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亲社会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3类标准评价可能 采取的行为
代价和利益: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对不同类型的 利益取向不同会导致个体以不同方式权衡代价 利益 低:对物质和身体的 高:关注心理成长,自我和他人的整合以及与 社会系统整合的功能,对代价和利益的评价更 精确、更深刻
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3类标准评价可能 采取的行为 此评价中必须伴随情感反应:
亲社会行为
“爱能拯救人-不论是施与爱的人还是得到爱的人” 精神病学家卡尔.梅宁格
问题
1.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2. 人们为什么、什么时候会做亲社会行为
? 3. 谁会做出亲社会行为? 4. 怎样才能减少冷漠而增加亲社会行为?
outline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阐释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品德教育与亲社会行为
柯莱波斯的理论
亲社会行为包括某一范围的行为以及这一范围 内的典型行为 克服了非此即彼,自私—利他的两分法 亲社会行为是根据直接引发行为的动机,而不 是只依据行为的后果来定义的 亲社会行为并不必然与付出高代价相联系 我和他人并不一定是截然分离的心理学实体 理想的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对他人有 利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中介过程
认知发展学派的社会 认知结构:
加工社会信息 解释社会事件 理解社会事件 理解人际关系 解决人际关系
社会认知结构对PB的产 生的两种作用方式:
提供PB必须的信息 (认知过程)
导致情感和动机倾向 的产生(情感过程)
注意过程
认知观过点程采:择注(意p他er人sp的e需ct要iv,e-对帮助时机的 知t觉ak―in―gP)B发,生经的常必被要形条象件地比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帮助他人 符号社会期望 自觉自愿
亲社会行为的界定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
指符号社会期望并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 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 一类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界定
利他行为与助人行为 自发的亲社会行为与常规性的亲社会行为 (罗森汉等人) 柯莱波斯的理论
柯莱波斯(Krebs,1994)等人整合不同研究者的 观点,提出可把亲社会行为设想成是一个行为 的连续体,一端是最大限度增加自我利益的行 为朝向,另一端是最大限度增加他人利益的行 为朝向。在这个连续体中,行为的利他成分的 量由两个标Hale Waihona Puke Baidu来决定:(1)行为的方向性是直 接朝向有利于他人而背离自我利益的方向;(2) 在行为中包含的利益总量。在上述定义中,我 们认为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是同义的,利他 行为在连续体上是朝向最大限度增加他人利益 的。
考虑等到的利益 考虑付出的代价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趋向PB 回避PB
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3类标准评价可能采 取的行为 道德准则
如何从众多准则中选择引导行为的准则? 为何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准则? 道德准则的运用与道德推理能力和认知发展结构 的水平相关
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3类标准评价可能采 取的行为 自我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阐释
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利他1行.陌为生是人一陷种于不危期难望(任何火形灾式、报空答的、自 觉自难愿、的车、祸有)益,于他义人不的容行辞为的。给予
一帮、助利他,行且为不的留目任的是何有姓益名于便他人离。开 二。、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三2、.帮利陌他行生为人是指不路期或望任提何供形金式钱的报。答或奖励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大多表 现出顺从,极少的亲社会 行为是自发的,而且母亲 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发 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龄儿童
亲社会行为与观念的一致性逐渐提高 自我取向和奖励取向降低,他人取向动机逐 渐增多
成人期
成人期各方面的发展已 趋于成熟、稳定,社会 化过程基本完成,同时 也掌握了比较完整的社 会认知技能,亲社会行 为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 也更高级。
喻不为同认“知从发他展人阶段的对眼他中人看需世求的界敏感性有个体 ”对差 不满或异同足年者自龄是己的看“需个要问站体、对在题讨不他”好同人权类威的型人角需物求度的的时敏机感敏性感不同
对人际关系敏感
关注社会公正、 观点
采择能力增加、可理解大范围内人们的深层需

注意过程
情感中介:与认知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随 认知能力发展而获得处理复杂情感的能力对目 标唤起的认知和解释影响PB 把唤起归为合理需求 积极情感状态(移情) 对PB产生有积极引导作用;不合理需求,反之 同时,当个体的自我概念越来越整合到对于他 人概念中去时,对他人痛苦就越来越敏感。
http://www.dahe.cn/xwzx/csxw/ly/t20100325_1770104.htm
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
社会认知学派
最基本的观点是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亲社 会行为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同年龄阶段的认 知能力由性质不同的思维模式构成,而且不 同的思维模式是以不变的顺序发展的,个体 只有在认知水平达到相应的程度时,才有可 能表现出相当的亲社会行为。其中社会认知 能力的发展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尤为密切。
强调自我是利他主义的,对PB发生有积极作用 个体自我对利他主义的认同程度越高,越有可能 选择趋向他人利益方向的PB
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个体主要通过3类标准评价可能采 取的行为 计划过程:形成目标,实施行动计划
认知结构发展 问题解决能力 采取有效的帮助形式 社会技能
利他行为理论
决策理论
对紧急事态的注意 对紧急事态的判断 个人责任程度的决定 介入方式的决定 利他行为的实行
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8~12个月的婴儿已具有同情行 为、利他行为和分享倾向。
1岁后,婴儿开始安慰他人,而 且帮助行为发生的频率随年龄 增多。
14个月的婴儿能对其兄妹表示 关心,并知道如何使他们高兴, 使他们喜欢自己,并以自己特 有的方式向他们提供注意、同 情、关心、分享和帮助
幼儿期
幼儿区分自我和他人的认 知能力是较低的,他们还 不能很好地区分“自我— 他人”维度
罗森汉理论
罗森汉等人认为可把亲社会行为区分为两类:
一种是自发的亲社会行为,即动机是关心他人 的亲社会行为; 另一种是常规性的亲社会行为,即期望得到对 自身有利的好处如避免惩罚等。
http://health.cdqss.com/news/2008/5/085221315165080.shtml
柯莱波斯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