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二章微分方程模型

[数学]第二章微分方程模型
[数学]第二章微分方程模型

第二章微分方程管模型

第一节人口学模型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政策方面的失误,不仅造成人口总数增长过快,而且年龄结构也不合理。人口的过份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沉重袍袱,严重地影响经济建设。能否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已成为本世纪中叶我国能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以至赶上发达国家的关键。

建立数学模型对人口发展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和预测,并进而研究控制人口增长的生育政策,已引起有关人口专家和官员的极大关注和兴趣。以下我们就如何建立人口数学模型作简要的介绍。

一. 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

对于如何预测人口的增长,早在8世纪人们就开始进行了。英国早期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43)他在担任牧师期间,根据教堂100多年人口出生统计资料,他发现人口出生率是一个常数。于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哄动于世的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假设x(t)表示t时刻人口总数,r为人口增长率(常数),其他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均不考虑。则在t到t+△t这段时间内人口总数增长为

()()()

+?-=?

x t t x t rx t t

两端同除以t ?,并令0t ?→,得

()00dx rx dt

x t x ?=???=?

……… (1) 其解为

()()

00r t t x t x e -= (2)

方程(1)称为马尔萨斯模型,它的解是一个以r e 为公比的几何级数。马尔萨斯根据这个模型认为人口的增长是按几何级数增加,而物质的增长只能按算术级数增加。因此,人口必须加以控制。不幸的是马尔萨斯的这一忠告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马尔萨斯模型 (1) 和 (2) 与19世纪以前欧州一些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十分吻合。据估计1961年全世界人口总数为93.0610?,而在此之前的十来年间人口按年2%的速率增长。因此有

9001961, 3.0610,0.02t x r ==?=

于是 ()()0.02196193.0610t x t e -=?? (3)

根据统计资料,在1700—1961年间世界人口大约每35年增加一倍。由(3)式可以算出每34.6年人口增加一倍。

事实上,设在0T t t =-内地球上人口增加一倍,即当0t t =时,

90.0209

0 3.0610 3.0610x e ?=??=?,当0

T t t =-时,90.0202 3.0610,T x e =?所以

0.0220.02ln 2

50ln 234.6

T e T T ===≈ 由此可以看出马尔萨斯模型对于1700-1961年期间世界人口的增长实际情况是基本吻合的。但是未来人口的实际情况是否还吻合呢?如按公式(3),到251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14210?人(2万亿),到2635年将达151.810?人(18万亿),2670年将达到153.510?人(35万亿)。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原因何在?因为地球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当人口基数不大,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来提供人类生存时,马尔萨斯的模型基本吻合。但当人口基数很大时,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其他诸因素将对人口的继续增长起阻滞作用,因而增长率将不再是常数。因此必须修改增长率。

二. Logistic 模型

以上分析可知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对未来人口的预测是不对的。就其原因在于当人口总数越来越多时,人群本身对人口的增长起着阻滞的作用,这时增长率r 不再是常数,而应该是x 的减函数。即r=r(x)是x 的减函数。一个最简单的假设是r(x)为x 的线性函数:

(),,0r x a bx a b =-> (4)

这里a 相当于x =0时的增长率,称为固有增长率,它与上面的马尔萨斯模型中的增长率r 不同。显然对于任意的x >0,增长率r(x)

M x x =时,增长率为零,即

()0,M

M M a r x a bx b x =-==

由此可得 ()1M x r x a x ??=- ???

……… (5) a 和M x 可以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或经验而确定。因子1M x

x ??- ???体现了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5)式也可以解释为增长率r(x)与人口尚来实现部分(相对最大容量M x 而言)的比例M M x x

x -成正比,比

例系数为固有增长率a 。在(5)式的假设下马尔萨斯模型(2)可修改为 ()00

1M dx x a x dt x x t x ???=-? ?????=? ……… (6) 这就是著名的Logistic 模型。方程(6)是变量分离方程,可用分

离变量法求得其解为 ()()0011M

a t t M x x t x e x --=??+- ??? (7)

由(7)式可以得出人口总数具有以下特点:

(1) 当t →∞时,()M x t x →, 不管初值如何,人口总

数趋向于极限值M x 。 (2) 当0M x x <

<时 10M dx x a x dt x ??=-> ??

? 所以x(t)是时间t 的增函数。

(3)

222222111M M M M

d x dx ax dx a dt dt x dt

x dx x x a a x x dt x x =-??????=-=-- ? ?????????

得拐点2M x x =,当2M x x <时曲线向上凹,当2

M x x >时曲线向下凹。dx x dt

-和x t -的曲线图形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在人口总数达到极限值一半以前是加速生长时期,过这一点以后,生长的速率逐渐减慢,并且迟早会达到零。这是减速生长时期。

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我们用Logistic 模型预测地球未来的人口总数。这里必须估计a ,某些生物学家估计,a 的值为0029,又当人口总数为9

3.0610?时,人口每年以2%的速率增长。 由 /1M dx x x a dt x ??

=- ???

即 93.06100.020.091M x ???=- ???

9

93.06109.86100.0210.09

M x ?=≈?-(近100亿) 即地球能够养活的最大人口为100亿。1961年世界人口为30亿左右,还未达到极限值的一半,因此世界人口总数还将处于加速生长时期。这和1961年以后一段时期世界人口增长很快是相吻合的。

本世纪初人们曾经用Logistic 模型预测美国的人口。以下的表1是1790-1950年美国人口总数的实际统计数与预测数的对照表,从表中数字可以看出这个模型是比较准确的。其中几次人口误差较大(增加或减少)是因为在模型中没有考虑几次向美国大量移民的浪潮以及美国曾经经历四次战争这些因素。

表1 1790—1950年美国人口总数

三. 更精确的模型

Logistic模型尽管对某些地区和某些国家的人口发展实际情况相吻合,但是还太简单。首先我们是把总数中的每一个成员看成是同

等的地位,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对的。因为人群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员组成的,不同年龄阶段成员的生育能力显然不同。小于育龄段和大于育龄段的成员均不会生育。如果处于这个阶段成员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过大或过小,显然对未来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另外总数成员的男女比例也很关键,应该说总数增长率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性的数目而不是男性的数目。

我国有关学者为了解决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建之了不少人口数学模型。下面我们介绍其中的一个,是用偏微分方程来描述的。

设F (r ,t )表示t 时刻一切年龄小于r 岁的人口总数,并假设F (r ,t )是r 、t 的连续可微函数。F (r ,t )称为人口分布函数,显然,F (r ,t )≥0,且对任意的t ,F (r ,t )是r 的连续函数。以N (t )表示t 时刻人口总数,m r 表示人类所能活到的最高年龄,则有:

()()()()0,0,,m F t F r t F t N t ==∞= (8)

定义 (),0m F P r t r r r

?=≤≤? ……… (9) 称为年龄密度函数,因为F (r ,t )是r 的递增函数,故 ()(),0

,0m P r t P r t ≥= ……… (10) ()()(),,,,F r t P r t N t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000,,,,m r

r F r t P r t dr N t P r t dr P r t dr ∞===??? (11)

为了得到P (r ,t )满足的方程,记M (r ,t )表示单位时间按年龄死亡密度函数。则年龄在[r ,r +△r ] 区间内单位时间死亡的人数为M (r ,t )△r ,而年龄在同一区间内活着的人数为P (r ,t )△r 。

定义 ()()()0,,,lim r M r t r

r t P r t r μ?→?=? (12)

(),r t μ 称为相对死亡率函数。它是描述人口发展过程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由统计数据得到。

如果不考虑其他各种因素 (例如战争、自然灾害、车祸、人口迁徙等),只考虑自然的生死过程,那么,由t 经过t ?到t t +?时刻,除去死去的人以外,活着的都变成了

t t +?时刻年龄在[]11,r r r r r +?+?+?区间内的人,这里1r t ?=?,于是有

()()()()1,,,,P r t r P r r t t r r t P r t r t μ?-+?+??=??

上式可变为

()()(

)()()()1,,,,,,P r r t t P r t t r

P r t P r t r r t P r t r t μ+?+?-+??????++?-?=-?????? 两边同除以r t ??,并令0,0r t ?→?→,同时注意到1r t ?=?,从而得到 ()(),,P P r t P r t r t

μ??+=-?? ......... (13) 这就是年龄密度函数P (r ,t )所满足的方程,它是一阶偏微分方程。为了确定方程的定解条件,设t =0时的人口密度分布为 ()()0,0P r P r = (14)

第二章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第二章:动力学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 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时,一般情况下要给出系统的数学模型,因此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在动力学系统中,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使用微分方程来表示系统的动态特性,也可以通过微分方程可以将原来的系统简化为状态方程或者差分方程模型等。在这一章中,重点介绍建系统动态问题的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把系统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连续系统;其数学模型一般是高阶微分方程;另一种是离散系统,它的数学模型是差分方程。 §2.1 动力学系统统基本元件 任何机械系统都是由机械元件组成的,在机械系统中有3种类型的基本机械元件:惯性元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 1 惯性元件:惯性元件是指具有质量或转动惯量的元件,惯量可以定义为使加速度(或角加速度)产生单位变化所需要的力(或力矩)。 惯量(质量)= ) 加速度(力(2 /) s m N 惯量(转动惯量)= ) 角加速度(力矩(2/) s rad m N ? 2 弹性元件:它在外力或外力偶作用下可以产生变形的元件,这种元件可以通过外力做功来储存能量。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通常等效成一弹簧来表示。 对于线性弹簧元件,弹簧中所受到的力与位移成正比,比例常数为弹簧刚度k 。 x k F ?= 这里k 称为弹簧刚度,x ?是弹簧相对于原长的变形量,弹性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弹 簧的原长位移,出了弹簧和受力之间是线性关系以外,还有所谓硬弹簧和软弹簧,它们的受力和弹簧变形之间的关系是一非线性关系。 3 阻尼元件:这种元件是以吸收能量以其它形式消耗能量,而不储存能量,可以形象的表示为一个活塞在一个充满流体介质的油缸中运动。阻尼力通常表示为: α x c R = 阻尼力的方向总是速度方向相反。当1=α,为线性阻尼模型。否则为非线性阻 尼模型。应注意当α等于偶数情况时,要将阻尼力表示为: ||1--=αx x c R 这里的“-”表示与速度方向相反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第5页) 1.用符号“∈”或“?”填空: (1)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__A ,美国_______A , 印度_______A ,英国_______A ; (2)若2 {|}A x x x ==,则1-_______A ; (3)若2{|60}B x x x =+-=,则3_______B ; (4)若{|110}C x N x =∈≤≤,则8_______C ,9.1_______C . 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 (2)1-?A 2 {|}{0,1}A x x x ===. (3)3?B 2{|60}{3,2}B x x x =+-==-. (4)8∈C ,9.1?C 9.1N ?. 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3)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53x -<的解集. 2.解:(1)因为方程2 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 所以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3,3}-; (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 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 (3)由326y x y x =+??=-+?,得14x y =??=? , 即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为(1,4),

第三章-微分方程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 1.1微分方程模型简介 对于现实世界的变化,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变量之间的变化率,或者变化速度、加速度以 及所处的位置随时间的发展规律,之中的规律一般可以写成一个(偏)微分方程或方程组。 所以实际问题中,有大批的问题可以用微分方程来建立数学模型,涉及的领域包括物理学、 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力学、政治、经济、军事、人口、资源等等。微分方程建模是数学 建模的重要方法,因为许多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将导致求解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把形形色 色的实际问题化成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大体上可以按以下几步: 1?、根据实际要求确定要研究的量(自变量、未知函数、必要的参数等)并确定坐标系; 2?、找出这些量所满足的基本规律(物理的、几何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等等); 3?、运用这些规律列出方程和定解条件。 2.1微分方程模型运用实例 例1:发射卫星为什么用三级火箭 采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发射到高空轨道上运行,为什么不能用一级火箭而必须用多级 火箭系统? 下面通过建立运载火箭有关的数学模型来回答上述问题。 火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使问题简单明了,我们只从动力系统和整体结构上分析, 并且假设引擎是足够强大的。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用一级火箭发射人造卫星,下面用三个数学模型回答 这个问题: (1 )卫星进入600km高空轨道时,火箭必须的最低速度。 首先将问题理想化,假设: (i)卫星轨道是以地球中心为圆心的某个平面上的圆周,卫星在此轨道上以地球引力作为向心力绕地球作平面匀速圆周运动; (ii )地球是固定于空间中的一个均匀球体,其质量集中于球心; iii)其它星球对卫星的引力忽略不计。 建模与求解:设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 ;卫星轨道半径为r,卫星质量为m。 根据假设(")和(iii),卫星只受到地球的引力,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其引力大小为 GMm F— (1) r 其中G为引力常数。 为消去常数G,把卫星放在地球表面,则由(1)式得 GMm 亠m2 mg 2 或GM 二R g R 再代入(1)式,得

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2.3图中三图分别表示三个机械系统。求出他们各自的微分方程,图中xi 表示输入位移,xo 表示输出位移,假设输出端无负载效应。 解:(1)、对图(a )所示系统,有牛顿定律有 c 1(x i-x 0)-c 2x 0=m x 0 即 m x 0+(c 1-c 2) x 0= c 1x i (2)、对图(b )所示系统,引入一中间变量x ,并有牛顿定律有 (x i -x)k 1=c(x -x 0) c(x -x 0)=k 2x 0 消除中间变量有 c(k 1+k 2)x 0+k 1k 2x 0=ck 1x i (3)、对图(c )所示系统,有牛顿定律有 c(x i-x 0)+ k 1 (x i -x)= k 2x 0 即 c x 0+(k 1+k 2)x 0=c x i+ k 1x i 2.4 求出图(2.4)所示电网络图的微分方程。

解:(1)对图(a )所示系统,设i x 为流过1R 的电流,i 为总电流,则有 ?+ =i d t C i R u o 2 21 11i R u u o i =- dt i i C u u o i ?-= -)(11 1 消除中间变量,并化简有 i i i o o o u R C u C C R R u R C u R C u C C R R u R C 1 22 11 221122 112211 )(1)1(++ +=++ ++ (2)对图(b )所示系统,设i 为电流,则有 dt i C i R u u o i ?+ +=1 11 i R dt i C u o 2 2 1+= ? 消除中间变量,并化简有 i i o o u C u R u C C u R R 2 22 1 211)11()(+=+ ++ 2.5 求图2.5所示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图中M 为输入转矩,C m 为圆周阻尼,J 为转动惯量。 解:设系统输入为M (即M (t )),输出为θ(即θ(t )),分别对圆盘和质块进行动力学分析,列写动力学方程如下: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梳理1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 ●任意角的概念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正角、负角、零角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成的角叫做正角,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做负角, 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所成的叫做零角。 可见,正确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关键是看射线旋转的方向是逆时针、顺时针还是没有转动。 ●象限角、轴线角 当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时,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终边的端点除外),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当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时,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叫做轴线角。 ●终边相同角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集合S={β|β=α+k ?360°,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二、弧度制 ●角度定义制 规定周角的 360 1 为一度的角,记做1°, 这种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角度制为60进制。 ●弧度制定义 1、长度等于半径的弧度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1弧度记做1rad 。 2、根据圆心角定理,对于任意一个圆心角α,它所对的弧长与半径的比与半径的大小无关,而是一个仅与角α有关的常数,故可以取为度量标准。 ●弧度数 一般地,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如果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的长为l ,那么,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r l =||α。 α的正负由角α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逆时针方向为正,顺时针方向为负。 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点P 的坐标是(x,y ),它与原点的距离r (0r = >) ,那么 1、比值 y r 叫做α的正弦,记做sin α,即sin y r α=。

微分方程模型

数学建模学习辅导 第三章 微分方程模型 本章重点: 车间空气清洁问题、减肥问题、单种群增长问题与多物种相互作用问题等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与所使用的方法 复习要求: 1.进一步理解建模基本方法与基本建模过程,掌握平衡原理与微元法在建模中的用法. 所谓平衡原理是指自然界的任何物质在其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受到某种平衡关系的支配.注意发掘实际问题中的平衡原理是从物质运动机理的角度组建数学模型的一个关键问题.就象中学的数学应用题中等量关系的发现是建立方程的关键一样. 微元法是指在组建对象随着时间或空间连续变化的动态模型时,经常考虑它在时间或空间的微小单元变化情况,这是因为在这些微元上的平衡关系比较简单,而且容易使用微分学的手段进行处理.这类模型基本上是以微分方程的形式给出的. 例1 设警方对司机饮酒后驾车时血液中酒精含量的规定为不超过80%(mg/ml). 现有一起交通事故,在事故发生3个小时后,测得司机血液中酒精含量是56%(mg/ml), 又过两个小时后, 测得其酒精含量降为40%(mg/ml),试判断: 事故发生时,司机是否违反了酒精含量的规定? 解:模型建立 设)(t x 为时刻t 的血液中酒精的浓度, 则依平衡原理时间间隔],[t t t ?+内, 酒精浓度的改变量 t t x x ??∝?)(, 即 t t kx t x t t x ?-=-?+)()()( 其中k >0为比例常数, 式前负号表示浓度随时间的推移是递减的, 遍除以t ?, 并令0→?t , 则得到 ,d d kx t x -= 且满足40)5(,56)3(==x x 以及0)0(x x =. 模型求解 容易求得通解为kt c t x -=e )(, 代入0)0(x x =,得到 kt x t x -=e )(0 则)0(0x x =为所求. 又由,40)5(,56)3(==x x 代入0)0(x x =可得 17.04056e 40e 56e 25030=?=????==--k x x k k k 将17.0=k 代入得 25.93e 5656e 17.03017 .030≈?=?=??-x x >80

常微分课后答案解析第二章

第一章 绪论 §1、1 微分方程:某些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 §1、2 基本概念 习题1、2 1.指出下面微分方程的阶数,并回答方程就是否线性的: (1) y x dx dy -=24; (2)0122 2 2=+??? ??-xy dx dy dx y d ; (3)0322 =-+?? ? ??y dx dy x dx dy ; (4)x xy dx dy dx y d x sin 352 2=+-; (5) 02cos =++x y dx dy ; (6)x e dx y d y =+??? ? ??22sin . 解 (1)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2)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3)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4)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5)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6)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2.试验证下面函数均为方程022 2=+y dx y d ω的解,这里0>ω就是常数. (1)x y ωcos =; (2)11(cos C x C y ω=就是任意常数); (3)x y ωsin =; (4)22(sin C x C y ω=就是任意常数); (5)2121,(sin cos C C x C x C y ωω+=就是任意常数); (6)B A B x A y ,()sin(+=ω就是任意常数). 解 (1)y x dx y d x dx dy 2 222cos ,sin ωωωωω-=-=-=,所以022 2=+y dx y d ω,故

x y ωcos =为方程的解. (2)y x C y x C y 2 2 11cos , sin ωωωωω-=-=''-=',所以022 2=+y dx y d ω,故x C y ωcos 1=为方程的解. (3)y x dx y d x dx dy 2222sin ,cos ωωωωω-=-==,所以02 2 2=+y dx y d ω,故x y ωsin =为方程的解. (4)y x C y x C y 2 2 22sin , cos ωωωωω-=-=''=',所以022 2=+y dx y d ω,故x C y ωsin 2=为方程的解. (5)y x C x C y x C x C y 2222121sin cos , cos sin ωωωωωωωωω-=--=''+-=',所 以02 2 2=+y dx y d ω,故x C x C y ωωsin cos 21+=为方程的解. (6)y B x A y B x A y 2 2 )sin(, )cos(ωωωωω-=+-=''+=',故0222=+y dx y d ω,因 此)sin(B x A y +=ω为方程的解. 3.验证下列各函数就是相应微分方程的解: (1)x x y sin = ,x y y x cos =+'; (2)212x C y -+=,x xy y x 2)1(2 =+'-(C 就是任意常数); (3)x Ce y =,02=+'-''y y y (C 就是任意常数); (4)x e y =,x x x e ye y e y 2212-=-+'-; (5)x y sin =,0cos sin sin 22 2 =-+-+'x x x y y y ; (6)x y 1- =,12 22++='xy y x y x ; (7)12 +=x y ,x y x y y 2)1(2 2 ++-='; (8))()(x f x g y = ,) () ()()(2x f x g y x g x f y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 A .递减函数 B .递增函数 C .先递减再递增 D .选递增再递减. 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a ≥5 B .a ≥3 C .a ≤3 D .a ≤-5 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8 B. 7 C. 6 D. 5 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 A. A B B. B A C. B C A C U U D. B C A C U U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y = B .x y = C .2x y = D .13+=x y 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 14.函数y =1 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 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 16.已知集合}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那么集合 M N A M N B N M C M N D

常微分课后答案解析第二章

第一章 绪论 §1.1 微分方程:某些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 §1.2 基本概念 习题1.2 1.指出下面微分方程的阶数,并回答方程是否线性的: (1) y x dx dy -=24; (2)0122 2 2=+??? ??-xy dx dy dx y d ; (3)0322 =-+? ? ? ??y dx dy x dx dy ; (4)x xy dx dy dx y d x sin 352 2=+-; (5) 02cos =++x y dx dy ; (6)x e dx y d y =+??? ? ??22sin . 解 (1)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2)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3)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4)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5)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6)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2.试验证下面函数均为方程02 2 2=+y dx y d ω的解,这里0>ω是常数. (1)x y ωcos =; (2)11(cos C x C y ω=是任意常数); (3)x y ωsin =; (4)22(sin C x C y ω=是任意常数); (5)2121,(sin cos C C x C x C y ωω+=是任意常数); (6)B A B x A y ,()sin(+=ω是任意常数).

解 (1)y x dx y d x dx dy 2222cos ,sin ωωωωω-=-=-=,所以02 2 2=+y dx y d ω,故x y ωcos =为方程的解. (2)y x C y x C y 2 2 11cos , sin ωωωωω-=-=''-=',所以0222=+y dx y d ω,故 x C y ωcos 1=为方程的解. (3)y x dx y d x dx dy 2 222sin ,cos ωωωωω-=-==,所以022 2=+y dx y d ω,故x y ωsin =为方程的解. (4)y x C y x C y 2 2 22sin , cos ωωωωω-=-=''=',所以022 2=+y dx y d ω,故x C y ωsin 2=为方程的解. (5)y x C x C y x C x C y 2222121sin cos , cos sin ωωωωωωωωω-=--=''+-=', 所以022 2=+y dx y d ω,故x C x C y ωωsin cos 21+=为方程的解. (6)y B x A y B x A y 2 2 )sin(, )cos(ωωωωω-=+-=''+=',故02 2 2=+y dx y d ω,因此)sin(B x A y +=ω为方程的解. 3.验证下列各函数是相应微分方程的解: (1)x x y sin = ,x y y x cos =+'; (2)212x C y -+=,x xy y x 2)1(2 =+'-(C 是任意常数); (3)x Ce y =,02=+'-''y y y (C 是任意常数); (4)x e y =,x x x e ye y e y 2212-=-+'-; (5)x y sin =,0cos sin sin 22 2 =-+-+'x x x y y y ; (6)x y 1- =,12 22++='xy y x y x ; (7)12 +=x y ,x y x y y 2)1(2 2 ++-=';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笔记

高一数学必修1重点笔记 一、集合(集)的含义和表示 知识点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巩固: 1.判断题 (1)北京大学2017年入学的全体学生组成一个集合。() (2)某校爱好足球的同学组成一个集合。() (3)数1,0,5,1/2,3/2,6/4组成的集合有6个元素。() (4)由元素1,1,2,3,4,5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1,1,2,3,4,5}。()2.判断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着名的数学家 (2)某校2017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 (4)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 知识点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或?!有且只有一种情况成立 巩固: 1.用符号“??”或“?填空?

(1)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__A,美国_______A,? 印度_______A,英国_______A;? (2)若A={x|x2=x},则- 1_______A;???? (3)若B={x|x2+x-6=0},则3_______B;? (4)若C={x?N|1≦x≦10},则8_______C,. 2.已知集合A是由元素a+2,(a+1)2,a2+2a+2构成的集合,且1?A,求a的值。 知识点3:元素的表示符号是a、b、c、d 集合的表示符号是A、B、C、D…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关联记忆:Nature自然 !注意0,是考最多的 N*或N? 正整数集 Z 整数集关联记忆:整(zheng)数 Q 有理数集关联记忆:O孤零零的有人理 R 实数关联记忆:R图像实实在在的人巩固: 1.给出下列命题:() (1)N中最小的元素是1; (2)若a?N,则-a?N; (3)若a?N,b?N,则a+b的最小值是2; 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2.关于集合,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N B.π?Q ?N* D.??Z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是非题 1.惯性环节的输出量不能立即跟随输入量变化,存在时间上的延迟,这是由于环节的惯性造成的。(√) 2.比例环节又称放大环节,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为一种固定的比例关系。(√) 3.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积分成正比。(√) 4.如果把在无穷远处和在零处的的极点考虑在内,而且还考虑到各个极点和零点的重复数,传递函数G (s )的零点总数与其极点数不等 (×) 二. 选择题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A ) A .K B 。K s C 。 τs D 。以上都不是 2.下面是t 的拉普拉斯变换的是 (B ) A . 1 S B 。 21S C 。2S D 。S 3.两个环节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 和()2G s 则这两个环节相串联则总的传递函数是 (C ) A .()()12G s G s + B 。()12()G s G s - C .()()12G s G s D 。 () () 12G s G s

4.两个环节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 和()2G s 则这两个环节相并联则总的传递函数是 (A ) A .()()12G s G s + B 。()12()G s G s - C .()()12G s G s D 。() () 12G s G s 三. 填空题 1.典型环节由比例环节,惯性环节, 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纯滞后环节 2.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22 21k s s τζτ++ 3.21 2 t 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3 1 s 4.建立数学模型有两种基本方法:机理分析法和实验辨识法 四.计算题 §2-1 数学模型 1、 线性元部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1)L-R-C 网络 C r u R i dt di L u +?+? = c i C u =? c c c u u C R u C L +'??+''??=

第二章 微 分 方 程 模 型.

第二章 微 分 方 程 模 型 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就是把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规律和原理用含有待定函数的导数或微分的数学关系式表示出来。这一章我们由浅入深地介绍一些微分方程模型。 2.1 简单模型 例1 物体在空气中的下落与特技跳伞问题 假设质量为m 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空气阻力与物体的速度平方成正比,阻尼系数为k (>0),求物体的运动规律。 解 所谓运动规律即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1.1, 建立坐标系。设x 为物体下落的距离,于是物体下落的速度为 dx v dt =, 加速度为 22d x a dt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以列出微分方程 2 22d x d x m k m g d t d t ?? =-+ ???, (2.1.1) 负号表示阻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例2 单摆的自由振动问题。 如图2.1.2 为一个单摆,上端固定在O 点,M 为一质量为m 的质点,摆杆OM 之长为L (摆杆的质量忽略不计)。单摆的平衡位置为铅垂线'OO 。将质点M 拉开,使OM 与'OO 成一个角度0θ,然后放手任其自由运动,试求摆杆OM 和铅垂线'OO 的夹角θ与时间t 的关系。 解 将重力分解为径向力F 与切向力T ,T 的大小为sin mg θ,M 的切向加速 度为22d a L dt θ =,于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微分方程 22s i n d m a m L m g dt θ θ== , 即 22s i n d g dt L θθ=-, (2.1.2)

设初始时刻0t =,摆杆的初始位置为0θ,初始角速度为0,则单摆的运动规律的研究就化为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 ()()22 00' 0s i n ,,0.t t d g dt L t t θθθθθ==?=-??? =??=??? (2.1.3) 图2.1.1 图2.1.2 例3 考古和地质学中文物和化石年代的测定问题。 考古、地质学等方面的专家常用14C (碳14)来估计文物或化石的年代。它们的依据是,宇宙射线不断轰击大气层,使之产生中子,中子与氧气作用生成具有放射性的14C 。这种放射性碳可以氧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植物所吸收,而动物又以植物为食物,于是放射性碳就被带到各种动植物体内。由于14C 是放射性的,无论存在于空气中或生物体内它都在不断衰变,活着的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摄取14C ,使得生物体内的14C 与空气中的14C 有相同的百分含量。生物体死后它停止摄取14C ,因而尸体内的14C 由于不断衰变而不断减少。碳定年代法就是根据14C 的衰变减少量的变化情况来判定生物的死亡时间的。 基本假设 (1)现代生物体中14C 的衰变速度与古代生物体中14C 的衰变速度相同(依据是地球周围大气中14C 的百分含量可认为基本不变,即宇宙射线照射大气层的强度自古至今基本不变); (2)14C 的衰变速度与该时刻14C 的含量成正比(这条假设的根据来自于原子物理学理论)。 下面用微分方程建模。 设在时刻t (年)生物体中14C 的存量为()x t ,由假设(2)知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 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作者:————————————————————————————————日期:

2电力系统元件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 2-1隐极式发电机的运行限额和数学模型 1. 发电机的运行额限 发电机的运行总受一定条件,如绕组温升、励磁绕组温升、原动机功率等的约 束。这些约束条件决定了发电机组发出的有功、无功功率有一定的限额。 (1) 定子绕组温升约束。定子绕组温升取决于定子绕组电流,也就是取决于发电机 的视在功率。当发电机在额定电压下运行时,这一约束条件就体现为其运行点 不得越出以O 为圆心,以BO 为半径所作的圆弧S 。 (2) 励磁绕组温升约束。励磁绕组温升取决于励磁绕组电流,也就是取决于发电机 的空载电势。这一约束条件体现为发电机的空载电势不得大于其额定值E Qn ,也 就是其运行点不得越出以O ’为圆心、O ’B 为半径所作的圆弧F 。 (3) 原动机功率约束。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往往就等于它所配套的发电机的额定有功 功率。因此,这一约束条件就体现为经B 点所作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的直线 BC 。 (4) 其它约束。其它约束出现在发电机以超前功率因数运行的场合。它们有定子端 部温升、并列运行稳定性等的约束。其中,定子端部温升的约束往往最为苛刻, 从而这一约束条件通常都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并在发电机的运行规范中给出, 图2-5中虚线T 只是一种示意,它通常在发电机运行规范书中规定。 归纳以上分析可见,隐极式发电机的运行极限就体现为图2-5中曲线OA 、AB 、BC 和虚线T 所包围的面积。 发电机的电抗和等值电路: 2-2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一、 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变压器做短路实验和空载实验测得短路损耗、短路电压、空载损耗、空载电流可以用来求变压器参数。 F P O C Q B S A O 图2-5运行极

第2章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1.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4()2()x t x t u t '=-+,其中()u t 是幅度为1,角频率为1rad/s 的方波输入信号,试建立系统的Simulink 模型并进行仿真。 解:用积分器直接构造求解微分方程的模型 由原微分方程()4()2()x t x t u t '=-+可知 x '经积分模块作用就得x ,而x 经代数运算又产生x ',据此可以建立系统模型并仿真,实现建模与仿真步骤如下。 ⑴利用Simulink 模块库中的基本模块,不难建立系统模型,如题图1所示。 题图1 求解微分方程的模型 模型中各个模块说明如下。 ①()u t 输入模块:它的参数设置如题图1(a)所示,模块名称由原来的Pulse Generrator 改为()u t 。 题图1(a) ()u t 输入模块的参数设置

②Gs 增益模块:增益参数Gain 设置为2。 ③求和模块:其图标形状Icon shape 选择rectangular ,符号列表Lisl of signs 设置为+-。 ④积分模块:参数不需改变。 ⑤G 1增益模块:增益参数设置为4,它的方向旋转可借助Format 菜单中的Rotate Block 命令实现。 ⑥Scope 示波器:在示波器参数设置窗口选择Data history 页,选中其中的Save data to workspace 复选框。这将使送入示波器的数据同时被保存在MA TLAB 工作空间的默认名为ScopeData 的结构矩阵或矩阵中。 ⑵设置系统仿真参数。单击模型编辑窗口Simulation 菜单中的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选项,打开仿真参数设置对话框,选择Solver 选项,把仿真的停止时间Sto ptime 设置为20。 ⑶仿真操作。双击示波器图标,打开示波器窗口。选择模型编辑窗口中Simulation 菜单中的Stan 命令,就可在示波器窗口中看到仿真结果的变化曲线,如题图1(b)所示。 题图1(b) 仿真结果 2. 建立使用阶跃信号为输入信号,经过传递函数为1 5.01 s 的一阶系统的Simulink 模型并进行仿真。要求:⑴查看其输出波形在示波器上的显示;⑵修改仿真参数Max step size 为2、Min step size 为1,在示波器上查看波形;⑶修改示波器Y 坐标轴范围为0~2,横坐标范围为0~15,查看波形。 解:⑴①利用Simulink 模块库中的基本模块,不难建立系统模型,如题图2所示。 题图2 一阶系统的Simulink 模型 模型中各个模块说明如下。 ()u t 输入模块:它的step time 被设置为0,模块名称由原来的step 改为()u t 。 Transfer Fon 传递函数模块:在Denominator coefficient 文本框中定义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为[0.5 1]。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 集合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概念 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 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u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 列举法:{a,b,c……}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ÎR| x-3>2} ,{x| 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¹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 BÍC ,那么AÍC ④如果AÍB 同时BÍ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微分方程模型习题

(微分方程模型) .一个半球状雪堆,其体积融化地速率与半球面面积成正比,比例系数 > .设融化中雪堆始终保持半球状,初始半径为且小时中融化了总体积地,问雪堆全部融化还需要多长时间? .从致冰厂购买了一块立方体地冰块,在运输途中发现,第一小时大约融化了 ()求冰块全部融化要多长时间(设气温不变) ()如运输时间需要小时,问:运输途中冰块大约会融化掉多少? .一展开角为α地圆锥形漏斗内盛着高度为地水,设漏斗底部地孔足够大(表面张力不计),试求漏斗中地水流光需要多少时间? .容器甲地温度为度,将其内地温度计移入容器乙内,设十分钟后温度计读数为度,又过十分钟后温度计读数为度,试求容器乙内地温度. .一块加过热地金属块初始时比室温高度,分钟测得它比室温高度,问:()小时后金属块比室温高多少?()多少时间后,金属块比室温高度? .设初始时容器里盛放着含净盐千克地盐水升,现对其以每分钟升地速率注入清水,容器内装有搅拌器能将溶液迅时搅拌均匀,并同时以每分钟升地速率放出盐水,求小时后容器里地盐水中还含有多少净盐? .某伞降兵跳伞时地总质量为公斤(含武器装备),降落伞张开前地空气阻力为,该伞降兵地初始下落速度为,经秒钟后降落伞打开,降落伞打开后地空气阻力约为试球给伞降兵下落地速度(),并求其下落地极限速度. .年月日英国人创建了一项最低开伞地跳伞纪录,它从比萨斜塔上跳下,到离地英尺时才打开降落伞,试求他落地时地速度. .证明对数螺线上任一处地切线与极径地夹角地正切为一常数,().实验证明,当速度远低于音速时,空气阻力正比与速度,阻力系数大约为.现有一包裹从离地米高地飞机上落下,()求其落地时地速度()如果飞机高度更大些,结果会如何,包裹地速度会随高度而任意增大吗? .生态学家估计人地内禀增长率约为,已知年世界人口数为亿(×)而当时地人口增长率则为.试根据模型计算:()世界人口数地上限约为多少()何时将是世界人口增长最快地时候? .早期肿瘤地体积增长满足模型(λ,其中λ为常数),()求肿瘤地增倍时间 σ.根据统计资料,一般有σ()(单位为天),肺部恶性肿瘤地增倍时间大多大于天而小于天(发展太快与太慢一般都不是恶性肿瘤),故σ是确定肿瘤性质地重要参数之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 1.1〗集合 【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 N *或 N +表示正整数集, Z 表示整数集, Q 表示有理数集, R 表示实数集 .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 a 与集合 M 的关系是 a M ∈,或者 a M ?,两者必居其一 .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 },其中 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 【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 A 有(1 n n ≥个元素,则它有 2n 个子集,它有 21n -个真子集,它有 21n -个非空子集, 它有 2 2n -非空真子集 . (8交集、并集、补集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 A 、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 , 对于集合 A 中任何一个数 x ,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 f x 和它对应, 那么这样的对应 (包括集合 A , B 以及 A 到 B 的对应法则 f 叫做集合 A 到 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 , a b 是两个实数,且 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 [, ]a b ;满足 a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 (, 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 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 [, a b , (, ]a b ;满足, , , 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 x 的集 合分别记做 [, ,(, ,(, ],(,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 {|}x a x b < <与区间 (, a b ,前者 a 可以大于或等于 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 ( 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 ( 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 ( 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 ⑤ tan y x =中, ( 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 ( 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 的定义域的交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