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 对于双重股权结构的制度设计,究竟是公司治理实践中出现的偶 然现象,还是标志着公司治理模式的一个根本性创新? • 在企业的产品市场和经营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股东与管理者 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互联网企业发生了何种蜕变? • 在互联网企业,如何分配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以满足股东和 管理者的利益诉求? • 在工资、奖金、期权的激励框架下,如何有效激励管理者的创新 才能以实现股东利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 • 对于双重股权结构的争论,究竟是创始人“恋权”,还是现有公 司治理范式已经落后于公司治理实践,使其无法有效地解释公司 治理中出现的新现象?
• 人类的理论范式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演绎,总是在实践发生 后才能够建立起相应的范式。当新现象与处于核心的理论 范式相冲突时,由于现存的理论被证伪,就必须构建新的 理论体系来代替原有理论 。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模型
• 借鉴Rubinstein(1982)的无限期讨价还价博弈模型,从相对议价 成本的视角论证了股东与创始人议价行为的结果是创始人持有公 司的绝对决策控制权。 • 讨价还价是指两个参与人需要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合作,但是 对于合作结果的财富分配却存在着利益冲突。物质资本投入与创 新资本投入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价值生成要素,必须有效地结合在 一起才能在组织生产中创造利润。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明显利 得冲突,一方面股东希望依托资本雇佣劳动的方式通过控制权监 督创始人的行为决策,另一方面创始人为避免股东对创新行为的 束缚,追求最大化对公司的控制权。 • 股东在与创始人的交易中,双方通过讨价还价使得控制权在两者 之间的分配达到最优均衡,实现利益的最佳分配方式。
•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实践是激励创始人对持续创新的执着追求。 创新资本作为无形资本依附于创始人的创意投入,并且不能为物 质资本所替代。所以,创新劳动雇佣物质资本是互联网企业公司 治理范式的核心,市场化治理机制正是该范式的实践结果。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物质资本雇佣一般劳动 信息不对称 工业技术革命 规模 比较优势 管理专业化 管理者持有 控制执行权 代理冲突 计划治理机制 监督机制 激励机制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特征
• 依据价值链理论,传统企业的价值创造就是一个将投入转换为产 品的过程,产品是企业与顾客之间传递价值的中介。企业在转换 过程中的价值增加活动保障了其从下游顾客中实现获利。 • 互联网企业颠覆性重构了企业价值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逻辑,顾 客能够以较低的价格甚至免费享受高质量产品与服务,出现了顾 客价值创造与企业价值实现的分离。这种分离导致许多企业即使 实现了顾客价值最大化也未必产生收入。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特征
• 在融合创新经济四大特征——Internet(互联网)、Intelligence( 智慧)、Idea(创意)、Information(信息)的基础上探讨了互 联网企业公司治理实践的特征和范式。 • 互联网企业是创始人在几乎没有物质资本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 发展平台,完全凭借创始人的创意投入和运营管理来开拓一种商 业模式,并通过风险资本的孵化最终进入资本市场的新型企业。 • 由创始人的创意衍生而来的创新资本(Innovation Capital)是互联 网企业价值的源泉,它以Internet为创新载体,以Intelligence为创 新源泉,以Idea为创新内容,以Information为创新价值。因此,创 新和持续的创新是互联网企业最显著的特征。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创新研究
暨南大学会计系
目 录
引言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特征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实践的演进途径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的理论分析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模型 பைடு நூலகம்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启迪
引言
• 现代企业股份制度是以股票持有比例作为股东分享公司剩余索取 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依据,规定了一股一票表决权的权利分配方式 。然而在互联网创新型企业,为了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绝对决策
• 互联网企业由于摆脱了生产制造和库存物流等有形产品流通环节 的掣肘,使得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得以精简,压缩了金字塔式科层 组织之间的委托代理链条,缓解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因此, 极大地减少了委托代理关系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企 业的代理成本。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特征
• 以创意实现为内容的虚拟产品开发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促使企 业的边界朝着扁平化的方向发展。扁平的组织架构有助于加速创 新资本在企业内部的自由流动,为企业内部市场化治理奠定了基 础,得以实现利用市场手段衡量团队创新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 互联网企业零距离贴近终端用户,通过用户体验的及时反馈检验 团队的分工效率和创新价值能够克服传统企业中计划监督的威权 控制对企业创新的束缚。这使得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由强控制的科 层组织转变为弱控制的扁平化组织。 • 在企业内部培育市场化治理的创新团队成为公司治理实践的有效 途径,有效地激励了企业的颠覆性创新行为。企业内部创新团队 的存在依附于其创新价值,团队规模随着创新价值的提升而壮大 ,因创新价值的削弱而收缩。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模型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模型
• 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从制度初始设计的迷雾中理清思路,却又面 临着互联网时代制度创新的挑战。在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需要 用新的范式来解释新的经济行为,不能简单的以“恋权”来框死 互联网企业的治理范式。对于在国内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作为监 管层,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而透彻的理解互联网公司治理 的基本特征,理解双重设计等让创新劳动拥有控制权这样自发制 度安排的经济学逻辑,主动改革旧有的监管制度,用新的监管思 维积极拥抱互联网企业,让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充分拥有控 制权,以此召唤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创造奇迹。 否则,我们错过的可能不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的互联网时代, 到我们发现时就会为时已晚。这是本文研究互联网公司治理范式 最重要的政策启迪。
管理者自利行为 创新劳动雇佣物质资本 瞬时低成本信息交换 信息技术革命 创新 比较优势 创新特质化 创始人持有绝 对控制权 扁平企业组织
市场治理机制 市场选择
创新行为内部市场化 范式变迁诱因 范式变迁基础 范式变迁依据 范式变迁结果
图1 公司治理实践的演进路径比较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 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依托互联网推广虚拟产品来黏住最广泛 的用户群体。企业价值的衡量由市场销售份额转变为长期黏着的 用户数目。保证公司价值源泉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企业的龙头产 品,而是持续地满足用户需要的价值创新,以此黏住更广泛的用 户群体。以用户数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通过市场快速有效 地识别创新资本的真实价值,而且发挥了市场对创始人决策行为 的直接监督。 • 互联网企业创立初期具有资本投入规模小,业务层级简单的特点 ,而创始人的创新劳动投入是企业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因。互联 网企业的创立通常取决于创始人独特的创意资本投入,是创始人 卓越的创新能力吸引来市场上寻租的风险资本得以实现创新资本 与物质资本的结合。所以,创始人独创的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产品 持续的盈利能力是吸引风险投资者进行资本投入的根本动力。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特征
• 在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委托代理治理结构下,威权控制与多层代 理的治理模式不但阻碍了团队之间合作交流的效率,而且不利于 激发企业内部的颠覆性创新行为。 • 互联网企业一般没有有形产品生产,也不需要考虑产品的库存积 压与物流周转。这种精简的生产关系使互联网企业组织结构扁平 化和内部竞争市场化,减少了传统金字塔式科层组织跨层级的计 划、控制和协调活动,缓解了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的影响。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特征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特征 企业架构 价值链 核心业绩 运营特征 自由竞争的扁平化组织 虚拟产品创新黏住最广泛的用户群体 互联网数据流量反映的大量活跃用户 信息及其偏好的潜在价值 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的跨行业融合 传统企业公司治理特征 金字塔式的威权组织 投入转换为产品 依据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反 映公司的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单一行业或行业上下游的简单集成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 具有创新资本、投入创新劳动的创始人成为企业的真正控 制人,持有公司的绝对决策控制权,从而形成了新的公司 治理范式——创新劳动雇佣物质资本。
• 在创新型经济背景下,公司成功的关键不是靠资本、资产 或政策,而是靠创始人独特的眼光、业绩纪录和声誉,他 们更在意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利益。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 在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 核心是基于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认为利用设计良好 的公司治理结构监督和激励管理者,不但有助于降低委托代理问 题导致的代理成本,而且能够缓解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 在互联网企业,扁平的组织架构减少了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链条。 信息交换效率的提高从代理成本的产生机理和制约机制两个方面 缓解了互联网企业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控制权,美国资本市场已经允许双重股权结构(Dual-Class Share
Structure)的公司制度安排。 • 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虽然仅拥有该公司28.4%的股份
,但是由于双重股权结构的制度设计使得Mark最终获得56.9%的
投票权。尽管投资者承担了公司发展的绝对风险,但决策控制权 却始终由创始人绝对持有,也就是Facebook招股说明书中宣称的 受控的公司(Controlled Company)。
决策过程
决策收益具有非线性特征,没有直接参 决策收益是线性的,有既往或行业 考的信息, 通常是首创的、 独一无二的, 经验可以借鉴,有财务数据和分析 经常是股东所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工具可以利用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 Kuhn(1962)认为科学发展是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而范式( Paradigm)反映的是当前阶段特殊内在结构的模型。在企业理论 和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过程,技术变革往往是范式变迁的诱发因 素。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动机的应用就分别触发了社会分工的出现 以及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股份制公司制度和公司治理模式正是迎 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的制度安排。 • 在新古典经济学资本雇佣劳动的认知范式下,公司治理的理论和 实践研究是以最大化物资资本投入收益为主旨。创始人的管理才 能只是简单地被模型化为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影响因素,甚至有时 还可能被曲解为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代理成本, 并没有真正地纳入到公司治理范式的核心范畴。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范式
互联网企业公司治理模型
• 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企业的治理就是怎样防范由于代理层级 众多而导致的高昂的治理成本。而互联网企业由于直接面对市场 ,以用户估值来衡量管理层的绩效。市场成为企业价值最直接最 可靠的衡量手段,使得不需要设计异常繁杂的治理制度来防范代 理人的风险。 •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首先把以前需要通过计划、控制、严格 预算管理的生产制造部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 网平台,使这些物流生产销售实现标准化、模块化,或者全球外 包,使这些大量劳动的监督成本大大降低。而企业最主要的劳动 价值就体现为创新和持续的创新,可以让创新劳动完全按照互联 网企业的治理范式来设计,这样就会大大的降低传统治理模式下 高昂的代理成本。同时企业庞大的中间层就会消失而不断扁平化 。这是研究互联网治理范式给传统企业的重要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