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走进校园的积极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文化走进校园的意义——《海峡乡土教育》讲座感悟

语文组唐衍

闽南地区的乡土文化、包括:戏剧、曲艺等。是勤劳智慧的闽南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闽南当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也反映了该地区百姓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从古至今,它在闽南人的精神生活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为闽南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是闽南地区群众文化的根。作为该地区从事群众性戏剧、曲艺工作者,应当自觉地深入到人民群众和民间中去了解它.挖掘它,研究它,保护它,从这些原始的富有生命力的乡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并在乡土文化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使其发扬光大。努力创作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精神,既有艺术品位,又能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建设和谐社会,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福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这是福建一笔宝贵的财富。发掘和推广地方乡土文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地方优秀乡土文化再弘扬、再提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载体,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走出一条新时期发展地方乡土文化的新路子。注重特色文化,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那么如何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我们都知道.乡土文化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闽南乡土文化的地域特色在于它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息息相关,它反映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生活习性,体现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审美情趣。承载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闽南的乡土文化是从远古走来。植根于普通民众,因此它本身就带有最初的、最原始的艺术生命形式。正是因为这样,它通常是古老的、传统的,适应于农耕社会的生活节奏。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使得新生代的年轻人很难与传统的乡土文化有心理上的共鸣和审美上的认同。这是乡土文化的时代滞后陛所致,并不意味着乡土文化所特有的地域文化的价值丧失,并不影响人们对其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文化的爱恋和认同,因此,注重地域特色乡土文化的挖掘,并在其中注入时代精神,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实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营造当代新的乡土文化氛围。不失为保护乡土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乡土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乡土文化资源在学校德育的特殊功效,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通过环境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能够营造一种全面的、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和社会育人环境,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够积极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陶冶师生情操。

(二)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乡土文化教育能改变人生的走向,激励起游子报效桑梓,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如林觉民幼嗣可山先生,性聪慧,幼体弱善病,早丧母,未尝就外傅。与林文、林尹民,(三人同年生、同年为创建民国而捐躯)并称黄花岗“三林”英烈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和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在进攻总督衙门的战斗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例如林则徐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这些乡贤,都与从小受到根深蒂固的乡土文化的熏陶紧密相连,长大后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三、推进乡土文化走进校园的主要措施。

(一)立足实际,编好乡土教材。乡土文化要走进校园,首先需要编写适合学生阅读的

教材读本。中小学的乡土文化教材,不同于严肃深奥的历史研究,文体要通俗易懂,内容要深入浅出,故事要简要动听,直奔主题,视听效果要达到趣味横生。行政区域简介、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古今名人、人文古迹、教育卫生、灵山秀水、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工业商贸、农业特产、精神文明等,都应该是教材编写的内容。思想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编写乡土特色教材,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可以促进未成年人对自己家乡的深刻认识和了解,从而陶冶情操,激发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培养优良品德,提高精神境界。

(二)创新思路,选好教育载体。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选择多种载体,推动乡土文化走进校园。一是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中培养乡土文化教育师资,零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乡土文化知识。二是给学生发放乡土文化教材读本,让学生直接从教材中阅读,吸取知识营养。三是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橱窗,把故乡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四是利用课余活动召开乡土文化教育故事宣讲会,邀请老同志进校园宣讲。五是举行乡土文化节演出,让学生登台演出。六是组织学生到福建各地参观,接受爱国主义、孝心文化、民俗文化等教育。

(三)加大投入,形成长效机制。在编写材料、找好活动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形成乡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重点抓好乡土文化传播队伍建设。要加大投入,形成学校、文化机构和民间队伍“三位一体”的乡土文化队伍,重点支持乡土文化传播设施建设。要整合资源,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打造福建地方的乡土文化品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会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形成一个神秘的磁场,让人们潜移默化地认同某种价值观。这就是神奇的文化的魅力,这就是无声的教育的力量,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独特的文化精神价值所给予人的温柔征服,如丝丝春雨润物无声,如缕缕阳光轻吻花蕾,让心灵的花瓣幸福地次第舒展,指引迷茫倦怠的心灵快乐前行的方向。

营造乡土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乡土文化资源在学校德育的特殊功效,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通过环境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道理亦是如此。我们需要营造一种全面的、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和社会育人环境,就像在地铁中播放莫扎特典雅的音乐一样,要让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浸染”其中,受到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从而改掉陋习,提升素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营造乡土文化氛围,注重乡土文化的情感熏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依托宣传画、宣传手册、小卡片等宣传材料,依托电视、网络等宣传载体,依托民族体育设施、名人画像、精美字画、名言警句等宣传途径,依托文化长廊、文化墙、广告栏等宣传场所文化墙建设,组织学生办报办刊,开辟乡土文化角,组织各种活动,举办各种竞赛……行之有效的途径、丰富多彩的内容,使校园到处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既活跃了学生的身心,又弘扬了乡土文化,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师生情操。

总之,用视觉、听觉的无声和有声的冲击,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变换,替代直接、枯燥的传统说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明白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应该做到什么样,在充分的自主意识的支配下,自觉自愿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内容,使广大学生在这样一个育人的环境里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品行,真正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

“德与名山共秀,誉携绿水长流”,海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让“乡土文化登台”,挖掘海西的乡土文化精华,充分发挥乡土文化资源在学校德育的特殊功效,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乡土德育工程,为抓好山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