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都是纹样(图画)性质的非文字的信息载体。它们是远古时代人们传递信息的符号。据说在距今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弇(yan)兹氏创作了《河图》、《洛书》。弇兹氏有三个分支,分别是柯乌耶劳、柯约耶劳和柯诺耶劳。创作《河图》的是柯约耶劳人;创作《洛书》的是柯诺耶劳人。燧人氏时代距今约有9700~17000多年,是旧石器时代。那个时代先人已经掌握了摩擦生火的技巧;采用了结绳的方法记事;积累了天体观测和日影积录的知识,创作了《河图》、《洛书》;创制了原始的陶器,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
八卦是伏羲时代的先人所创。公元前7724年,伏羲于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继天道木德为王,正式立国称帝,国号羲,建元罗奉。罗奉3年(公元前7722年),伏羲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每时(今称每季)90天,每节45天,周岁(今称一年)360天。由于一个太阳年(由前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是365~366天,所以在满360天(一岁)之后,再用5天(或6天)用于祭祀天神。神话传说的女娲(伏羲的配偶)补天,即是女娲建议伏羲规定历法,确定一岁分为10日(月),每日(月)36天,岁末还有5天(每隔三年再加1天)作为过年。女娲为什么建议伏羲重新规定历法?因为伏羲规定的四时、八节冲击了由旧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五行”、“10日”历则。“八节”被用来取代历来的“10日”。四时、八节的历则实际是一种“8月历”。
神话传说的“女娲补天”,不是修补天穹!神话传说的“羿射九日”,是说羿善射,狩猎不到一岁,即9个日(月)就能满足需要。上古时代,“日”“月”不分,因为那时没有文字!上古时代把一个太阳年叫做“岁”,一岁分为两个“年”(由夏至到冬至是阴年;由冬至到夏至是阳年)。这种历则是由燧人氏时代传下来的。《河图》、《洛书》就是这种历则的结晶。伏羲根据《河图》、《洛书》,创作了《八卦》(先天八卦)。伏羲氏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制陶有了长进,这同伏羲匏古(葫芦)采用葫芦作为制陶模具相关。
太极图实质是八卦图的变形图,是伏羲看到漩涡的纹样,而把日影变化绘成漩涡图样的结果。太极图的阴影和阳影直观地表示了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情况,与一年四季的节气变化相吻合。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都是上古时代的日历图,原本没有什么神秘色彩。但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都是身兼巫师,自称能够进行人神对话的特异功能大师。他们为了让众人信服,故意把他们的祭天祀神活动神秘化,极大地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惯性,流毒至今。这也是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所在。
一、话说《河图》
一万四千八百年前华夏大地还没有文字,那时先人创作的《河图》,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只能旁敲侧击地分析或揣测。让我们先看看河图的纹样:
河图使用了白圈和黑点一共10种点符编码。白圈点符编码是1、3、5、7、9;黑点编码是2、4、6、8、10.
十种点符编码组成了北、南、东、西、中五个阴阳对。图中心的阴阳对是5个白圈和10个黑点;四周的4个阴阳对,
共有40个点符。每个点符代表9天,40个点符代表360天,再加上中心的5个点符,一共365天即一年(上古时代叫
一岁)。一个点符代表“一周”(一周,后来也写作一“旬”,旬,上古时代读作gou;九,也读作gou)。
河图中央部位的阴阳对是5个白圈和10个黑点。5个白圈代表什么,已经说过了。10个黑点代表把一岁的时间
分割为10部分。每个部分叫什么,不甚明了。或许就是10个“天干”(每一个天干相当于后来的一个“月份”,但每个月份的天数是36天)。
上古时代流行“五方”(即北、南、东、西、中5个方位)观念。它可能是起源于人们利用圭表对日影的观测。众所周知,冬至日正午的日影最长;夏至日正午的日影最短;而“二分”即春分、秋分正午的日影恰好在“二至”(冬至、夏至两个端点连线的中位)。上述三点连一线,包含北、中、南三个方位;这条直线的两侧即东、西两个方位。共计5个方位,即“五方”。“五方”是空间观念,表示下北、上南、左东、右西,四方之间为中方,
共计五个方位。《河图》用点符1、2、3、4、5和6、7、8、9、10表示这五个方位。每个方位都有一个天数(奇数)
和一个地数(偶数)。
五方观念进而由空间观念延伸到时间观念,例如“五行”、“五时”观念。行,是“运天行气”的意思,指的是大气的运动现象。五行观念又引申出“五时”,即冬、夏、春、秋、长夏5个时节的观念。“五”这个数对于河图特别重要。所以《图》的核心是“5”,是5个阴阳对组成的图样。而且每个阴阳对的阴阳点符数目之差,都是5!(五行之数)。五行之“气”,各有阴阳,总共10“气”。这10“气”,就是把一个太阳年分为10个“月”(上古时代称“日”,当时“日”“月”相通)。
上古时代,先人把一个太阳年分为10个相等的时期,类似今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上古时代的一岁10个相等的
时期叫“日”。也就是把一年分为10个“日”。10日历在中国流传了一万四千多年。10日历的每“日”是36天,10“日”共计360天。岁末有5`~6天为过年期。
滇西南哀牢山和川滇凉山的彝族,历来只用十二属相纪日、纪年。直到50年代,都是按十二属相的三循环为
一个“月”(36天)。以十二属相的30个循环为一岁(一年),岁末余5~6天过年。这种古老的10日历法,至今
遗迹尚存。
顺便指出,与一年10个“月”相应的,还有过把一昼夜10等分的十辰制。流传至今的十二辰制是后来出现的。五行、十日(月)是《河图》核心要素,是构成原始历法的基本框架。
《河图》的哲学思想是“宇宙五方,万事万物负阴而抱阳”。它的基本功能是充当最原始的太阳历法。
二、话说《洛书》
《河图》、《洛书》是姊妹篇。《书》可能是《图》的简化和改进。让我们比较一下《图》和《书》:
河图用了10种点符编码,点数之和55;而洛书只用了9种点符编码,比河图少用了一个10点符的编码,
应该认为是一种简化。洛书比河图少了10点符的编码,是洛书把一岁的时间分为四时八节,不同于河图的五时十节。洛书虽然没有10点符编码,却隐含了“10”这个数。人们不难发现,洛书编码中的阳十
字线或阴十字线两端的点符数之和,都是“10”数。隐含“10”数,却不用10个点符的编码,是洛书的
高明之处,它既主张一岁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又不否定一岁10日(月),每日36天的历则。
河图的布局是四面而五方的结构,对“5”数非常器重,是阴阳五行的“五行”之源。整个河图的结构分为5个部分;图中心是5个白圈点符的编码;5个阴阳对的阴阳点符数之差都是“5”!洛书的布局则是八向
而九宫的结构。洛书用了“9”个自然数,“9”种点符编码,整体布局呈“9”宫格结构,表明《书》更注重“9”这个数。
“9”数在没有文字之前,可以用九个白色的小圆圈表示(如《图》、《书》中所示)。“9”数在上古
时代读音gou.后人造字所造的“九”、“勼”、“句”、“旬”、“周”都有gou或jiu的读音。顺便指出,汉字“旬”就是一个洛书的纹样象形的再现!“旬”字,从“勹”,从“日”。“勹”(bao),古音为(gou)是由一个阴弧和一个阳弧合成的象形字。“日”代表洛书中央部位的光芒四射的太阳(阳十字表示光芒四射的太阳)。
估计这个“旬”字,上古时代读音gou,可能同“句”字相通。“九”的古音也是gou.“周”(週)古音读作
jiu.它同“九”的读音相同。“周而复始”也是“九而复始”,即数大到“九”,便重新从“一”计算。换言之,以“九”为单位地不断循环。“九九归一”也是源自洛书的一个成语。“九”是最大的意思。数目大到“九”时,就该进一位,再从“一”计数。珠算也遵循这个原则。
旬,按《说文解字》的解读是:“遍也”(原字电脑打不出来,是“彳”和“扁”的合体字),即周而复始地循环意思。现今人们所说的“周一”、“周二”、“周三”的“周”也是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意思。古人以“九”数为大,为多。故而以“九”为单位不断循环,可以纪日(计数人们所度过的天数)。这样,一年就有40个“九”(40旬)零5天。《洛书》的图样恰恰就是外围40个点,中心5个点的图样!
《河图》的结构是5个阴阳对,《洛书》的结构是4个阴阳对呈四面八方指向的结构。《河图》把一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