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在文化差异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在文化差异中的作用
——英汉文字中所折射出的思维方式之差异
语言是一个文明最为基本的特征。
它是人们、国家和各种文明之间沟通的基本工具。
没有言,人们就无法交往,更谈不上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
中国使用的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仍然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欧洲文明则属于多语种文明,不同国家的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文字。
共同点是在欧洲文明的区域内,使用的都是印欧语系语言,文字也都属于拼音文字。
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文字的形式对表达方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由此也影响思维形式,因为思想首先要依靠表达的媒介——语言。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认为: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并不是语言或记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的差异。
一、汉语言文字重综合、重形象;西方语言重词汇、重语法
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综合性的,图象感很强。
虽然它现在已经不完全是象形字而主要是形声字了。
可是早期它却是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至今残存着相当多的象形特点。
因此它就容易在我们的大脑当中熏陶出一种象形定势的思维。
中国人在理解事物时,就容易侧重从形象方面去了解它,从宏观整体方面去把握一个事物。
而西方印欧语系语言文字则是非常精细的一种语言文字。
比如英语,有性、数、格,有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
在学习语言时,西方人注重语法教育。
西方在16世纪前后建立的注重拉丁语教学的小学、中学就叫grammar school,直译就是语法学校。
所以由于世代强化的语法训练,经过日积月累的熏陶,在西方就形成了诱导、暗示、推理的思维方式。
而中国的语言文字中语法形态比较隐晦。
事物发展往往有自我协调、自我完善的趋势。
当出现某种缺陷的时候.就往往会产生另一种优势来加以弥补。
汉语言文字自身有语法规律,可是由于它的语文要素中的直接表意功能非常强大。
远远超过印欧语系语言文字,所以它就无须强调语法功能。
单从它的文字来看,其图像特点强,写一个门就象一道门.写一个山,就象一座山。
使你不借助语法系统直接就可以一下明白它要表达的含意。
所以你必须把它们一个个死记住,记住一个个形象的符号,从符号的形象就可以大体了解含义.所以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形式。
印欧语系的文字缺乏表意功能。
它只能以发达的语法系统来弥补。
所以西方人的表意系统需要一个庞大的语法系统来加以界定,使每个字词的含意被抽象性的符号所定位.被繁琐的语法规则所制约。
我们看到一个英语单词,通常是绝不可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它的含义,必须把它的含义死死记住。
因此学习英语,就得积累一万单词左右,才能真正无障碍地阅读英文原版书报。
而中国的文字只要记住三、四千汉字就可以读书看报了。
这种语言文字特点的不同就导致了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西方人注重推理思维。
我们还会注意到中国的理论文章往往篇幅较
短,西方的理论文章往往片幅较长。
这是因为汉字平面式的方块形体比现行的拼音文字能储存更丰富的信息量,更具有综合性。
二、汉语言文字注重文字的规范;西方语言文字注重语音变化
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符号体系。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西方的语言可以看成是规范了的文字,中国的文字可以看成是规范了的语言。
西方语言注重语音变化。
但声音语言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很容易发生流变。
一旦流变,它的拼写就必须要跟上去,它的文字要服从语言本身的变迁,因此变化的机会比较多。
这就使得文字跟着语言走。
结果就是语言在规范文字。
汉语语言跟着文字走,如果由于表达的需要,或者是方言土语中出现了新的语词,那么我们就可以新造一个字,但是这个词也是在过去已有的相形字的基础上造出来的。
所以说在汉语中,是文字在规范语言。
从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来。
中国有许多民族。
说着各式各样的语言。
它们的发音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让另一个地方的人听起来就像外国语一样,但在文字上却是统一的。
比如。
我们在唱粤语歌曲时用的也是汉字。
这是因为有文字在规范语言,语言必须以书面文字为准。
因为文字规范语言,所以。
文字成为中国社会强有力的统一因子,使得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得以长治久安地存在下来.没有被中断。
这就表现汉字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固性。
从而体现了汉字的规范性。
而在西方。
差不多每一个国家有一种语言就有一种文字。
所以古老的文化都曾经被彻底地毁灭过。
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都经历过这样的命运。
而中国呢,文化从未中断,非常的稳定。
中国这种超稳定的文化结构,得益于中国的文字的超稳定结构。
中国远古时期的甲骨文虽然只有古文字专家经过研究才能识别。
但是两千多年以前的四书五经。
只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就可以认识。
可是西方的语言文字就不同了,不要说几千年,就是三、四百年前的英语,让英国人看起来就相当吃力了。
英国的《盖尔书》虽然只有七、八百年,但是却像中国的甲骨文一样。
难以看懂。
就是莎士比亚的著作。
距今只有今天只有四、五百年,如果不将它的拼写现代化,很多人要看懂也是非常吃力的。
这就体现出英语语言文字的易变性。
欧洲的国家都很小。
一般都不如中国的一个大的省份大,而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
这是因为文字是跟着语言走的。
语言不断变化,文字拼写就跟着变,结果变出了很多种语言,因此欧洲就分成了很多分散的、各式各样的小国家。
如果欧洲有一个统一的文字。
就会成为一个统一的欧洲。
反过来如果中国没有统一的文字,也就会成为很多分散的小国家。
所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语言文字起到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凝聚作用。
这种强有力的凝聚作用。
自然会影响到民族文化的稳定。
三、语言文字导致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思维模式不同
从思维模式方面来看,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跟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不一样,也是跟语言文字分不开的。
中国人的思维是立体型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流线型的。
西方流线型思维跟流线型文字一样.弯弯曲曲的,一环扣一环。
中国的汉字笔画是四通八达的。
各个方面横的、竖的都可以伸展。
因此这就诱导了思维多向发展。
所以中国人想事情总是事先把各种东西都预见到。
给自己留下很多的退路。
说话也总是留有余地,不会把什么事都说死。
但是西方式的思维不是这样.它是二元对立型的,不是A就是非A。
这就是所谓真理只有一个,二者必居其一。
中国人不光考虑对立性,也考虑合的一面,即合二而一的一面。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阴阳互补的思维模式。
阴阳太极网中的所谓阴阳鱼,一黑,一白。
它是中国人思维模式的图示化。
你看这两个阴阳鱼互相交织在一块.它们不是静止的。
而是动态的。
要知道其中之妙,你得把它们旋转起来.首尾相接。
在旋转起来的每一瞬问,你会发现它们既是阴又是阳,既是阳又是阴,不断地变化。
中国人看待事物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他是以流变的观点来看。
四、结束语
语言文字,可以说.它是人类思维的外显.甚至就是人类的思维。
语言文字,其实就是外部世界与人类的大脑等等感知器官相瓦作用。
文字的差异的存在,就会对我们的大脑的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刺激,使我们的大脑的某些区域更加发达。
我们长久地接触一种文字。
会使我们的思维方式一代代沉积下来并传承下去。
因此,我们可以从文字差异的角度管窥思维方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