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复合词“行止”的形成演变及其认知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飞行和栖止 , 其偏义用法更为显而易见。根据大雁的习性 , 只在 飞行时列成队形 , 止宿时则聚在一
起, 可见此处 “ 行止” 仅表示“ 飞行 ” 义 。同时 , 根据传世文献 , “ 行止” 成词后的偏义都是偏向“ 行” , 并未
发 现偏 向“ 止” 的用法 。 三 国 以后 的文献 中 , “ 行止 ” 表示“ 行” 这一偏 义 也有沿 用 :
用。
关键词: 行止 ; 语 义演 变 ; 认 知语 言 学 ; 转喻
中 图分 类 号 : H0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7 O 5 9 — 2 0 1 3 ( 1 0 ) - 0 0 1 7 — 0 5
引言
“ 行止” 最初是一个反义并列词组。反义复词“ 行止” 是由表反义关系的动词“ 行” 和“ 止” 凝 固而成
作者简介 : 秦
洁( 1 9 8 7 ) , 女, 江苏高邮人,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辑 。研究方向 : 汉语史。
・
1 7・
( 4 ) 鸿雁出塞北, 乃在无人 乡。举翅万余里, 行止 自 成行。 ( 曹操《 却东西f l 行》 )
以上例中“ 行止” 不再表示的“ 行” 和“ 止” 这两个反义动作 , 而是失落“ 止” 的语义而词汇化为一个偏 义复词 , 偏指“ 行” , 表示行动 、 活动的动作意义 。例( 3 ) 中根据文意 , 表“ 行动” 义; 例( 4 ) 中“ 行止” 并非
的。其词汇化经过两种不同的途径 , 即偏义 复合和周遍性表义 , 表“ 行动” 偏义和“ 行为举止 ” 义 。词汇
化后 , 又产生了“ 行踪” 义和“ 品行 ” 义。 “ 行止” 的成词演变有其认知基础 。本文将从历时角度系统梳理 其成词及词义发展演变过程 , 并试从认知角度对其语义演变 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 。
诸 先 秦文 献 : 来自( 1 ) 行, 或使之 ; 止, 或尼之。行止 , 非人所能也 。 ( 《 孟子》 ) ( 2 ) 动静不记 , 行止无量。 ( 《 管子》 ) 例( 1 ) 、 例( 2 ) 中“ 行止 ” 连用 , 都表示 “ 行步 和止息 , 犹言动和定” n 】 。例 ( 1 ) 中“ 行止” 二字分别与 “ 行, 或使之” 、 “ 止, 或尼之 ” 相呼应 , “ 行” 、 “ 止” 可拆开来用 , 两者结合关系松散 , 构成词组 , 尚未成词 。 例( 2 ) 中“ 行止” 与“ 动静” 相对成文 , 结构相同 , 意义相近 , 都是反义并列式词组 。 以上两例的“ 行止” 都 只是“ 行” 和“ 止” 意义的简单相加 。利用区分词和词组的有效方法 , 即插入连词 “ 和” 扩展 , 其语义不变 ,
( 5 ) 天, 积气耳 ,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终日 在天 中行止, 奈何忧崩 坠乎? ( 《 列子》 ) ( 6 ) 务使行止之际, 临时不失事机。 ( 《 唐会要》 二十四) ( 7 ) 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 已三挝 , 六街 中少人行止。 ( 《 二刻拍案惊奇》 卷四十)
一
、
“ 行 止” 的成词 及词 义演 变
“ 行” 和“ 止” 是一对表反义关系的动词。 “ 行” 表示 “ 行走 , 行动” , “ 止” 表示“ 停止, 止息。 ” “ 行” 、 “ 止” 的连用最初是 以词组的形式出现 , 并且“ 行” 在前 , “ 止” 在后 , 未发现同素异序的“ 止行” 。 “ 行止 ” 早 已见
可 见 尚未凝 结 成词 。
“ 行” 和“ 止” 所代表 的语义处于一对矛盾关系中, 要将其语义统一为一个整体 , 融合成词 比同义并
列式词组更困难 。这时 , 反义并列词组往往通过偏义复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 即其中有一个成分
意义虚化 , 并 逐 渐脱 落 , 只起 音 节 的 陪衬 作 用 , 或 语 义上 的反 衬作 用 , 只有 一个 成 分 的意 义 在起 作 用 。
秦 洁
( 汉语 大词 典编 纂 处 ,上 海 静安 2 0 0 0 4 0 )
摘 要: “ 行止” 由反 义并 列 词 组 的 “ 行 动和 止 息 ” 义 通过 转 喻 的认 知 方 式凝 结 成词 。其 词汇化 经过 两种 不 同的途 径 , 即偏 义 复合 和周 遍性 表 义 , 表“ 行动” 偏 义和 “ 行 为举止 ” 义。词 汇化后 , 又在 转喻机 制 的推 动 下 , 产 生 了“ 行踪 ” 义、 “ 品行 ” 义。 “ 行止” 的整 个 演 变过程 是进 行 概 念整 合 的过程 。其 中, 认 知 的 突显 原 则 、 认 知 上 的不 对 称性 、 转喻 机 制 等在 反 义 复合词 “ 行止” 的成 词 和语 义衍 生 中发挥 了重要 的作
2 0 1 3 年第1 0 期 第3 1 卷 ( 总第1 5 9 期)
毕
节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BUI E UNI VER S I r Y
NO. 1 0, 2 0 1 3 V0 1 _ 3 l Ge n e r a l No . 1 5 9
反义 复合词 “ 行 止’ ’ 的形成演变及其认知分析
例( 5 ) 、 ( 6 ) 、 ( 7 ) 中的“ 行止” 都表示偏义 , 偏在“ 行” 义。 偏义复合是反义并列式词组凝结成词的重要途径。 “ 行止” 通过偏义复合的方式实现了从词组到词 的演变 , 但这种借助于构成成分语义的失落来完成词 [ 化 的方式并不能达到词语 内部关 系的真正融 合 。反义并列式词组“ 行止” 除偏义复合外 , 也通过其他方式凝结成词 , 发展出新意义。我们先看文献
“ 行止” 词汇化的途径之一便是偏义复合 。根据文献资料 , “ 行止” 的偏义约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出现 ,
例如 :
( 3 ) 弗避而报者无罪, 避而报之 杀……凡以公命行止者, 不为 弗避。 ( 东汉・ 荀悦《 申鉴 ・ 时事》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8
起, 可见此处 “ 行止” 仅表示“ 飞行 ” 义 。同时 , 根据传世文献 , “ 行止” 成词后的偏义都是偏向“ 行” , 并未
发 现偏 向“ 止” 的用法 。 三 国 以后 的文献 中 , “ 行止 ” 表示“ 行” 这一偏 义 也有沿 用 :
用。
关键词: 行止 ; 语 义演 变 ; 认 知语 言 学 ; 转喻
中 图分 类 号 : H0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7 O 5 9 — 2 0 1 3 ( 1 0 ) - 0 0 1 7 — 0 5
引言
“ 行止” 最初是一个反义并列词组。反义复词“ 行止” 是由表反义关系的动词“ 行” 和“ 止” 凝 固而成
作者简介 : 秦
洁( 1 9 8 7 ) , 女, 江苏高邮人,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辑 。研究方向 : 汉语史。
・
1 7・
( 4 ) 鸿雁出塞北, 乃在无人 乡。举翅万余里, 行止 自 成行。 ( 曹操《 却东西f l 行》 )
以上例中“ 行止” 不再表示的“ 行” 和“ 止” 这两个反义动作 , 而是失落“ 止” 的语义而词汇化为一个偏 义复词 , 偏指“ 行” , 表示行动 、 活动的动作意义 。例( 3 ) 中根据文意 , 表“ 行动” 义; 例( 4 ) 中“ 行止” 并非
的。其词汇化经过两种不同的途径 , 即偏义 复合和周遍性表义 , 表“ 行动” 偏义和“ 行为举止 ” 义 。词汇
化后 , 又产生了“ 行踪” 义和“ 品行 ” 义。 “ 行止” 的成词演变有其认知基础 。本文将从历时角度系统梳理 其成词及词义发展演变过程 , 并试从认知角度对其语义演变 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 。
诸 先 秦文 献 : 来自( 1 ) 行, 或使之 ; 止, 或尼之。行止 , 非人所能也 。 ( 《 孟子》 ) ( 2 ) 动静不记 , 行止无量。 ( 《 管子》 ) 例( 1 ) 、 例( 2 ) 中“ 行止 ” 连用 , 都表示 “ 行步 和止息 , 犹言动和定” n 】 。例 ( 1 ) 中“ 行止” 二字分别与 “ 行, 或使之” 、 “ 止, 或尼之 ” 相呼应 , “ 行” 、 “ 止” 可拆开来用 , 两者结合关系松散 , 构成词组 , 尚未成词 。 例( 2 ) 中“ 行止” 与“ 动静” 相对成文 , 结构相同 , 意义相近 , 都是反义并列式词组 。 以上两例的“ 行止” 都 只是“ 行” 和“ 止” 意义的简单相加 。利用区分词和词组的有效方法 , 即插入连词 “ 和” 扩展 , 其语义不变 ,
( 5 ) 天, 积气耳 ,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终日 在天 中行止, 奈何忧崩 坠乎? ( 《 列子》 ) ( 6 ) 务使行止之际, 临时不失事机。 ( 《 唐会要》 二十四) ( 7 ) 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 已三挝 , 六街 中少人行止。 ( 《 二刻拍案惊奇》 卷四十)
一
、
“ 行 止” 的成词 及词 义演 变
“ 行” 和“ 止” 是一对表反义关系的动词。 “ 行” 表示 “ 行走 , 行动” , “ 止” 表示“ 停止, 止息。 ” “ 行” 、 “ 止” 的连用最初是 以词组的形式出现 , 并且“ 行” 在前 , “ 止” 在后 , 未发现同素异序的“ 止行” 。 “ 行止 ” 早 已见
可 见 尚未凝 结 成词 。
“ 行” 和“ 止” 所代表 的语义处于一对矛盾关系中, 要将其语义统一为一个整体 , 融合成词 比同义并
列式词组更困难 。这时 , 反义并列词组往往通过偏义复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 即其中有一个成分
意义虚化 , 并 逐 渐脱 落 , 只起 音 节 的 陪衬 作 用 , 或 语 义上 的反 衬作 用 , 只有 一个 成 分 的意 义 在起 作 用 。
秦 洁
( 汉语 大词 典编 纂 处 ,上 海 静安 2 0 0 0 4 0 )
摘 要: “ 行止” 由反 义并 列 词 组 的 “ 行 动和 止 息 ” 义 通过 转 喻 的认 知 方 式凝 结 成词 。其 词汇化 经过 两种 不 同的途 径 , 即偏 义 复合 和周 遍性 表 义 , 表“ 行动” 偏 义和 “ 行 为举止 ” 义。词 汇化后 , 又在 转喻机 制 的推 动 下 , 产 生 了“ 行踪 ” 义、 “ 品行 ” 义。 “ 行止” 的整 个 演 变过程 是进 行 概 念整 合 的过程 。其 中, 认 知 的 突显 原 则 、 认 知 上 的不 对 称性 、 转喻 机 制 等在 反 义 复合词 “ 行止” 的成 词 和语 义衍 生 中发挥 了重要 的作
2 0 1 3 年第1 0 期 第3 1 卷 ( 总第1 5 9 期)
毕
节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BUI E UNI VER S I r Y
NO. 1 0, 2 0 1 3 V0 1 _ 3 l Ge n e r a l No . 1 5 9
反义 复合词 “ 行 止’ ’ 的形成演变及其认知分析
例( 5 ) 、 ( 6 ) 、 ( 7 ) 中的“ 行止” 都表示偏义 , 偏在“ 行” 义。 偏义复合是反义并列式词组凝结成词的重要途径。 “ 行止” 通过偏义复合的方式实现了从词组到词 的演变 , 但这种借助于构成成分语义的失落来完成词 [ 化 的方式并不能达到词语 内部关 系的真正融 合 。反义并列式词组“ 行止” 除偏义复合外 , 也通过其他方式凝结成词 , 发展出新意义。我们先看文献
“ 行止” 词汇化的途径之一便是偏义复合 。根据文献资料 , “ 行止” 的偏义约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出现 ,
例如 :
( 3 ) 弗避而报者无罪, 避而报之 杀……凡以公命行止者, 不为 弗避。 ( 东汉・ 荀悦《 申鉴 ・ 时事》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