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评课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_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人教

新课标

《渔歌子》一课主要写出了作者寄情山水,流连不归的情怀。文章短小却字字珠玑,充满了情系美景,不愿回归仕途的情感。陈老师饱含深情地带着学生到如此优美的诗境中走了一回,并深入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把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统一于扬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了感性、灵性、悟性交融的诗意课堂,实现了语言、情感、精神层面的和谐共振。我认为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一堂体现语文本色的好课,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好课。

下面,我针对这堂课,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张志和,是画家,是诗人,是词人,是哲学家,他的作品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一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27个字,而是《渔歌子》背后整个美奂美仑的诗词意象。

特级教师袁瑢说,课堂上尽量少说老师跟你们一起干什么,多说让我们一起干什么,因为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思维﹑个性等交流互动时,教师就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渔歌子》的课堂对话当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启迪者,又是组织者、聆听者,陈老师时而与学生一起沉思、时而与学生一起感动、时而在学生疑惑处轻轻一拨、时而对学生的真切感悟会心一笑。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早已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

创设语言学习的情景,远比枯燥的学习语言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本课中,陈老师伴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已经掌握诗中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将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通过学生之口一一描绘出来。了解诗意的整个过程,巧妙不着痕迹,通过这样巧妙地设计,让学生充分感悟词中描绘的景物美的同时,也为下文转折作了铺垫。

老师没有枯燥的讲解诗文背后的故事,而是巧问学生“不须归”哪?老师紧紧抓住“不须归”做起文章。老师由诗人的生平背景入手理解“不须归”。又进行拓展,穿插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更深层的理解张志和“不须归”的原因,由诗及人,进入人物精神,理解

作者的内心世界。

语文的学习要通过朗读来体现,最终要在读中感悟。本节课中,教师注意营造了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将读贯穿始终,而每一次读之前教师都时引导,因此每一次的读都体现情感的生成、读中悟情,不是师言、生听,而是师导、生言,最后在读中生成自己的东西,最终体现出学生的本位和主体思想。

一节好课的生成,绝不仅是师一人的精彩,更多是孩子的精彩。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