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合集下载

无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适用范围广
实践经验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将不断优化和完善,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创新
未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不仅局限于心血管疾病,还将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应用拓展
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3
02
01
技术原理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于评估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心血管疾病
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病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危重病人监护
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保障患者安全。
手术麻醉
适用范围
非侵入性
实时监测
操作简便
广泛适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压波动、体位改变等,导致准确性不如有创监测。
准确性问题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
设备依赖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的成本较高,增加了医疗成本。
成本较高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无法监测某些参数,如中心静脉压等,需要结合有创监测进行全面评估。
无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目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简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优势与局限性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未来发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实践经验分享
01
CHAPTER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简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非侵入性方法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技术。

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危重患者的治疗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复杂。

在处理血流动力学问题时,精准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一、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指的是非侵入性地获取患者心脏功能和体循环信息。

其中最常见且应用广泛的方法是利用胸部听诊器进行心肺听诊。

通过观察呼吸音、心音以及心脏杂音等变化,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并判断其是否存在低灌注状态。

此外,在无创性描绘方面,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也是一项常用而可靠的检查手段。

通过超声波捕捉与反射,我们能够实时观察到患者心脏运行情况和氧合程度,从而判断其血流动力学状态。

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当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无创性监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时,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则应运而生。

这些技术需要通过插管或穿刺等手段,直接进入患者体内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1. 动脉压监测无论是在急诊、ICU还是手术室中,动脉压监测都被广泛使用。

通过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中,可以准确地记录到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等指标。

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在体外循环是否存在低灌注状态,并据此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2.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监测CVP监测主要是通过插入导管到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而进入右心房来定义心室前负荷。

通过检测CVP值,可以评估心房收缩功能和顺应性,并推断循环容量的变化。

CVP监测尤其适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是否需要补液以及调整药物治疗。

3. 肺动脉导管监测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PAC)监测是一种复杂但应用广泛的有创性技术。

通过将导管经颈静脉或股静脉插入到右心房、肺动脉和肺动脉楔压位置,可以实时监测到患者的氧合程度、心输出量等重要参数。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临床意义

• 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锁骨下静脉穿刺 局部皮肤感染 血气胸患者——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 插管途径
前路
颈内静脉
中路
后路
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
其他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等
颈内静脉途径(中路)
• 插管技术
体位 暴露穿刺部位 消毒 拟定穿刺点 进针 连接导管
颈内静脉途径(中路)穿刺点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途径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变化

窦性心动过速——a.c波融合

心房纤颤——v波消失

右心房排空受阻——a波

三尖瓣返流——v波

右心室顺应性下降——a.v波

急性心包填塞——x波陡峭,y波平坦
中心静脉压压力变化
正常值:4-12cmH20
中心静 脉压
低 低


正常
动脉压 原因

血容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构成:a,c,x,v,y
影响中心静脉压旳原因
• 导管位置:13-15cm • 原则零点:腋中线第4肋间 • 胸内压 • 测定系统旳通畅度
动脉压波形
肺动脉导管压力波形变化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正常值 • 异常值 • 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NIBP) • 自动化连续测压法
血流动力学旳创伤性监测
• 有创性操作:

测定中心静脉压

测定周围动脉压

自深静脉插管入肺动脉
测定中心静脉压
• 适应证
休克、脱水、血容量不足 颅内较大、较复杂手术 术中需大量输血、血液稀释旳患者 控制性降压、低温 心血管功能不全、手术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 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意义:反映左室充盈最准确的指标
05
PAWP=PADP=LVEDP
肺动脉嵌压(PAWP)
心排血量(CO)
每分钟心脏(左室)泵出的血量 正常值:4-8L/分 CO=HR×SV(每搏输出量) 意义: 取决于 心脏前负荷, 后负荷,心 肌收缩力, 判断心脏泵 功能。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心脏泵出的血量
小儿 SBP=80+年龄×2
<1岁 SBP=68+(月龄×2)
各年龄组血压正常值(mmHg)
目 录
O1
无创:
O2
心率与心律的监测
O3
无创袖带血压监测
O4
指氧饱和度监测
O5
有创:
O6
动脉血压监测
无创动脉血压(NIBP)
各类休克
心脏大血管手术
大量出血病人手术(脑膜瘤,肝脏)
低温麻醉和控制性降压
临床意义:
SBP:主要代表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其重要性在于维持脏器血流供应。SBP<70mmHg,脏器血流减少,SBP<50mmHg,易发生心跳骤停。
DBP:其重要性是维持冠状动脉的血流。
脉压:正常值30—40 mmHg,代表每搏量和血容量。
MAP:概念与正常值,1/3收缩压+2/3舒张压。
与心输出量和体循环阻力有关。
穿刺前行Allen试验
严防动脉内血栓形成
防止远端肢体缺血
保持测压管道通畅
防止感染
防止气栓发生
防止局部出血、血肿
监护要点及并发症预防
定义: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01
正常值: 5~12cmH2O
02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血流动力学(LiDCO)监测是近几年来临床广泛使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LiDCO技术测量参数较多,可相对全面地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舒缩功能的变化。

LiDCO血流动力学分析仪同时具备无创与微创两种监测模式。

无创模式基于血管卸荷技术,该技术使用无创指套获得实时的动脉波形,无创袖带校准,经过计算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LiDCO血流动力学分析仪针对△SV(每搏量增加率)和Frank-Starling原则,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的、动态的、连续的测量和分析,内置了详细的容量负荷试验指导流程,多种容量负荷试验流程适配不同状态的患者。

在不依赖深静脉置管的情况下,LiDCO也能合理判断患者液体容量状态,反映心脏、血管、容量、组织的氧供氧耗等方面功能的多项指标,更好地帮助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和其他科室医护人员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实时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数字化的依据,帮助医生制定更贴合患者个体情况的用药和补液方案,辅助临床决策。

有关LiDCO血流动力学分析仪的检测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点:CO(心排量)、SV(每搏量/每搏量指数)、SVR(外周阻力/外周阻力指数)、SVV(每搏量变异率)、PPV(脉压变异率)、HRV(心率变异率)、△SV(每搏量增加率)。

其中,主要的监测参数介绍如下:CO: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通常所称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重心输出量,人体静息时SV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000毫升(4500~6000毫升)。

SV: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约60~80毫升,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有: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

SVV:在一个机械通气周期中,吸气时SV增加,呼气时SV下降,以此来算出SVV,SVV来评估液体应答能力,当SVV高于13%时,进行补液或血管活性药物,需要注意的是,纠正SVV不是目标,SVV仅仅是一个工具,提供临床医师用药补液的参考。

血流动力学监测ppt课件.ppt

血流动力学监测ppt课件.ppt
用物准备
深静脉穿刺针:BD、ARROW单、双腔 消毒用物、一次性穿刺包、手术衣 冲洗装置:肝素冲洗盐水、5-10单位/毫升、一次性压力传感器(BD、益心达) 压力模块、数据线、监护仪
测量部位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影响因素
(1).病理因素:CVP升高鉴于心力衰竭,房颤,肺梗死,支气管痉挛,输血输液多,纵隔压迫,张力性气胸及血胸,慢性肺部疾患,心包压塞,缩窄性心包炎,腹内压增高的各种疾病及先天和后天心脏病。CVP降低见于失血和脱水及周围血管扩张如过敏性休克。 (2).神经体液因素:交感神经兴奋时CVP增高。 (3).药物因素:用血管活性药都影响CVP。 (4).其他:缺氧、肺血管收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挣扎、控制呼吸时胸内压增加、腹内压增高的手术等均使CVP升高。麻醉过深或椎管内麻醉是血管扩张,CVP降低。
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变化的处理原则
中心静脉压
动脉压
原因
处理原则


血容量严重不足
快速补液

正常
血容量轻度不足
适当补液


心功能不全
强心输氧利尿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肺循环阻力升高
扩张血管
正常

血容量轻度不足或
心功能不全
快速补液实验
区别原因后处理
1、Allen’s试验阳性禁穿桡动脉 2、严格无菌操作 3、减少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有血块及时抽出 6、及时更换测压部位 7、妥善固定,避免移动 8、定时肝素盐水冲洗
动脉测压管护理
加压、密闭:无血及气泡,三通仅在归零或采血时打开 固定:薄膜湿、松动、渗血时及时更换 无菌操作:尽早拔除导管,留置一般3-5天,不超过7天 观察:灌注不良(温度改变,有色斑)立即拔除测压管 更换测压系统:压力传感器BIW,冲管液QD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评估心脏功能
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
手术风险评估
在手术前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预测手术风险,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
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手术安全。
评估病情严重度
对于重症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
超声心动图技术
通过测量脉搏波信号,分析血管阻力和顺应性,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
总结词
脉搏波分析技术通过测量脉搏波信号,分析血管阻力和顺应性,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该技术可以检测动脉血压、血管阻力、血管顺应性等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脉搏波分析技术
总结词
利用生物电信号测量身体组织的阻抗变化,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
成本效益
03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需要具有成本效益,以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解决方案:优化技术方案,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开展经济性评价,证明技术的经济效益。
临床应用挑战与解决方案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技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解决方案: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如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临床试验规范等。
评估疗效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性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从有创到无创、从复杂到简便的演变过程。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生物阻抗分析等。
未来展望
未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便携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一种通过测量和监测患者的血液流动和心血管功能参数来评估其循环系统状态和功能的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有关心脏输出量、血压、血流速度、血液容量和循环阻力等重要指标的信息,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方法包括无创性和创伤性两种。

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通过使用非侵入性技术来测量和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常用的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包括血压测量、脉搏波分析、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

血压测量是最常用的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血压计和袖带,可以测量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从而评估其血压水平。

血压是评估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心脏泵血能力和血管阻力情况。

脉搏波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脉搏波形来评估患者的心脏输出量和血液容量的方法。

脉搏波形反映了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波传播到体循环中的情况。

通过对脉搏波形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心脏输出量、心脏指数和血液容量等参数。

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

通过在患者胸部贴上电极,可以记录到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电活动信号。

心电图可以提供关于心脏节律、心脏传导功能和心室肥厚等信息,对评估心脏功能和监测心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通过使用超声波技术来观察和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通过在患者胸部施加超声波探头,可以实时观察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从而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脏瓣膜的情况。

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关于心脏收缩功能、心脏瓣膜功能和心脏腔径等重要指标的信息。

除了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严重疾病患者的监测和治疗中。

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需要通过插入导管或探头进入患者的血管或心脏,直接测量和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

常用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包括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压监测和心输出量监测等。

中心静脉压监测是通过在颈部或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来测量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力。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6
左心衰和心排降低时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升高以维持血压。
7
*
PVR
03
PVRI= 80(PAP-LAP)/CI 70~180
02
PVR=80(PAP-LAP)/CO 20~130
01
PVR(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
作功指标
CI(cardiac index)=CO/BSA SV=CO/HR SVI=SV/BSA LVWI LVSWI RVWI RVSWI
可以直接测出CO,或抽取右房静脉血(即混合静脉血)
03
据以计算左室做功。
*
反应全身氧供耗平衡的指标。 SVO2=SaO2- VO2 正常68%~77% CO×Hb×1.38 影响SVO2的因素。 降低:<60%氧供减少:贫血、CO减少、低氧血症。 氧耗增加:发热、寒战、疼痛、活动。 升高:80-90%氧供增加:CO增加、FiO2 增加。 氧耗减少:毒血症、细胞中毒、低温、 抽血过快等 。
术前准备, 压力系统的连接与调定 穿刺方法: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 静脉 漂浮导管的插入:通过压力波形变化判断 导管所在的心腔。
漂浮导管的插入技术:
#2022
*
漂浮导管的插入:
球囊充气:颈内静脉10-15cm 锁骨下静脉10cm, 股静脉25-45cm 导管嵌入位置的确定: 导管插入的长度:颈内静脉45-50cm、锁骨下静 脉40-45cm、股静脉60-65cm。
*
通过该导管可测得CVP、右房压(RAP)、右室压(RVP)、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动脉平均压(PAMP)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PCWP反映左心前负荷,5~12mmHg。 PAP反映右心后负荷,15~20 /6~12(9~17) mmHg。

重症医学资质培训-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应用

重症医学资质培训-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应用

压力监测系统有效率的技术局限
频率响应
添加标题
系统的固有谐频率
添加标题
信号衰减
添加标题
快速进退导管所致伪差
添加标题
调零/水平面调整
添加标题
*
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一个衰减不足的系统会低估收缩压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一个衰减过度的系统会高估收缩压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压力传感器位置过低会高估血压
转入ICU后,病情还在……
*
肺水肿:ARDS?心衰? 感染性休克 肺栓塞 急性心梗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022
*
接下来的治疗
因低血压、发热、血白细胞高,CVP低考虑感染性休克 接受液体复苏及NE、dopamine,抗感染治疗 初始治疗后 BP108/60 mmHg,但依赖液体,而气促加重,气道见有少量暗红色血性痰液 您是否考虑给予此病人更多的液体以提高他的CO?
PEEP 5 CCO 3.1 SVO2 62 SVR 670 SVRI 861 EDV 180 EDVI 115 EF 27 PAWP 26 DO2I 426 VO2 I 123 CVP 15
数值升高
低血容量
数值降低
*
容量负荷试验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给予静脉注入。
若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3~5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
若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
容量负荷试验
改良的容量负荷试验的具体步骤包括: 测定并记录CVP基础水平 根据患者情况,1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200ml 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 观察 CVP改变的幅度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RAP RVP PAPs/PAPd PAWP/PCWP
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
肺动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
支气管 肺泡
PAPd
PCWP
肺动脉瓣 主动脉瓣
肺静脉 主动脉 左心房
LAP
三尖瓣 下腔静脉
右心室 左心室 LVEDP
二尖瓣
体循环
(39)
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
• 临床意义
– PAP = RVP (20~30mmHg) – PAPD 可反应LVEDP (8~12mmHg)
血流动力学不稳病人
• 嗜铬细胞瘤 • 大出血 • 大手术
频繁监测动脉血气
创伤性血压监测
优点: 反应每一心动周期内旳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 经过波形能初步判断心脏功能; 定时屡次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变化; 心电图有交流电干扰时,可经过动脉波形旳描记
了解心脏情况,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 无创措施不能测到血压时,经过动脉穿刺直接连
• 临床意义
– 心衰、休克,SVR↑↑
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
• 肺循环阻力(PVR)
– 右心室后负荷 – PVR=(MPAP-LAP)x80
CO
– PVR =(MPAP-PAWP)x80 CO
– 正常值:(20~130)250ynes/sec/cm2
• 临床意义
– 升高时有可逆和不可逆旳情况存在
续监测动脉压。
创伤性血压监测
预防桡动脉血栓形成旳措施
做Allen’s试验; 注意无菌操作; 降低动脉损伤; 经常肝素盐水冲洗; 导管针不宜太粗; 末梢循环欠佳时,拔除动脉导管。
无创伤性血压监测
手动测压法:听诊法,触诊法。 震荡技术 Penaz技术 动脉张力测定仪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大家好,我是张医生。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一些内容和它的重要性。

这个主题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在我们的医疗工作中,它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血流动力学监测。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测量血液在身体内流动的速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以此来评估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

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疾病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出现不同的变化。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呢?这就像是给心脏和血管系统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通过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比如心脏功能不全、血压异常或者血管狭窄等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这对于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病人被诊断出患有冠心病,医生就会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发现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就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比如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而如果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的心脏功能良好,那么就可以放心地继续观察和治疗。

除了对疾病的诊断有帮助外,血流动力学监测还能帮助我们了解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比如,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定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水平也是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专业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也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健康。

总的来说,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疾病,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项技术,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研究中去,为我们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PICCO参数解读与血流动力学

PICCO参数解读与血流动力学

PICCO参数解读与血流动力学PICCO是一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它通过将血液动力学参数与热稀释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全面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工具。

在临床上,PICCO主要用于监测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帮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心血管相关的并发症。

心输出量(CO)是指每分钟从左心室排出的血量,它是评估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每搏输入量(SV)是每次心脏收缩时排泄到主动脉内的血量,通过测量输入量的大小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

心脏指数(CI)是心输出量除以患者体表面积,它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全身血流情况,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系统性血管阻力(SVR)是指主动脉血管对血流的阻力,它反映了周围血管的扩张或收缩情况。

通过测量SVR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血管收缩,并指导治疗。

动脉血尿酸氮(AUC)是通过热稀释技术测量血液中稀释剂的浓度和传感器的温度来间接反映血流速度,它可以提供关于心脏充盈和患者血流状态的信息。

右心室工作指数(RVWI)是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对于评估右心室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肺动脉楔压(PAWP)是衡量肺循环静水压水平的指标,通过测量PAWP可以评估肺血管的状态和左心室的充盈压力。

PICCO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连续、非侵入性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通过PICCO技术,医生可以即时获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流状态进行实时评估。

这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减少了治疗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总结而言,PICCO技术通过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提供全面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工具。

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提供实时监测,及早发现潜在问题,为患者的恢复提供指导。

然而,PICCO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解读,并且需要专业的操作和解读技巧。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内容和意义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血流动力学监测。

别担心,虽然听上去像是医学专业的术语,但其实它的核心概念并不难理解。

想象一下,你在开车,而你的车上装了一个小仪表,它不仅告诉你车速,还能监测油量、发动机温度等一系列指标。

这些信息能帮助你知道车子的健康状况,也让你在驾驶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作用也类似,它就是这样一个“车速表”,不过它监测的是你身体里血液的流动和压力。

1.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什么?1.1 基本概念:简单来说,血流动力学监测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测量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情况。

它可以告诉我们心脏的“打卡情况”,即心脏每分钟泵出多少血,血压是多少,血管的压力如何。

就像在车里查看仪表盘上的速度表和油表,我们通过这些监测工具,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工作状态。

1.2 常见方法: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导管直接测量血压,或者使用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活动。

这些方法就像是车上的各种仪器一样,有的专注于速度,有的则关注油量。

2.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2.1 及时发现问题:想象你在路上开车,突然油表灯亮了,这时候你知道需要加油了。

如果没有这些监测工具,可能你已经在干渴的路上推车了。

血流动力学监测就是这样的“油表”,它能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脏或血管的问题,防止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2 个性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就像每辆车的使用情况各异。

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医生可以了解到你身体的具体状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就像为你的车量身定做一个维修计划,让它保持在最佳状态。

3. 实际应用中的意义3.1 术后监测: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就像是病人恢复的“看护员”。

它可以帮忙实时跟踪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确保心脏和血管在正常的轨道上。

比如在重症监护室,医生通过这些监测数据来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人能够顺利恢复。

3.2 慢性疾病管理: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或心脏病,长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就像是一个长期的“健康教练”。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有创监测和无创监测。

有创监测通过有创穿刺的方法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更为精准的测量,如漂浮导管法、PICCO技术等。

无创监测则多使用无创心排,以及通过心电监护对心率、血压进行监测。

漂浮导管法临床常用的有两种:普通型导管和改进型Swan-Ganz导管。

普通型导管以冷盐水为指示剂,通过导管近端孔注入右心室,与血流混匀升温后流入肺动脉,经导管顶端热敏电阻感知温差变化,经计算机计算出心排量,此法需人工间断测得。

改进型Swan-Ganz导管在导管右心室近端有一热释放器,通过发射能量脉冲使局部血流升温,与周围血混匀降温并流入肺动脉,经顶端热敏电阻感知而计算出心排量,从而可连续测得心排量,减少了操作误差、细菌感染、循环负荷改变等并发症。

此外,还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如通过心电监护对心率、血压进行监测。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常在ICU内进行,通过有创穿刺的方法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更为精准的测量。

毛细血管楔压测量时应穿刺静脉,将漂浮导管放置,可进行向中心静脉压测量、房压测量、毛细血管楔压测量和肺动脉压测量。

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反映容量、心排重要关键指标,从而指导药物使用和调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Vigileo_血流动力学监测

Vigileo_血流动力学监测

Vigileo_血流动力学监测什么是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通过体外单个动脉插管方式及经Radial动脉插管,使用未校准的动脉压波形的结构指数、面积波形变异度等参数,来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一种方法。

其中结构指数反应了血压脉动的血管特性,面积波形变异度反应了心输出量的变异度,通过实时计算和分析这些指标,可实现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为什么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是指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血液回流及收缩性负荷等因素对血流动力学具有相当的影响。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由于感染和感染早期失血等因素引起的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因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控制体液平衡和维持血压水平。

对于重症患者,对于肝和肾等器官的血流量和灌注压的动态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进行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需要插入一根动脉插管进行,通常会在尺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由于插入动脉可以反映心输出量等指标,所以它一般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快速的患者。

在插管过程中,会出现些许疼痛,但一般只有一次即可,操作的风险也不大。

插入后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配置适合的引流管,然后将监测器连接至管道,开启监测。

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优点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具有以下优点:1.非侵入性,简便易行2.可以在手术中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3.可以对患者的心输出量、动脉压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定量分析4.可以指导是否需要提高或降低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

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一种可靠、准确、便捷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中。

在应用时需注意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插管位置,操作时需规范,以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行实时、连续地监测和评估。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包括心脏泵血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从而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科等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重要的生理参数,例如心率、心律、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等指标。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代谢状态非常关键。

通过监测心输出量,可以了解心脏泵血功能是否正常,评估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

另外,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监测心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电图异常和心律不齐等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血压监测也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血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趋势和水平,评估血管阻力和容量状态。

这对于高血压、低血压和休克等情况的患者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血压,可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避免高血压和低血压对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血液容积监测是指监测患者的血容量情况,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和循环血容量。

对于严重失血、感染和体液失衡等情况的患者,血液容积监测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循环血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输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量,避免血液循环不稳定和器官灌注不足的发生。

组织灌注监测是指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监测患者器官组织的灌注情况。

这是评估患者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组织灌注监测技术包括局部组织氧分压、皮肤温度、尿量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氧供需平衡情况,评估组织灌注是否充足。

通过监测组织灌注,可以及早发现和干预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避免器官功能受损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总之,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手术和急诊等临床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治疗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剂稀释法
• 一种已知浓度的指示剂加入体液中,经 过足够的时间混合,通过指示剂的稀释 程度就可得到这种体液的量。
热稀释法测心输出量(CO)
注冰水
时间
血温
温度改变的面积与 导管(材料、长度等)、 注射液体的温度、量、导热等 血液流量(CO)有关 固定导管、液体等条件,则只CO 与面积相关
SWAN-GANZ肺动脉内热稀释漂浮导
EVLW RV
RA
PBV
LA
LV
CO x DSt = largest mixing chamber = PBV + EVLW
Newman et al. Circulation 1951
EVLW
PBV
GEDV
RA
RV
LA
LV
前负荷分析: 通过经肺热稀释方法
1. 与充盈压相反,GEDV 可以作为前负荷的一个指标
EVLW
RA
RV
PBV
LA
LV
ITBV = 1.25 x GEDV
Sakka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00
RA
RV
PBV
LA
LV
EVLW = (CO x MTt) - ITBV
EVLW
Measurement of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 Validation studies
干 !
湿 !
EVLW 测量 Just do it !
OK !
无创监测技术
TEE TTE NiCO TEB、WBEB
心脏超声监测
• • • • • • • 左室收缩、舒张功能 右室收缩、舒张功能 心脏前负荷 射血分数 结构改变 不能连续监测 操作者依赖
补液试验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给予静脉注入。 若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若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3~5cmH2O,提示心 功能不全。
CVP的局限性
• 压力不能完全反应容量 • 心脏顺应性、心率、肺部病变等改变了 压力和容量之间的关系 • 右心压力不能反应左心的压力状态
• 一条动脉通路
(监测血压、采血标本…)
动脉热稀释导管 • 股动脉导管 • 腋动脉导管 • 长桡动脉导管
测量CO:经肺热稀释方法
EVLW
RA
RV
PBV
LA
LV
CO x MTt = volume of distribution = GEDV + PBV + EVLW
Meier et al. J Appl Physiol 1954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
Percent change in stroke volume over a floating period of 7.5 seconds
Automatic calcul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evaluated by pulse contour analysis
• 血压=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两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
• 维持最佳氧输送,保证组织灌注。
基本技术
血流动力学监测项目
• 一般项目
– 血压、心率、尿量、神志、皮肤温度等 – 血气分析 – 乳酸、电解质、器官功能检查
• 特殊项目
CVP 、 PAP 、PAWP CO(I) SV(I)、TPR(I)、PVR(I) LVSWI、RVSWI
经压力传感器接床边监护仪 测PAP,WP
1ml注射器 经压力传感器接床边监护仪 测CVP
温度感受器
接CO测定插件
7F 全长110cm
漂浮导管测肺动脉楔入压
(PAWP)
A B
肺毛细血管 PA PV LA 管道通畅 内有流体 没有流动 压力相等 LV PAWP=PVP=LAP=LVEDP
S-G导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需要更多的参数吗?
• • • • 左心前负荷 心输出量 后负荷 代谢性指标 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来获得这些指标
肺动脉漂浮导管技术
介绍
• 1953年Lategola和Rath在实验室试用 • 20年后Swan和Ganz重新发现并推广到临 床 • 基本参数
–CVP PAP PAWP –CO –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 提高氧输送,维持组织有效灌注 • 目标指导性治疗 • 循环支持的链条 前负荷——心功能——后负荷——氧代 谢——反馈指导再调整
绝对禁忌症
• 在导管经过的通道上有严重的解剖畸形, 导管无法通过或导管本身即可使原发疾 病加重
–右室流出道梗阻 –肺动脉瓣或三间瓣狭窄 –肺动脉严重畸形等
相对禁忌症
1.急性感染性疾病 2.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动脉内膜炎 3.束支传导阻滞,尤其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4.近期频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5.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6.活动性风湿病
2. 与 RVEDV相反, 得到 GEDV并不需要 PAC
3. 与 LVEDA 相反, 得到 GEDV • 并不是操作者依赖 • 需要时即可得到 4. GEDV 用来得到血管外肺水指标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EVLW)
治疗前 GEDV index (mL/m2)
800 780 760 740 720 700 680 660 640 620 600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 体循环阻力下降 • 心输出量增加
– 在补充循环容量之后
• 肺循环阻力增加 • 循环高流量同时伴有组织缺氧
血流动力学ABC理论
SV
D B A
1 C2 EDV
SV 每搏输出量 EDV 心室舒张末容积
血压、阻力、心输出量
• 大血管内循环规律:流体力学(血流动 力学)
–欧姆定律 I=V/R CI=BP/TPRI
心输出量的测量
• • • • • • • Fick法 热稀释法 染料稀释法 PiCCO 阻抗法 超声心动图 经食道超声
Fick法
• 测量心输出量的“金标准”;一般应用 于实验室 • 某个器官对一种物质的摄取或释放是流 经这个器官的血流量和动静脉血中这种 物质的差值的乘积 CO=氧耗(ml/min)/A-vO2
This patient should be unsensitive to changes in preload induced by fluid depletion
EVLW 血管外肺水
CO x MTt = volume of distribution = GEDV + PBV + EVLW
Meier et al. J Appl Physiol 1954
• 氧供DO2=CI*CaO2 =13.9*Hb*SaO2*CI
正常500-600 ml/min/M2
• 氧耗VO2=CI*(CaO2-CvO2)
正常120-150 ml/min/M2
• 氧提取率O2 ext.=VO2/DO2
正常20 ~ 30%
VO2
C
DO2
VO2 与DO2的相关性
血流动力学支持的目的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柴文昭
基本理论
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
研究的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运动 的物理学,通过对作用力、流量和 容积三方面因素的研究,观察血液 在循环系统中的运动情况。
休克
• 休克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组织器 官微循环灌注急剧减少为基本特征的急 性循环功能衰竭综合征。 • 在血流动力学及氧输送概念被引入临床 后,休克则被描述为氧输送不能满足组 织代谢的需要。
中心静脉压
•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 力。 • 测量胸腔内大静脉压力是一种评价循环血容量 和心肌功能的简便方法。 • 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参考中心静脉压力对输入 液体变化的反应以及其他监测参数的改变(如 心率、血压、尿量)和临床征象(如皮肤颜色、 周围末梢温度及灌注)。
7.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缺氧 8.严重出血倾向 9.心脏及大血管内有附壁血栓 10.疑有室壁瘤且不具备手术条件者
严重并发症:
心律失常 导管打结 肺动脉破裂 肺栓塞 感染 瓣膜损伤 诱发心内膜炎 空气栓塞
S-G导管的不足
压力代容量 创伤大、并发症多、应用受到限制 操作复杂 不能连续测量CO
PiCCO技术
PiCCO 技术介绍 1. Transpulmonary thermodilution 经肺热稀释方法 2. Pulse contour analysis 脉搏波形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 • 颈内静脉 • 锁骨下静脉 • 股静脉
大部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都置入了 • 一根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活性药物通路…)
循环系统的组成
• 血容量、心脏、阻力动脉、微循环 微小静脉、a-v短路、大静脉、系统通畅 性 • 循环衰竭常见表现:休克、心衰
休克的分类
1. 2. 3. 4.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分布性休克:(Distributive shock) 梗阻性休克:(Obstructive shock)
SVV
自动计算 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
PPmax PPmin
Michard F, Boussat S, Chemla D,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
This patient is unsensitive to changes in preload induced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