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薪酬 资历 年龄 薪酬支付方式 工作条件
群体结构—规模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吗? 群体规模会影响到整个群体的行为 就完成任务而言,小群体要比大群体速度更快 就解决复杂和困难的任务而言,大群体(超过 12人)总是比小群体做得更好

7人左右效率最高 成员为奇数的群体似乎比偶数群体更有利
37
社会惰化现象
产生原因 公平理论 责任的扩散 避免策略
明确个人贡献 增加任务的重要性和趣味 性 按个人贡献提供报酬 利用惩罚威胁
38
群体结构—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或遵守 的行为标准、准则。它告 诉群体成员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意味着在 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 行为方式的期望和潜在约 束。
20
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在下述情况下,同质性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 效率: (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2)当完成一项工作需大家密切配合时,同质群 体较为有效。 (3)如果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则同质群体较好。

21
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32
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人 均 效 率
n
人数
33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

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
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缺勤率 呈正相关,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二者 之间的关系。
34
社会惰化现象
社会惰化现象 Social Loafing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
中止期 群体准备解散、高绩效不再是 首要任务、注意力转向收尾。 结束标志:群体的解散。
13
四、群体动力理论
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德国心 理学家,场论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学而著名。他试图 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 一理论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46
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关系的研究
生 产 率 高凝聚力积极引导 低凝聚力积极引导 对照组 低凝聚力消极引导 高凝聚力消极引导 时间
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的群体内聚力实验
群体内聚力、绩效规范和生产率的关系
5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 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人在本质 上是社会动物。”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也曾说过: “人生不能无群。”
6

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安全 security 地位 status 自尊 self-esteem 归属 affiliation 权力 power 实现目标 goal achievement
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高内聚力群体的表现
个体服从群体的倾向较强 内部成员较遵守群体的规范和标准

群体行为总是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45
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领导方式
(2)群体规模
(3)外部压力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5)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6)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7)以往成功的经验
要克服社会惰化现象,使群体工作产生协同正效应, 必须明确每个成员的工作责任,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 制度。
18

五、群体的结构


概念 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如年龄
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
结构等。

类型
同质群体 异质群体
19
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同质性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 效率? 在什么情况下,异质结构的群体会达到最高的工 作效率?
权利与政治 个人 群体给予 规范 约束
9
群体类型
命令型群体 由直接向某个管理者汇 报工作的下属组成。 任务型群体 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共同 工作的群体。
利益型群体 大家为了某个共同关心 的具体目标走到一起所 组成的群体。
友谊型群体 因为成员拥有某种或某些 共同的特点而形成和发展 的群体。
三、群体发展的阶段
7
二、群体类型
群体载体

群体类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家庭 学校 公司 民族 国家
正式群体
命令群体 非正式群体

任务群体 利益群体
友谊群体
8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维度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一般性质
主要概念 初始关注 领导权力来源 行为指南 控制来源
官方的
权威与责任 职位 管理代表 准则 报酬与惩罚
非官方的


27
心理契约
在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一种不成文的约定。 这种心理契约规定了双方的角色期待,也就是 雇主对雇员,以及雇员对雇主的期待。

群体成员的角色分工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配者 逃避者 消极作用 群体绩效 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维护角色 鼓励者 协调者 折衷者 监督者
津巴多监狱模拟实验
实验证明

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非常迅速。
进入组织的人会迅速表现出与他扮演的角色一
致的行为方式。
26
群体结构—角色

角色: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
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角色认同(态度与行为一致) 角色知觉(自己对角色认识) 角色期待(他人期待) 角色冲突(忠孝两全)
11
五阶段模型
形成期 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明确,摸索群体的规范。 结束标志:把自己看成是群体的一员。
震荡期 群体内部的冲突阶段。 结束标志:群体的领导层次相对明确。 规范期 群体表现出凝聚力、产生群体 身份感与友谊感。 结束标志:结构稳定、能够就 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
五阶段模型
执行任务期 群体结构被成员完全接受、注意力转向手中的任务。 结束标志:群体任务完成。
在下述情况下,异质结构的群体会达到最高的工 作效率: (1)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异质结构为好。 (2)当做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异质 结构为好。 (3) 凡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异质结构较为有利。 一般来说,工作组织的基层群体应为同质结构,各 类组织领导班子应为异质结构。

22
群体结构—角色



当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熟练程度较高时,会发生 社会助长效应,否则,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17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指群体活动的效果不同于个体活动效果之和, 协同效应可分为协同正效应和协同负效应。 协同正效应指群体整体的产出大于群体成员个人产出 的总和。


协同负效应又叫社会惰化,指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 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Performance
Group Size
社会惰化现象

法国人马克斯·瑞格曼(Ringelman,1913)做 了一个拔河比赛的实验,他要求被试在分别单独 的与群体的情境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 的拉力。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人数的增加,每个被 试平均使出的力减少了。一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 公斤;三个人的群体拉时,平均出力是 53.5公 斤;八个人时是31公斤。这种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时,群体人数越多个人出力越少的现象,后来在 其他人的实验中也得到证实。这些现象不仅在实 验室里看到,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

14
群体动力理论


勒温:B=f(P,E) 个体的行为是他与环境中各种相关因素作用的 结果。 B指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P指个体的内部动 力与特征;E指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
15
群体动力理论

观众效应
协同效应
16
§观众效应

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会有明显提高, 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时,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 反而会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抑制作用。
实例


根据有关研究和统计,在前苏联,私有土地占总 农用地的1%,但产量却是农业总产量的27%;在匈 牙利,农民则曾在13%的自有耕地上生产出了全国 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在中国,自1978年土地承包 责任制,农作物的总产量每年递增8%,这一速度 是过去26年里平均增幅的两倍半。 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 和尚没水吃”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的具体形象 化。
39
群体规范类型

与群体绩效方面的活动有关的规范 与群体成员形象有关的规范 一些非正式的社交约定 与资源分配有关的规范
群体规范与霍桑实验

梅奥在1924-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部电子公司 进行了对霍桑效应检验的一系列实验。



研究结论:
工人的行为与情感相关
群体效应(规范)对个体行为产生显著的影 响
29
群体结构—地位
地位 Status 他人对于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次进行的一种社会界定。
驾驭他人的权力
地位较高的群体成 员具有更大的自由 偏离群体规范行为
地位与规范
贡献的能力
群体成员地位
地位与群体互动
个性特征
地位公平
地位与文化
决定地位的重要因素



教育 工作职位 能力 工作技能 职业

群体标准(规范)对确定工人个体产出有重 要影响
相对与群体标准、情感和安全,金钱在决定 工人产出方面的影响很小。
41

从众行为
从众 Conformity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 变个人意见而与大多数人 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
参照群体 Reference Groups 个体认为很重要的群体。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24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特别是在实 验的第二天看守们粉碎了罪犯试图进行的反抗之后,罪犯们的反 应就更加消极了。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罪犯们真的 开始相信,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 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做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一位看 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谩骂,还让他们 擦洗厕所。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 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 着脏衣服,牢房里臭气熏天。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互撕扯 打斗。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 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 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 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应该注意,参加这次实验 的人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神智正常、情感稳定的人。 25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舞台 上的演员。
-----莎士比亚
23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一个相当具有说服力的角色实验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 多和他的同事所完成的。他们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 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 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 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 “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 “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 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要“维持监狱法律和 秩序”,不要理会罪犯诸如“禁止使用暴力”等类似的胡言乱语。为了 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 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看守员可以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 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 们的牢房里。

群体凝聚力 个性因素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群体的人际关系 群体惩罚
43
从众现象是好是坏?

从众会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性
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与压力是必要的 问题的关键:什么情况下从众?从什么众?


44
群体结构—内聚力

内聚力: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
程度。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
第七章 群体行为基础
1
群体行为基础
群体的概念 群体类型 群体发展阶段 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结构 群体决策
一、群体的概念

龙舟队


旅行团
中国足球队

企业研发小组
群体的概念


在电影院看同一场电影的一群人 公交车站前等候的人们 进行下棋比赛的两个人
4
一、群体的概念


什么是群体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围绕着共同 的目标,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规范 和准则、在心理上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结构 的个体的集合体。 群体的特征 共同的目标;共同遵守的规范; 群体意识;一定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