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33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论链接』 角度1 先秦至唐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
角度2 魏晋至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①魏晋时期,商业发展一度中断;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商业恢复和发展。 ②隋唐时期,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坊市分离;城市发展具有多元化。 (2)原因 ①魏晋南北朝:曹魏、北魏一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南朝南方相对稳定,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商业发达发展;统治者的重视等。②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 济发达;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道路畅通等。
特点及地位的变化。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理解认识佛、道对儒家思想 唯物史观
的冲击,理解科技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①三国时期:曹魏马钧改进__翻__车__。
(1)生产工具② ③隋 唐唐 代: :出出现现筒了车结。构更为完备的_曲__辕__犁___,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A.自耕农经济盛行 C.均田制破坏严重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 A
本题运用史料,借助小农经济占有土地的情况,考查唐代小农经济发展的 点评
特点,主要考查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紧扣表中户数比例的大小与小农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角度作出 审题 判断。 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土地规模在20~130亩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占比为 74.1%),土地特别多和特别少的比例较小,由此可知占有适量土地的自耕 解题 农盛行。故A项正确,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 解,题干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 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D项错误。
(3)商业都会②①由唐于代海长上安贸、易洛的阳兴的盛商,业广最州为、繁泉荣州。、明州、杭州、扬州、 登州等港口城市也繁盛一时。
(4)“重农抑商”: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 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2)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___均__田__制____,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中原人口的南迁。
(1)原因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
朝代
表现
特征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
孙吴、东晋、 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 南朝时期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像建康一样的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解读可以从材料反映的经济、阶 级关系、思想及文学特点角度分析。 (2)史料二主要从思想角度说明了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解读史料主要从长期 战乱使唐代传统儒学价值观受到破坏,佛教传入、和道教一起挑战儒学地位等角 度分析。
1.据史料一,概括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唐代古文运动的社会价值。 提示:背景:唐代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格式束缚了思 想的表达和文学的发展等,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 价值:适应了新兴阶层的需求;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和思想解放; 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考纲 考点
魏晋至隋唐 时期的经济
(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2)隋唐时期 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 业、商业发展。
魏晋至隋唐 (1)魏晋儒学遭冲击。(2)唐代的“三教合一”。(3)科技: 时期的文化 《齐民要术》与南北朝农书。(4)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即时体验』 1.(2019·山东莱芜模拟)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
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 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 解析 据题干可知,唐朝均田制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迁移所学知识,魏晋 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强劲,门阀士族具有荫宾客、奴婢的特权,使得大量土地落入 门阀士族手里,加重了土地兼并,唐朝的措施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门阀氏族的势力衰 弱,故选A项。 答案 A
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_自__觉___的书法艺术;“书圣”_王__羲__之___的 (2)书法②《隋兰唐亭:序张》旭被、誉怀为素“狂天放下不第羁一的行_书 _草__”书__。_;欧阳询、颜真卿、柳公
权等注重__规__范__法__度___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①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代表人物是__顾__恺__之___,绘画 (3)绘画理 ②论 唐是 代“ :画以家形们写创神制”法。度,绘画艺术体现盛唐气象, 代表人物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史料二 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 坏。……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它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采取的相同方式, 越过汉唐诸儒,回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 复……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 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 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 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 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 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 求的革新运动。
自的职能可以得出,唐朝时期中外文明的交流比较频繁,故B项正确。
答案 B
探究2 魏晋至隋唐儒学发展的特点及唐代儒学复兴 『史论链接』
角度1 魏晋至隋唐儒学发展的特点 (1)儒学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 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迅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 (2)唐代“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独 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 儒学日益处于劣势。 (3)唐代儒学的发展:韩愈、柳宗元等掀起古文运动和复兴儒学运动,批评佛教, 吸收新的思想,光复儒学。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a.社会背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 ①背景b.制度保障:科举取士制度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c.文化条件: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 a.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_诗__仙__”,是屈原之后中国最 ②代表b杰.杜出甫的(__唐浪__帝漫__国主__由义__盛_诗转人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 人道主义色彩。诗有“诗史”之誉,人有“__诗__圣___”之名。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 时空观念 呈现不同的特点,经济重心从江南经济开发到经济重心南移开
始。
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开始冲击儒学,唐代呈现出“三
历史解释
素养
教合一”的局面,但儒家思想始终占统治地位。
解读
运用历史史料和后世史家评论,解读印证魏晋至隋唐儒学思想
史料实证
2.(2019·山东济南模拟)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
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 )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
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
解析 根据题干中“鸿胪寺”、各地方的“商馆”、“互市监”、“市舶司”等各(1)发展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历程 ②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_丝__绸__之__路__繁荣。
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允许设市。 ②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2)城市的繁荣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④唐长安城实行_坊__市__制____。
探究1 魏晋至隋唐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例证』
【典例】 (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 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__三__教__合__一___”局面。
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指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的合称。 这一现象与当时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有关, 也与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相关。“三武灭佛”一方面 是佛教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 佛教与中国儒家正统文化和道教文化争夺思想统治权的结果。
江南初步开发
大城市
中唐以后
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
(3)意义: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 术,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3.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 (2)隋唐① ②陶 出瓷 现工 __缂_艺_丝_臻__于技成术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4)梨园春秋: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 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图证历史] 曲辕犁
核心论点: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和成熟,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 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图证历史] 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布局
核心论点: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 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
2.科技 (1)印刷术①②隋唐唐代发《明__金____雕刚____版经____印___》刷__是术__迄_。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
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3)农学: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__齐__民__要__术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4)数学:南朝宋、齐之际的__祖__冲__之___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 1 000年之久。 (5)天文学:唐代__僧__一__行___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 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
角度2 唐代复兴儒学的作用 (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 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 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 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 理学之端绪。 (3)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为 宋代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证历史] 唐代“三教合一”图
核心论点:(1)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 是出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
[规律总结]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