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二章 组织行为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涵义、学科特征、发展历史、基础理论、结构体系、主要内容、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涵义与学科特征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涵义

(一)涵义表述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研究组织化的人和人的组织化的行为现象,以认识并反映组织行为的运行规律,进而运用组织行为的客观规律指导组织行为的运行实践、提高组织行为的管理效能、促进组织行为的目标实现的应用型社会科学。

(二)涵义分析

1.学科属性组织行为学属于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型学科,它是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认识组织行为的客观规律、指导组织行为的管理实践的学科理论。

2.研究对象

1)客观对象——组织行为的普遍现象,这是组织行为学的客观基础。其中组织化的人的行为现象是指微观层次的组织行为,即组织的具体行为;人的组织化的行为现象是指宏观层次的组织行为,即组织的整体行为。

2)目标对象——组织行为的客观规律,这是组织行为学的价值目标。通过研究组织行为运行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从而反映组织行为运行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这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社会功能和科学价值的本质体现。

3.主要目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概括地说就是运用反映组织行为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指导组织行为的实践和组织行为的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1)反映组织行为的规律:运用相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系统研究组织行为的普遍现象,从而反映组织行为的基本规律,这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第一层目标。

2)指导组织行为的实践:把反映客观规律的普遍经验升华成系统的理论思想,进而指导组织行为的实践,这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第二层目标。

3)加强组织行为的管理:用科学的理论思想指导组织行为的管理,形成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组织管理的科学性,这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第三层目标4)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目标是组织行为的导向和动力,不断形成并有效实现先进的组织目标是组织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最终目的。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

(一)普遍性——对象特征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不是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组织行为,而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所有组织的普遍现象,是体现在组织行为普遍现象中的普遍规律。

(二)综合性——内容特征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系统研究、综合反映组织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内容必然涉及组织行为的各个领域,必然是由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围绕着组织行为及其规律这一特定对象的全面研究,综合而成的涵盖组织行为各个方面的新型理论体系。

(三)系统性——结构特征

组织行为作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其内在的系统关系也就决定了组织行为学的体系结构必然要符合并体现组织行为运行过程及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从而表现出学科体系中组织行为的大系统与分系统以及分系统与分系统之间的系统性结构特征。

(四)交叉性——知识特征

组织行为学又被称为边缘学科,就是指在多种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组织行为学围绕着组织行为这一特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由多种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交叉而成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

(五)实用性——功能特征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是实际应用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种理论型学科的基础理论,认识和反映组织行为的客观规律,并实际应用组织行为的规律指导组织行为实践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与基础理论

一、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

(一)发展历史的基本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以下五个主要阶段:

1.以个体心理为对象的研究——工业心理学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闵斯脱伯格开始了心理学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1910—1914年期间,他发表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心理工艺学原理》等著作,第一次提出了心理学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意义与方法,他以企业中的个体心理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工人工作动机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美国的管理学家莉莲在1914年发表了名为《管理心理学》的著作,也是通过研究工人的工作心理以提高工作效率,书名虽称《管理心理学》,但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则不同于后来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心理学,也是属于工业心理学。

2.以群体心理为对象的研究——管理心理学20实际30年代前后,在美国著名的霍桑实验中,以哈佛大学教授梅约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实验发现,影响工人工作效率的因素不仅有物质的因素,还有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等社会心理因素,在工作群体中自发形成的人际群体即非正式群体对群体工作效率产生着直接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越来越强调群体心理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由此就形成了以组织中的群体心理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心理学。1958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教授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代替原来沿用的工业心理学的概念,

把组织中的群体心理作为其研究对象,把研究群体心理对群体管理的影响和如何有效管理群体心理等作为主要内容,从而使管理心理学成为区别于工业心理学的一门独立学科。

3.以组织心理为对象的研究——组织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教授在为《心理学年鉴》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中首次使用了“组织心理学”的概念,并在文章中强调了研究组织的整体心理对组织运行和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久,美国心理学协会第十四分会——工业心理学分会改名为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分会。

4.以组织具体行为为对象的研究——微观的组织行为学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讨论会上,有人提出了要建立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系统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行为科学,1952年成立了“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56年正式发行了《行为科学月刊》。随着人们把行为科学的原理和知识逐步运用到组织管理的研究中,在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系统综合下,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形成了当时的“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从美国各大学的心理专业转入管理学院,学科从此也正式定名为“组织行为学”。

5.以组织整体行为为对象的研究——宏观的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又进一步分为微观的组织行为学和宏观的组织行为学。微观的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发展规律,宏观的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整体的行为发展规律。1988年,美国的罗伯特教授和富兰可林教授又提出了组织科学的概念,他们从宏观和微观、理论性和应用性等方面,把组织科学分为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事管理等四个部分,组织科学也就是现在意义上的组织行为学。

(二)发展历史的主要特征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表现出以下两点主要特征:

1.研究对象不断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从最初以组织中的个体人为对象,逐步扩大到以组织中的群体为对象,最终扩大到以组织整体为对象,表现出研究对象不断扩大的发展特征。

2.研究领域不断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从对组织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等心理领域的研究,逐步扩大到对组织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等行为领域的研究,表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的发展特征。

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

(一)管理学

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的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的学科,管理学中关于组织管理和人力管理的对象、职能、方式和系统等内容,对于认识和反映组织行为运行中的导向系统和动力系统、组织管理的主要职能和主要方式、组织管理的职能系统和职能规范、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意义等基本规律具有直接的实用价值。

(二)行为学

行为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的学科,行为学中关于人的本能行为和社会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