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与免疫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infection),又称感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 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 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地方性 季节性 免疫性
一、传染的途径与方式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 (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
d)具抵抗在吞噬细胞内被杀死的能力,能在吞噬细胞内寄生;
2)毒素(toxin)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
(1)外毒百度文库(exotoxin):
外毒素 内毒素
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 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白
喉毒素等;也有存于胞内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 菌的肠毒素。
(2)繁殖与扩散能力:
通过水解性酶类,使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病原菌扩散。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卵磷脂酶
(3)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a)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和体液杀菌物质的能力,有
助于病原菌于在体内存活,例如肺炎球菌的荚膜。
b)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有抗吞噬作用;
c)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如溶血素,抑制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活细胞中寄生
病毒感染的特点:
基因水平感染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影响宿主细胞的核酸及蛋白质代谢,其 后果可分为三种类型:
杀细胞感染(cytocidal infection); 稳定状态感染(steady state infection); 整合感染(integrated infection);
3. 真菌的致病性:
三、传染后的表症
病原体
不同的个体
相同个体的不同生理状态
不同的结果
病原体侵入其宿主后,二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传染的结局:
有些真菌本身并不致病,但对某些具过敏倾向的个体可引起变态 反应性疾病,如曲霉、青霉、镰刀菌等可引起荨麻疹、哮喘、变 应性鼻炎。
(4)真菌性中毒:
有些真菌在粮食上生长,人及动物食后可因真菌本身或真菌产 生的毒素而中毒。
黄曲霉毒素、杂色霉素 桔青霉素 节菱孢菌引起的霉甘蔗中毒
肝损害 肾小球损害 抽搐,昏迷直至死亡
变异链球菌、乳杆菌: 牙齿表面粘连成菌班,造成龋齿。
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霍乱弧菌(Vibrio) 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造成溃疡:
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dysenteriae), 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
进一步扩散: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
(2)内毒素(endotoxin)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 于菌体裂解时释放,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压下降及微 循环障碍。
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作用相似,且没有器官特异性。
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醛处 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 为类毒素,常用来预防注射。也可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 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为抗毒素,作治疗用。
许多病原体有亲器官性: 肝炎病毒
肺炎球菌
肝细胞 呼吸道粘膜
二、微生物的致病性
传染
致病 ?
1.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宿主而言,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 反之为非致病菌,但二者并无绝然界限。
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 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致病!
例如:破伤风梭菌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min)和 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破伤风痉挛毒素对中 枢神经系统有高度亲 和力,与其细胞表面 神经节苷脂结合,进 入细胞后通过轻链毒 性封闭抑制性突触的 介质释放,导致伸肌, 屈肌同时强烈收缩、 肌肉强直痉挛。
2. 病毒的致病性
1传染与免疫 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感染
机体对抗
(免疫学)
免疫(immunity):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 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本章主要内容:
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 机体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免疫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传染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病原体(pathogen): 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1)致病性真菌感染: 一些外源性真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皮下和全身性疾病。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白念珠菌是存在于人体表及腔道中的正常菌群,当人体 免疫力低下时可侵入人体许多部位,包括发生于皮肤粘膜的 鹅口疮、口角糜烂、发生于内部器官的肺炎、食道炎、膀胱 炎、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膜炎等。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b)极少数能穿过皮肤(如血吸虫、钩虫) ;
c)有的能穿过粘膜(脊髓灰质炎病毒) ,然后通过血循环达到 特定组织部位、造成病变;有的(白喉杆菌)能附着在粘膜上 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产生毒素,引起各种症状。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和造成病变的方式:
细胞外感染 细胞内感染
兼性细胞内感染 专性细胞内感染
所有的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少数细菌和原虫 只能在靶细胞内增殖,它们必须存在于细胞内才能引 起感染,为专性细胞内感染。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 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1. 感染的途径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 垂直传播
2. 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
a)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过机体的自 然开口、皮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 科切口等医 源性的途径,进入机体内部。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
侵袭力
毒力
毒素
1)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 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繁殖与扩散能力; 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1)吸附和侵入能力:
淋病奈瑟氏球菌: 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 尿液冲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