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教学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相对文学作品和其他文体,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主动、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让学生真正愉快地参与教学中来。教师不能唱独角戏,不能将学生置于配角之中。真正要看效果,必须让学生思维行动起来,参与进来,并通过积极内化,才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巧设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议论文枯燥无味,学生不太喜欢,这时,就要使用导语的力量,拨动学生的心弦,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再引入新课,学生对课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还可以运用讲故事、提问题、做实验、猜谜语等导入,也可用问题的方式导读文本。可挑选一些课文中的作者的主张、观点设计成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激活学生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例如教学培根的《谈读书》一文,可让学生作好读书笔记,把文中的话作为一个观点,写一写自己的看法,或组织学生呢感在课堂上分两组进行辩论。好的导入可以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2、课堂中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对于初学者而言,议论文教学可以先就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和结构作明确的阐述,让学生对议论文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再带着这些知识去学习课文,这样较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心理,而且有助于巩固、强化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另外在学习中方法的引导很重要:(1)找论点,明核心。怎么抓文章的论点?首先明确论点的常处位置:或文首、或篇末、或中间,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其次,明确辨析论点的方法:一看能否统摄全篇,如果是复杂的议论文切不可把某个分论点误作中心论点;二看表述形式,是否明确的判断,是否完整的句子,因为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有的文章没有把论点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表述不是很集中,这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

(2)探思路,明结构。一般议论文,多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组成。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理清思路,明确结构特点。

(3)析论据,明类型。论点是靠论据来支撑的。辨析论据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清两类论据:事实论据(主要是指事例、史实、数字等)和道理论据(包括经典著作、名人名言以及科学原理等,有的只有道理分析)

(4)抓论证,明逻辑。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论证过程的分析,看作者如何在论证中选用典型而恰当的材料去证明论点,如何运用这些论据去扣住论点进行分析说理;同时要强调论证中的过渡语句,前后内容的自然衔接,让学生明白议论文思维的严密性,而不是论点和论据的简单相加。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各句之间、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它们或并列、或总分、或层进、或对照的关系。以便把握作者的思路是如何推进的,以及这样推进的道理。(5)品语言,明特点。指导学生品读文本,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虽然有的议论文的语言形象、生动,但由于议论文论述性的特点,决定了它语言的概括性、抽象性、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正因此,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反复地品味。有的关键性语句,要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来理解。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少,单凭抽象的思维,机械的死记硬背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此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时空领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议论文教学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议论文都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例如:

谈到王阳明格竹子失败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历史上哪些文人或画家格竹子成功了,为什么会成功呢?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例子,这样一联想,抽象的说理就变的形象而有趣了。只有这样我们的议论文才不会味同嚼蜡,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思迁移,重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和意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使学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审视分析问题,发散思维,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其灵活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把教材当学材,教读课文可以教师引导为主,引导学生感悟,指点学生阅读思考的方法,把握相关的规律,教会学生学习。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学习《最苦与最乐》,应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懒惰的智慧》重在情感、态度、价值现这个目标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