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再解读兼论_911与文明冲突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争鸣
亨廷顿的文明 冲突论再解读
) ) ) 兼论/ 9#110与文明冲突论
孙相东
=内容提要> 在关于文明冲突论的争论中, 许多批评者曲解了亨廷顿的本意。批评者 的误区主要在于: 制造了文明和国家、价值和利益的简单对立; 混淆了冲突的根源与冲突的 结果; 对文明和普世性文明的语义使用混乱。批评者往往忽视亨廷顿一生学术思想的连续 性。界定其连续性的核心是反理性选择理论和保守现实主义, 这是理解文明冲突论的钥 匙。/ 9#110之后, 亨廷顿延续和发展了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涵, 并强化了反理性选择和保 守现实主义的政策取向。
( 一) 把 文明和国家、价值和 利益简 单对立。批 评者认 为文 明( 文化) 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并不构成 世界政 治的主 要内容, 民 族国家仍然是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最 重要的 行为体, 主权 国家 之间的利益 政治和 权力 政治仍 然是 世界 政治 的主 要内 容。阿 加米( Fouad Ajami) 认为, / 不是 文明控 制国 家, 而是国 家控 制文 明0 。¹ 国家会把实际利益冲 突贴上 文明冲 突的 标签, 以动 员民 众或寻求舆论上的支持。威克斯( Albert L . Weeks) 认 为, 跨 国家 的结合以基于利益的选择 而不是 以文明 为基 础。º 刘 靖华 也持 类似的看法。他认为, 亨廷顿用/ 文明 的冲突0 消解 了国际 政治 的利益对抗 的真实含 义, 但实 际上, 冷战 后的 世 界仍 旧是 一个 多极经济利 益和权 力关 系动态 平衡 的世 界。当 这一 关系 失衡 乃至严重崩坏, 社 会就 会产 生冲 突乃 至战 争。道义、宗教 甚或 文明都将退为经济利 益及 权力 平衡关 系这 一巨 大现 实力 量的 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 王逸舟认为, 总体上看, 在今后 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里, 国际政治仍然会以 国家之 间关系及 其同国 际组 织的关系为中轴, 种族的、民族的、文明的 差异只会 使主权 国家 产生更多的裂变而不是使其消亡。从 这个意 义上讲, 文明 间的 冲突不会超过、盖 住或压 倒由 社会制 度、意识 形 态或 实际 的经 济、政治利益决定的国家间和地区间冲突。¼
[ 责任编辑: 邵 峰]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年第 1 期
亨廷顿批评者的误区
文明冲 突论一提 出, 便引 发了众 多的 批评, 亨廷 顿一 时成 为众矢之的。批评者无 疑对 亨廷 顿的偏 颇之 处 做出 了宝 贵的 纠正, 但也有许多 批评者 曲解 了亨廷 顿的 本意, 歪曲 了文 明冲 突论的主旨。今天归结起来, 批评 者最经 常陷入的 误区主 要有 以下几点。
确实缺乏实证分 析, 有失 偏颇。但 是说 各个 民族 的 文化、文 明
价值观以及形形色色的意识形 态, 在国 际政治 中通通 不过是 争 权夺利的工具和幌子, 我以为比亨廷顿偏离真理 更远。0 ¾ 王 缉
思认为, 对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追 求, 对 民族和 国家的 认同, 对 物质利益和资源的争 夺, 都是世 界政治 的动 力。¿ 国家 范式 主
结语
回顾国际关系理论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我们不得 不承认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的主导作用。这种主 导作用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 也给理论的发展带来诸多局限性。出于对国际关系理 论西方( 美国) 中心主义的担心和不满, 王义桅博士提 出了自己的批评, 这种勇气令人敬佩, 只是批判的方式 违背了学术批判的基本原则, 有关论断也有值得商榷 之处, 从而使批判失去了本应具有的推动学术进步的
¹ Fouad Ajami, / The Summoning0 , Foreign Aff airs , September/ October, 1993, p. 9.
º Albert L. Weeks, / Do Civilizat ions Hold?0 , Foreign Aff airs , September/ October, 1993, p. 25.
文明 同 国 家 相对 立 的 原 因在 于 把/ 利 益0 ( interests) 和/ 价 值0
( values) 相对立。多尔( Ronald Dore) 批 评了这 种做 法, 他说: / 将
-利 益. 和- 价值. 区 别开 来是一 个谬 误。一种 利益 只有 在被 认
为有价值时才成其为利益。 , , 在这里, 真正 应探讨 的不是 价
) 35 )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再解读
是特殊的、民族的, 甚至 是个 人的, 后 一层 次则 是普 遍的 、全人 类的。0 ¹ 王缉思认为以上 的视角 有效地 解决 了文明 冲突 范式 和国家范式的简单对立, 实现了文 明范式 同国家范 式和其 他范 式的统一。º
导致把文明和国家、价值和 利益、精神和 行为、文明冲 突范 式和国家范式简单对 立的 另外 一个重 要原 因就 是许 多批 评者 混淆了冲突 的根源 和冲 突的结 果。许多 批评 者 常常 质疑 亨廷 顿的方式之一就是主张/ 冲突 的不是 文明, 而是国 家0。这 里涉 及的实际上是一个组织形式的问 题。毫无疑 问, 人 们一定 是按 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的, 一定的组 织形式 是一定行 为能力 的基 础。在国际政治中, 国际政治的组 织形式 是国际行 为能力 的基 础。不同的组织 形式 如跨 国公 司、利益 团体、族 群、国 际组 织、 民族国家等 等构成 了不 同层次 的国 际行 为体。 在当 今国 际体 系中, 民族国家是 最重要 的行 为体, 也是 世界 政 治中 最强 有力 的组织形式 。国家拥 有主权、政 府, 有 确定的 边界和 人口, 有构 成权力和实力的所有要素和手段。而 文明则/ 是文 化实体 而不 是政治实体 , 它本身 并不 维持 秩序, 建 立公 正, 征缴 税收 , 进行 战争, 谈判条约, 或者 做政 府所 做的 任何 其他 事情。 文明 的政 治组成在文明 之间 各 不相 同, 在 一个 文明 之 内 也随 时 间而 变 化。一个文明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政治单位。0 » 或者, 一个政 治单位也可 跨跃多 个文 明。冲突 的只能 是有 形 的政 治组 织形 式, 文明本身并不构成冲突的有 形政治 组织形 式。亨廷顿 文明 冲突论的本意也并未混淆作为文化实 体的文 明和政 治组织, 他 只是指出了冷战后冲 突的 根源 将主要 来自 文明 的认 同和 文化 上的差异, 由这种根源导致的冲突 的形式 和结果仍 然是现 存的 各种政治组织, 主要是国家或国 家集团 之间的 冲突。这时 实力 和权力关系便完全 适用 了。所以 亨廷 顿说: / 冲 突的 根源 来自 文化差异, 冲突的结 果则反 映了 权力关 系的 变化。0 ¼ 在这 里, 通过权力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亨廷 顿又一 次实现了 文明冲 突范 式同国家范式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 从文明 冲突范式 向国家 范式 的回归。
=关键词> 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 误区; 连续性; 9#11 =作者简介> 孙相东, 1971 年生,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2000 级国际政治学专 业博士生。( 北京 邮编: 100091)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9550( 2003) 01- 0034- 06
1993 年, 美 国5 外交6 季刊 ( Foreign Affairs) 夏 季号 发表 了塞 缪尔# 亨廷 顿( Samuel P. Huntington) 的 文章5 文明 的 冲突?6 (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 由 此 引发 了 一场 持 久而 又 热烈 的 讨 论。 从那时起到现在, 近十个年头过 去了, 这场讨 论也渐 趋平静, 甚
¾ 王缉思: 5文明冲突论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6 , 载5中国社会 科 学6 季刊, 1994 年春季卷。
¿ 王缉思: 5/ 文明冲突0 论战述评6 , 载5文明与国际政治6 , 王缉 思 主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24 页。
À 王缉思: 5文明冲突论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6 。 Á [ 美] 塞缪尔#亨廷顿著, 周琪等译: 5文明 的冲突与 世界秩序 的 重建6 ,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95 页。 lu 王缉思: 5文明冲突论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6 。 lv Ronald Dore, / Unity and Diversity in World Cult ure, 0 in Hedley Bull and Adam Watson, eds. , The Expansi on of Internati onal Society , Oxford: Oxford U niversity Press, 1984, p. 410. 转 引自王 缉思: 5文 明冲突 论的 理论 基础 与 现实意义6 。
值和利益的区别, 而 是像领 土、贸易 机会 这 样的 普世 性价 值 )
利益同特殊的价值 ) 利益之间的 区别, 后者是 某些国 家根据 其
-文化. 所特有而其 他国家 所没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的。0 lv 陈 少明 在评论 亨廷 顿
的文明冲突论时 也做 了类似 多尔 的区分: / 人 类价 值可 分为 精
神( 宗教、审美) 与 行为( 政 治、经济) 两 大层 次。前 一层 次可 以
张国家行为的根源是利益 ) )) 权 力因素, 而文 明冲突 范式则 认
为是文明( 文化) 因素。这里确实 存在着亨 廷顿所 说的/ 人为 地
制造了国家与文明的毫不相 干的对立0 。亨廷 顿的文 明冲突 论
范式首先针对的是从国家利益 角度观察 国际关 系的传 统范式,
其初衷是想以文 明冲突 范式 取代冷 战时 代意 识形 态强 烈的 两
) 34 )
功能。 本文对5质疑6 一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 并不是要
为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辩护, 只是想表达这样一种认 识: 要完全否定八十多年来形成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并创造出比现有理论更科学、更有效的理论体系, 绝不 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完成的。若要实现国际关系理论 的创新, 必须扎扎实实地做些基础工作。从开展真正 意义上的学术批判入手, 看一看西方学者研究中有哪 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研究还有哪些 需要改进的地方, 做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工作。 惟如此,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舞台上才能真正出现中 国学者的身影, 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 [ 收稿日期: 2002- 11- 07] [ 修回日期: 2002- 11- 26]
文明冲 突范式同国 家范 式争论 的焦 点在 于文 明( 文 化) 因 素同利益 ( 权力 ) 因 素的 关系 以 及它 们在 国 际政 治中 的 作 用。 许多批评者 从国家范 式出 发, 认为亨 廷顿 的论 点不 值一 驳, 但 王缉思认为,/ 亨廷顿如此突出精神因 素在政 治冲突 中的作 用,
霸相争范式, À 突出冷战后文明( 文化) 因素相对 于经济利益 和
意识形态的重要 性。文明 冲突 范式 本身 是对 国家 范式 的批 评
和替代, 但却并不排斥 国家 在当 今世界 舞台 的重 要 作用, 并 不
否定利益政治 的本质 。亨廷顿 想表 明的 只不过 是文 化( 文 明)
在界定和认识 利益中 的过 滤作用。 亨廷 顿说: / 人 们并 不只 靠
至正在淡出学术舞台。但/ 9#110 又一次掀起了文明冲突的大 讨 论。本文拟在回顾这些争论的基 础上, 理出亨 廷顿批 评者的 误 区, 同时结合亨廷顿一 生学 术思 想的连 续性, 对文 明冲 突论 做 出新的解读。
但没有完全说清楚建构主义理论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而且还支持了现实主义理论, 证明了现实主义理论并 不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也不是先验性的理论。
理性活着。只有在界定了自我之 后, 他 们在追 求自身 利益时 才
能理性地筹划和行 动。利益 政治 以认同 为先 决条件 。0 Á 王 缉
思也是这么解读亨廷顿的, 他说: / 所谓国家 利益, 民族 利益, 都
只能是国家、民族内部 各种 利益 的交织, 也只 能是 领袖 和精 英 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框架认识到的利益。0 lu 由此可以 看出, 把
亨廷 顿 把 以 上 的 批 评 意 见 概 括 为 / 国 家 范 式0 ( statist paradigm) , 并称之为/ 虚 假的 替代性 范式0 ( pseudo - alternative) 。 亨廷顿认为这一范式 人为 地制 造了国 家与 文明 之间 的毫 不相 干的对立。/ 文明并不控制国家, 国家 控制文 明0 的 论调是 这种 对立的典型代 表。亨廷 顿认 为, 用/ 控 制0 ( control) 来 界定 文明 与国家之间 的关系 毫无 疑义。国 家只对 所察 觉 的威 胁做 出反 应。亨廷顿承认民族国家仍然是世界 事务中 最有力 的行为 体, 但他认为正如在冷战时期国家属于三 个世界 中的一 个一样, 现 在国家属于不同的文明。随着三个世 界的消 亡, 民 族国家 日益 根据文明标准来界定其认同与利 益。亨廷顿 进一步 反驳说, 我 们并不是生 活在彼 此孤 立互不 联系 的世 界中。 现实 的世 界是 由各种程度的历 史、文化、宗 教、语言、地 理和 制 度所 凝聚 的相 互交叠的国 家群体组 成的, 在 最广泛 的层 面上, 这些 群体 的最 高形式是文明, 否认这一点, 就是否认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½
» 刘靖华: 5冷战后世界冲突问题 ) )) 评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 冲 突论6 , 载5世界经济与政治6 , 1994 年第 2 期, 第 48~ 54 页。
¼ 王逸舟: 5国际政治的又一种透视6 , 载5美 国研究6 , 1994 年第 1 期。
½ Samuel P. Huntington, / If not Civilizations, What? - Samuel Hunt ingt on Responds t o His Crit ics, 0 Foreign Aff airs, November/ December, 1993, pp. 186 - 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