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点,从澳大利亚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探究牧业的兴旺发展的原因。
2、了解澳大利亚牧场现代化的特点极其背景。
3、了解从地图、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4、了解人们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草原生活角度入手,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2.通过对澳大利亚大牧场的经营特点的认识,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认识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主要性。
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牧场的自然环境与牧业及牧场的经营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不同草原的自然条件生成不同的草原生产、生活及文化特色,确立和谐的人地观。
教学学法:探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
情境形式:分组合作,小组讨论,模拟记者招待会。
课程资源:网络资源,课本、图片、学生。
教学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资料,组织课堂,把课桌椅摆放成记者招待会的形式。
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记者招待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澳大利亚草原风光图,请同学们在欣赏优美
图片的同时,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的风光?
生:一般能猜出是澳大利亚。
师:猜得不错,是澳大利亚的美丽风光。
前面我们已经漫游过平原、山地,拜访过水上人家。
今天我们要到大草原去,探访草原人家。
首先我们到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大牧场,去感受一下那儿的草原生活。
[板书]现代化的大牧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智力冲浪带引导学生看书本图4-23“澳大利亚牧业的分布”图。
四人小组讨论:
1. 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2 澳大利亚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其畜牧业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
3.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4.澳大利亚的牧业分布与其降水量线之间呈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澳大利亚畜牧业分布的自然原因,进而学会分析一个地方的生产方式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树立固地制宜的思想。
三、小小记者招待会。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及其生产方式等,但我们对那儿的具体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土人情等并不了解。
刚好我们这儿有几位刚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留学生及几位在澳大利亚经商的成功人士。
下面我们就举行一次小小记者招待会,我们的小
记者们,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向我们的留学生或商界人士提问。
具体要求:
1、全班分成A、B两组,A代表小记者组,B代表嘉宾组,扮演留学生和高界人士,可以由成绩较好或知识面较广的同学担任。
(人数不必太多,15人左右)
2、选出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另外再选四位同学和老师一起组成评委,这四位同学同时负责记录。
3、小记者如要提问,须先举手,经主持人同意后方可提问,小记者可指定嘉宾回答,也可
由任何一位嘉宾回答。
4、记者招待会结束,评委组评出最佳小记者和最受欢迎嘉宾。
5、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活跃课堂,让学生大胆展示自我,训练胆量,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等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附:小记者提问的内容。
1、你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请你描绘一下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
2、澳大利亚农业以什么为主?
3、澳大利亚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对牧草和畜群有什么影响?
4、澳大利亚牧场的规模如何?有什么特色?这种特色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5、澳大利亚牧民的居住方式是怎样的?
6、为什么人们称澳大利亚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7、你在澳大利亚认识的一些年轻人。
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8、据说现在牧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
牧民数量越来越少,牧场的衰败往往是
必然的趋势。
但是澳大利亚却使自己的畜牧业兴盛不衰,原因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次记者招待会,你对澳大利亚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你还想了解些什么?2、你觉得今天课堂上自己的表现如何?谁最出色?你打算怎样
向他(她)学习?
四、课外扩展与延伸。
小结中提到的“还想了解的问题”。
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或请老师、家长帮忙。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及民俗风情。
2.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当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之间的关系。
3.通过收集和观察相关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运用材料的能力以及读图、用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草原生活角度入手,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
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体协作精神
3.围绕草原牧区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草原对牧民生活的影响,体验热爱家乡的
情感并体会牧民因地制宜的生产生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民俗风情。
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法学法:探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
情境形式:分组合作,小组讨论,模拟旅游。
课程资源:网络资源,课本、图片、学生。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将课桌椅沿教室四周排成一圈。
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准备模拟旅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上一堂课,我们一起漫游了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大牧场,今天,我们一起到我国的北方。
去探访一下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草原人家。
教师出示民歌《敕勒歌》
学生根据词中意境画出相应画面
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草原风光图.教师简单点评.
比一比谁画的最漂亮,然后切入主题.[板书]草原风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师设计意图:在整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采用模拟“内蒙古一日游”活动,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并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通过一日游并结合问题设计探究内蒙古大草原风情,营造生生互动氛围,凸现学生主体性.
(二)、具体要求:
1、出四位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委.
2、余同学分成四组.每组两位同学担任导游,其余为旅客,并为自己的旅行团取个有趣的名字.
A 旅游过程中,围绕着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的衣、食、住、行四块内容和民俗风情探究,自然条件和风土人情关系探究两条线索进行.
B整个过程:导游和游客互相配合,可以以小品或图片或语言表达的方式展示当地的生产、生活特色以及风土人情
C 每组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活动结束,评委评选出活动最丰富,最成功的一个队为最佳旅行团。
今后一会定人气很旺,生意兴隆.
3、选条件:
1旅游活动内容围绕牧民衣食住行,民俗风情及自然条件等展开.
2导游和旅客配合,讲解正确,内容丰富.
3形式多样,或小品,或图片,或语言表达.
4.旅行团命名新颖,有趣.
(四)附:设计草原一日游活动计划
1骑马放牧2欣赏民族艺术3参观草原民居4品尝民族食品5观看民族竞技活动
(五)探究小结
师:同学们参加了内蒙古大草原一日游活动回来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三、课外拓展与延伸
补充材料:
广袤的草原是内蒙古1400万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然而现在映入眼帘的却是荒漠和干枯的土地,水土流失的河壑.裸露的树根,力不能支的骆驼,顽强觅草的牛羊的惨状,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8800万公顷减少10%以上,而畜牧量却增加了几倍,载畜量大了,草刚长出来就被牧畜吃掉,加剧了草原的沙化退化.对草原重利用轻建设,加上原始,落后的放牧不断加重掠夺程度,使内蒙古的草地畜牧业成为经营粗放.成本极低的产业.
问:1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现状如何?
2你对于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