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特色课程

多元化的特色课程
多元化的特色课程

多元化的特色课程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化差异,构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学生发展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多元化的特设课程对学生们实践及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身体及语言的康复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教学实验,取得了四方面的初步成果:一是有效的更新了传统教学中单一化的课程设置;二是更好的融入了以发展学生个别化教育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三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共处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四是将对校本教材的开发确保得以落实。因此经过实验能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经过这么多年来不断地进行教学深刻反思,也进一步践行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实施多元化的特色课程,构建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的多元化模式。

关键词:多元化特色课程个性化校本教材

一、构建多元化课堂,有利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课堂机制和管理,通过个人自愿选择、老师导向、年级分班分层次。根据培养的目标、内容、学生、教师进行课程设置。

(1)重视学生的发展。

通过不断的探索可以发现,现在已开设的课程对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养。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开设这样的课程更多的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和生存技能,也在不断探究中寻求针对性的改进、促进学生发展。

(2)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体差异。

结合学生个体差异,精心配套式的对学生加以培养,让学生自发式的选择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以灵活运用各种课程设置的方法,做到有统一也发现有个体差异,瞄准目标,明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共进、个体化发展。

(3)重视过程和结果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课程中,应认真客观、真实全面的做好记录,有实实在在的跟踪调查以及实践笔录,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和保管,并要求在每个学期末举行“第二课堂汇报展演”活动。

二、多元化课堂效果显著,亮点突出。

结合特校实际情况,例如在特色课程设置中专门设有“包饺子”活动。经过老师们细心讲解和耐心培训下,他们从做肉馅到开始包的每一个过程中都做得相当熟练,在包饺子过程中并非一个人完成,而是学生找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进行流水线操作,比如一人做肉馅,一人蘸水,一人包,分工明

确,做起来轻松自然,慢慢地学会包饺子这门活儿。其中慢慢地了解包饺子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不断地提高动手与协作能力,从中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学会独立生存,学会自理!

鉴于学生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专门开设“化妆课”让学生们了解化妆也是一门艺术和技术,也使得学生多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能和特长。因此精心探究出一条适合学生快乐学习的特色课程,针对性的进行化妆培训和指导,在课程安排中特设化妆翻译导师,以及作好课程追踪记录。根据化妆老师具体讲解:(1)化妆品如何选择:怎样学会分析自己的皮肤;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2)化妆美容的种类和意义;(3)不同化妆的步骤:如彩妆的一般程序是首先铺底妆;其次是定妆;然后是画眼线、眼影、上睫毛膏、化下眼线、修颜、腮红;最后是上唇彩。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学生未来人生成长中他们会发觉化妆是一种美的展示和艺术综合的高度体现,也会觉得化妆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更是他们生活技能的展示,从而促使学生快乐成长,阳光自信,在实验中可见积极进取、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为了学生们生活、学习、特色课程设置的多元化,也特设如抖空竹这样一门艺活,抖空竹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空竹亦称“抖

嗡”、“抖地铃”、“扯铃”。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称作“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放捻转”等。其抖法多种多样,有单人抖、双人抖、多人抖;有正、反、花样抖等一百多种玩法。其在表演功能上又有一般规格的空竹练习表演、也具有抖着玩和观赏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空竹、抖起来即有彩色灯光,又有音乐的电子空竹。并且经过这样专业的学习既能对学生身心康复起到了帮扶作用,也能对我们传统加以挖掘、不断整理、继承和发扬。针对课程精心设置、精细课程内容和科学的授课方法,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高难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自学素养,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老师与家长长期联络机制,结合学校学科《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一个有效的一体系课程评价和要求等,塑造一个个有知识、有能力、有特长、有素养的学生。

在对课程自主式选择的深化研究中,一切针对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出发,精准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每个期末“第二课堂展演汇报”挖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开拓学生求同存异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开发校本教材,落实校本课程。

通过对课程自助式选择的深化研究中,在已开设的学习传统“包饺子活动”、实用性更强的“化妆课”、陶冶艺术情操的“美工课”、精美的“手工制作”、优雅情趣的“园艺栽培”以及传承发扬的“抖空竹”等,以确立了我们促使对校本课程开发落实的思想,及时将其纳入校本课程考查。提高了师生对校本课程的重视。通过扎实稳健的教学考查也保证开设课程有效得以实施,促使师生对开发校本课程研究的激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校本课程的落实。

如何处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如何处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作者:尕金 (教师成长青海海西乌兰教师成长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690 发表日期: 2010-07-09 17:52:37 体育课程标准十分关注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使体育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当前体育教学中,有部分老师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玩的开心,能让学生愉快的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对在体育活动有快乐的体验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思想了,显然他们忽略了体育的多面性。怎样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也是一部分激情投入改革的教师感到困惑和迷茫的问题,把握不好这个关系,新课程的理念就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去的教师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支配和控制方面,“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和练习。体育新课程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帮助、指导和点拨等方面,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学习。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运动素材的再创造,都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 二、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点 1.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于“生活主体”。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可以是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可以被视为“顾客”或“上帝”;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但不是一味的迎合和迁就,学生不能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学老师就不教。 2.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不成熟的主体。这个阶段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还不多,运动经验有限,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不高,甚至对自身的体育需要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学生的体育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对其施加的影响。 3.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住的主体。间接知识,主要是指人类已经发现和掌握了的知识。学校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体育锻炼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而不是让学生以获取直接知识为主的主体。 4.学生是能动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可以自觉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了解了知识的来源,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动地发现与构建某些直接知识。 三、转变学生观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几个教学关系的处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几个教学关系的处理 发表时间:2013-07-11T09:21:34.8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48期供稿作者:李仁文[导读] 新课程的实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更加强调学生实际动手、亲身体验的能力。 李仁文甘肃省民勤县东坝镇完全小学733300 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笔者重新审视、反思十余年来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认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我们一直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定格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关系比较适用于以“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大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还是没能跳出教师“一言堂”的圈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首先应该打破的就是这种有悖于教育发展的师生关系,给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义,给师生关系重新定位,应该大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教师变成一个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师要走下讲台,放下架子,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直接对话,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珍视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只有让学生切实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其心志才能保持开放,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 二、课堂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决定了课堂的多变性。学生们不一定要端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才是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开辟第二课堂,把学生的视野、学习的活动带向欢乐的操场,带向多彩的大自然,带向喧闹的市区,带向机器轰鸣的工厂……让学生的心充分贴近生活,在生活中用心感受、亲身体验、探究发现,让学生直接主动地获取最感性的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使学生深切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是课堂,知识不仅仅写在书本上,还有的来自于实践,而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必然是最有用的知识。 三、过程和结论的关系 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了过程,关注的是可以转化为考试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背诵词语、中心思想、课后习题的答案等,如此就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此种教学模式,排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把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要听讲、背诵条文就能获得高分的地步。这样的教学丧失了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失去了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新课程正是要把教学变成学生对知识的探求过程、积累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对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四处搜寻、查阅相关的资料,可以实地实验、观察记录……最终的结论或许不一定准确,但通过求知的过程却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去体验文本,通过对话去理解文本、发展文本。至于结论,让学生自己去体悟,教师不必包办代替。面对着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老师也不要强行统一,最好是鼓励学生通过对话,继续深入探究。 四、创新求异与价值取向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这种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奇思妙想”。但学生的想法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健康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另一方面,更要关注求异思维,从价值取向上给以正确引导。《狐狸和乌鸦》是一则很优美的寓言,文中的狐狸用种种美妙动听的语言从乌鸦口中骗来了令它垂涎三尺的鲜肉。那么,我们该怎样评价狐狸呢?也许有的学生会说狐狸很“狡猾”,它为达到目的不惜使用花言巧语,最后使乌鸦“动心”、上当受骗;有的说狐狸很“聪明”,善于察言观色、灵活应变。两种见解谁是谁非?很显然,这里有个价值取向的问题。若从狐狸的角度来说,它的价值观在于狐狸的虚情假意是违背公民道德规范中的“诚信”原则的。假如把这种违背“诚信”的道德行为视为聪明来欣赏,那么怎么让学生看待社会上的江湖骗子假、冒、骗的行为呢?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语文教材就会削弱它自身的人文性特点。 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总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学习中的求异思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要注意把学生的见解引导到正确的价值取向上来。这是在求异的基础上求同,即求是求佳的过程;在学生的精神领域,则是一个不断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 五、合作学习与自我感悟的关系 新课程的实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更加强调学生实际动手、亲身体验的能力。新课程的课堂给了学生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这中间有合作学习的结果,也有自我感悟的见解。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的“火候”,既要注意合作中的个性张扬,又要注意独立中的共同探索;既不能因为合作使学生产生依赖他人的思想,也不能因为鼓励自我感悟而分解整体的力量、抹杀团结协作的意识,而应该有“放”有“收”、有“散”有“聚”,把零星的“闪光点”聚成智慧的“明珠”。

绘画的多元化教案完整版

绘画的多元化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绘画的多元化》教案 仁寿县坝达初级中学李博 教学课题:《绘画的多元化》 教学类别:欣赏课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艺术是精神产品,不同的世界观、创作观和审美观决定了人们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因而,艺术不可能有统一的审美标准。各种形式风格的作品都会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当今社会艺术的多元化。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社会艺术的多元化有所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域,以及不同流派艺术的介绍、欣赏与综合分析为主线,试图对艺术多元化形成的原因和对多元化的立场取向进行探索。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了解世界各国的绘画都有其独特的面貌,就像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文字一样。了解绘画作品独特的思维艺术创作主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以及同时期同民族地域不同流派绘画作品的欣赏,充分体会艺术的多元并存特点,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的艺术流派之间的差异。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开展,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忠实推进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让我 欢喜让我忧”。喜的是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发现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 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 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 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教师的角色已变成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的教学变 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具等待点燃的火把; 教师的责任是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好的教学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将教师定位于“塑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的蜡烛”“甘为人梯的 导师”“桶水滴注的巨匠”。这种定位,无疑是对教师崇高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和肯定。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在人们的阵阵称赞声中,很好地扮演着这种角色,有效地推动着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是,伴随着全球教育的改革,我国也颁布了新课程标准,如果再用 传统的方式给教师定位,那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所以,笔者认为应当给教师的角色重 新定位。 一、变“塑魂的工程师”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定位,是对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充分肯定,但却忽视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不能像工程师那样,将学生用一种固有的模式进行塑造,打磨成形,而应当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学生的品格、智力、非智力因素等都是教师开发的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思维、智力品质,为将来 的成长、学习、工作、做人打下良好的智力、品格、精神基础。 二、变“辛勤的园丁”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种定位,形象地肯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功能,但它忽视了学 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园丁对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必要的培土、浇水,更主要的是修剪工程。 园丁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对花草树木进行人为的修剪、整理、压制等,创造出一种园林艺术, 很大程度上使花木呈病态的美。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维、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 能像花木一样任人宰割,而毫不旁溢斜出。他们有自己的做人标准和奋斗目标,教师只能对 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让他们绽放出万紫千红的千姿百态 的人生之花,为人类、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三、变“无私的蜡烛”为师生互补的发展者 “教师是无私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评价,是对教师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爱 岗敬业精神的高度赞扬,但它忽视了教师的自身发展。蜡烛有固有的质和量,它们在照亮别 人时,燃烧着自己,当身尽光亦尽。但教师不应该是这样,他们是人,也应该在照亮别人的 同时,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永不熄灭的星辰,像太 阳一样,永恒地为人类带来光和热。并且,教师只有不断地与学生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照 亮别人。 四、变“桶水滴注的巨匠”为学生探究的促进者 传统的说法是“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种观点是对教师具备渊博的知 识的要求和肯定,也说明了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那就是教师主动地灌输,学生被动地 接受,教师灌输多少,学生接受多少。这样就把学生置身于被动地位。其实,在教学过程中,

高职英语课程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学术论坛 158 2015年25期高职英语课程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陶金姬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高职英语课程考核工作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环节,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为了改变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下不足,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新的高职英语课程考核体系,提高高职英语专业的发展,构建多元高职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考核;多元化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25-0158-01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需要重点突出教育的职业性与实用性,职业教育比较先进的德国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德国将公共英语课程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重点提出公共英语课程的职业性与实用性,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而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存在问题,英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脱节,与实际工作要求脱节,英语教学课程内容陈旧,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是应付考试与考证通过率等等,忽略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在高职院校急需改革,需要在多元评价理念下进行改革,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 1 多元评价理念的基本认识 首先我们需要来了解分析下多元评价理念,我国教育部门基于高职英语教育实际需求提出了针对化要求,要求高职英语教育应该以实用性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寻求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多元评价理论的实施基础为多元智能理论,其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其组成分别为:语言、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等,不同的人智能优势也具有差异。不同的个体间也具有一定差异的智能组合,有各自擅长的方面,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构建多元化评价观,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比如对评价内容实施创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等等,全面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基于多元评价主要是要实现评价功能的多重性,同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样化等等,保证学生在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环境下学习成长[1]。 评价的手段应当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组内自评与组间互评等相结合。 美国教育家对于教育强调教与学过程的动态互动与调节,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良好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都是90后的新生代,面临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媒体新社交广泛地流行开来,已经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QQ、微信、微博等已经广泛地流行开来,教师应该采用多元评价理念,将评价的主体进行多元化,将学生、家长、教师等各种主体联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理念中的主体多元化。 2 高职英语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构建策略 2.1 转变英语课程考核的观念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积极学习最新的课程考核理念如多元评价理念,提升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技能性人才,树立“语言能力运用核心”为考核的标准,将这种实践性观念加入到实际教学中去。将学生培养成有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2.2 改变英语课程考核的方式 传统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考核方式非常单一,在多元评价理念指导下,应该提倡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吸取这个新课程标准的精华,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甄别式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水平与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教师在教授知识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该从英语学科本身特点出发,从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每个方面都制定出针对性的学习考核方式,例如,在阅读方面,教师应该改变以前阅读理解笔试方式,而是给学生一个英文短小说,学生自行阅读,或者是给学生推荐英文电影让其观看,看过之后再写观后感[2]。采用这种考核方式,会比较生动有趣,学生也能自主地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在英语翻译考考核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或者是给出学生真实的信函,让其翻译,做到英语考核的多维度与多样化。 2.3 英语课程考核主体多元化 多元评价理念指导下,需要将英语课程考核的主体进行多元化,采用教师考核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课程考核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将关注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潜能发展上,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往传统课堂教育多数采用的是教师主动教授知识、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必须对教师惟命是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性、也缺乏自我表现的机会,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参与,随之也就会缺少生机与活力,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积极实践多元化评价理念,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我有一个认识,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将教师考核与学生自评充分结合起来,学生对自我评价、学生之间展开互评,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让学生对自我有了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学生感到主动性主体性的发挥,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地学到知识与能力。 3 结语 教师对学生知识的考核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应用,既重视基础知识考核,又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该在先进课程考核理念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元化评价理念,将课程考核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多元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构建科学完整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推进高职英语课程考核体系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士祥,朱兵艳,蒋秀娟等.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评价考核现状与改革研究——基于多元评价的视角[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5):24-27. [2]魏蕊.多媒体环境下高职旅游英语课程考核方案改革研究[J].魅力中国,2014(15):159. 作者简介:陶金姬(1983-),性别,女,籍贯,江西南昌,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第一课__绘画的多元化教案

第一课绘画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活动 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现代艺术流派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 教师先出师不同艺术流派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 a.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取决于什么?他们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一样,为什么? b.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主张上有没有发生变化?其变化与社会发展有无关系,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引出主题 1.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 2.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3.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识和了解“艺术是多元的”

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a. 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 b. 艺术的多元化:①概念;②产生的社会背景;③发展时期; ④各流派及艺术主张 c. 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 d. 看课本、学习建议,及思考讨论 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看内容、赏析图片,看思考题 2.教师提示,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力求帮助学生整理自学思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a .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多元”、发展时期及各流派艺术主张 (教师可结合课本图片讲解) b .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对疑难问题,教师在讲解时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如:广告、动画、漫画、工业美术等)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好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多元并存现象,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把艺术作品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这样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性,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学生创作

新课标环境下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课标环境下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胜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究者,已经成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中小学教师本人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就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3)传播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组织管理自己的活动的

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熟悉教材、默记讲稿,是远远不够的,一次成功的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学设计,没有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绝不可能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好”的课堂教学。 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1、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的技能。 教学设计中强调的是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就是教师课前的备课。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即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将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为了使教学过程高效和优化,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这就是备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

新课程标准下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几点反思 内容提要: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学习,作为一线的教师,使用多媒体帮助教学已经不成问题,但并不是多媒体的使用已经非常完美无可挑剔了,如何继续改进,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辅助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而又有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 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无法代劳也不必代劳的”。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核心,而新的课程标准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某些不足进行弥补,改变传统的由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不够高的状况,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就像舵手一样,确定课堂教学的方向,比如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等,而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新的课程标准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位臵,参与教学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若能再较好较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必能使学生学得活,学得效果更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学习,在语文课中使用多媒体,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应该是轻车熟路,基本没什么障碍,但这并不是说语文课上多媒体的使用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在目前语文课中多媒体使用中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引起注意: 一、只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活动的实质,过多的地使用了多媒体。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活动本身。比如在教学课文《宇宙里有什么》时,有的老师只是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大量时间用来播放宇宙中的神秘之处,课堂上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艺术的多元化的说课稿

艺术的多元化的说课稿 艺术的多元化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的多元化》是人美版第17册《美术》的第1课,在此以前同学们已经接触了很多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为这堂课起了铺垫,本课可以说是作为以往欣赏课的一个总结。艺术作为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不同民族、国家有代表本民族、本国的艺术特色。本课向同学们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民族的艺术作品。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会信息筛选和交流,多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我把本课《艺术的多元化》可以划分到“综合探索”领域,把美术与现实社会,美术与历史、语文、表演结合,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该课分为4个课时: 第1课时欣赏世界多元艺术作品欣赏 第2课时了解闽南地区传统民间艺术——布袋戏。 第3课时Q版布袋戏偶形象的设计 第4课时编写小剧本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闽南地区特色艺术的种类; ②了解布袋戏的历史、角色分类及其独特的表演形式; (2)能力目标 ①能结合历史和表演,深入体验布袋戏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特定文化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时代风格的艺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布袋戏的发展历史、角色分类及其独特的表演形式。 难点:结合教学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说学生情况 从自我意识来说,初中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从学习能力来说,书本以外的知识对他们来讲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多途径的收集信息的手段和能力;从课程设置来说,本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多元的美术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美术与文化一脉相通,当代学生在追赶时代潮流的同时,也同时丢弃了人类文化的传承,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要正确认识、充分挖掘地方美术教育资源,本课结合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传统艺术布袋戏将人文教育与美术教育有机整合,通过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乡土文化,找回精神的家园。美术新课标指出:美

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实践论文

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实践摘要:传统的高等数学考核评价制度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应用等弊端,它背离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初衷,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影 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围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高等数学教育目标,加大在考核的内容、方式、成绩评定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构建了适合高等数学课程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考试模 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3(b)-0099-02 the practice of alternative students assessment methods on advanced mathematics hu lian-hua;hou xiu-li;liu chun-ping;jia li-jun (qian’ an college,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hebei 064400,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drawbacks of the traditional advanced mathematics assessment systems. for example, only a single way is used to test students and the focus is always laid on results, knowledge and theory rather than on teaching process, capabilities and practice. these drawbacks make the

艺术的多元化

《艺术的多元化》一课三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2.了解艺术作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 3.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4.学会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一备: 教学过程 开首语:在世界各地,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和课题,本节课谨以美术的艺术形式对这个课题进行探讨。 昨天老师发给同学们的讲学稿上,已经明确告诉大家,本节课我们要了解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艺术多元化的现象?如何理解这个现象?对于不同主张、不同风格的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 好,现在让我们步入不同的艺术时空,寻找一下在世界

各地曾经出现过的著名的古代文明。 一、导入 1、问题:你能举例说出几个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吗? 课件:逝去的文明…… 亚洲--中国、古巴比伦 非洲--古埃及 欧洲--古希腊 美洲--古玛雅文明 学生举例说明 2、课件展示各种古代文明的美术精品图片 3、小结: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风格、不同样式、不同效果的美术作品。 二、对比与分析 问题:说一说这些作品是如何反映出民族、地域、宗教的艺术特征的? 引导分析:(以三幅壁画为例) 1、民族特点:人种、服装 2、地域审美特点: 《朝元图》为道教壁画,表现的是一群神仙朝拜元始天尊的情景,这是其中的一个局部。中国传统重彩勾填的方法;人物气质闲雅,面部平和庄重;线条潇洒飘逸,色彩绚丽辉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学观念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刘冬梅北京玉渊潭中学王海臣 翻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内容很丰富,信息量增大,板块多样,布局新颖,与老教材相比,很少有干瘪的纯知识性的叙述。但是也许正是新教材的这些优点使教师感到了棘手。因为面对这样的教材,你根本无法照本宣科或放任自流,必须下一番苦工夫,认真钻研教材和研究教法,才能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育目标。围绕新课程教学目标,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课堂改革实践呢? 一、要注重课程意识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意识十分淡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师准备的材料、教学环境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传统课程观要发生重大变革。 所谓课程应理解为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师准备的材料、教学环境等因素的组合,这就决定了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个班级就应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教学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使学生能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都要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应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劳动。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课程可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有关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在将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地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正确认识到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一员,人不能脱离生态系统而单独存在,进而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生态道德观,即用尊重自然的态度取代占有自然的观念;用爱护自然的活动取代征服自然的行为;用人类对自然的自觉调节取代自然本身的自发运演;用保持自然统一的情感取代瓜分自然的劣径;用对自然的权利观和义务感取代对自然的统治与掠夺;用适度消费取代无度消费;用节制生育取代放任生育;用经济的有机增长取代经济的盲目增长的生态观,使学生对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要改变教师的角色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难得出教师的角色也应改变,即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

“全程式 多元化”考核模式在高职专业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课程考核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课程考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将“全程式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运用于高职专业课的教学考核中,收到了对教学工作的督导、反馈、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效果,并对课程考核工作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全程式;多元化;考核;实践;思考 课程考核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课程考核模式(内容、手段、方法或途径),不但能够起到检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跟踪督导教师教学情况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引领学校教学方向,激发任课教师的教学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作用,进而助推课程教学效果向着既定教学目标极大限度逼近。 1 高职专业课的课程标准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按照高职教育“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近些年来,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有关专业课的教学标准已基本达成共识,即专业课的教学要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多位一体,有机融合。按照现代高职专业课课程标准要求,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强化学生“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增强,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提升。 2 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模式 在沿袭使用了多年的课程考核体系中,专业课的考核通常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形式。考试课的总成绩中,平时课堂出勤和作业成绩占10-20分,其余80-90分则全部来自于学期末的终结性笔试考试。而考查课则依据上课出勤、几次小测验等,直接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档,无需进行期末终结性考试。 纵观传统的考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其一,是评价方法的片面性。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忽略对学习态度、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考核;其二,是评价方法有失公平性。高度关注学习的结果、弱视了学习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那些平时努力用功但期末未必考得理想成绩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其三,是导向作用偏差。误导学生考什么就学什么背什么,重视考试课轻视考查课,使得在后续的专业课教学中产生知识盲点或模糊点;其四,是影响教风学风建设。个别教师平时教学不能尽心尽力,期末终考考前给学生圈点复习范围,以期提高课程考试总成绩,间接酿制了极个别学生打小抄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体现不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检查教学效果督导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考核信度差说服力低,因此不能直接套用于评价考核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 “全程式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 近些年来,在尝试改革课程教学教法等系列工作中,为了弥补和完善传统考核模式的不足,我们对专业课程考核工作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实践,同时也多方借鉴了兄弟院校的比较成型的经验和做法,实践表明:将“全程式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运用于高职专业课的学习考核中,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和考核效果。 3.1 “全程式多元化”考核的涵义 “全程式”,是指考核工作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关注期末终结性考试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全程跟踪及时反馈每一个学习环节、每一个学习节点的学习情况,包括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个体和集体(小组)等。“多元化”,是指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方法。考核的内容要兼顾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学习态度与工作态度,关注学习过程付诸的努力和进步情况;考核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兼顾笔试、口试、实操、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任务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任务分析 1.全面理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的课程,都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理念的首位,强调从获取知识为教育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的探索过程、的文化价值以及知识的特征有所认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和演绎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的反思方面获得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1) 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重新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了如下三个目标的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不是看他所有的学科成绩是否都优秀,而是要看他的身心是否健康,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因此,促进全面发展不再是所有学科优势互补共同完成的一个任务。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的理解与支持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 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自主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的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能够作出正确的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几个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3) 不同学生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在基础、思维及能力等方面巨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重新认识教学的本质 简单认识:教师教,学生学。 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这是一种侧重于传授内容的总体叙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这是侧重于学生获得发展的叙述。 1983年激进的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冯.格拉色斯费尔德(V on Glasersfeld)指出: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知道学生在特定的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这种“建构”观点推动了现代教学的发展。 在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