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维新变法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传申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
批判君权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动摇君权论的基础
梁启超
严复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封建顽固派
维新派
要不要 维新变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 变者天下之公理 宁亡国不可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反对兴民权、设
实行君主立宪制
议院,实行君主 立宪
实行君民共主的 君主立宪政权
要不要提倡 西学,改革教 育制度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 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项,西人 即可敛手。
——李鸿章
3.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福州政局
民用(辅助军 事工业)
天津开平煤矿、 上海轮船招商局
• 法国从1815年到1840年,棉织品产量增加 了3倍;从1814年到1840年,生铁产量由10 万吨增加到35万吨。
• 美国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它的 农业生产数量迅速超过欧洲各国;到1850 年,铁路总长达1.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 疯狂的殖民扩张,使中国面临空前挑战。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
背景: ①洋务运动的展开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代表:王韬 郑观应 等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
主张: 文化上:提倡西学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践
(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2.甲午中日战争后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⑴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和帝国主义侵略 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⑵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思想观点: 三世说
进化论
据乱世 君主专制
升平世
君主立宪
太平世 民主共和
康有为
《变法通议》
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宋育仁《时务论》
讨论: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 魏源的继承者。”你是否同意? 请阐明理由
同意。 理由: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②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不同意。 理由:①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林、魏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
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
• 清代人写文章驳斥地圆说:“果如大地似 圆球,则四旁舆在下,国土洼处之海水, 不知何故得以不倾?”
• 林则徐认为,英国士兵“腿足裹缠,结束 严密,屈伸皆所不便”,“一扑不能再起 ”。他给英国国王的信里写道:“况如茶 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 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
• 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量占世界工业生产总 额的的50%,英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18%,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最早)
天津机器制造局
汉阳铁厂
4.失败
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失败的原因: (1)列强的破坏 (2)顽固派的阻挠 (3)缺乏领导核心,力量分散 (4)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阶级属性决定













使




子 拜
廷 设


类 为
师 京师同文馆
文 之 馆
洋务派“不师其法,惟仿其器 ,竭天下之心思财力以从事海防 洋务,未收富强之效……此不踹 本而齐末,故欲益而反损。”
族 危

学 习


加 深
探索救亡道路
断 深
相结合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 ——制度模仿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 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 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 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 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 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 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的软弱属性决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不充分
思考:
维新变法思想的性质、目的、失败原因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 ——器物学习
学习西方

向 西 方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开始向 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主要历程: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维新变法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 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1840年前后中国士大夫 的思想状况是怎样的? 欧美又是什么情况呢?
• 鸦片战争时,道光皇帝派人审问英国战俘 说:“究竟该国地方几何?英吉利到回疆 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
① 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② 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 ③ 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鸦片战争时,曾国藩日记一则:“ 早起,习寸大字一百,作应酬字少许; 辰后,温经书,有所知;日中,读史; 酉时至亥刻,读集;灯后,不读书,但 作为可耳。”
2.主要代表:林则徐、魏源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3.评价:对反对顽固守旧、号召人们 学习学习西方,谋求变革有进步意义;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起了阻碍人们 思想解放的消极作用。
学者蒋廷绂十分赞赏曾国藩 等人的中体西用,他说:“曾国 藩的工作分两部分,一方面他要 革新,那就是说,他要接受西方 的东西。另一方面,他还要守旧 ,那就是说,恢复我国固有的美 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 贡献。”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 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 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 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 主张建立一支“器良、 技熟、胆壮、心齐”的 新式水师。
代 表 作:《各国律例》《四洲志》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军事技术)
魏源
“不善师外夷 者,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 器,三养兵练 兵之法。”
2.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人开始寻 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方,他们 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 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
3.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 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资产阶级
代表作:《海国图志》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欧罗巴一土,以罗经视之,在乾 戌方,独得金气。(所以欧洲人) 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 议”。
—— 徐继畲 《瀛环志略》
3.影响:
(1)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 牢笼,重新认识世界,萌发新思 潮,探索救国之路。
(2)学习了西方工艺科学技术, 涌现出一批新式兵器专家。
(3)为以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思想观念,为洋务派和资产阶级 改良派进行近代化改良奠定了思 想基础。
二、 中体西用”
1.背景:
——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
①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2.核心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前提:肯定封建制度 2.内容: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传统 文化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这一思想 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随着鸦片战争的 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外 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思 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 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问题:这个过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
坚持科举取土, 变法之本,在育人
反对西学
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3)维新思想的实践:
“知识分子因西方的刺激而 启发一些新的观念,并非对西方 思想有系统的了解而全新移植。 不但不能是充分领受,而且颇显 得片段零星。他们对西方的认识 ,来源于间接的接触,而不是直 接的体验。”
——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