号影,边 缘锐利,界境清楚,密度或信号 均匀,增强后无强化。囊内出血 密度增高,合并感染囊壁可强化。
增强CT
平扫CT
脂肪肝CT影像特点: 肝脏低密度灶内血管走行正常,无移位
平扫CT
动脉期
门脉期
平衡期
脂肪肝可以掩盖低密度病灶,增强是必需的 增强扫描可以识别平扫不易显示的病灶。
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
肝硬化,脾大
肝硬化结节-T2WI低信号,T1WI高信号或等低信号
MRI检查优于CT, T2WI上结节内出现 高信号意味着癌变
肝硬化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为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好发于女 性。多见于30-60岁。 肿瘤 90 %为单发, 10 %多发。肿瘤直径从 2mm到 20cm 不等,超过 5cm 者称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肿 瘤内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的血管内 皮细胞。血窦内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形成海绵状 结构,并充满新鲜血液。偶然肿瘤内血栓形成, 出现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