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习题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科学习题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习题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中重要课型,是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规律、应用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习题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教学的效益。本文针对当前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习题教学的选题原则、教学方式、课后巩固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有效实践,重点提出了小组合作型习题课教学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科学解题素养。

关键词:习题教学存在问题习题设计有效教学

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的掌握需要经过不断的实验、运用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地步。应用科学概念规律的较初级层次就是解决解释一些习题,较高层次是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初中教育有其特殊性,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获得直接经验,因此,解习题就成了课堂教学中较为简捷的一种训练手段,相信在未来的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还是大家认可的一种方式。

一、当前习题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轻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很多时候对新课标没有理解到位。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重知识、轻情感而忽略了在问题解决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热情的养成。比如,在给学生的题目中,大多是已知某几个物理量,而求另外的若干个物理量的题型。这是一种已经理想化、抽象化后的问题。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感觉是冰冷的,不能感受到物理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做多了这类题目,就会使学生感觉到解决科学问题就是套公式,套解题步骤。在这种物理习题的解题过程中,不能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而是机械式的、近乎麻木的训练。久而久之,学习成为负担,厌学情绪随之而来。

2、重讲题、轻体验

老师在习题课中,往往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所以经常是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的昏昏欲睡。学生在应用科学规律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仅限于解题,还包括分析和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甚至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如果学生在解题中能体验到科学的力量,能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去更深入地了解相关问题的想法,能够主动去查询一些资料,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视野。做作业从一种负担到主动地求知,这里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忽略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片面理解科学课的教学理念,片面追求探究式教

学,有些老师忽略了教学上“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太注意了解、尊重学生的现状。现在的学生,他的知识面特别广,脑筋转弯很灵活,发散思维能力强,很爱做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问题。但是也有他们薄弱的地方,比如说,很多学生不太善于比较理性的分析问题,思维上条理不够清晰严谨,往往呈现出跳跃式的思维,大多数初中学生逻辑性思维差。我们应当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这种现状。在这个基础上,在我们的教学中逐步地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3、重记忆、轻归纳

学生经常会说:课听得懂,课后作业不会做或碰到没做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其原因就是把科学问题的分析过程变成回忆过程,把方法当作知识来灌输。正确的做法是要将文字叙述转化为科学草图和情景,学会分析,学会抽象,学会概括,学会比较,学会推理。

在习题教学中,解题方法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解题方法教学一般是“方法概述+应用举例”,老师通过一道例题就给学生归纳出一个完备的解题步骤,或者某种题型的解题突破口,要学生记住这些方法,然后用它来解决相类似的大量题目。其实,方法是程序性的知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方法的掌握要通过不断的渗透而不是灌输。只有积累到一定量的基础,通过老师的促进,达成质的飞跃,解题方法跃然脑中,最后再由老师点拔方法的使用。这样,学生容易已经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时不再会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能灵活地把物理规律应用在新的问题情景中。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套用解题的类型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在理解的前提下自觉迁移,后者是在记忆的基础下生搬硬套。

4、重数量、轻质量

可能有些老师认为,既然学生在练习的题量上要有一定量的积累,那是不是又回到了“题海”战术呢?这是两个概念。一般来说,方法教学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个例渗透中是要有一定题量的积累,但不是多了就好。没有经抽象概括和拓展提升这两个阶段,学生还是只会套用相似例题进行解题。因此,给学生的题目一定要精选,一定要把握题目的质量。

二、习题教学中的选题原则

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设计练习和习题时,应多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的科学现象为依据的问题,既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联系科学、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因而具有生命力。切忌那种脱离实际的纯“思辨游戏” 式的题目。从中我们要把握几个原则:

1、习题要能辅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习题的背景可以从科学学史、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现代科技等方面汲取。同时适当的穿插其他学科的知识。

2、习题要有梯度,并能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同时培养学生在收集习题信

息的过程中不盲从、敢于质疑的态度。

3、好的习题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有愉悦的成就感,有振兴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大众的意识。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而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本章节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数学就是要研究客观规律,而运用数学知识于实际,因其内在联系也常常会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以“规律”,数学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哪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这样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题量大了,学生疲于奔命,所得无几,既增加了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3.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习题要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习题教学的功能

前面我们阐述了怎样选择和设计习题辅助教学,可是目前教学内容多,课时紧是实施新课标时老师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怎样高效地使用习题值得大家共同探索。

(一)例题讲解——巩固知识,学会方法

教师通过讲授和板书,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并根据需要,对例题进行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