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建议课时数:1课时。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编写说明

莫比乌斯带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即:把一根纸条一头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纸环,这个纸环具有魔术般的性质。一般常见的纸环具有内侧的面和外侧的面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两个面可以分别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环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沿着面涂颜色最后涂成的是一种颜色。这样的神奇的单面纸环后来就用数学家莫比乌斯的姓命名为“莫比乌斯带”,也叫“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带”虽然属于“拓扑学”的内容,但这个内容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对学生来说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等特点,因此教科书将此内容安排为“数学好玩”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初步认识和体会其特征,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不需要掌握双侧曲面、单侧曲面等知识。

“莫比乌斯带”有很多有趣的、奇妙的特征,如“只有一个面”“只有一条边”“沿中间线剪开后不是两个纸环,而是一个大的纸环”等,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定的冲击(如,明明原来是两个面,怎么会变成一个面了呢),学生会感觉到有点难以理解和有点“神奇”。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并体会其特征,教科书采用让学生用一般常见的纸环与“莫比乌斯带”比较的办法,设计了一系列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猜测、比较、验证、思考、发现,直观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领略数学的魅力,拓展数学思维。

?一个纸环的内侧有一点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如果不让蚂蚁爬过圆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了解一般的纸环都有两个面。为了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莫比乌斯带”,教科书先让学生了解一般的纸环的特点,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在这样的纸环上,蚂蚁不爬过纸环的边缘,无法吃到面包屑”,因为“面包屑在里面,蚂蚁在外面”,即这样的纸、环有两个面。

?做一做,想一想。先用一张长方形纸条如左下图那样扭一下,再把两端粘上,得到如右下图的纸环。在这个纸环上作个标记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蚂蚁从点A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学习制作“莫比乌斯带”,并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教科书中,首先是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条制作“莫比乌斯带”,对于“纸条一头扭一下,再接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作一定的指导、示范。制作完成后,让学生进一步猜测、操作、探索、体验特征,让学生发现“不管面包屑在什么地方,蚂蚁顺着面爬就能吃到,也就是不必爬过边缘就能吃到”,初步感受真是一个“神奇的纸环”。

?分别在普通纸环和“神奇的纸环”上各取一点。从这点开始涂色,不能翻过边缘一直涂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体会“这个神奇的纸环只有一个面”的特征,涂色活动是让学生体验特征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式。教科书继续采用一般的纸环和神奇的纸环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分别给两个纸环涂颜色,发现一般的纸环涂到只有一面的颜色(另外一面涂不到),而神奇的纸环无论从哪里开始涂都是把所有的地方都涂到了,从而体会神奇的纸环实际上“只有一个面”。

?再取两张长方形纸条,每张长方形纸条中间画一条虚线(如图),再分别做成一个普通纸环和一个“神奇的纸环”。用剪刀沿纸条上的虚线剪开,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继续开展研究活动.,在对比中发现“莫比乌斯带”“沿中间的一条线剪开后,成了一个大的纸环”等特征,进一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并揭示莫比乌斯带的名称和来历。

教科书首先设计了一个对比活动,让学生分别将一个一般的纸环和一个神奇的纸环沿中间的一条线剪开,发现一般的纸环变成了两个窄一点的纸环,但神奇的纸环却没有分成两个圈,而变成了一个窄一点的大的纸环(注意这个大的纸环已不是莫比乌斯带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在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基础上,揭示莫比乌斯带的名称和来历:是由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的,并用他的姓来命名的。

最后,教科书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莫比乌斯带,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奇妙的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可以制作一个莫比乌斯带,画两条线平分成三份,沿线剪开,可以发现“剪开后是两个套在一起的纸环,其中一个是窄一点的大的纸环(不是莫比乌斯带),另一个窄一点的小的纸环(这个仍是莫比乌斯带,是原来分成三份中的中间部分形成的)。如果平分成四份,可以发现“剪开后,是两个大的套在一起的纸环(都不是莫比乌斯带)等等,莫比乌斯带还有很多奇妙的特征。

教学建议

课前,教师要准备好或让学生准备好一些学习材料:每位学生若干张纸条(一般6条左右),剪刀,固体胶(胶带纸)、水彩笔等,以在开展活动时使用。

本节学习内容的展开方式,我们有两种建议。第一,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可以把学习任务直接交给学生,即由学生根据教科书的问题串,直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任务的结果。第二,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一般的班级,建议参考如下活动建议。

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独立开展操作活动,也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黄琴

数学学习,感性引导下的理性学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说课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数学综合实践课。 一、说课前思考 刚看到教材,我和很多老师一样都感到这个内容很新鲜,很有趣,也很吸引人。因为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太了解,到底莫比乌斯带是什么?它又神奇在哪儿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去尝试操作、探究。我拿来一张大纸,裁出了几张小纸条,动手照着书本的介绍试着拧一拧,摸一摸,剪一剪,看看拧出什么?剪成什么样子的?咦,还真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和收获呢!我还上网查找了有关莫比乌斯带的资料,了解到莫比乌斯带是在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的:把一个扭转180°后再两头粘接起来的纸条,具有魔术般的性质。它奇异的特性,解决了一些在平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不少的应用呢! 如: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机器传动带;录音带;一些电脑打印机等。 我想:这么有趣的知识,学生们一定也会和我一样喜欢、被吸引的。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决定要好好钻研莫比乌斯带的知识,用自己的体会去设计好这节课,课堂上更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 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呢? 二、说设计理念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些正是对数学生活化和实用性的精彩叙述。《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强调数学教学避免照本宣科,必须让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教学,理解数学,领悟生活中的数学魅力。而身为数学教师,则有义务认识,善于发现数学美,并把数学的美引领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改变他们对数学“抽象,枯燥”的印象。我尝试在《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反思。教材围绕“莫比乌斯带”这个知识的主轴,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魔术展开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设立一系列有梯度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并逐步丰富对数学美体验,拓宽数学视野,学会用一种新的数学观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本课的教学以“学生动手实践简单问题——学生示范——深化问题先引导学生预测再动手检验”为主线展开,尝试让学生多一次实践,多一点思考,多一个看待数学的视角……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案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教具准备 剪刀,双面胶、彩笔、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古代故事: 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师讲。 同学们想知道他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吗?学完这节课之后,我们就能知道了。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件显示) 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二、做一做,认识莫比乌斯带

1.每个同学拿出一根长方形纸条。 看,这是根普通的纸条,但也是一根神奇的纸条呢。 (做纸圈)师:莫比乌斯带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能做吗?大家看看老师怎么做? 师:好请看,先把它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段翻转180度,再把它粘好.(学生跟着一起做) 师:老师再来一遍。(重复做)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板书显示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师:同学们会做了吗?请拿出2号、3号、4号纸条,把他们也做成莫比乌斯带。 三、研究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来研究。 (一)1/2剪莫比乌斯带 现在,老师拿出2号莫比乌斯带,我们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带,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同学们,让我们来猜一猜(启发学生想象力) 生1:它会变成两个圈。 生2:........... 师:要想知道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我们该怎样做? 生:剪剪看。 师:为了不把它剪断,先看老师是怎样开始剪的?(强调怎样剪)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二、教学重点:重点: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三、学具准备:剪刀,双面胶或棒棒胶、一只彩笔、2张白纸条,1张黄纸 条,红纸条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五、教学设计: 一、变魔术 师:(出示一张白纸条)请拿出这样的白纸条,这张纸条有几条边?几个面?生:(齐)四条边、两个面。 师:一个正面、一个反面。(边比画边说,学生也随着说)现在我会变魔术,把这个四条边、两个面的纸条变成只有两条边、两个面,你会吗?(学生尝试,师再演示) 师:是不是两条边、两个面? 生:是! 师:你会吗?(学生都做成了纸圈) 师:这有什么神奇的,太简单了,奇妙的是我还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你想试试吗? (生瞪大眼睛,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有同学在想,有同学在试。)

(师把纸条放在背后操作,做成莫比乌斯圈。) 师:不想让你们看到!(师出示莫比乌斯圈)想想吧,是怎么做的? 二、做纸圈 师:(看到大多数同学都做成了)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看到同学们快乐的笑脸,我真高兴!我们刚才这样做: (师演示)先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端翻转180°,再用胶水粘牢。师:是一条边、一个面呢?用什么方法来确认它呢?(生用手指沿着纸条的边和面各画了一圈。) 生:是一条边、一个面! 师:我们一起动手,都来检验一下吧。拿出一支水彩笔,在纸圈的中间画一条线,看看它是不是一个面? 生:真是一个面,怎么回事? 师:像这样没有里面和外面之分,只有一个面的,数学上叫单侧曲面。那么普通的纸圈有里外之分就叫双侧曲面。 师:这样一个怪怪的纸圈叫什么名字呢?有人知道吗? 师:为什么叫莫比乌斯带呢? 我来告诉同学们,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莫比乌斯,185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只有一个面,一条边的纸圈。所以,人们就把这样的纸圈叫莫比乌斯带。 三、沿1/2线剪(成一个扭着的大圈) 1、师:我们的魔术还可以往下做,怎么做呢?刚才你不是在这个纸圈中间画了一条线吗?想一想,如果我们沿着中间这条线把这个纸圈剪开(示范剪一小段,个别学生就要动手剪),注意,别忙着动剪子。先想一想,我们沿着中间这条线把这个纸圈剪开的话,会怎样呢? 生:我觉得这个圈会变成两个圈。生:我觉得会变成两个莫比乌斯圈。会不会变成三个圈? 师:我们应该大胆猜想(生猜想)要知道究竟,怎样办呢? 生:剪剪看。师:是啊,实践出真知! (学生动手剪) 生:在我剪完之后,不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是两个圈,是连在一起的。 生:我这个也是连在一起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案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制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索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重点】 认识“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教学难点】 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活动一 1.提出问题 一个纸环的内侧有一点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2.动手实践(一) (1)做一做。 用一张长方形纸条做一个纸环,在纸环的内侧作个标记表示面包屑。 (2)想一想。 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3)发现。 面包屑在里面,蚂蚁在外面,如果蚂蚁只在纸环的外侧爬行,是吃不到面包屑的。 3.动手实践(二) (1)做一做。 先用一张长方形纸条如左下图那样扭一下,再把两端粘上,得到如右下图的纸环。在这个纸环上作个标记表示面包屑。 (2)想一想。 小蚂蚁从点A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 (3)发现。 不管面包屑标在什么地方,小蚂蚁都不必爬过边缘就能吃到它。

4.动手实践(三) (1)做一做。 分别在普通纸环和“神奇的纸环”上各取一点。从这点开始涂色,不能翻过边缘一直涂下去。 (2)发现。 普通纸环上的颜色总是只涂了一面,“神奇的纸环”上的颜色涂了两面。 活动二 1.动手实践(一) (1)做一做。 先取两张长方形纸条,每张长方形纸条中间画一条虚线(如图),再分别做成一个普通纸环和一个“神奇的纸环”,然后用剪刀沿纸条上的虚线剪开。 (2)发现。 普通纸环被剪成了两个等大的纸环,“神奇的纸环”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纸环。 2.动手实践(二) (1)做一做。 取两张长方形纸条,分别平均分成三份、四份,做成“神奇的纸环”,用剪刀沿虚线剪开。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圈,并且会制作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莫比乌斯圈的二分之一剪,三分之一剪,引导学生学会“猜想,验证,探究”的数学方法,逐步在思想认识上建立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并且从中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猜想与现实差距中,培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并且通过莫比乌斯圈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有,建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莫比乌斯圈的制作 教学难点: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教法选择:教师示范与学生实验操作相结合 学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条,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观看魔术吗?那么今天老师在这里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同学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不要错过每一个细节。 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圈,沿着三分之一线剪一圈,一个完整的

纸圈变成了两个纸圈相套的形式。(学生很惊讶,都在小声的议论) 师:同学们,想学习这个魔术吗?那么我们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二、探究新知: 教学一:认识“莫比乌斯圈” (一)循序渐进,引出问题 1、观察: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条,摸一摸,看一看,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四条边,两个面) 2、思考: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问题难不倒学生,脸上得意洋洋的表情,学生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3、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将长方形纸条,首尾相接,做成了圆形纸圈 4、验证: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两条边和两个面 5、再思考:你能把它的边和面变得更少一些吗?把它变成一条边和一个面吗? (大部分学生开始困惑,觉得难以完成,教师在这里让学生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想法) (二)制作莫比乌斯圈 1、介绍做法:将纸条,一端不变,另一端拧180°,然后将两端粘贴。 2、操作:思考,讨论结束,同学们开始动手尝试制作“一条边,一个面”的纸圈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优质课教案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自主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研究精神。 3.了解莫比乌斯带神奇的变化和广泛的应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研究用纸带、剪刀、固体胶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由观看过山车的视频引入,感受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主题活动 (一)学习制作莫比乌斯带 1.初识纸带。 出示长方形的纸条,引导学生观察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规定,为了把这两个面区分开来,把其中一个面做上了记号,做记号的面叫正面,另一面叫反面。 2.初创莫比乌斯带 (1)制作双侧曲面 (2)由双侧曲面变成单侧曲面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1.认识莫比乌斯带边的特点。

问题导向:看出这个纸圈是一条边,谁来检验一下?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尝试检验,汇报展示。 2.认识莫比乌斯带面的特点。 问题导向:用什么方法检验它只有一个面呢?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尝试检验,汇报展示。 (三)了解莫比乌斯带的来历播放微视频,了解莫比乌斯带的来历。 (四)了解莫比乌斯带的应用价值 1.问题导向: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先举例,老师再多媒体出示,配解说。 (五)拓展延伸 1.沿莫比乌斯带二分之一处剪开。 2.先质疑,再验证。(学生验证前,先示范) 3.沿三分之一处剪开,先质疑,再验证。 4.汇报发现。 5.小结:莫比乌斯带还藏着很多的秘密,等着孩子们去发现。例如沿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八分之一剪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孩子们在课外可以动手剪一剪。 (六)、课外拓展 1.介绍克莱因瓶。 2.介绍拓扑学。 三、回顾总结

数学好玩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数学好玩《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过程与活动: 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与态度: 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并制作莫比乌斯带,发现它的奇异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勇于猜测,操作求证的精神。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并把它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剪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笔(或彩笔) 学情分析: 学生对莫比乌斯带并不熟悉,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它.教材内容新鲜,有趣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孩子们去主动的操作,尝试与探索。学生会被有趣的知识所吸引。学生的预期学习效果会很好。课堂上更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问题,发现规律,真正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捕获,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个弯,用手指将两端捏在一起。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从“应当”二字读起,确实没错。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这节课老师将与大家一起去揭开这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新课以儿童喜爱的故事情境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故事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认识莫比乌斯带 1、首先请同学们一起看老师做个小魔术。 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几条边几个面?(四条边两个面)老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教师微笑着把纸条变成圈)这回几条边,几个面?两条边两个面(板书:双侧曲面) 2、学生动手操作:围成一个圈数学上把这种有内外之分的纸圈称为双侧面纸圈。 3、现在你还能将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吗? 学生动手试做,当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拿出事先做好的纸圈,让学生用手感觉它是一条边一个面。并请一名学生用笔画出手指走过的路线。当多数学生想要亲自感受的时候,师趁机指导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单侧面的纸圈。(一条边一个面,叫单侧曲面) 强调:一头不变,另一头拧180度,两头粘贴。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例分析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例分析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猜测、思考、操作、合作、验证、交流、质疑、探索等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01-102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莫比乌斯带属于拓扑学内容,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如果把一张纸条扭转180°后再两头粘接起来,便具有魔术般的性质。因为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大胆猜想,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节课上动手实验,使猜想和实验结果之间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通过实验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2、亲身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增强动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猜想,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2、将莫比乌斯圈的奇特作用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应用意识; 3、在和他人的合作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2、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案

数学教案

春到四月,如火如荼,若诗似画,美到了极致,美到了令人心醉。“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喜欢才女林徽因歌颂四月之美的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将四月的万种风情描摹得淋漓尽致,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四月之美,美在清明。时光刚刚跨入四月的门槛,清明就如期而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一场活着的人祭奠逝去的祖先的亲情style。“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每到清明,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堂的祖先,都会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即便远离故土,也会怀揣湿漉漉的心事回到乡下,挑拣一个最宜祭祀的日子,赶往祖先墓地,虔诚地献上一捧鲜花,点上几支香火,烧上一些纸钱,将祖先的坟墓装扮一新,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清明时节,最容易勾起与已逝亲人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岁月的回忆,让人深刻体悟到亲情的可贵。于是,亲情跨越了时空,泪水模糊了双眼。在莹莹泪光中,就让活着的人好好活着,让已经逝去的人在天堂感到欣慰。四月之美,美在祭祖的哀思,美在人间传递着的温情。

四月之美,美在谷雨。“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因此,谷雨是春播春种的关键时期。在乡间,一到谷雨时节,村民们便忙了起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处处嘹亮起劳动的号角,处处律动着劳作的喜悦。他们将生活的希望播撒,将幸福的种子栽种,早出晚归,乐而不疲,笑容满面。他们洒下的是一粒粒咸涩的汗水,成就的将是整个秋天旷野上丰硕的果实。累了,他们举头仰望绽开在湛蓝天空上多情的太阳;倦了,他们想一想等待在前方的耀眼金秋。春风,贴着他们的身影吹过,将灼热的期盼和梦想带向遥远、遥远……他们劳动的姿势,仿佛在大地上书写一首生活的真爱长歌;他们奔忙的步伐,舞动出四月美妙和谐的韵律;他们洋溢在嘴角的笑意,仿佛闪烁在阳光下的一朵朵桃花。四月之美,美在他们的不辍劳作,美在他们孜孜不倦地创造甜蜜生活的那颗淳朴心灵。 四月之美,美在花繁草盛。“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四月,千芳竞放,姹紫嫣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相斗妍,好不热闹。桃花,在多情春风的表白下双颊绯红,欲语还羞;梨花,一束束一簇簇,洋洋洒洒,热烈、雪白而纯情;樱花,怀揣粉红的梦想,轻轻摇落一地的深情。地上的小草也不敢示弱,纷纷抬起挂着剔透露珠的绿色脑袋,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四月的小草,已不再是初春时那样遥看近却无了,山坡、谷底、河畔、溪边,到处一派翠绿,尽情释放着勃勃的生机,大地好像悄悄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四月,无论伫立在哪个位置,抬眼,花枝摇曳春风中,群芳嫣然若笑脸;闭眼,馥郁的芳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直钻心底;低头,满目尽是绿色小草在招摇。四月之美,美在百花盛开,美在绿草如茵。 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之美,美在娇燕呢喃着在天空画出的一道道优美弧线;四月之美,美在败落的花朵已经悄然被青涩的果取代;四月之美,美在孩子们放风筝时撒落在草地上的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就让我们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抛开烦恼和忧愁,紧跟春天的步伐,用心感悟尘世的万般美景,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重点: 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教具:准备剪刀,双面胶、彩笔三条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活动一:蚂蚁能顺利吃到面包屑吗? 如果蚂蚁爬在这样的一条纸带上,它不翻越纸条边缘也可以吃到粘在纸条另一面的面包屑,太神奇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件显示) 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问1:为什么叫莫比乌斯带? 师问2: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师问3: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活动二:做一做,认识莫比乌斯带 1.每个同学拿出一根长方形纸条。 看,这是根普通的纸条,但也是一根神奇的纸条呢。先说说它有几条边,几个面?(说:四条边两个面) 2.同学们能将它两头对接起来吗? 3.小组活动。同学们拿出①号纸条试着做一做。 4.小组同学上台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对接的? 这样接起来纸条就成了一个环(圈)。是这样接的同学把作品举起来。摸一摸看一看,现在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师投影:两条边两个面像这样有两条边两个面的纸环我们把它叫(双侧曲面) 师:说到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也没什么神奇的呀!是呀,这点小把戏,地球人都知道.奇妙的是我还能把它变成一个面,一条边.(停顿,环视学生).看,我变出来了是这样的.(学生看师做纸圈)师:这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们能做吗?师:好请看,先把它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端翻转180度,再把它粘好.(学生跟着一起做) 现在同学们请拿出2号纸条出来开始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这位同学做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说课稿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稿 莫比乌斯带,很多学生没有听说过,甚至也有部分教师也未曾听说过。是的,这是新教材上出现的新内容,我把这课作为校教研活动的公开课,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勇于猜想、大胆求证的精神,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上此课之前我知道这种游戏课不好调控,所以事先让孩子学会了做这个圈,但并没有告诉他们这个圈的名字以及有多少个面,有多少条边等知识。 我的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发现其神奇性。 2、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首先采用了同学们喜欢的魔术入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安排了做莫比乌斯带,剪变化无比的莫比乌斯带,然后再进入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带。剪莫比乌斯带我只安排了沿中线剪和三等分线剪。其实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带的应用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就是“莫比乌斯带还会救人”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捕获,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执事官不想误判此案,但是又不敢得罪县官,你们猜他怎么做?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个弯,用手指将两端捏在一起,做成莫比乌斯带。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从“应当”二字读起,确实没错。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在纸条的两面分别写上小偷应当放掉,农民应当关押。 我去亲自做了但是与这个有点不怎么像,所以我舍弃了这个小故事的教学。后来时间就显得有点充足了,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剪四等分的莫比乌斯带。 上完此课之后,我觉得这节课如果作为随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但作为公开课还有很多细节做得不好,望在座的各位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教学之路上继续成长。谢谢你们!

2020春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案-精选

第2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对比探究中认识莫比乌斯带,使学生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体验“猜想、验证、探究”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让学生经历猜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受“神奇的纸环”的神奇变化,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用长方形纸条制作莫比乌斯带。 教学难点 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中线剪开后得到的形状。 教法学法 操作发现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条若干、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魔术,想看吗?(板书课题) 二、自学感悟 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主题图。 在纸环的内侧有一点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三、合作探究 认识莫比乌斯带。 1.制作圆环纸带。摸一摸纸环有几个面几条边? 2.制作莫比乌斯带。 尝试制作只有一条边、一个面的纸环。 四、汇报点评 1.怎样制作只有一条边、一个面的纸环?纸带一端不动,另一端扭转180°,然后再把两头粘贴好。 2.用彩笔在纸环中间画一画,验证这个纸环只有一条边一个面。 五、巩固练习 研究莫比乌斯带: 1.剪莫比乌斯带(二分之一)先猜测结果,再动手剪一剪。 2.剪莫比乌斯带(三分之一)先猜测结果,再动手剪一剪。 六、拓展延伸

如果不是旋转180°而是更多的度数,或者沿四分之一的宽度剪开莫比乌斯带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大家不妨先猜测,再动手试试,最后验证你们的猜测! 后记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学业进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让学生认识“神奇的纸环”,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神奇的纸环”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情感态度 在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精神。 重点:“神奇的纸环”的做法及特点。 难点:探究“神奇的纸环”的神奇之处。 教具准备:剪刀,双面胶,彩笔,长方形纸条。 教学设计 一、听一听,古代的智慧故事 师:今天,我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抓获。人们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在纸条的反面写上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行官,由他去办。 师:他这样做合理吗? 执行官想要秉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聪明的执行

官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救下了农民,关押了小偷。 同学们,想知道他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方法吗?学完这节课之后你们就能知道了。(出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神奇的纸环”。 师: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又什么想法呢? 生1: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2::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生3: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啊?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开始说起。 二、做一做,认识神奇的带子 1、每个同学拿出一根长方形的纸条。 汗,这是根普通的纸条,但也是一根神奇的纸条。 先说说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四条边、两个面) 2、同学们能讲它的两头对接起来吗? 3、小组活动。 同学们拿出①好纸条试着做一做。 4、小组同学上台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对接的? 生演示。 师:这样对接起来的纸条就成了一个圆柱。是这样接的同学把作品举起来。摸一摸看一看,现在它有几条边,几个面?(老师投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说课稿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设计理念及意图】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突破口。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提倡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内容及分析】 我执教 一、说教材 【设计理念及意图】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突破口。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提倡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更

好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内容及分析】 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莫比乌斯圈》属于《拓扑学》的内容,这个内容对教师来说,不是个好组织的内容,却是一个激发兴趣、激励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拓宽数学视野的好题材,也是数学活动课中的典型题材。然而教参中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却只有一句话“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带,体会它的神奇。”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 2.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初步领会“观察、猜测、想象、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桐城市双港中心小学谢川英 【教材分析】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一个扭转180°后再两头粘接起来的纸条,具有魔术般的性质。因为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一个里面,一个外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一只小蚂蚁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我们把这种由莫比乌斯发现的神奇的单面纸带,称为“莫比乌斯带”。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一节课,旨在通过了解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好玩、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应用于生活。 【活动目标】 1、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在动手操作中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探索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 3、敢于大胆猜想,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猜测到验证这种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重点: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探索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 活动难点: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的“做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 (2)长纸条若干条(长20-30厘米,宽约4厘米,事先画好二等分线和三等分线等); (3)剪刀 (4)双面胶 (5)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一张纸条)老师能用这张普通的纸条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张小小的纸条,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明白了。 设计意图:课前以儿童喜爱的魔术情境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魔术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出示一张纸条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号长方形纸条,看看这张纸条它有几个面?几条边?(2个面,4条边)现在谁会变魔术,能把这张有4条边2个面的纸条变成只有两条边和两个面吗?(生操作)设计意图:大多数学生将纸条的2倍宽按照习惯,同向地连接一起,成为一个纸圈,这个操作比较简单,老师设计这个简单的入门是为了让学生有信心自己可以成功操作,可以保持之前激发的兴趣。 2、师:(教师微笑着把纸条变成圈),这样做是不是只有上面一条边下面一条边,里面一个面外面一个面?(边说边比划)。老师还有更神奇的,我还能把它变魔术,把这有两条边两个面的纸条变成只有一条边和一个面,你们信不信?想不想看老师变?(手背在后面变)像这样的纸带就是只有一条边一个面,想想看它是怎么做的?你们能试着做成我这样的吗?(师巡视)

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这学期有幸承担学校人文讲坛的任务,原来任四年级数学老师的时候,搜集了许多有关“莫比乌斯带”的资料,趁着这个阴雨不断的十一长假重新作了整理和修缮。不过很可惜很多图片都没有办法上转。 讲稿: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同学们一定听过这样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 我们在记录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像我这样用“……”来表示故事讲不完,再可爱一点儿,同学们认识了循环小数,在循环节的首尾各点一点儿表示无限循环下去,我们可以效仿这样来表示:?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但如果我把四句话分别写在一张纸条的正反两面,我们还有办法让这个故事讲不完吗?答案是可以! 我们只要将纸条做一个翻转,然后再粘贴,就能够实现故事无限循环下去。那么大家所

看到的这个纸圈在数学的历史上历经多年终于被德国的天文学家莫比乌斯发现了,公元1858年,莫比乌斯把这条带子介绍给大家,于是这个纸圈便被命名为——莫比乌斯带。今天中午,我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这条带子的与众不同。 一、莫比乌斯带的发现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莫比乌斯带的发现。 数学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曾提出,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条,首尾相粘,做成一个纸圈,然后只允许用一种颜色,在纸圈上的一面涂抹,最后把整个纸圈全部抹成一种颜色,不留下任何空白。这个纸圈应该怎样粘?如果是纸条的首尾相粘做成的纸圈有两个面,势必要涂完一个面再重新涂另一个面,不符合涂抹的要求,能不能做成只有一个面、一条封闭曲线做边界的纸圈儿呢? 对于这样一个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数百年间,曾有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都没有成功。后来,德国的数学家莫比乌斯对此发生了浓厚兴趣,他长时间专心思索、试验,也毫无结果。 有一天,他被这个问题弄得头昏脑涨了,便到野外去散步。新鲜的空气,清凉的风,使他顿时感到轻松舒适,但他头脑里仍然只有那个尚未找到的圈儿。 一片片肥大的玉米叶子,在他眼里变成了“绿色的纸条儿”,他不由自主地蹲下去,摆

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优质课教案

《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70页《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二、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2、在莫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三、活动准备: 每位学生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固体胶(胶带纸)、水彩笔(蜡笔)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探究什么是莫比乌斯带 活动任务 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自己探究,建立对莫比乌斯带的认识。活动内容 问题提出 什么样的带子是莫比乌斯带? 设计方案 此活动中,分两步进行探究: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把带子直接首尾相连,然后想要一次连续不断地摸到带子的两个面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先捏着带子的一端,将另一端扭转180°,再首尾粘贴起来,就能连续不断地摸到带子的两个面了。 第三步:让学生了解有关莫比乌斯带知识。 结论验证 通过认真观察,使学生知道先捏着带子的一端,将另一端扭转180°,再首尾粘贴起来的带子就是莫比乌斯带。让学生初步体验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链接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Mobius,1790~1868)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 活动二:探究沿莫比乌斯带的中间剪开会是什么样 活动任务 让学生结合具体活动,在不断辨析的过程中,继续深入了解和认识莫比乌斯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活动内容

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一、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2.在莫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每位学生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固体胶(胶带纸)、水彩笔(蜡笔)。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导入新课 师:刚才一进教室,同学们都对桌上花花绿绿的纸条感到好奇,它们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对象。你可别看它简单,其中藏着不少数学奥秘呢!课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能够大胆地猜想,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上来,做一个学习上的有心人,好吗?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特点 1.师出示长方形纸条,让学生说说其二个面四条边的特点。 2.你能将它变成二个面二条边吗?生操作。 3.你能再想想办法将它变成一个面一条边吗?生操作。 这个同学做出来了,一个这样子的纸圈,你们同意吗?有什么想问他的吗? (一个面,一条边在哪,为什么会变成一个面一条边的呢?) 4.让我们一起来动动手研究一下吧! 由做出来的同学介绍“莫比乌斯带”的做法:将其中的一边转180度并粘贴起来。(学生动手操作,可小组合作完成) 是不是只有一条边呢?用手沿着其中的一条边能回到原点。 如何验证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用一笔能将整个纸条画完,回到起点) 为什么只有一条边一个面呢?(生小组讨论,回答) 5.这个看似简单、普通的小圈原来如此神奇、有趣,你们能给它取个符合它特点又有个性的名字吗?(生答)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板书),为什么呀?是19世纪的几何学家莫比乌斯发现的。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莫比乌斯的人,在一个阳光美好的午后,静静的坐在桌前,手中拿着一个长长的纸条,不经意的把纸条拧了一个圈又把两个头对接了起来。也巧,这时正好有一只小蚂蚁到他的桌面上旅游,他微笑着对小蚂说:小朋友,到我这个新建筑上来看看吧。于是小心翼翼地把小蚂蚁请到了手中的纸上,小蚂蚁也许是感到新鲜而又陌生,也就不停的到处游荡,莫比乌斯轻轻的注视着纸上的小蚂蚁,你们猜,他发现了什么?(小蚂蚁虽没翻越任任何一处的纸边沿,却爬过了纸表面的每一个地方。)这让莫比乌斯非常惊讶,这个本来是两个面的纸条经他刚才的一接怎么变成只有一个面了呢?一个伟大的数学发现就这样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并且以发现者莫比乌斯的名字命名。所以同学们平时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要留心观察生活,更多伟大的发明、发现还等着用你们的名字命名呢!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后感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后感 今天上了一节活动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说实话,对于莫比乌斯圈,之前我也是一无所知的,还是一次无意在网上看到了,觉得很有趣,挺神奇的,于是决定就作为研究课来上上看。 关于莫比乌斯圈的知识,单纯从操作上来讲,学生肯定会从愉悦、新奇、兴奋的情境中顺利接受的,但是如果专门学做各种各样的奇异的纸圈,而不渗透这种神奇的道理,那也是没什么大意义的。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先猜想,再操作,最后验证,在操作中研讨,在研讨中进行分析,试图理清变幻的思路。这些变幻的道理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说实话,当初我自己在操作研究的时候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反复琢磨,剪了好几次,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当时正逢女儿在家,我就现炒现卖,跟女儿用纸条做游戏,由于不熟练也没有深入研究,导致错误连出。错误一:把莫比乌斯圈说成乌比莫斯圈(说得还挺顺);错误二:将莫比乌斯圈沿着二等分线剪开得到了一大圈,当时我跟女儿验证的时候是用手指走了一圈,发现还是回到了起点,就草草得出结论:大圈还是莫比乌斯圈。其实不是,而是个双侧面。之后女儿还把这次有趣的游戏写到日记里了。我真是汗颜,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虽然是自己的孩子)。这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我真真切切地感到,教师要给人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做什么事都不能抱着做做看的心理,而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出洋相。当时我是全然不觉,后来我又一次操作的时候才发现了以上的错误。因此今天教学中,我先在投影上演示,用笔在圈的面上走一圈,学生操作的时候我也强调了用这种方法来验证,不过也有些学生还是怕麻烦,还是用手指在圈上走,走了几次,也得不出结论。 课堂上我有意设计一个个小难关,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展开联想,让联想在操作中实现验证,找出想象的差错。一个小难关一个小浪花,一浪高过一浪,学生兴趣盎然。课后,讲台上剩下的纸条马上就一抢而光,看来他们还没尽兴呢。 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变换理由的解释显然难以理解,有的是解释不清楚。从课堂反应来看,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能够感悟理由的也有一部分人,但不多,在老师的解释下仍有很多同学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对问题三“为什么只要剪一次,结果是一个大圈,一个小圈”的理解,说实话,这个问题成人理解起来也不会那么容易的。不过话说回来,其实本堂课我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