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史fin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中西文化交流史》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中西关系史专题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专业:XXX
2011年04月06日
《中西文化交流史》读书报告
摘要:中西文化交流就是中国主流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之间的交往、传播和互动。文化交流和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与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不能一一囊括。中西文化交流始终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中西文化交流是中西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必然造成中西文化的变迁,文化的兴起和衰败是有规律可循的。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史;历史启示;
中西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西关系就已经揭开序幕。古代波斯、印度和希腊等称中国为CIN、CINA、SINA,表明秦国的消息已经向西远播。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开化最早的国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直到16~17世纪,中国文化依然走在世界前列。16世纪中页之前,中西文化交流是通过阿拉伯人间接进行的。西汉张赛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形成,东汉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宋元时期我国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元代愈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撰写了《马可·波罗行记》,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明成祖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首次下西洋,探索了通向亚非的航道。这些文化交流的盛事在中西文化史上都留下了不朽的一页,为以后中西文化的较大规模的直接接触创造了条件,搭建了桥梁。
一、中西文化的交流历史
汉代是中西关系的开拓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历史上称为“凿空”,创辟了影响深远的“绿洲之路”。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大规模地向外派遣政治使节的发端。公元前139年,为了对付日益强大的匈奴部落的骚扰和侵犯,汉武帝采用了正面进攻与争取和联合其他受匈奴压迫的部落共同行动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张骞应武帝招募而出使西域。这次出使,张骞一行经历了13个寒署,于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复命。中国人开始第一次注视西方,知道西域天地广阔、国家众多,物产新奇,民情殊异。同时,西域各国也得到了中国的信息。之后,西域与汉朝的贸易、文化往来日趋活跃,汉朝的丝绷通过西域运往更远的地方,著名的“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才有东汉时期的甘英从“丝绸之路”出使大秦(古罗马),虽然没能与古罗马直接交往,但是他是第一个探求开辟中欧直接交通、交往的人物,为今后中西直接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张骞出使西域尚在“中国之中国”阶段,那个时期正是先进的中国文化向周边传播、辐射的开端
魏晋南北朝时代虽然分裂而纷乱,但是中西关系仍在多方面、多层次、不断地、或明或暗地进行。商业贸易的繁盛,导致西域货币“金银之钱”在中国一些地方流通。这点已为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在中国境内的陆续出土所证实。秦论也成为史册留名的第一位大秦商人。另外在生产技术交流中,中国的养蚕技术也在这时远播到波斯和东罗马等地,同时他们的文
化也被带到的东方。这时的艺术领域,诸种文化交汇的现象最为鲜明。于阗被认为是希腊、印度、伊朗与中国文化的交汇点,壁画、雕塑、金银器以及乐舞等方面都显示出这一点。龟兹与敦煌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宋元时期我国四大发明的西传,是在11至13世纪,借助阿拉伯人的传播,大规模地传入西方的。它对于西方从黑暗走向复兴与繁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地中海走向大西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我国四大发明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可以说,“欧洲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划时代变革是和我国四大发明的西传分不开的”。四大发明的西传,都是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没有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就没有文艺复兴运动,而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没有欧洲的近代化。可见,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的西传,不仅催生了西方资产阶级,也催生了西方的近代化。
元代无疑是中西关系史上的一座高峰。中国与欧洲之间有了不少可以确考的直接交往。西欧的商人、传教士和使者陆续来到中国,他们带回的消息使欧洲人开始了解到中国的存在。除了广为人知的马可·波罗游记之外,东方的影响已经到了文学之中,例如英国的乔叟在《侍从的故事》中就提到了成吉思汗。国际贸易上,大量的犹太人、意大利商人积极到中国经商牟利,意大利甚至出现了像裴哥罗梯《通商指南》那样的著作。随着交流的扩大,欧亚之间传播着更多的经济信息,不断有人将元代使用纸币的信息传到欧洲、西亚和北非。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些活动都是后来中国和欧洲关系发展的先声。
关于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的诞生,许多史书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众所周知,中国元朝是一个频繁进行海外扩张的时代,不断地向西征伐,使欧洲大陆极为震惊。出于政治或宗教的目的,他们也不断派遣使节来华。此外,一些欧洲商人也频繁来到中国经商。1275年,马可·波罗一家受罗马教廷委托,送信函给元朝皇帝忽必列。他留下的东行见闻《马可·波罗游记》。书中记叙的国家有100多个,情况包括山川地形、生物矿产、气候寒署、工商贸易、珠宝香料、居民肤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十分丰富。书中记载了中国元朝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激起他们探索神奇东方的欲望,对于15、16世纪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具有巨大鼓舞和启示作用.。所以说,《马可·波罗游记》中令人神往的中国文化,不仅促进了欧洲对于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而且还为更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打下了基础。
关于明代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中国与南亚、西亚、东非的文化交流,但是它的意义是不同寻常的,对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具有借鉴作用。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统率百艘巨舰,官兵两万多人,渡过南洋、印度洋,达到红海,航程总共16万海里,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抵东非海岸,成为中外贸易往来及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与所到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主要是向东南亚各国输出中国先进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各国建立健全国家制度、礼仪制度、法律制度,也带回了南洋的特产。郑和下西洋把有史以来以中国文化“输出”为主流的中西文化交流推向了顶峰。之后,随着西班牙、荷兰和英国殖民势力相继来华,中国瓷器、丝绸、茶叶、漆器和各种工艺品、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