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与《一个华沙幸存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勋伯格(1874-1951)
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是二十世纪音乐发展史中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作为音乐领域中表现主义风格的开拓者,他用音乐揭示了真实的现实与人生,触摸到了人的灵魂中更加深沉、痛苦的一面;作为12音序列作曲法的首创者,他展示了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提供了全新的音乐组织手段。今天,勋伯格音乐的意义仍在不断地被人们领悟,并发挥着强大而深远的影响。
勋伯格是从19世纪末德奥晚期浪漫派音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崇拜、模仿瓦格纳、勃拉姆斯以及理查·斯特劳斯起步,到逐渐离开传统,最终建造起全新的天地,他经历了长时间的极为艰苦的探索。他创作的第一阶段(晚期浪漫派风格)中最重要的作品包括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后改编为弦乐队曲)、大合唱《古雷之歌》、交响诗《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以及第一、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二阶段(自由无调性风格)的创作以《三首钢琴小品》op.11、《五首管弦乐小曲》op.16、《六首钢琴小品》op.19和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为突出代表。第三阶段(序列主义)成果最丰,包括《钢琴组曲》op.25、《管弦乐变奏曲》op.31、钢琴曲op.33、第三和第四弦乐四重奏、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歌剧《摩西和亚伦》以及为朗诵、合唱以及管弦乐队而作的《华沙幸存者》等等。这些作品展示了勋伯格在作曲技法上的开拓进程,也表现出了他在思想上的逐步深化,而其中的每一部作品又都为听者打开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因此它们并不因年代的更迭而消失在后来者的声音中。
《华沙幸存者》作于1947年。由于纳粹政府的排犹政策,身为犹太人的勋伯格早在1933年就离开了任教8年的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来到美国。他先后在波士顿马尔金音乐学院、洛衫矶加州大学任教,同时继续音乐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勋伯格心中充满了激愤,他从早年信奉的天主教改回了古老的犹太教,以此来表明他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自尊。战争期间,他始终关注着犹太同胞的遭遇,在难以忍受的内心煎熬中,终于盼来了战争的结束。
1947年夏天,勋伯格在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战争期间纳粹迫害犹太难民的报道。其中描述了一个令人震动的场面:当纳粹士兵强行集合起犹太人,欲将他们送进毒气死刑室的时候,面对死亡的犹太人突然齐声唱起了古老的犹太宗教歌曲《听吧,以色列人》。这歌声激发起了难民们作为人的自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他们永生的信念。73岁高龄的勋伯格被这则报道激动不已,而就在这几天里,他又亲耳听到了一位从华沙犹太难民营里逃出来的人讲述的可怕经历。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促使他拿起笔来,在12天里一气呵成地写完了包括全部歌词和音乐的杰作《华沙幸存者》。第二年,即1948年11月4日,这部作品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圭基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使指挥家和演奏家们不得不将长达8分钟的全曲又重演了一遍,以后在许多次演出中都是如此。
《华沙幸存者》的全部歌词如下:
(叙述者)我的记忆已不完全了!我一定有很长时间失去了知觉……我只记得他们大家开始唱歌时那宏伟的一刻,好象预先安排好了似的,大家一起唱出那古老的、他们这许多年来所忽视了的祈祷|那被遗忘了的信经!
但是,我不知道我是这样来到地底下的,在华沙的下水道里呆了这样长的时间……
这一天象平时一样开始了。天还没亮,起床号就吹响了。“出来!”不管你
们还睡着,或是由于忧愁彻夜无眠地躺着,你都得出来。你的孩子、妻子、父母亲都已和你隔离,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已经遭到了什么,你怎么可能安然熟睡呢?又一次的大声喊叫:“出来!中士要发脾气了!”人们走出来了;一些人步履蹒跚:年老的,患病的;另一些人则因恐惧而急急忙忙。他们害怕那个中士,他们尽可能快地走着。可没有用!太吵杂了,太混乱了,却不够快!
那个中士喊着:“注意啦!立正!怎么,是自己站好还是要我用枪托来帮忙?好啊,如果你们一定要的话!”
中士和他的兵士打着每一个人:年轻的或年老的,强壮的或衰弱的,有罪的或无辜的。听着那呻吟声、哀叹声,真令人心痛欲绝。
虽然他们把我打得无法支持而倒在地上,但我还听得见。我们这些被打倒在地上实在站不起来的人,又遭到没头没脑的鞭挞。
我一定失去过知觉。我所知道的下一件事是一个士兵在说:“他们都死了!”于是中士命令把我们拖走。
我半死不活地躺在一边。周围死一般地寂静--充满了恐惧和痛苦。然后我听到中士喊道:“报数!”
人群开始报数,缓慢地,不整齐的:一,二,三,四--“注意啦!”中士又喊了起来:“快点!重报!一分钟之内我要知道,我把多少人送进了煤气间!报数!”
他们重新开始,先是缓慢的:一,二,三,四,然后加快,越来越快,快到那声响有如野马惊跑,而完全突然的,就在这一片轰鸣之中,他们开始唱起了《听啊,以色列人》:
“听啊,以色列人,主是我们的神,主是唯一无二的神。你要全心全意地用你一切力量来爱你的主、你的神。我在今天所命令你的这些话,你要牢记在心。你要常常用它们来教导你的子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走在路上,躺在床上,还是从床上起来的时候,你都要铭记在心。”
勋伯格采用的写作技法是他自己创立的12音序列作曲法,在这里有必要简略地作些介绍。12音技法是无调性的,各不相同的12个音的地位完全平等,而不象传统的调性音乐那样,有作为中心的主音和从属于主音的属音、下属音、导音之分,也不存在稳定或不稳定的等级关系。作曲家在开始写作时要预先设计一个由12个不同的(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得重复出现,以免造成“重心”)、没有时值的音组成的“音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音列有点象是传统作曲技术中的"主题",但在实际的运用和发展中,它的变化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主题发展手段。《华沙幸存者》的音列是这样的:
#F G C bA bF bE bB #C A D F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这是音列原形。根据这个原形可以作出48种基本变化:
1.原形可以整体移高或移低。即在不改变各音之间音程关系的前提下,改变它们的音高。如可以从G开始这个音列,后面依次是G高小二度的#G,高纯四度的#C,低大三度的#A……,再如从#G开始,从A开始等等,这样一共有12种高度的音列原形。
2.原形的倒影。即按照原形各音的音程关系以倒影方式排列。
这个倒影的音列也可以在12个不同的高度上出现,于是这里又有了12种形式。
3.原形的逆行。即从音列的最后一个音开始向前排列,即1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