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造教育是培养作为社会主体人的创造性(即创造能力)的教育。创造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教育思想。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价值在于创造。因此,现代教育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

在当前中、小学校所设的学科中,拿美术课来说,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已被教育界公认。理由如下:

其一,美术教育具有开发人的右脑能力的功能。右脑是人的创造活动为中心,在创造思维的过程中,虽然左右脑交叉传动均在发挥作用,但新思想、创新意识则需要右脑的想象、直觉、灵感与非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通过美术教学,儿童的形象思维空间增大,想象力、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

其二,创造性是美术学科最显著特征之一。美术创作不同于数学,没有固定公式。因此,儿童的艺术创造的产物都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在美术制作中既可以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自我存在的价值,也能感受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又可增强创造的自信心与创造活动的兴趣。

美术最忌模式先行,科学的预测恰好反对模式。美术教学提倡打破表现模式,为突破模式的桎梏给学生从小打下创造性观念的心理基础,以至形成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理想与信念。

其三,美术教学强调的从整体出发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是知觉

心理学的整体认知方法,可促使学生掌握系统科学方法论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萌芽。这是创造能力的基础。

其四,美国吉尔福特和洛厄福特两博士经过追踪研究,认为通过美术的创造活动培养出的能力有八种:感受性、流畅性、柔体性、独创性、再决定与再构成的能力、分析及抽象能力、综合与接合能力、组织之一贯性。这些能力,不仅美术创作必须,凡是从事创造的其他行为也必须。经过美术创造活动培养出来的能力,能迁移到其它行业中去,举一反三。

美术教育重视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和将艺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开发创造性的人才资源。艺术表现是由主体、客体和艺术形式三个方面构成的。现代艺术理论突出艺术创造中主体的主导地位,艺术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密切联系,使艺术成为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中典型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教育作为艺术教育思想之一,不仅如此,美术教育还强调能力的培养。能力教育是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持续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的教育学者、心理学者,力求把能力培养提到教育目标的高度。美国卡特尔等人将高尔顿首创能力测验应用到学校教育之中;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和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等重视能力教育,并作了理论与实验的探索。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素质和环境是形成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活动过程中两种因素相互作用,能力才得以形成。因此,能力教育强调通过美术操作实践和美术欣赏等活动来培养人的实践能力。

美术课除培养学生刨新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对美术创作的观点、态度和采用的科学方法。

一、教师创造性的教课

教师创造性的教课是相对现行教材,就常规教法而言,进行有目的有创新的教学实践的探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使美术教学理论不断深化与提高水平,教师应创造性教课,这也是教师工作的乐趣所在。创造性的教课,应从教材、教法、教具三个方面探索。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对现行教材创造性地施教。现行美术课本配有教师用的《教学参考用书》,对每节教法均有提示,但不见得适应于每个地区或每位教师。具体施教者还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和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创造性施教。创造性地施教既包括探索新量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也包括对现行教材内容重新排譬列组合,改变教学内容的秩序,探索更合适的时机}施教,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2.创造性地编排乡土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理论正确指导下与地区教研员共商试验新的内容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升华为新的教学理论。

3.探讨教学手段,改革和发明创造新教具,这是为了使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一目了然,更富有情趣和易于接受。4.改进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同一内容的教学在同一年级上,应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提倡标新立异的创造意识,鼓励大胆创新。美术课不同于手工课或劳作课,它的教学重在教艺术制作(或表现)的规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凡是能发挥创造性的课业,就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性表现,从小注意培养创造意识,使之逐渐形成不照搬模仿,推陈出新。

2.培养兴趣,使学生从创造中得到乐趣。注意课业内容富有情趣,能吸引学生,而兴趣往往可导致勤奋的钻研。

3.安排意外效果的作业。比如版画、粘贴画、写意画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创造的欲望。

4.设定条件,明确创作目标,促进学生有目的地创造,完成既定的任务。例如,组合画创作,纸造型、圆筒造型等课业,以限定条件(比如限定颜色作画)打破原有表现观念(比如改变树叶只能画绿色),促进其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5.设定条件,启发联想与经验转移。比如:用横、竖、曲、折等基本线条启发联想物象;剪基本形可做成什么;叠剪的纸造型,平放是——刺猬,竖放粘贴一纸片上可能是一塔松等等。

6.用废旧材料组合或制作新的视觉艺术形象。促使学生巧妙利用材料、大胆设想,积极思维,敢于拆开、置换、重新组合、组建。7.帮助学生消除进入绘画”写实期”创造表现的心理障碍。学

生进入绘画”写实期”(在四年级以后),开始不喜欢画画,有心理障碍,一是胆怯,认为自己表现能力差而信心不足;二是眼高手低,对自己的绘画过分地自我批评。如不注意引导,会抑制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进步和障碍创造思维的提高。解决办法:

一是讲明写实绘画只是绘画形式的一种,写实能力不完全代表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许多世界级的大画家的绘画就是儿童模样。要鼓励学生保持无拘无束的心态作画,画面采取涂满颜色的形式,、以色块组合效果掩盖画形的不准确,使其得到审美愉悦和成功的满足。

二是鼓励大胆表现,以充足的资料和直观演示,使学生通过参照资料渡过抓形难关。

三是使学生认识不同于他人作品所具有的可贵品质和独立存在

的价值。

四是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美术作品的优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其增强创作欲望和信心。

五是多安排工艺与绘画结合的课,使学生能在工艺制作中考虑应用绘画,使制作与绘画能力都得提高,又可以促进积极思维,将二者结合,培育结合的创造性。

总之,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为了教育事业,愿我们一起了努力,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