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_京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园薪火传·京韵书香浓

——探访戏曲学院梨园书店

今时今日,不见戏园子里台上舞枪弄剑、水袖飘飞,台下户限为穿、人声鼎沸;不见背街巷口的老爷子晃着膀子,咿咿呀呀地哼上一段《击鼓骂曹》;不见凉亭边上,京胡的琴声饱满圆润,京剧的吊嗓悠扬俊俏。但在这世上,仍有人为那字正腔圆的腔调不疯魔、不成活;但在那皇城的西南角,仍有一家书店以梨园之名,坚守着京剧百年的沧桑。

梨园书店紧邻中国戏曲大学的西门。绿树丛生的掩映之下,一间不足100

平米的店面,却是国内硕果仅存的戏曲专营书店。三面墙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籍,内容涵盖梨园行的人物传记、京剧历史、戏曲知识、曲谱剧本、演奏教程及其它各种工具书和教材。书卷的环绕之中,六个音像架上陈列着梨园名家的磁带和光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历代名角争奇斗艳;马派、杨派、余派、高派,各家唱派荟萃一堂。四面墙上,错落有致地点缀着充满京剧元素的工艺品,青衣花旦,一颦一笑,此时都定格在相框的背后;老生花脸,一招一式,此刻都尘封成历史的尘埃。文字无声,透过文字的缝隙,却好似瞥见那些曾在戏曲中上演的离合悲欢,敲锣打鼓,粉墨登场。

郭娟是梨园书店的三个店员之一,平日里除了照看书店,她还有一项特殊的工作——淘书。出版戏曲音像制品的出版社日渐式微,有时不得不去一些旧书摊或私人收藏的书店淘换一些旧书。正对门口的书架下层陈列着一些纸张泛黄的旧书,这些197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革命现代京剧主旋律乐谱,如今的身价已是翻了百倍。翻开首页,红色正楷的毛主席语录已经沾上茶渍,而沙家浜、杜鹃山、白毛女等经典剧目,却仍在时间的长河中经久不息地上演。这些,都是一点一滴淘来的历史。来自上个世纪的文字还不止这些——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堆砌着一些32开大小的书籍,这些印刷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戏曲丛书是梨园书店创始之初的库存遗留,至今仍保持两元、三元的原价出售,令慕名而来的读者啧啧称奇。

进门右手边的柜台中,型号不同的化妆笔静静躺在盒中,等待未来的主人用它们描摹上五色的油彩。黛黑色的粗布练功鞋简单地扎成一捆。朱红色的练功带零星地点缀其间。而左手边的柜台上,则摆满了京韵十足的屏风、绢人、手工画等工艺品,以及团扇、舞扇等练功用具。稍稍留心,不难发现那些五光十色的工艺品背后的墙上,还保存着不少名人来店时的老照片。来过梨园书店的曲艺界名人不在少数,包括李维康、耿其昌夫妇,余派女老生王佩瑜,马派老生张学津,以及郭德纲、何云伟、张铁林等演艺界名流。很多名人来学校做完讲座或参加完活动,都不忘来书店里逛一逛。最让店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国宝级的京剧演员王金璐老先生在90多岁高龄之时,仍然来到书店,牵心国粹传承。

京剧是个小圈子,梨园书店里南来北往的,也常是些熟悉的面孔。时值盛夏,有时一整天书店里也没有几个客人,但梨园书店一直保持全年无休的营业状态。“我们知道假期不会有太多人,但是必须得开着门。因为有很多外地的老戏迷,他们知道梨园书店不关门,有很多老先生拄着拐棍的,半身不遂的,一瘸一拐的,都来。”而有些不能亲自登门的客人,则通过电话或网络订购邮寄的方式,让百年国粹飘洋过海。

1988年创办之时,梨园书店曾登上过香港、台湾的报纸,其后二十余年辗转浮沉,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戏迷朋友。面对京剧文化传承和实体书店生存的双重挑战,张丽丽经理表示即使在夹缝中生存,也要为了弘扬京剧坚持下去。戏迷在,梨园书店就在;京剧在,梨园书店就永远不会消失。

文/白逸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