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梁启超的文化定义

2012年08月05日 14:08来源: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作者:陈华文浏览:136 次我要评论字号:

大中小

书名: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作者:梁启超出版者: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2年6

“文化者,人类心能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他对文化的定义颇为拗口,按照他的说法,人类自由意志选择且创造出来的有价值的东西才算是文化。

在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反思中,梁启超无疑是一个分量极重的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个思想变化颇为复杂的学者。他一生撰写了大量著作,统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关于中国文化的理论学说,今天读来也是意义深刻。为了清晰呈现梁启超之中国文化研究脉络,商务印书馆从《饮冰室合集》中遴选了与文化相关的讲演稿、文论与著作,新编为《梁启超论中

国文化史》一书。

在《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中,梁启超深入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研究文化史的路径、

研修国学的方法、文化史中的社会组织、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国学术思想变迁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依然都是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他在研究中将西方哲学中的“自由意志”观点植入中国文化研究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人的主观能动性占有重要地位,抛开人的意志而研究中国文化,那都是空谈。人可以创造文化,当然也可以毁灭文化,文化是一个

动态的发展过程。

任何类别学术研究,都起始于研究对象的定义,研究文化也莫过于此。而文化的定义不下于百种,且各种定义一直争议不断,至今都没有标准答案,估计将来也不会有,这也正是文化具有活力的重要表征。文化的定义是活的,是在流动变化的,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不同知识背景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梁启超对文化定义是:“文化者,人类心能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他对文化的定义颇为拗口,对理解此定义的人设置了知识的门槛。按照他的说法,人类自由意志选择且创造出来的有价值的东西才算是文化。

梁启超认为,生物中的万物,可以分为自然系和文化系,自然系是因果法则所支配的领土,文化是自由意志所支配的领土。他给文化划定了范围,一部分人类活动与文化是无关的,比如生理上的吃饭喝水、睡觉排泄、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本能,这与文化无关。心理活动中的记忆感觉和无意识的模仿,也是与文化无关的。然而,对于模仿是不是文化的问题,其实要视情况而定。人类有意识的模仿,可以说就是文化活动。因为有意识的模仿,都是经过自由意志选择才发生的。比如风景写生,看似在描摹自然,实则是画家在反映精神中的风景。文学创作中的写实主义,也绝非是照搬生活,而是作家对现实社会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学术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学术研究范畴划分也不明确,文史哲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梁启超认为,中国文化史研究,不能简单地用归纳研究法。归纳法其实是寻找“共相”,把许多事物相异的属性剔去,相同的属性抽出,各归各类。从古至今,文化史是人类自由意志的表现,而各人自由意志的内容,也绝不会相同。文化史研究和自然科学家正好相反,要重视研究其差异性。如果文化研究中将史迹差异性剔除,专找共同属性,

文化史势必丧失其精魂。

当西学思潮席卷中国学界时,梁启超为国学研究者指点迷津。研究国学,首先要“整理国故”,在浩繁的古典文献中打捞文化的真义。当时很多人研究国学,把目光紧紧盯住官方正史,梁启超认为官家史书也太多疑点,史料的真实性值得商榷。研究者要开阔视野,那些野史、方志、家谱、文人笔记与书信都是极为宝贵的史料,真正的文化,或许就散落在这些文字里。这些文献的搜集、整理、研读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当然,对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一个人的精力、时间、知情、资料掌握总是有限的,研

究者从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为妙。梁启超把整理国故比作开矿,必须找几处矿点,深入开凿,方能找到矿藏。在知识分子孤军奋战研究国学的年代,梁启超则建议整理国故的工程,必须靠知识分子之间密切的协作,大家在一个共同目的、共同计划之下,各人分担几个领域做“窄而深”的研究,10年20年必将出现大成就。他的这个主张,又深受西方治学方法影响。梁启超终究是一个读书人,这个建议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当时动荡的中国,无疑是遥

不可及的学术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