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真正做到在历史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实施;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97-02

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实施,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严重阻碍现代教育发展的情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新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能力、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素质,而且,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化、发展这为我们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在初中历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

历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践。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无孔不入的传媒,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一个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学双方“交互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教师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

2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是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要使学习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不能包办代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更新设计,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努力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要造成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产生“爱学”和“乐学”。

2.2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部分内容,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等方面,把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呈现给学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在教《两汉经济的发展》时,我虚拟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汉朝人,你将怎样生活呢?”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然后分组扮演农民、手工业

者、商人等角色,这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教师只是穿插其中,略作评说,学生的发言大多抓住了汉朝经济的发展特点及都域繁荣的情况,学生自主性得到了发挥。

2.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材料选自某某文章或哪一年的谁的讲话,通过材料里边提供的时间、人物、事件来判断是课本中的哪一部分内容。第二步,联想课本中内容来解题。第三步,有的问题要弄清问什么,通过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经常找一些材料题,并逐渐地由易而难布置一些解析题,让学生练习。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4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正如“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历史教育对人的塑造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知识与技能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到达知识的殿堂遨游。教师的社会责任是培养人的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4.1创设情境:导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趣,就是教师巧妙地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效率高低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可从历史典故、诗词歌曲、投影录像、图片资料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投入新课题学习,使教与学同步,以期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4.2精心设问:导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导思,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

4.3拓展思路:导议:所谓导议,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注意挑起矛盾,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如: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殖民主义后果时,向学生指出殖民者的掠夺、屠杀和贩卖人口肯定是不道德的,但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究竟怎样看待这个

历史问题呢?待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出一个论点:道德判断和历史判断不能混淆,也不相互替代,这个论点课本上没有,它对学生分析认识同类问题有一定的指意义。

总之,要实现初中历史课教学的素质教育进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真正做到在历史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