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比较

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比较

洗衣粉配方如下分析

洗衣粉配方如下: 过碳酸钠12.5 碳酸钠16.4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1 线性烷基苯磺酸盐9.0 沸石MAP(无水)37.7 丙稀/马来酸共聚物 4.0 强碱硅酸钠0.6 SCMC 0.8 荧光增白剂0.3 脂肪酸盐2.5 水份(标称的)12.2 无磷洗衣粉的生产配方 洗衣粉, 配方, 无磷, 生产洗衣粉, 配方, 无磷, 生产 一、原材料性能作用 1、烷基酚醚(Tx-10):白色,粘稠液体, 是生产高档、增白洗衣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含量99%,主要起泡沫作用,同时可去除油性污,泡沫多少取决于使用量。质量鉴别方法:看颜色,应是白色或淡黄色;主要看浓度和泡沫浓度。购买者,用手指粘一小点,在水里反复运动几次,看是否泡沫多。它与洗 衣粉泡沫比较,前者为后者的10倍。 2、月桂酸二乙醇酰胺(6501):淡黄色,粘稠液体,是生产各种普通洗衣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含量98%。主要起泡沫作用,泡沫稳定性比较好,同时去除油性污,泡沫 多少取决于使用量。质量鉴别方法同1。 3、十二烷基苯磺酸:浓黄色偏黑,粘稠液体,是生产各种普通洗衣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含量98%,主要起泡沫作用,同时起膨化作用,也除油污。洗衣粉的体积大小和泡沫多少取决于使用量。但千万注意一定要含量98%,有含量40%-60%不能膨化,泡沫

少,生产的洗衣粉湿度大。质量鉴别方法同1.特点:放在手心上发热。 4、三聚磷酸钠:白色细小颗粒,含量90%,微毒。主要决定洗衣粉的存放时间,防止洗衣粉结团。增加用量可使洗衣粉保存时间延长,分解油污增强。 5、纯碱:即无水碳酸钠,为白色粉末,含75%-95%,在洗衣粉中主要去污。一般用工业纯碱,本品易吸潮,应注意防潮,剩余部分应用塑料封好。质量鉴别:发热烧手比 较好。 6、元明粉:即无水硫酸钠,白色,粉状,此品是一种助洗剂,在洗衣粉中主要是一种填 充料。调节洗衣粉成本高低在于它的多少。 7、甲基纤维素(CMC):淡黄色,粉状,在洗衣粉中的作用是抗沉淀,可将油污从物体分离于水中,起悬浮作用。质量鉴别方法:经水溶化有粘连滑感。甲基纤维素有2种形 状:粉状和须状,一般用粉状最好。 8、碱性蛋白酶:为粒状产品。洗衣粉中加入酶制剂,可加速分解衣物中的油污。它有多种颜色:绿色、翠绿、蓝色等。加酶的洗衣粉不好保管,易失效,一般可不加。加酶洗衣粉应选用比较好的塑料袋,密封性要好,防止气化。加酶洗衣粉的存放时间只限8个月,否则,降低洗涤效果。鉴别:颗粒型最好;细粉多则质量差。 9、荧光增白剂(VBL):本品淡黄色,粉状,用于增白,有一定限量,多用反而效果差。荧光增白剂分高级型和普通型,价格差距大,增白程度也大,直观无法鉴别,要试用。 二、膨化粉性能与作用。 膨化粉是生产洗衣粉的最佳填充料,体积轻,颗粒均匀。作用:助洗和调节体积(加减用 量)。 三、生产过程 第一步,将下列原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纯碱:25%甲基纤维素:1%、元明粉:10%、十二烷基苯磺酸:6%、烷基酚醚TX-10:4%、月桂酸二乙醇酰胺(650 1):1%。 第二步:再将膨化粉:53%加入第一步,混合搅拌均匀。用20目过筛即可装袋。 如洗衣粉要求色白,可将十二烷基苯磺酸改为烷基酚醚TX-10。也可用0.1%的荧光粉作增白剂。如加香,可将香料适量加入第一步料中。如要加酶,可将碱性蛋酶直接加入洗衣粉中拌匀,用量2%至3%,配方中加多少酶就减多少纯减。 国内外合成洗衣粉配方及生产 合成洗衣粉是合成洗涤剂中最主要的一种,其产量占合成洗涤剂总产量的70~90%,其性能优良,使用方便,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已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一)三种常用洗衣粉配方及生产:这三级配方,任选一组按%份量配好混合,用塑料袋分装包好,即为简易配制的合成洗衣粉,可以销售了。其各组的%配比如下。

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在探究某品牌加酶洗衣粉适宜的洗涤温度时,不必考虑() A.实验设计的温度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B.洗涤衣物的大小、质地、污渍类型和污染程度 C.洗衣粉用量、洗涤方式及时间、洗涤后漂洗方式 D.使用普通洗衣粉和不加洗衣粉进行同样方式的洗涤 2.某学生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课题研究.他的实验设计如下: ①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 ②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相同; 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对这个实验的评价. 正确的是() A.未设置对照实验 B.无关变量设置太多 C.没有自变量D.因变量不能描述 3.普通洗衣粉与加酶洗衣粉的区别正确的是() A.普通洗衣粉中含磷,会污染环境 B.表面活性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会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C.加酶洗衣粉里的酶制剂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D.加酶洗衣粉是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 4.某同学为了验证果胶酶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1)取两个100mL的洁净烧杯,编号为1号、2号.(2)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mL的苹果泥,向1号烧杯内加入2mL的蒸馏水,向2号烧杯内加入2mL的果胶酶. (3)把这两个烧杯放在水浴装置中保温,并用玻璃棒搅拌. 下面分析中正确的是() A.1号烧杯为实验组,2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B.2号烧杯为实验组,1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C.1号烧杯为对照组,2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D.2号烧杯为对照组,1号烧杯果汁变澄清 5.下列有关酶制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酶可用于处理棉、麻制品使其柔软 B.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好 C.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可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 D.腐乳前期发酵主要依赖毛霉产生的淀粉酶 6.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盒上印有以下资料(如图),对资料中的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 B.在60℃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 C.该洗衣粉不适合洗涤丝绸面料衣物 D.这种洗衣粉浸泡一段时间会增加酶的活性 7.工业上常采用下列哪种酶处理果肉,可以提高出汁率,而且能使生产的果汁澄清、稳定性强()

探究几种洗衣粉的去油渍效果

探究洗衣粉的去油渍效果 实验背影: 德国汉高在1907年以硼酸盐和硅酸盐为主要原料,首次发明了洗衣粉。洗衣粉是一种碱性的合成洗涤剂,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再加一些助剂,磷酸盐,硅酸盐,元明粉,荧光剂,酶等。经混合、喷粉等工艺制成。现在大部分用4A氟石代替磷酸盐。 而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针对不同污渍的洗衣粉,从而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让我们具体的来看几种洗衣粉得区别 1.普通洗衣粉和浓缩洗衣粉 普通洗衣粉,颗粒大而疏松,溶解快,泡沫较为丰富,但去污力相对较弱,不易漂洗,一般适合于手洗;浓缩洗衣粉颗粒小,密度大,泡沫较少,但去污力强(至少是普通洗衣粉的两倍),易于清洗,节水,一般适宜于机洗。 2.含磷洗衣粉和无磷洗衣粉 含磷洗衣粉以磷酸盐为主要助剂,而磷元素易造成环境水体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质,污染环境。无磷洗衣粉则无这一缺点,有利于水体环境保护。为了我们生活环境的健康,建议使用无磷洗衣粉。 3.加酶洗衣粉和加香洗衣粉 加酶洗衣粉就是洗衣粉中加有酶,加香洗衣粉就是洗衣粉中加有香精。 加酶洗衣粉对特定污垢(如果汁、墨水、血渍、奶渍、肉汁、牛乳、酱油渍等)的祛除具有特殊功能,同时其中的一些特定酶还能起到杀菌、增白、护色增艳等作用。加香洗衣粉在满足洗涤效果的同时让衣物散发芳香,使人感到更舒适。 4.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 相同点:表面活性剂可以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水软化剂可以分散污垢;等等 不同点: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于溶于水,从而与纤维分开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洗衣粉同一污物的洗涤效果的区别 2.理解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影响 3.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等技能。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学会对照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实验设计: (一)、探究几种洗衣粉在相同条件下去油渍效果 实验原理:不同洗衣粉含同一种成分的量有所差异,所以对付同一种污渍的能力也有所差异,在此不同洗衣粉所含的脂肪酶的量有所不同,导致去油渍的效果有明显差异。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 作者:毕红书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48-01 一、设计思想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对生物学实验要求越来越高,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近两年的实验题在江苏高考中的题型变化来看,以课本实验为依托,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的试题已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实验试题更是热点。正因如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关于加酶洗衣粉的探究型试验设计,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和高中生物课已经学习过的有关酶的相关知识,以加深学生对加酶洗衣粉中酶作用的理解。但在引导学生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时,不要只注重基本原理,而忽视了本课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遇到这类实验探究或相关题型,就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了解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典型的习题多加训练,以期提高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了解加酶洗衣粉添加酶制剂的种类以及洗涤原理;学会探究温度等因素对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影响;尝试探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洗涤效果的区别 五、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区别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的洗涤效果。课题难点: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成稿)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 海门市三厂中学陈伟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实验,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发展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因素等问题。本教学设计的课时为第1课时,旨在完成课题背景和基础知识学习,通过讨论确定如何有效地控制变量,并进行初步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确定并进行实验验证普通洗衣粉、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对血渍和油渍的洗涤效果。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理解酶具有专一性以及酶的催化作用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1)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明确探究实验的步骤,能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对科学的兴趣,体验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迸发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我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探究实验中有效地控制变量。 难点:自主设计实验,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五、实验器材 6块大小相同的白棉布、天平、砝码、称量纸、6个烧杯、2个水槽、3支玻璃棒、植物油、鸡血、镊子、普通洗衣粉、蛋白酶洗衣粉、复合酶洗衣粉、温度计、水。

课题:探究普通洗衣粉、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对血渍和油渍的洗涤效果。 实验材料:6块大小相同的白棉布、天平、砝码、称量纸、滴管、6个烧杯、2个水槽、3支玻璃棒、植物油、鸡血、镊子、普通洗衣粉、蛋白酶洗衣粉、复合酶洗衣粉、温度计、自来水。 实验步骤: ①制作污渍布料 鸡血:取样前震荡摇匀,取1~2滴滴在8cm×8cm的白棉布中央,用载玻片涂布均匀,面积控制在15mm×15mm左右的正方形。油渍:用滴管取3滴植物油,均匀涂布在8cm×8cm的白布中央,面积控制在15mm×15mm左右。血渍污染布和油渍污染布均用电吹风吹干备用。 ②取六只大烧杯,编号A1、A2、A3和B1、B2、B3,在烧杯中分别加入40℃的水500ml。 ③称取普通洗衣粉、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各5g,分别加入A1、A2、A3;另称取普通洗衣粉、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各5g,分别加入B1、B2、B3。搅拌使洗衣粉充分溶解。 ④将鸡血污染布放入A1、A2、A3,油渍污染布放入B1、B2、B3中浸泡1分钟后,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每隔30秒观察洗涤效果,搅拌2分钟,每隔30秒观察洗涤效果。洗涤过程放在40℃的水浴装置中。 ⑤用清水进行漂洗后,观察污染布料污渍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对血渍污布的洗涤效果是复合酶洗衣服效果最好,蛋白酶洗衣粉次之,普通洗衣粉效果最差;对油渍污布的洗涤效果是复合酶洗衣粉效果最好,蛋白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都较差。

08哪种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强

第八课哪种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强 教学目的: 1、了解洗衣粉的分类和各自的效用 2、学会使用洗衣粉 3、为了环保,请少洗几件衣服,为了环保,请慎重选购洗衣 粉 教学重点:慎重选购洗衣粉 教学难点:环保低碳 教学准备:洗衣粉、衣服、电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市场上有多种多样的洗衣粉,如汰渍、奥妙、白猫、超能、雕牌等,在目不暇接的洗衣粉市场,到底我们该如何选择,选择哪种品牌,哪种品牌洗衣粉对于我们衣物上污渍的洗涤效果最好? 二、认识洗衣粉 从组成进行分类,洗衣粉可分为从单一活性物到多种活性物的复配;从单一高泡型发展到低泡型,同时,在洗衣粉中可加入各种辅料形成加酶粉、浓缩粉、消毒杀菌粉、彩漂粉以及柔软抗静电粉等。 根据轻工部《合成洗衣粉》标准规定,我国生产的洗衣粉分为三类,其中一类为普通型,二类为低泡型,三类为浓缩型。普通型即高泡型,普通洗衣粉(A型)颗粒大而疏松,溶解性好,泡沫较为丰富,但去污力相对较弱,不易漂洗,一般适合于手洗;低泡型含聚醚和肥皂成分,效率高而泡沫少,易于漂洗,为洗衣机专用;浓缩型在水中加入少量的这种洗衣粉就可以起到较好的洗涤效果,但其价格相对来说要高一些。浓缩洗衣粉(B型)颗粒小,密度大,泡沫较少,但去污力至少是普通洗衣粉的两倍,易于清洗,节约水,一般适于机洗。 1、洗衣粉泡沫越多越好吗?

有的消费者错误地认为洗衣粉泡沫越多越好,实际上泡沫的多少和去污力没有直接联系。另外洗衣粉还可以分为漂白型、加酶型和增艳型。漂白型含有硼酸钠或过磷酸钠,具有漂白作用;加酶型含有生物催化剂,可分解衣服上的汗、奶、血迹等;增艳型含有荧光增白剂,白色衣物可增白,彩色衣物可增艳。根据洗衣粉的含磷量又可分为无磷和含磷洗衣粉。 2、选购洗衣粉与“环保” 研究发现,一件涤纶衬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80%产生于清洗和烘干的过程中。所以为了环保,请少洗几件衣服,为了环保,请慎重选购洗衣粉。选购适当的洗衣粉,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省时间,省水,省电,减少废水排放且有益于身体健康。 洗衣粉是每个家庭常用的洗涤产品。那么,我们如何选购洗衣粉呢?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洗衣粉品种繁多,价格又高低不一。消费者购买洗衣粉普遍关心的是去污力。于是各厂家在广告中大作宣传,于是五花八门的洗衣粉广告令消费者眼花缭乱,不知道该挑选哪一种好。如洗衣粉广告里所说的“碧浪,性价比更高的选择”“白猫,迅速溶解干固污渍”“洁霸,深入纤维去渍,去污由内到外”“有汰渍,没污渍。”……洗衣粉的功效是否真的如广告所讲的那样好呢? 另外,现在的洗衣粉大都标注了“无磷”、“环保”的字样,事实是否如此呢?针对于这两点,我们开展一下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洗衣粉的基本性质、其去污能力的比较,和是否含有磷和含磷量测定的探究。 三、活动准备: (1)小组成员确立主题及小组称号; (2)小组进行明确分工; (3)设计实验方案。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4.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案

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说出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 2.通过阅读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能够说明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影响; 3.通过阅读材料,进行探究活动,能够说明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洗涤效果的区别。 ★教学重点区别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的洗涤效果。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引入新课:当你自己动手洗衣服的时候,会发现衣服上油渍、汗渍或者血渍非常难洗,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你是否知道加酶洗衣粉,它与普通洗衣粉相比有什么优点呢?据我所知,加酶洗衣粉能更好的清除顽渍,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带着这些问题提出本课题——了解加酶洗衣粉,探讨它所适宜的条件。 新课教学: 1、基础知识 投影:补充资料: 家用洗衣粉的成分及作用 家用洗衣粉和其他各种家用洗涤剂的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含有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碱剂、漂白剂和香精等成分。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洗衣粉的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等四大类,但用于洗涤的表面活性剂则以阴离子和非离子为主。最普通、最传统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就是人类使用了几百年的肥皂(高级脂肪酸钠)。合成洗涤工业问世之后,使用最普遍的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最广泛的是聚氧乙烯醚类。 水软化剂水软化剂可防止水中的钙、镁离子造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活,提高表面活性剂利用率。三聚磷酸钠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水软化剂,它具有软化水质、分散污垢、缓冲碱剂及抗结块性能等特点,三聚磷酸钠广泛应用于各种洗衣

粉中,无磷洗衣粉中不含有三聚磷酸钠。 碱剂在适当的碱度下,纤维和污垢可被最大限度地离子化,更易于污垢的水解和分散。一般洗衣粉配方中都含有纯碱和硅酸钠,其中硅酸钠还具有使污垢颗粒悬浮、防止再沉积的作用。 漂白剂某些洗衣粉中含有过硼酸钠一类的漂白剂,可以延缓衣物的泛黄程度,但对衣物有一定的损伤。 酶洗衣粉中一般添加了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酶是一种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蛋白酶可以催化水解肉、蛋和奶渍,淀粉酶可以催化水解酱、粥等污渍,脂肪酶可以催化水解各类动植物油脂和人体皮脂腺分泌物及化妆品污垢,纤维素酶可使织物增艳(新)、去除颗粒性污垢,但过量使用,也能损伤棉、麻等天然纤维织物。 增白剂丝、棉、毛类等天然纤维的浅色衣物容易变黄,加入增白剂后,它能够留存在衣物上,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反射出与黄光互补的蓝色光线,从而掩盖了衣物上的黄色。 香精和色素改善洗衣粉的气味和外观,给人清新愉悦的感受,并掩盖某些化学成分的异味。 加酶洗衣粉 加酶洗衣粉就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在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的种类很多,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我国在洗衣粉中添加的酶最主要的是碱性蛋白酶。这种酶能耐碱性条件,而且耐贮存,对皮肤、衣物没有刺激和损伤作用。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成可溶于水的多肽和氨基酸。衣物上附着的血渍、汗渍、奶渍、酱油渍等污物,都会在碱性蛋白酶的作用下,结构松弛、膨胀解体,稍加搓洗,污迹就会从衣物上脱落。 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因此,蛋白质类纤维(羊毛、蚕丝等)织物就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以免使纤维受到破坏;(2)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洗涤用水的温度。碱性蛋白酶在35 ℃~50 ℃时活性最强,在低温下或70 ℃以上就会失效;(3)加酶洗衣粉也不宜长期存放,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酶活力损失;(4)加酶洗衣粉不宜与三聚磷酸盐共存,否则酶的活性将会丧失;(5)添加了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可以分解人

洗衣粉标准

洗衣粉标准 前言 在原标准GB 13171-91的基础上,本标准主要修订以下内容: 1.增订了无磷洗衣粉类型; 2.放松了成分规定,对含磷洗衣粉不具体规定聚磷酸盐含量,只要求活性物(%)、聚磷酸盐(%)和4A沸石(%)之和达到一基本量,三者之量可以互补变化; 3.增加了循环洗涤性能指标和水溶性硅酸盐(以SiO2计)限量; 4.定量包装要求加严; 5.改变“保质期一年”的不合理规定,视产品稳定性分两种情况明示。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上海白猫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传家、张家泳、刘栖峨、王治畿、张幼娟、尤林太。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1年9月10日,1997年5月28日第一次修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洗衣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表面活性剂及聚磷酸盐、4A沸石等助洗济、分散剂、酶和添加剂等配方生产的洗衣粉。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601-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368-93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pH值的测定电位法 GB 12030-89 粉状洗涤剂颗粒度的测定 GB/T 13173.1-91 洗涤剂样品分样方法 GB/T 13173.2-91 洗涤剂中总活性物含量的测定 GB/T 13174.4-91 洗涤剂中各种磷酸盐的分离测定离子交换柱色谱法 GB/T 13174-91 衣料用洗涤剂去污力的测定 GB/T 13175-91 粉状洗涤剂表观密度的测定给定体积称量法 GB/T 15815-1995 衣料洗涤剂性能比较试验循环洗涤白棉对照布法 GB/T 15816-1995 洗涤剂和肥皂中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 15818-1995 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试验方法 QB/T 2114-95 低磷无磷洗涤剂中硅酸盐含量(以SiO2计)的测定滴定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令[1995]第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3产品分类 3.1 分类原则、代号 本标准所规定的洗衣粉属于弱碱性产品,适合于洗涤棉、麻和化纤织物,按品种,性能和规格分为含磷(HL类)和无磷(WL类)两类,每类又分为普通型(A型)和浓缩型(B 型),命名代号如下: a)HL类:含磷酸盐洗衣粉,分为HL-A型和HL-B型。

课题2_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探讨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⑵、探讨不同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⑶、说出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 2.能力目标: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及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节约环保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区别同一加酶洗衣粉对不同污渍的洗涤效果。 难点: 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生物,教案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讨,引入内容: 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广告。(播放广告)广告产品是否真的有如此神奇?今天我们要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加酶洗衣粉是否真的具有如此效果。 (二)进入新课: 1、基础知识

解读课题名称: 1、加酶洗衣粉本身;2、探究实验。 活动1:讨论并完成学案 活动2: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大家讨论,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2、探究过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们有选择地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一 是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二是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洗涤 效果的比较。 探究(一)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通过资料分析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知道,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 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料、大小及浸泡时间和洗涤的 时间等。那么在这些因素中,水温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而其他因素应在实验 中保持不变。实验控制如下:实验材料:添加了复合酶的洗衣粉,大小相同的 白棉布4块(在上面分别滴加2滴同种的污渍,放置至干燥)。 水温、水质及水量:水温的温度梯度为5 ℃、15 ℃、25 ℃和35 ℃(其中5 ℃可以通过冰箱冷藏室来控制,其他温度可以通过水浴控制);水质为自来水; 水量为200 mL。 实验仪器:250 mL的烧杯、玻璃棒等。 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学生实施实验计划;(学生讨论,教师评价补充) 探究(二)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比较分析 实验材料:添加了复合酶的洗衣粉,大小相同的白棉布3块(在上面分别滴加 2滴同种的污渍,放置至干燥)。 水温、水质及水量:水温为常温;水质为自来水;水量为200mL。 实验仪器:250 mL的烧杯、玻璃棒等。 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注意事项

1. 变量的分析和控制 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料、大小及浸泡时间和洗涤的时间等。在这些因素中,第一个实验,水温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而其他因素应在实验中保持不变。选择什么样的水温进行实验需要实验者根据当地一年中的实际气温变化来确定水温,通常情况下,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可分别选取5度,15度,25度,35度的水温,因为这4个水温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现实也有指导意义。 2. 洗涤方式和树料的选择。 在洗涤方式中有机洗和手洗两种方式,应考虑其中哪一种比较科学?哪一种更有利于控制变量?再有,洗衣机又可以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相比之下,其实采用全自动洗衣机比较好,并且应该尽量使用同一型号小容量的洗衣机,其机械搅拌作用相同。但是因为受到实验器材和成本的限制,最方便的方法是手洗。关于洗涤材料的选择也有一些讲究。用衣物作实验材料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作为实验材料的衣物,其大小、颜色、洁净程度等应该完全一致,而这并不容易做到;此外,人为地在衣物上增加污物,如血溃、油溃等,也令人难以接受。因此,选用布料作为实验材料比较可行。在作对照实验时,可以控制布料的大小、颜色以及污物的量,使其相同;同时,也便于洗涤效果的比较。 3. 水量、水成和洗衣粉用量的问题。 水的用量和布料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做实验用的布料不易过大,水量不易过多,但应该让布料充分浸泡在水中。 如果在实验中使用手洗的方法,如课本中图4-4所示,使用1 000 mL的烧杯作为容器,可以用500 mL 放在洗衣粉溶液中浸泡相同的时间;采用玻璃棒或筷子搅拌的方式模拟洗衣过程;模拟搅拌的时间、次数和力量应基本相同。

洗衣粉基本知识

洗衣粉基本知识 一、洗涤原理 洗衣粉用途是为了去除污垢,但由于其PH值呈碱性,一般在10.0—10.5,刺激性较强,因此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不能用于皮肤蛋白质纤维等的洗涤。 1、污垢的载体 纺织纤维天然纤维纤维素纤维: 棉、麻等植物纤维 蛋白质纤维: 羊毛、兔毛、蚕丝等动物纤维 化学纤维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涤纶、锦纶、尼龙等 皮肤 硬表面: 玻璃、混凝土等 2、衣物上污垢的种类及粘附 (1)污垢种类 ①水溶性污垢:无机盐、糖类、汗及尿等 ②色素类: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炭黑(煤烟)等 ③脂肪: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和蜡等 ④蛋白质:血液、蛋、奶、皮屑等 ⑤碳氢化合物:淀粉 ⑥其它:水果、蔬菜、咖啡、茶等 (2)粘附形式 ①机械粘附:主要指尘土粘附等现象 ②分子间力(范德华力氢键)粘附:如油性污垢与衣物以分子间力结合,使得污垢的 去除变得相对困难。 ③静电历粘附:静电结合力相对比机械力强。 ④特殊的化学结合力:形成离子键或共价键,需要特殊的化学处理方法将其溶解去掉, 比如铁锈。 3、污垢的去除 原理是通过活性物的润湿、乳化、溶结和增溶、电荷效应等作用降低衣物与污垢间吸附的表面张力,从而使污垢容易脱离。 二、洗衣粉原料及其作用 1、磺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可由烟酸磺化工艺或三氧化硫磺化工艺生成,现在市场上的磺酸一般都是由三氧化硫磺化工艺生成,其优点是杂质少、颜色浅、活性物含量高等,利于洗衣粉料浆的配制和喷粉。 (2)表面活性强,起乳化、润湿、增溶、抗静电、发泡等作用 (3)本身去污力强,在洗衣粉中起主要的去污作用,磺酸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洗衣粉的质量 (4)其加入量随洗衣粉的档次而定,一般小于20% 2、磷酸盐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

A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具有很好的去污作用,使用又很方便, 较好的洗衣粉其主要成分有:织物纤维防垢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污垢悬浮剂、酶、荧光剂及香料等;较差的洗衣粉常含有磷、铝、碱等有害成分。表面活性剂在洗衣粉中的作用是使洗衣粉有可溶、乳化、浸透、洁净、杀菌、柔化、起泡、防止衣物静电等功能。 B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具有很好的去污作用,使用又很方便,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现在市场上的很多洗衣粉都添加了一些新的成分,具有了更多更强的洗涤功能。这些主要成分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洗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白剂、香精和酶等。 C以下是洗衣粉的原料和用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别造假冒伪劣产品出来哦~~ LAS(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0 AS:10 硫酸钠:30 碳酸钠:7 硅酸钠:5 STPP(三聚磷酸钠):25 复合酶:2 CMC(羧甲基纤维素):1 增白剂:≈0.1 色素、香精:≈0.1 D合成洗衣粉 -------------------------------------------------------------------------------- 发布时间:2004年06月21日 中国时尚论坛 合成洗衣粉是粉状(或颗粒状)洗涤剂,是生活中合成洗涤剂最常见的一种。这种洗涤剂是用表面活性与助剂配成粘稠的料浆,然后用喷雾干燥方法和附聚成型方法制造的一种混合物。洗衣粉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等。各种化学物质相互促进,相互弥补,使洗涤去污效果更为理想。这些表面活性剂也可直接用来作为洗涤剂使用,但是洗涤去污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成本较高。因此,配制洗衣粉时还要加入一些助洗剂和辅助剂,使洗衣粉性能更完善,贮存、使用都比较方便。洗衣粉通用的助剂可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盐助剂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公开课教案】设计

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 课题4.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一、【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 2、理解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影响 3、了解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洗涤效果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探索加酶洗衣粉的效果 2、注意运用设计试验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加酶洗衣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课题重点】 区别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的洗涤效果 三、【课题难点】 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当你自己动手洗衣服的时侯,会发现有油渍、汗渍或血渍的衣服很难彻底洗干净,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在本课题中,我们将了解加酶洗衣粉的作用,探讨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最适条件。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活动1:阅读“课题背景”及“基础知识”,讨论并完成学案 1.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 、 脂肪酶 、淀粉酶 、 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 碱性蛋白酶 和 碱性脂肪酶 。 〖思考1〗碱性蛋白酶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的功效?它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请写出作用示意图。 酶具有高效性,能迅速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分解成可溶性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思考2〗你能写出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作用示意图吗? 1.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温度 、 酸碱度 和 表面活性剂 。 〖思考3〗酶能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吗?为什么?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蛋白酶 肽酶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C 1酶、Cx 酶 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 纤维二糖 氨基酸 脂肪酶 脂肪 甘油+脂肪酸 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不同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探究教学设计

不同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探究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不同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探究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不同的加酶洗衣粉对不同污渍洗涤效果的区别。本课题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因为探究的结果可用于指导日常生活中衣物的洗涤,所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时,不要只注重基本原理,而忽视了本课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要点: 1.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作用; 2.影晌酶活性的因素。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和高中生物课已经学习过的有关消化酶作用的知识,以加深学生对加酶洗衣粉中酶作用的理解。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遇到这类实验探究或相关题型,就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了解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典型的习题多加训练,以期提高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 2.探讨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影响; 3.探讨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洗涤效果的区别。 4.明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能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 【能力目标】 1.实验中能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实验材料用具; 2.通过具体的材料,学生尝试课题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逐渐养成协作精神; 2.通过科学与生活的整合,逐渐形成简约、严谨的思维品质; 3.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充分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区别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的洗涤效果。 【教学难点】 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四、实验实施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学生按学科能力的强中弱平均分为8组,各组尽量平衡,各组自行分工,并由实验员统一安排实验过程。 2.实验用具。烧杯、滴管、量筒、钟表等 3.材料。配置不同浓度的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溶液、牛奶、油、纱布等。 【学生准备】 1.预习实验“探究不同种类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了解加酶洗衣粉的相关信息。 2.进行分组。 3.以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学习,找出影响洗涤效果的因素、提出实验方案设想。 4.通过查阅资料和实物操作,学习比较不同种类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差别。 通过课前准备,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再次激发实验探究的热情;较大程度上节省了课堂时间;为探究实验的成功打基础。 五、教学方法

洗衣粉与化学.doc

洗衣粉与化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洗衣粉为我们居家必备之清洁用品,主要用于清洗衣物,担负着清污除垢之重任。洗衣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洗衣粉的化学成分及起作用, 只有这样,洗衣粉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所以,本文从洗衣粉的成分,作用,原理等方面详细全面阐述了洗衣粉。 关键词: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酶 正文: 洗衣粉的成分:活性成分、助洗成分、缓冲成分、增效成分、辅助成分。 活性成分:主要是烷基苯磺酸钠,也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被称作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减弱污渍与衣物间的附着力,在洗涤水流以及手搓或洗衣机的搅动等机械力的作用下,使污渍脱离衣物,从而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助洗成分:分为无机物助剂和有机物助剂。无机物助剂为磷酸盐,硅酸盐,纯碱,硫酸钠,过氧酸盐等。有机物助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荧光增白剂。洗衣粉中的助洗剂是用量最大的成分,一般会占到总组成的15%-40%。助洗剂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束缚水中所含的硬度离子,使水得以软化,从而保护表面活性剂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缓冲成分:衣物上常见的污垢,一般为有机污渍,如汗渍、食物、灰尘等。有机污渍一般都是酸性的,使洗涤溶液处于碱性状态有利于这类污渍的去除,所以洗衣粉中都配入了相当数量的碱性物质。一般常用的是纯碱和水玻璃。 增效成分:根据功能要求,洗涤剂中使用的增效成分有这样几类:提高洗净效果的,如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漂白剂、漂白促进剂等;改善白度保持的,如抗再沉积剂、污垢分散剂、酶制剂(纤维素酶)、荧光增白剂、防染剂;保护织物改善织物手感的,如柔软剂、纤维素酶、抗静电剂、护色剂等。 辅助成分:这类成分一般不对洗涤剂的洗涤能力起提高改善作用,但是对产品的加工过程以及产品的感官指标起较大作用,比如使洗衣粉颜色洁白、颗粒均匀、无结块、香气宜人等。原理: 活性成分:以脂肪酸盐为例,我们阐述一下洗涤原理,如RCOONa其亲水基为羧基,其疏水基为R基团,疏水基与污物结合,亲水基与水结合溶于水,如此,污物即从衣物上脱离溶于水,达到去污目的。 助洗成分:分为含磷助剂和无磷助剂。助洗成分能提高活性成分的洗涤能力,因为其能与钙离子,镁离子,二价铁离子等离子有良好的络合能力,可以软化水,对蛋白质有膨化,增溶作用,对脂肪起促进乳化作用,对尘土等固体污垢有分散作用,对碱有缓冲作用,即使有酸性污垢存在也能使洗涤液保持一定的碱性,有利于酸性污垢的清除,还具有吸收水分防止洗衣粉结块的作用,洗衣粉可以保持干爽的颗粒状。 缓冲成分:有机污渍一般都是酸性的,使洗涤溶液处于碱性状态有利于这类污渍的去除,所以洗衣粉中都配入了相当数量的碱性物质。一般常用的是纯碱和水玻璃。 增效成分:增效成分能提高洗涤效果,如酶制剂。酶制剂作为一种性质特殊且无毒无害的生物催化剂,在应用时不仅可以起到显著的去污效果,同时也不会给衣物造成损伤或者对环境造成破坏等。酶制剂在洗涤过程中的作用类似于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直接参与到去污反

人教版选修1《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学案有答案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 2.探讨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影响。 3.探讨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洗涤效果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别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的洗涤效果。 难点: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课前预习】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 ① 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 ② 四类,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 ③ ,它们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能够耐 ④ 、耐 ⑤ 、忍受 ⑥ 的酶。 答案1.①酶制剂②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③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④酸⑤碱⑥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 2.脂肪酶可以将脂肪分解成 ① ;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水解为 ② ;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 ③ ;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水解为 ④ 。加酶洗衣粉降低了 ⑤ 的用量,使洗涤剂朝 ⑥ 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①甘油和脂肪酸②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③麦芽糖④葡萄糖⑤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⑥无磷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① 等。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是 ② 。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的区别时,要控制 ③ 为单一变量,其他条件一致,同时普通洗衣粉处理污渍与加酶洗衣粉处理污渍形成 ④ 实验。在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时,温度梯度的设置要考虑 ⑤ 的具体情况。在探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自变量是 ⑥ 。 3.①温度、酸碱度、表面活性剂②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③洗衣粉的类型④对比⑤日常生活中⑥加酶洗衣粉的种类 【课堂探究】 一、基础知识 以下是雕牌加酶洗衣粉的主要成分: (1)你使用的洗衣粉中还有哪些成分? ① 。 (2)用反应表达式写出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作用: ① 。 (3)酶能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吗? ① 。为什么? ② 。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③ 。 (4)加酶洗衣粉能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原因是 ① 。 答案一、1.(1)①碱剂、增白剂、漂白剂、色素、酶等(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污渍悬浮剂 高活性生物酶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衣物增艳剂 水软化剂 香精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蛋白质酶 肽酶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脂肪酶 淀粉 麦芽糖 淀粉酶 纤维素 葡萄糖 纤维素酶

高中生物选修一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知识梳理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知识梳理 一、基础知识 1.加酶洗衣粉 (1)概念:是指含有______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作用原理 ①蛋白酶可将______最终水解为______或小分子肽。 ②脂肪酶可将______最终水解为______和______。 ③淀粉酶可将______最终水解为______和______。 ④纤维素酶可将纤维素最终水解为______。 (3)与环境的关系 加酶洗衣粉降低了______和______的用量,使洗涤剂朝______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普通洗衣粉 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含磷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______和______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污染。 3.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因素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为此科学家通过______生产出了能够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酶,并制成酶制剂,使其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 二、实验设计 1.遵循原则:______原则和______原则。 2.探究问题: (1)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洗涤效果的区别 要控制洗衣粉的______为变量,其他条件一致,使普通洗衣粉处理污渍物与加酶洗衣粉处理污渍物形成______实验。 (2)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 ______是自变量,不同的实验组之间形成______对照。 (3)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变量是加酶洗衣粉的______;污渍的种类、程度等应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 一、1.(1)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2)①大分子蛋白质可溶性的氨基酸 ②脂肪甘油脂肪酸 ③淀粉糊精低聚糖 ④葡萄糖 (3)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钠 2.微生物藻类 3.温度酸碱度表面活性剂基因工程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较高温度 二、1.单一变量控制其他变量(对照) 2.(1)种类对照

洗衣粉的去污原理

洗衣粉的去污原理 肥皂,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来自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以下是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润湿作用 润湿是固体与液体接触时,扩大接触面而相互附着的现象。若接触面趋于缩小不能附着则称不润湿。可以用接触角θ的大小来描述润湿的情况。液体,比如把水滴在玻璃表面上,它很容易铺展开,在固液交界处有较小的接触角θ;而滴在固体石蜡上则呈球形,θ达到180°。接触角越小,液体对固体润湿得越好,θ为180°表示液体完全不润湿固体。显然,这是不同表面与界面的张力的作用的综合的结果。倘若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则接触角θ随之改变,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也就改变了。能被液体所湿润的固体称为亲液性固体,反之称为憎液性固体。一般极性液体容易润湿极性固体物质。极性固体皆亲水,如硫酸盐、石英等。而非极性固体多数是憎水的,如石蜡、石墨等。 乳化和增溶作用

把一种液体以极其细小的液滴(直径约在0.1~数十μm数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液体中的过程称为乳化。所形成的体系称为乳状液。将两种纯的互不相溶的液体,比如水和油放在一起用力振荡(或搅拌)能看到许多液珠分散在体系中,这时界面面积增加了,构成了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静置后水珠迅速合并变大,又分为两层,得不到稳定的乳状液。若想得到较稳定的乳状液,通常加入稳定剂,称为乳化剂。它实际上是表面活性剂。它的作用在于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滴”,即胶束表层作定向排列,使“液滴”表层形成了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薄膜,可阻止“液滴”之间因碰撞而合并。若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因为带同性电荷,胶束间相斥阻止了液滴的聚集。乳状液中所形成的胶束有两种。 前者分散介质是水,分散质为油,这种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O/W);后者则正相反,这种乳状液是油包水型(W/O)。把某种表面活性剂加入到乳状液中,乳状液会变成透明溶液。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做增溶作用,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叫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增溶的原因: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胶束,分散质进入胶束囊中或层间使胶束膨胀但又不破裂(体系外观也没有变化),因而“增加”了溶解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