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信息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集参考咨询、多媒体服务、研究型服务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集成信息服务,是传统图书馆的演进和变革。本文论述了信息共享空间大致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分析三个阶段的不同点。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一切图书馆的目的都是服务,服务才能体现其价值,也是其发展的源动力。之所以说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图书馆服务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传统的封闭式时期,图书馆服务是指借还图书、提供阅览。现代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概念含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是指图书馆根据读者的文献需求,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直接向读者提供文献和信息的一系列活动。而在IC模式下,图书馆的服务主题有了更多、更新的含义。
IC作为传统图书馆的演进和变革,其服务模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最基本的借阅职能经历了闭架服务、开架服务、借阅一体化等阶段。闭架模式是完全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图书馆一读者”二维
服务模式。而在开架模式下,图书馆按照读者需求和文献特点,划分为社科图书阅览室、科技图书阅览室、社科期刊阅览室、科技期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外文书阅览室等多个阅览室,并实行全开架式服务。这种“图书馆~阅览室一读者”的模式大大提高了馆藏利用率,也使读者有了许多“不经意的发现”。借阅一体化则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所有的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在大开间的环境下集藏、借、阅为一体,从而避免读者为查找本领域文献在不同阅览室之间的奔波。
传统环境下的用户从图书馆将纸本资料取回办公室,并且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服务将资源整合到自己的研究项目中,这种条件下,不同的服务模块割裂丌并不会产生很大的不便。但在数字环境下,读者可以在图书馆提供的工作台上直接完成信息的检索、处理,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技术和服务上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图书馆能提供更综合一体化的服务。因此,图书馆在组织结构上,包括组织范围方面要重新思考与规划,这种再规划导致了IC模式的出现。
2.初级阶段IC的服务模式
IC是在借阅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网络中心的硬软件资源、数据库和网络等电子资源,融合参考咨询、媒体服务、研究数据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等服务后形成的一种信息服务模式。从IC的定义出发,可以看出IC实质是用户在同一平台上获取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帮助、提高信息素养并顺利进行学术研究交流的信息服务模式。
初级阶段的IC是一种持续服务模式,它将三个核心服务内容实现有效的结合,可以实现信息的识别、回溯、检索(参考咨询核心服
务)、存储和加工(媒体服务核心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参考咨询中心向用户提供帮助信息,用户在研究数据服务中心进一步识别信息需求,通过检索电子资源,获取信息资源,并在媒体服务中心重新包装,将所需信息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表现出来。经过技术与服务合作后组成的IC创造了一种新环境,旧的各个部门的分割界线变得模糊,可以开展许多新服务。例如,随着对教学多媒体和网络课件的利用不断增长,传统服务必然向多媒体服务扩展。通过网页检索本地大量的CD.ROM数据文档的需求不断增长,这要求参考咨询和研究数据服务之间开展更多的协作。这样一种工作模式促使图书馆各个部门领导不仅要关心本部门的核心服务,而且要更多地关注部门的协作。
具体来讲,初级阶段的IC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相比,主要的改进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这种模式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咨询台的重要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信息服务台是独立存在的,它从传统参考咨询服务中分离出来并显示了其特殊重要性。它是读者接触IC的窗口,完成将读者引向咨询服务、专家支持或图书馆相应的部门。
它成为读者最先接触并得到一般帮助的中心。传统大学图书馆中,这种信息咨询台和流通部的工作台一样,经常被认为无足轻重。而在新的IC运作模式下,信息服务台是新的重要部分,通过在IC中设置一个帮助前台,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为读者提供技术支持、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咨询导引。该帮助台可以通过电话、E-mail、WWW提供服务。该服务台里面配有图书馆员、研究助理和技术专家,在这里,
用户可以接触到新的信息技术,如果愿意学习,可以利用所提供的一系列帮助软件,也可以在图书馆员工的指导下学习使用。通过这些新技术,用户能够更有效地使用检索工具,控制获取的信息。
其次,这种模式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对IC的物理空间进行了重新部署。IC在设计上设置了大小不等的学习室和研究室,提供合作学习的工作台等。但是,这种模式仍然难以满足用户一站式服务的需求,也不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环境的要求。
3.高级阶段IC的服务模式
用户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刺激着IC应用的发展,其服务模式也越来越成熟,与初级阶段相比,高级阶段的IC一方面完善了基于组织和管理层面上的合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技术层面的功能整合。
3.1组织与管理层面的战略整合
高级阶段的IC由五个核心部门组成,分别是:参考咨询服务部门、研究数据服务部门、媒体服务部门、用户培训部门(与初级阶段不同,这个部门从参考咨询部门中分离出来)和信息服务台(地位更重要),他们之间在组织和管理上是相互关联的。
在这一时期,IC在部门和人员设置上有了新的发展,丰富了最初由三个主要部分(参考咨询服务、数据研究服务、媒体服务)构成的IC模式,其在人员构成和功能整合方面更加细化,规模也在扩大。主要体现在不仅将5个主要部分看作是IC的支柱,也丌始意识到IC 处于图书馆整个大环境中,也与其它部门存在非密切、间接的联系,
包括合作或协助关系,这样进一步提升了共享的范围。这种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与联系还体现在更加丰富的外部支持服务上,典型的IC外部支持包括:人员培训中心、系统服务、外联服务、馆藏与技术服务、特藏服务。
3.2技术层面的功能整合
各部门功能进行的整合,要求馆员具备更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并且有充分的能力与知识来支持新的服务模式。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组成具有多层次性与灵活性的特点,馆员、咨询馆员、专业馆员可以发挥各自不同的专长进行合作。功能整合正是需要馆员们作为一个整体合作完成各项活动,这种功能的整合既包括在本部门内部成员之间垂直的直接而正式的联系;也包括部门问的横向合作和跨部门的合作。
这种服务模式和初级阶段的IC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信息服务台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服务模式中,信息服务台处于整个IC的核心位置,它是用户接触图书馆的第一环节。它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图书馆与学校的一般信息,同时与图书馆的其它服务台和各个区域相协调。在用户要求比较复杂而信息服务台工作人员不能解答的问题时,它们将用户需求推荐给其他相应的服务台、咨询人员和数据库专家,之后的过程则由咨询专家来完成。这对信息服务台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他们需要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熟悉各种格式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准确理解用户的不同需求,并提出初步建议;其次,他们必须准确掌握IC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