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语言特征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语言特征比较
本论文从语体特点、语法特点、修辞三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谚语、汉语谚语语言特征的异同,从而对于民族语言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谚语以其语言凝练、表意透辟成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一块奇葩。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曾这样阐述“The genius,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
汉语谚语、英语谚语作为民族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
一、语体特点
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谚语,它的形成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因此谚语有鲜明的民族性。
英汉谚语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传统、生产活动、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在文化传统方面,基于不同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英汉谚语常常带有各自民族的典型特征。
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用过as merry as crickets,随后英、美人就一直使用着as merry as a cricket。
然而,“蟋蟀”在汉语的传统文化中却是“悲哀”的象征。
早在《诗经》中,蟋蟀的叫声就被看作农夫困顿生活的映衬,此后,蟋蟀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凄苦、悲凉的形象出现在汉文学中。
如“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 (宋玉:《九辩》)
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英国人对“狗”一般不报恶感,倒反而有宠物的爱怜感情。
英语中口语里常以dog指人,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gay dog”(喜欢玩乐的人);而汉语里“狗”则是卑贱的动物,有贬义的意思,如“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等。
(2)谚语是人类生活的经验的产物,语言使用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制约。
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民喜欢海洋,因而与海洋有关的谚语很多,如“drink like a fis h”等。
许多谚语来自航海事业,有些谚语起先只是水手的术语,因表达力强逐渐被陆地上的居民所使用,在广泛的范围上比喻相类似的事物,如overheads and ears本是水手的语言,作“灭顶”讲,后来陆上的人用它表达人们其他的活动,如over heads and ears in debt (深陷债务中)。
中国人用牛耕地,则说“象老黄牛一样干活,他有一股牛劲儿”。
因此,谚语是有很强的民族性的,它与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状态是紧密相连的,它好比一面镜子,最能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色。
二、语法特点
谚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仍然遵循着一定的语法规则,有它自身的语法结构。
汉语谚语和英语谚语中都存在许多基本的语法现象,而且它们在语法特点上也有許多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结构上经常省略动词。
在英汉谚语中,有许多都省略了动词,从而使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谚语的可读性。
如:“a snow year ,a good year” (瑞雪兆丰年);“一个萝卜一个坑”。
2、词序的变动。
通过对句子结构的调整,即词序的变动而形成的谚语。
如:“knowing som 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通百艺,专其一)”;“智者一愚,愚者一智”等。
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序的变化丰富了谚语的结构,增强了谚语的表达效果。
3、英汉谚语在结构表达关系上也有不少的相似之处。
比如:主谓关系,“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人生有限,学问无涯”;并列关系“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居安思危,处治防乱”。
三、修辞特点
英语谚语、汉语谚语中都大量使用了修辞格,从而使谚语精炼简洁、韵律优美、寓意深刻,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语言艺术美。
1、为了强调某个思想、突出某种情感,汉语谚语注重同义词的使用,而英语谚语中经常使用词的反复,从而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如:“人心难测,海水难量”;“soon ripe soon rotten” (熟得快,烂的快)。
2、汉语谚语、英语谚语都大量使用反义词。
汉英谚语通过反义词的运用进行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如:“The more you give,the more you have” (给人愈多,自己愈有);“满招损,谦受益”。
这些反义词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增强了表达效果,从而增强了语义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
3、汉英谚语在句式的搭配上都很注重句式的对称。
对称的句式使谚语在语感视觉上都给人以一种和谐的美感。
对偶是常用的一种手法,即前后两个部分,结构不仅对称整齐、节奏鲜明,而且音节数目也相等。
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雨则已,一雨倾盆)。
通过对语体特点、语法特点以及修辞特点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汉语谚语与英语谚语作为独立的两种民族语言,既有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别。
通过这种比较,我们对于汉英谚语能够有更加全面的掌握,在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可以增进对语言与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更深的层面上驾驭运用语言。